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流智能装卸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59123阅读:1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流智能装卸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铁物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物流智能装卸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物流大国,年快递总量已经突破了300亿,而且还在不断增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快递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日达的物流速度成为一种趋势。

现有的普速铁路运输方式,由于其货物装卸速度低,难以满足当日达的需求;航空运输方式则运量较小,同时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不能满足大运量的需求;公路运输方式运能低、费用高,因此宜用于短距离运输,同样不能满足我国快件当日达的需求。高速物流主要是利用客运间隙,将货品打包放置在客运列车空隙中进行运输,运输量少、效率低。

专利CN104648413A公开了一种铁路物流装卸系统及方法,包括用于分类置放货物的若干集装箱以及用于运输集装箱的车厢,车厢相对两侧均设有至少一个车门,车厢内设有沿车厢长度方向平行设置供集装箱停放其上和根据需要驱使集装箱移动的第一轨道组件以及垂直连接第一轨道组件的第二轨道组件,第一轨道组件均位于第二轨道组件之间,每一车门正对其中一组轨道组件。该实用新型中货物分类装卸在不同的集装箱中,货物置放条理化,方便查找,而且集装箱搬运方便。

但专利CN104648413A公开的铁路物流装卸系统及方法存在不足:(1)该专利提供的铁路物流装卸系统主要实现的是集装箱在车厢内的装卸作业流程,而不涉及集装箱在站台上的运输装卸,因此整个货物装卸作业流程不完整,不能满足高铁物流的需求;(2)通过皮带的连续传动实现货物快速装卸,系统串联运行,任何一个环节故障都将造成整个系统瘫痪,可靠性不高;(3)由于列车停车时有一定的停车精度范围,该专利提供的技术方案不能实现对不同停车精度进行自适应,以保证车门位置与站台装卸设备精准对接。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物流智能装卸系统,其目的在于采用平板拖车串联的运输方式,通过多节拖车的串联可以实现多个集装箱一次运输,运输效率更高;同时,根据装卸作业需求,改变平板拖车的节数,两节平板车串联可满足一节车厢的装卸作业需求,可以实现不同车厢数量同时作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物流智能装卸系统,设于装卸站台上,

所述装卸站台的一侧设有仓区系统,另一边为列车,所述仓区系统中设有多个集装箱,所述集装箱用于装载待运输的货物;

所述装卸站台靠近所述列车的一边设有多台装车设备及卸车设备,所述装车设备及卸车设备与所述仓区系统之间设有平板拖车轨道;

所述平板拖车轨道上设有多个平板拖车,所述平板拖车用于沿所述平板拖车轨道运动,将所述仓区系统中的集装箱运输至所述装车设备处,所述装车设备用于将所述集装箱装车,所述卸车设备用于将所述列车车厢内的货物卸车,并通过所述平板拖车运输至仓区系统,从而实现货物的快速装卸。

进一步地,所述平板拖车轨道为矩形循环轨道,其一条长边沿所述仓区系统设置,另一条长边沿所述装车设备及卸车设备设置,且四角均进行了导圆处理,便于所述平板拖车串联,从而实现多个集装箱一次运输。

进一步地,所述平板拖车轨道的中间位置,沿列车方向设有一条候车区,所述候车区用于提供所述平板拖车无装卸作业的等候轨道。

进一步地,所述平板拖车采用一拖车加一动力拖车的间隔布置形式,每一个动力拖车用于提供足够的驱动力,保证所述集装箱的顺利运输。

进一步地,所述仓区系统的长度与所述列车的长度相匹配,且所述仓区系统内的各个集装箱采用多排、多列、多层阵列布置形式,便于快速实现堆垛。

进一步地,每排所述集装箱之间设有堆垛机,所述堆垛机用于实现集装箱的自动堆垛摆放。

进一步地,所述装车设备及卸车设备成对设置,数量与所述列车的车厢数量相匹配,且所述装车设备及卸车设备分别设置在每一节车厢的首尾部,用于实现装卸货分离。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物流智能装卸系统,采用平板拖车串联的运输方式,通过多节拖车的串联可以实现多个集装箱一次运输,运输效率更高;同时,根据装卸作业需求,改变平板拖车的节数,两节平板车串联可满足一节车厢的装卸作业需求,可以实现不同车厢数量同时作业。

(2)本实用新型的物流智能装卸系统,平板拖车沿着铺设的轨道运行,结构简单,可靠性更高,同时本系统应用的平板拖车采用“拖车+动车”间隔布置的形式,任意一节“动车”都能够提供足够的驱动力,保证集装箱的顺利运输,不同“动车”之间可以实现动力的冗余备份,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3)本实用新型的物流智能装卸系统,平板拖车可以根据需求自动安排装卸拖车的顺序,采用“装车-卸车-装车-卸车”这种间隔式布置方案,可以实现同步装卸作业;同时,也可以根据装卸作业的需求,自动生成合理的平板拖车装卸车搭配方案,实现快速装车作业。

