自动化贴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42370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自动化贴标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贴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化贴标机。



背景技术:

随着各类电子数码产品被广泛使用,PCB、FPC、SMT的生产量越来越大,在实践中,由于设计和使用需要,需要对电路板的部分位置进行标识和加强,为实现上述目的,一般都通过在线路板上贴标签来实现。

现有技术的缺点:由于线路板的形状是不固定的,线路板上需要进行标识的位置也各有不同。除人工贴标签的耗时耗力外,目前,行业内较为常用的贴标机均存在贴标头定位不准、贴标速度慢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化贴标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自动化贴标机,其包括贴标机整机,贴标机整机的一组对侧面分别开设有线路板入口和线路板出口,线路板入口和线路板出口位于不同的侧面上并且两者位置相对;贴标机整机的另一组对侧面分别设置有观察门;所述贴标机整机内部设置有用于传送线路板的传送装置、用于传送标签纸的进标签器、以及贴标装置;所述贴标装置将进标签器放出的标签纸取出,并通过自身的转动,将标签纸上的标签粘贴在位于传送装置上的线路板上;所述贴标机整机外部连接有用于设定贴标位置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进标签器、贴标装置通信连接。

线路板入口和线路板出口,分别用于插入或抽出线路板;观察门的设置,可方便操作者查看位于贴标机内的线路板的加工情况;控制系统设定贴标位置,可精确进行贴标操作,提高效率。

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壳体,壳体内安装有传输带、以及用于驱动传输带运转的第一电机,壳体与传输带最上侧之间预留供线路板通过的缝隙;壳体上还安装有用于辅助传输带支撑线路板的支撑块;所述壳体上侧设置有用于固定线路板位置的固定装置,所述传送装置还包括用于实现线路板定位的阻挡装置,沿线路板输送方向,阻挡装置位于固定装置的下游;所述输送带、固定装置各设置有两个,两条输送带分别位于壳体两相对的内侧面上,两个固定装置分别位于两个壳体的外侧;所述阻挡装置设置在两条输送带之间的贴标机整机的机架上,阻挡装置在运作过程中缩进两条输送带最上侧之间所形成的平面而放开所述线路板,或者阻挡装置在运作过程中伸出两条输送带最上侧之间所形成的平面而阻挡所述线路板;所述两壳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线路板入口,其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线路板出口。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缸和固定在固定缸的活塞杆上的固定夹块,所述固定夹块的外端自壳体的外侧伸入其内侧后位于线路板的上方;所述阻挡装置包括第一定位基座、固定在第一定位基座上的动力缸、以及固定在动力缸的活塞杆上的阻挡块;所述阻挡块为呈L字型结构的阻挡块,阻挡块的开口朝向所述固定装置。固定缸带动固定夹块下行,压合在线路板上,固定夹块上行则松开线路板。

所述传送装置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螺杆和两个调节基座,两个调节基座位于两壳体的外侧;螺杆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调节基座内,螺杆的一端安装有手轮,其另一端安装有与螺杆相啮合的螺母块;所述螺母块与该侧所在的一个壳体相连接。工人转动手轮,带动螺杆转动即可实现两个壳体之间的距离调整,以适应不同规格的线路板。

