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组装机撕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42361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B/L组装机撕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自动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B/L组装机撕膜装置。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屏的生产过程中,人们会将液晶屏和背光板贴合在一起。为了便于运输和存储液晶屏,人们会在液晶屏上贴伏一张保护膜,保护膜不仅可以保护液晶屏,防止将其损坏,而且保护膜还起隔离作用,防止相邻的两块液晶屏之间粘合在一起。但是在将液晶屏和背光板贴合之前,需要将液晶屏上的保护膜撕除,现有技术一般采用的是人工撕除,人工撕除容易造成工人疲惫,不仅存在生产效率低,还存在生产成本高、容易损坏液晶屏和不适用规模化生产的需要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向社会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和不易损坏物料的B/L组装机撕膜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B/L组装机撕膜装置,包括搬运机械手和粘附移动装置,所述粘附移动装置上的粘附结构将物料上的保护膜粘住,所述搬运机械手将物料吸住,所述粘附移动装置移动所述粘附结构,并将保护膜从物料上撕除。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粘附移动装置包括放料装置和收料装置,所述收料装置收卷所述放料装置释放的料带,所述粘附结构设置在所述料带上。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还包括收卷电机和设置在所述料带的传输路径上的主动过辊,所述收卷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过辊连接,在所述收卷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主动驱动结构,在所述收料装置的收料中轴上设置有被动驱动结构,所述主动驱动结构通过传动结构驱动所述被动驱动结构转动。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还包括顶压移动机构,所述顶压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料带的传输路径上,所述顶压移动机构的滚轮顶压所述料带并移动,从而使所述粘附结构将保护膜粘住。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顶压移动机构包括第一X向移动机构、第二X向移动机构和顶压机构,所述第二X向移动机构和所述顶压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X向移动机构的第一X向滑块连接,所述第二X向移动机构推动所述顶压机构,使所述顶压机构的滚轮顶压所述料带。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第一X向移动机构包括第一X向驱动结构、第一X向导轨和设置在所述第一X向导轨上的所述第一X向滑块,所述第一X向驱动结构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X向滑块连接。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第二X向移动机构包括第二X向驱动结构、第二X向导轨和设置在所述第二X向导轨上的第二X向滑块,所述第二X向驱动结构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X向滑块连接。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顶压机构包括所述滚轮、转动轴、固定轴、导向轮和导向块,所述转动轴设置在所述固定轴上,并且所述转动轴的两端相对所述中轴转动,所述滚轮和所述导向轮分别设置在所述转动轴的两端上;所述导向块与所述第二X向移动机构的第二X向滑块连接,所述导向轮在所述导向块的导向轨迹上运动,从而使所述滚轮顶压或远离所述料带。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还包括第三X向移动机构,所述顶压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三X向移动机构的第三X向滑块上。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搬运机械手包括第四X向移动机构、Z向移动机构、Y向移动机构、旋转机构和吸附盘,所述Z向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四X向移动机构的第四X向滑块上,所述Y向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Z向移动机构的Z向滑块上,所述旋转机构设置在所述Y向移动机构的Y向滑块上,所述吸附盘与所述旋转机构的旋转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搬运机械手和粘附移动装置,使用时,粘附移动装置上的粘附结构将物料上的保护膜粘住,搬运机械手将物料吸住,粘附移动装置移动粘附结构,并将膜从物料上撕除;相比人工撕除,具有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不容易损坏物料和适用规模化生产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粘附移动装置的一种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粘附移动装置的另一种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1.第四X向移动机构;12.Z向移动机构;13.Y向移动机构;14.旋转机构;15.吸附盘;2.放料盘;21.放料张紧机构;22.阻尼器;3.收料盘;31.收料张紧机构;32.被动驱动结构;33.传动结构;34.收卷电机;35.主动驱动结构;36.收料传感器;41.第一X向移动机构;42.第一连接板;43.第二X向移动机构;44.导向块;441.导向轨迹;45.转动轴;46.导向轮;47.滚轮;5.载物板;51.槽孔;52.放料传感器;61.第一过辊;62.第二过辊;63.第三过辊;64.第四过辊;65.调节过辊;651.调节辊本体;652.调节臂;66.所述主动过辊;67.第五过辊;71.X向驱动电机;72.丝杆;73.螺母;74.X向移动皮带;100.料带;200.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1和图2,图1和图2所揭示的是一种B/L组装机撕膜装置。所述B/L组装机撕膜装置包括搬运机械手(未标识)和粘附移动装置(未标识),所述粘附移动装置上的粘附结构将物料(未画图)上的保护膜粘(未画图)住,所述搬运机械手将物料吸住,所述粘附移动装置移动所述粘附结构,并将保护膜从物料上撕除。