所述进标签器包括安装有标签纸的放卷轮、第二电机、由第二电机驱动而转动的收卷轮、压平装置、传感器、递进装置、以及若干张紧轮;所述压平装置包括第二定位基座、固定在第二定位基座上的压平缸、以及固定在压平缸的活塞杆上的压板;所述递进装置包括设置在贴标机整机的机架上的安装板,安装板的一侧安装有递进缸和回退缸,递进缸的活塞杆的伸出方向朝向所述传送装置,回退缸的活塞杆的伸出方向朝向递进缸;递进缸与回退缸之间设置有中承座,中承座上安装有第一缓冲块,所述第一缓冲块的位置与递进缸的活塞杆相对应,所述回退缸的活塞杆的末端安装有第二缓冲块;安装板的另一侧安装有导轨,导轨上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上固定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的顶部安装有连杆块,连杆块的一端与第二滑块相连,其另一端穿过所述安装板后与中承座相连,所述第二滑块的底部安装有进料块;所述进料块的底部设置有斜面,其顶部形成与标签纸相接的进料面,该进料面与斜面相交处形成进料线;标签纸自放卷轮出发,绕过进料块、若干张紧轮后缠绕在所述收卷轮内;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位于所述压平装置下方,并且标签纸夹持在支撑板与压平装置的压板之间;所述传感器伸出并对准位于压平装置与进料块之间的标签纸,所述传感器通过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第二电机通信连接;所述进料线靠近所述沿线路板输送方向中输送带的下游位置。压平装置用于将从放卷轮出来的标签纸进行压平;传感器用于感应标签纸的通过;连杆块的设置,在递进缸的活塞杆伸出时,逐渐顶着第一缓冲块推动连杆块向回退缸方向移动,回退缸的活塞杆伸出时,逐渐顶着连杆块超递进缸方向移动;连杆块的移动,带动第二滑块、第一滑块的移动。

所述贴标装置包括设置在贴标机整机的机架上的贴标基座、设置在贴标基座且可绕其转动的第一转块、设置在第一转块上且绕其转动的第二转块、设置在第二转块上并绕其转动及升降的贴标头转轴,所述第二转块内设置有升降导轨,所述贴标头转轴沿所述升降导轨升降;所述贴标头转轴上设置有贴标头,所述贴标头包括与外界真空设备连接的吸嘴。贴标头用于吸附从进标签器传送来的待贴标签,吸嘴与外界真空设备连接,提供了吸力。

所述支撑块上开设有供所述传输带滑动的滑槽。滑槽有助于支撑传输带的滑动。

所述贴标头的上侧设置有导柱,导柱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贴标头转轴的定位板上,导柱外周套设有弹簧,弹簧一端顶着所述贴标头的顶部,其另一端顶着所述贴标头转轴的定位板。弹簧有助于起到缓冲作用。

与所述观察门两侧边相对的所述贴标机整机的机架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与贴标机整机的侧面平行,第二通道位于贴标机整机内部并与贴标机整机的顶面平行,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均为直槽式设计的通道,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之间通过弧形弯道连接,所述观察门两侧的上下部分别设置有用于卡入所述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内并沿通道滑行的连接块;开启观察门时,向上推动观察门,连接块由第一通道进入第二通道内,观察门随连接块联动进入贴标机整机内,关闭观察门时,向下推动观察门,连接块由第二通道进入第一通道内,观察门回到贴标机整机的侧面而将其密闭;所述观察门设置有把手。观察门开启并位于贴标机整机内,可节省机器的占地空间,防止工人冒然开启观察门导致旁人受伤。

所述传送装置、进标签器以及贴标装置位于所述贴标机整机内部的上部,贴标机整机内部的下部为通风通道,所述贴标机整机下部的侧壁设置有通风口、散热孔,所述通风口、散热孔分别与所述通风通道相通,所述通风口设置有风扇。通风通道、通风口、风扇,有助于降低贴标机整机内部工作环境的温度,避免过热而导致标签贴不好。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装置具有模块化设计、操作方便,贴标装置与进标签器均位于传送装置的旁侧,布局合理,贴标头移动至进标签器的路径短,贴标速度快;控制系统定位准确、贴标精度高操作安全;观察门的设计节省空间,整机可使用不同规格的线路板,适用范围广,且可任意配套其他机器以构建生产线的自动化贴标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观察门周边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拆除局部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传输装置的位置关系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传输装置的立体图1;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传输装置的立体图2;

图9为图8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标签器的立体图1;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标签器的立体图2;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标签器揭开安装板外壳后的立体图1;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标签器揭开安装板外壳后的立体图2;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贴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贴标装置中贴标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传送装置、进标签器与贴标装置配合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传送装置、进标签器与贴标装置配合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中附图标记含义:1、贴标机整机;101、线路板入口;102、线路板出口;103、观察门;2、传送装置;201、壳体;202、传输带;203、第一电机;204、支撑块;2041、滑槽;205、固定装置;2051、固定缸;2052、固定夹块;206、阻挡装置;2061、第一定位基座;2062、动力缸;2063、阻挡块;207、调节机构;2071、调节基座;2072、螺杆;2073、手轮;2074、螺母块;3、进标签器;301、放卷轮;302、第二电机;303、收卷轮;304、压平装置;3041、第二定位基座;3042、压平缸;3043、压板;305、传感器;306、递进装置;3061、安装板;3062、递进缸;3063、回退缸;3064、中承座;3065、第一缓冲块;3066、导轨;3067、第一滑块;3068、第二滑块;3069、连杆块;3070、进料块;3071、斜面;3072、支撑板;3073、第二缓冲块;307、张紧轮;4、贴标装置;401、贴标基座;402、第一转块;403、第二转块;404、贴标头转轴;405、升降导轨;406、贴标头;407、吸嘴;408、导柱;409、弹簧;410、定位板;501、第一通道;502、第二通道;503、弧形弯道;504、连接块;505、把手;601、通风通道;602、通风口;603、散热孔;604、风扇;7、控制系统;8、线路板;9、标签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阅图1至图17,为一种自动化贴标机,其包括贴标机整机1,贴标机整机1的一组对侧面分别开设有线路板入口101和线路板出口102,线路板入口101和线路板出口102位于不同的侧面上并且两者位置相对;贴标机整机1的另一组对侧面分别设置有观察门103;贴标机整机1内部设置有用于传送线路板8的传送装置2、用于传送标签纸9的进标签器3、以及贴标装置4;贴标装置4将进标签器3放出的标签纸9取出,并通过自身的转动,将标签纸9上的标签粘贴在位于传送装置2上的线路板8上;贴标机整机1外部连接有用于设定贴标位置的控制系统7,控制系统7分别与进标签器3、贴标装置4通信连接。

线路板入口101和线路板出口102,分别用于插入或抽出线路板8;观察门103的设置,可方便操作者查看位于贴标机内的线路板8的加工情况;控制系统7设定贴标位置,可精确进行贴标操作,提高效率。

传送装置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壳体201,壳体201内安装有传输带202、以及用于驱动传输带202运转的第一电机203,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203的转轴设有同步轮,传送装置2还设有若干个同步轮及同步带,第一电机203转轴的转动带动同步轮,通过同步带的联动,从而对传输带202进行同步转动;壳体201与传输带202最上侧之间预留供线路板8通过的缝隙;壳体201上还安装有用于辅助传输带202支撑线路板8的支撑块204;壳体201上侧设置有用于固定线路板8位置的固定装置205,传送装置2还包括用于实现线路板8定位的阻挡装置206,沿线路板8输送方向,阻挡装置206位于固定装置205的下游;输送带、固定装置205各设置有两个,两条输送带分别位于壳体201两相对的内侧面上,两个固定装置205分别位于两个壳体201的外侧;阻挡装置206设置在两条输送带之间的贴标机整机1的机架上,阻挡装置206在运作过程中缩进两条输送带最上侧之间所形成的平面而放开线路板8,或者阻挡装置206在运作过程中伸出两条输送带最上侧之间所形成的平面而阻挡线路板8;两壳体201的一端延伸至线路板入口101,其另一端延伸至线路板出口102。

固定装置205包括固定缸2051和固定在固定缸2051的活塞杆上的固定夹块2052,固定夹块2052的外端自壳体201的外侧伸入其内侧后位于线路板8的上方;阻挡装置206包括第一定位基座2061、固定在第一定位基座2061上的动力缸2062、以及固定在动力缸2062的活塞杆上的阻挡块2063;阻挡块2063为呈L字型结构的阻挡块2063,阻挡块2063的开口朝向固定装置205。固定缸2051带动固定夹块2052下行,压合在线路板8上,固定夹块2052上行则松开线路板8。