本实施例中,所述粘附移动装置包括放料装置(未标识)和收料装置(未标识),所述收料装置收卷所述放料装置释放的料带100,所述粘附结构设置在所述料带100上,所述放料装置和所述收料装置设置在固定板200的一侧。

所述放料装置包括放料盘2、放料张紧机构21和放料中轴(图中不可见),所述放料中轴设置在所述固定板200的一侧上,所述放料张紧机构21设置在所述放料中轴上,所述放料盘2设置在所述放料张紧机构21上。在所述放料中轴上设置有阻尼器22,所述阻尼器22位于所述固定板200的另一侧上。所述阻尼器22用于防震,低速时允许移动,在速度或加速度超过相应的值时闭锁,形成刚性支撑。所述放料张紧机构21和所述阻尼器22是现有技术,在这里不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所述收料装置包括收料盘3、收料张紧机构31和收料中轴(图中不可见),所述收料中轴设置在所述固定板200上,所述收料张紧机构31设置在所述收料中轴上,所述收料盘3设置在所述收料张紧机构31上。在所述收料中轴上设置有被动驱动结构32,所述被动驱动结构32位于所述固定板200的另一侧上。所述收料张紧机构31是现有技术,在这里不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粘附移动装置还包括收卷电机34和设置在所述料带100的传输路径上的主动过辊66,所述收卷电机34设置在所述固定板200的另一侧上,所述主动过辊66设置在所述固定板200的一侧上。所述收卷电机34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过辊66连接,在所述收卷电机34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主动驱动结构35,在所述收料装置的收料中轴上设置有所述被动驱动结构32,所述主动驱动结构35通过传动结构33驱动所述被动驱动结构32转动。也就是说,所述收卷电机34驱动所述主动过辊66和所述收料盘3转动。所述主动驱动结构35可以是主动驱动轮,所述被动驱动结构32可以是被动驱动轮,所述传动结构33是同步皮带。所述主动驱动结构35可以是主动链轮,所述被动驱动结构32可以是被动链轮,所述传动结构33是链条。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放料传感器52和收料传感器36,所述放料传感器52设置在所述固定板200上,所述放料传感器52用于检测所述放料盘2的放料情况,防止所述放料盘2过度放料。所述收料传感器36设置在所述固定板200上,所述收料传感器36用于检测所述收料盘3的收料情况。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板200一侧的顶压移动机构(未标识),所述顶压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料带100的传输路径上,所述顶压移动机构的滚轮47顶压所述料带100并移动,从而使所述粘附结构将保护膜粘住。

所述顶压移动机构包括第一X向移动机构41、第二X向移动机构43和顶压机构(未标识),所述第二X向移动机构43和所述顶压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X向移动机构41的第一X向滑块连接,所述第二X向移动机构43推动所述顶压机构,使所述顶压机构的滚轮47顶压所述料带100。

所述第一X向移动机构41包括第一X向驱动结构(未标识)、第一X向导轨(图中不可见)和设置在所述第一X向导轨上的所述第一X向滑块(图中不可见),所述第一X向驱动结构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X向滑块连接,所述第一X向驱动结构是气动缸、电动缸或者液压缸。