传送装置2还包括调节机构207,调节机构207包括螺杆2072和两个调节基座2071,两个调节基座2071位于两壳体201的外侧;螺杆2072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调节基座2071内,螺杆2072的一端安装有手轮2073,其另一端安装有与螺杆2072相啮合的螺母块2074;螺母块2074与该侧所在的一个壳体201相连接。工人转动手轮2073,带动螺杆2072转动,螺母块2074往手轮2073方向靠近或远离,从而实现两个壳体201之间的距离调整,以适应不同规格的线路板8。

进标签器3包括安装有标签纸9的放卷轮301、第二电机302、由第二电机302驱动而转动的收卷轮303、压平装置304、传感器305、递进装置306、以及若干张紧轮307;压平装置304包括第二定位基座3041、固定在第二定位基座3041上的压平缸3042、以及固定在压平缸3042的活塞杆上的压板3043;递进装置306包括设置在贴标机整机1的机架上的安装板3061,安装板3061的一侧安装有递进缸3062和回退缸3063,递进缸3062的活塞杆的伸出方向朝向传送装置2,回退缸3063的活塞杆的伸出方向朝向递进缸3062;递进缸3062与回退缸3063之间设置有中承座3064,中承座3064上安装有第一缓冲块3065,第一缓冲块3065的位置与递进缸3062的活塞杆相对应,回退缸3063的活塞杆的末端安装有第二缓冲块3073;安装板3061的另一侧安装有导轨3066,导轨3066上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块3067,第一滑块3067上固定有第二滑块3068,第二滑块3068的顶部安装有连杆块3069,连杆块3069的一端与第二滑块3068相连,其另一端穿过安装板3061后与中承座3064相连,第二滑块3068的底部安装有进料块3070;进料块3070的底部设置有斜面3071,其顶部形成与标签纸9相接的进料面,该进料面与斜面3071相交处形成进料线;标签纸9自放卷轮301出发,绕过进料块3070、若干张紧轮307后缠绕在收卷轮303内;安装板3061上设置有支撑板3072,支撑板3072位于压平装置304下方,并且标签纸9夹持在支撑板3072与压平装置304的压板3043之间;传感器305伸出并对准位于压平装置304与进料块3070之间的标签纸9,传感器305通过控制系统7与第二电机302通信连接;进料线靠近沿线路板8输送方向中输送带的下游位置。压平装置304用于将从放卷轮301出来的标签纸9进行压平;传感器305用于感应标签纸9的通过;连杆块3069的设置,在递进缸3062的活塞杆伸出时,逐渐顶着第一缓冲块3065推动连杆块3069向回退缸3063方向移动,回退缸3063的活塞杆伸出时,逐渐顶着连杆块3069超递进缸3062方向移动;连杆块3069的移动,带动第二滑块3068、第一滑块3067的移动。

贴标装置4包括设置在贴标机整机1的机架上的贴标基座401、设置在贴标基座401且可绕其转动的第一转块402、设置在第一转块402上且绕其转动的第二转块403、设置在第二转块403上并绕其转动及升降的贴标头转轴404,第二转块403内设置有升降导轨405,贴标头转轴404沿升降导轨405升降;贴标头转轴404上设置有贴标头406,贴标头406包括与外界真空设备连接的吸嘴407。贴标头406用于吸附从进标签器3传送来的待贴标签,吸嘴407与外界真空设备连接,提供了吸力。

支撑块204上开设有供传输带202滑动的滑槽2041。滑槽2041有助于支撑传输带202的滑动。

贴标头406的上侧设置有导柱408,导柱408的另一端固定在贴标头转轴404的定位板410上,导柱408外周套设有弹簧409,弹簧409一端顶着贴标头406的顶部,其另一端顶着贴标头转轴404的定位板410。弹簧409有助于起到缓冲作用。