所述第二X向移动机构43设置在第一连接板42上,所述第一连接板42与所述第一X向滑块连接。所述第二X向移动机构43包括第二X向驱动结构(未标识)、第二X向导轨(未标识)和设置在所述第二X向导轨上的所述第二X向滑块(图中不可见),所述第二X向驱动结构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X向滑块连接。所述第二X向驱动结构和所述第二X向导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42上,所述第二X向驱动结构是气动缸、电动缸或者液压缸。

所述顶压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42上,所述顶压机构包括所述滚轮47、转动轴45、固定轴(图中不可见)、导向轮46和导向块44。所述固定轴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42上,所述固定轴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设置在所述转动轴45上,并且所述转动轴45的两端相对所述固定轴转动。所述滚轮47和所述导向轮46分别设置在所述转动轴45的两端上。也就是说,两个夹臂(未标识)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轴45的一端连接,所述滚轮47设置在两个所述夹臂之间,在所述转动轴45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导向轴(未标识),所述导向轮46设置在所述导向轴上。所述导向块44与所述第二X向驱动结构的驱动端连接,所述第二X向滑块与所述导向块44连接。

在所述导向块44上设置有导向轨迹441,所述导向轮46在所述导向轨迹441上运动,从而使所述滚轮47顶压或远离所述料带100。所述导向轨迹441为一倾斜导向面,所述倾斜导向面向所述第二X向驱动结构的方向倾斜,即所述倾斜导向面靠近所述第二X向驱动结构的位置高于远离所述第二X向驱动结构的位置。当所述第二X向移动机构43向靠近所述导轮的方向驱动所述导向块44,使所述导向轮46位于所述倾斜导向面较高的位置上时,即所述导轮的位置比较高,所述滚轮47向远离所述料带100的方向运动,所述滚轮47不顶住所述料带100。当所述第二X向移动机构43向远离所述导轮的方向驱动所述导向块44,使所述导向轮46位于所述倾斜导向面较低的位置上时,即所述导轮的位置比较低,所述滚轮47向靠近所述料带100的方向运动,所述滚轮47顶住所述料带100。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X向移动机构(未标识),所述顶压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三X向移动机构的第三X向滑块(图中不可见)上。所述第三X向移动机构包括第三X向驱动结构(未标识)、第三X向导轨(图中不可见)、所述第三X向滑块(图中不可见)和第三连接板(图中不可见),所述第三X向滑块设置在所述第三X向导轨上,所述第三X向移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三X向滑块在所述第三X向导轨上移动。所述第三连接板通过连接件(图中不可见)与所述第三X向滑块连接,所述顶压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板上。所述第三X向驱动结构设置在所述固定板200的另一侧上,所述第三X向导轨和所述第三连接板设置在所述固定板200的一侧上,在所述固定板200上设有一长条形移动穿孔(未标识),所述连接件在所述长条形移动穿孔中移动。

所述第三X向驱动结构包括X向驱动电机71、X向移动主动轮(未标识)、X向移动被动轮(未标识)、丝杆72和螺母73,所述X向移动主动轮设置在所述X向驱动电机71的驱动轴上,所述X向移动被动轮与所述丝杆72连接,所述螺母73设置在所述丝杆72上。所述X向移动主动轮通过X向移动皮带74驱动所述X向移动被动轮转动,所述螺母73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X向移动主动轮可以用X向移动主动链轮代替,所述X向移动被动轮可以用X向移动被动链轮代替,所述X向移动皮带74可以用X向移动链条代替。所述第三X向驱动结构还可以用气动缸、电动缸或液压缸代替。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载物板5,所述载物板5设置在所述固定板200的一侧上,并且所述载物板5位于所述料带100的传输路径上。在所述载物板5上设置有一槽孔51,所述顶压移动机构的驱动所述滚轮47在所述槽孔51中来回移动,所述顶压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载物板5的下方。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过辊61、第二过辊62、第三过辊63、第四过辊64、调节过辊65、所述主动过辊66和第五过辊67,所述第一过辊61、所述载物板5、所述第二过辊62、所述第三过辊63、所述第四过辊64、所述调节过辊65、所述主动过辊66和所述第五过辊67依次设置在所述放料装置和所述收料装置之间的料带100传输路径上。所述第一过辊61设置在所述载物板5的一侧,所述第二过辊62、所述第三过辊63、所述第四过辊64、所述调节过辊65、所述主动过辊66和所述第五过辊67设置在所述载物板5的下方,所述第二过辊62和所述第三过辊63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板上。