与观察门103两侧边相对的贴标机整机1的机架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道501和第二通道502,第一通道501与贴标机整机1的侧面平行,第二通道502位于贴标机整机1内部并与贴标机整机1的顶面平行,第一通道501与第二通道502均为直槽式设计的通道,第一通道501与第二通道502之间通过弧形弯道503连接,观察门103两侧的上下部分别设置有用于卡入第一通道501或第二通道502内并沿通道滑行的连接块504;开启观察门103时,向上推动观察门103,连接块504由第一通道501进入第二通道502内,观察门103随连接块504联动进入贴标机整机1内,关闭观察门103时,向下推动观察门103,连接块504由第二通道502进入第一通道501内,观察门103回到贴标机整机1的侧面而将其密闭;观察门103设置有把手505。第一通道501与第二通道502的设置,是用于开启或闭合观察门103的;连接块504的设置,用于牵引观察门103的移动;观察门103开启并位于贴标机整机1内,可节省机器的占地空间,防止工人冒然开启观察门103导致旁人受伤。

传送装置2、进标签器3以及贴标装置4位于贴标机整机1内部的上部,贴标机整机1内部的下部为通风通道601,贴标机整机1下部的侧壁设置有通风口602、散热孔603,通风口602、散热孔603分别与通风通道601相通,通风口602设置有风扇604。通风通道601、通风口602、风扇604,有助于降低贴标机整机1内部工作环境的温度,避免过热而导致标签贴不好。

本实施例中的线路板8,适用于PCB、FPC或SMT。PCB(Printed Circuit Board),中文名称为印制电路板,又称印刷线路板8,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载体。由于它是采用电子印刷术制作的,故被称为“印刷”电路板。FPC,成为,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FPC),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弯折性好的特点。SMT是表面组装技术(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的缩写),称为表面贴装或表面安装技术。是目前电子组装行业里最流行的一种技术和工艺。它是一种将无引脚或短引线表面组装元器件(简称SMC/SMD,中文称片状元器件)安装在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的表面或其它基板的表面上,通过回流焊或浸焊等方法加以焊接组装的电路装连技术。

本实施例中,固定缸2051、压平缸3042可为油缸、气缸或者是螺杆2072结构;控制系统7采用PLC控制系统7(简称PLC系统)。

本自动化贴标机的工作过程如下:

1、根据阻挡块2063的位置(将阻挡块2063的位置设置为原点或者某一数值定点),采点建立坐标系并输入控制系统7内;该控制系统7为PLC控制系统7或其他同类可实现本方案功能的系统;

2、根据待贴标的线路板8规格以及待贴标签的位置,设定贴标头406贴标的坐标;

3、将标签纸9安装在进标签器3(托标装置)的放卷轮301上,并将其绕张紧轮307引出至收卷轮303上;回退缸3063动作,令中承座3064往递进缸3062一侧移动至极限位置;

4、线路板8经线路板入口101进入贴标机内,阻挡块2063在动力缸2062的作用下,伸出至两输送带之间,挡住线路板8;线路板8被挡住后,传送带即停止运转,固定夹块2052下行,压合在线路板8上,使线路板8位置固定;

5、进标签器3(托标装置)的第二电机302启动,带动放卷轮301的标签纸9转动,令标签纸9被放出。随后,标签纸9经压平装置304整平后,移动至传感器305。该传感器305与控制系统7,如PLC控制系统7通信连接。传感器305感应到标签纸9上面的标签通过后,发出感应信号至PLC控制系统7,PLC控制系统7随即根据程序设定,输出控制信号至进标签器3的第二电机302,控制第二电机302停止运转。随后,递进缸3062动作,推动中承座3064往回退缸3063一侧移动,直至中承座3064移动至极限位置,此时,标签纸9上位于最边缘的便签略微超出进料线,以便贴标头406取走标签;此时,待取走标签的位置可由预先设定的坐标系反映出来;

6、根据预先设定的坐标系,通过控制系统7输出控制信号,控制贴标装置4的各个部件动作,使贴标头406移动至对应的坐标,并位于待取走标签的上方,随后,贴标头406往下行走并取走标签;

7、通过控制系统7输出控制信号,控制贴标装置4的各个部件动作,使贴标头406移动至对应的坐标,并位于线路板8待贴标签位置的上方,随后,贴标头406往下行走并将标签粘贴在线路板8上;

8、贴标完成后的电路板在传送装置2的传送下,从线路板出口102出去。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