所述调节过辊65位于所述主动过辊66的附近,所述调节过辊65将料带100抵压在所述主动过辊66上。所述调节过辊65包括调节辊本体651、调节臂652和调节中轴(图中不可见),所述调节中轴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固定板200的一侧上,所述调节中轴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所述调节臂652连接,所述调节辊本体651设置在所述调节臂652上,所述调节臂652相对所述调节中轴转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搬运机械手包括第四X向移动机构11、Z向移动机构12、Y向移动机构13、旋转机构14和吸附盘15,所述Z向移动机构12设置在所述第四X向移动机构11的第四X向滑块上,所述Y向移动机构13设置在所述Z向移动机构12的Z向滑块上,所述旋转机构14设置在所述Y向移动机构13的Y向滑块上,所述吸附盘15与所述旋转机构14的旋转端连接。所述第四X向移动机构11、所述Z向移动机构12和所述Y向移动机构13可以采用气动缸、电动缸或/和液压缸,在这里不再对所述第四X向移动机构11、所述Z向移动机构12和所述Y向移动机构13的结构进行详细介绍说明,所述第四X向移动机构11、所述Z向移动机构12和所述Y向移动机构13是现有技术。所述旋转机构14采用电机驱动,所述吸附盘15与所述旋转机构14的旋转轴连接,所述吸附盘15采用的是真空吸附结构,在这里不再对其结构进行详细描述,所述吸附盘15是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所述放料装置放料,所述收料装置进行收料,物料被放置在所述载物板5的所述料带100上,所述料带100在所述载物板5的上表面移动。所述第三X向移动机构用于调节所述顶压移动机构、所述第二过辊62和所述第三过辊63的X向位置。所述第二X向移动机构43向远离所述导轮的方向驱动所述导向块44,所述滚轮47向靠近所述料带100的方向运动,使所述滚轮47凸出所述载物板5的上表面并顶住所述料带100,所述第一X向移动机构41驱动所述滚轮47在所述槽孔51中来回移动,从而使所述料带100上的所述吸附结构将物料上的保护膜牢牢地粘住。所述料带100带动物料继续运动,所述搬运机械手在X向、Y向和Z向调节所述吸附盘15,并且所述旋转机构14进一步调节所述吸附盘15的吸附角度,所述搬运机械手驱动所述吸附盘15将物料吸附住,由于物料继续运动,从而使所述料带100将保护膜从物料上撕除。然后所述搬运机械手在X向、Y向和Z向进行调节,从而将物料搬运到预订位置上。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所述搬运机械手和所述粘附移动装置,使用时,所述粘附移动装置上的粘附结构将物料上的保护膜粘住,所述搬运机械手将物料吸住,所述粘附移动装置移动所述粘附结构,并将保护膜从物料上撕除;相比人工撕除,具有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不容易损坏物料和适用规模化生产等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详细解释,其目的仅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以便于能够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但是,这些描述不能以任何理由解释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特别是,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各个特征也可以相互任意组合,从而组成其他实施方式,除了有明确相反的描述,这些特征应被理解为能够应用于任何一个实施方式中,而并不仅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