(4)本实用新型物流智能装卸系统,采用两组拖车连续作业的装卸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装卸效率,同时平板拖车配置安装两用一备的配置方案,增加一组备用拖车,可以保证设备的可靠运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物流智能装卸系统的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物流智能装卸系统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物流智能装卸系统的作业流程图。

所有附图中,同一个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结构与零件,其中:1-装卸站台,2-仓区系统,3-堆垛机,4-平板拖车轨道,5-平板拖车,6-候车区,7-装车设备,8-卸车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物流智能装卸系统的布置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物流智能装卸系统的侧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智能装卸系统包括仓区系统2、堆垛机3、平板拖车轨道4、平板拖车5、候车区6、装车设备7及卸车设备8。

其中,装卸站台1的一边设有仓区系统2,装卸站台1的另一边为列车,仓区系统2的长度与通行列车的长度相匹配,其中设有多个集装箱,且各个集装箱采用多排多列多层的阵列布置形式,图1中采用2排8列2层的阵列布置形式,整齐的布置于集装箱存储仓库2内,集装箱内装有待运输的货物,每列集装箱之间设有堆垛机3,用于实现集装箱的堆垛摆放。

如图1所示,装卸站台1靠近列车的一边设有多台装车设备7及卸车设备8,该装车设备7及卸车设备8分别设于每节车厢的收尾部,其中,装车设备7用于待运输的集装箱装进车厢,同时,卸车设备8用于将车厢内待卸货的集装箱卸下来。

如图1所示,在装车设备7和卸车设备8与仓区系统2之间设有矩形循环的平板拖车轨道4,该平板拖车轨道4在四个角上设置了导圆,便于平板拖车5串联并沿该平板拖车轨道4运动。在该平板拖车轨道4上设有多个平板拖车5,且平板拖车5可沿着平板拖车轨道4循环运动,从而将存储仓库2中的集装箱运输到装车设备7处实现装车,同时将车厢内的货物运输至储仓库2。采用平板拖车串联的运输方式,通过多节拖车的串联可以实现多个集装箱一次运输,运输效率更高;同时,根据装卸作业需求,改变平板拖车的节数,两节平板车串联可满足一节车厢的装卸作业需求,可以实现不同车厢数量同时作业。

在平板拖车轨道4的中间位置,沿列车方向设有一条候车区6,该候车区6用于在平板拖车5运动繁忙时,提供平板拖车5等候的轨道。每次平板拖车5在进入装卸作业区前,会通过信号系统对装卸作业区的状态进行检测,若装卸区有装卸作业位置,则平板拖车5进入装卸作业区,开始作业;若装卸作业区无装卸作业位置,则平板拖车5进入候车区进行作业等待。平板拖车沿着铺设的轨道运行,结构简单,可靠性更高,同时本系统应用的平板拖车采用“拖车+动车”间隔布置的形式,任意一节“动车”都能够提供足够的驱动力,保证集装箱的顺利运输,不同“动车”之间可以实现动力的冗余备份,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此外,平板拖车可以根据需求自动安排装卸拖车的顺序,采用“装车-卸车-装车-卸车”这种间隔式布置方案,可以实现同步装卸作业;同时,也可以根据装卸作业的需求,自动生成合理的平板拖车装卸车搭配方案,实现快速装车作业。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物流智能装卸系统的作业流程图。如图3所示,货物装卸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列车快要到达时,信号系统发送信息给智能装卸系统;

(2)仓区系统2根据列车信息对货物进行分拣,系统智能分配一组集装箱的装卸车组合方式;

(3)根据到发信息将同类型集装箱装载至对应的平板拖车5上,第一组平板拖车5运行至对应的车厢位置,准备装卸车作业;同时,第二组平板拖车5装载着集装箱在指定的等候区,进行作业等待;

(4)列车到达并停车稳定后,列车门打开,卸车设备8将需要卸车的货物从集装箱运输列车中卸下来,放置在平板拖车5上,同时将需要装车的集装箱,装进列车车厢;

(5)第一组平板拖车5装卸完成后,沿指定路劲返回仓库,重新装车,同时第二组平板拖车5从火车区开到装卸作业区,完成装卸车作业;

(6)循环反复,直至装车作业完成。

本实用新型基于平板拖车的一种物流智能装卸系统,采用两组拖车连续作业的装卸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装卸效率,同时平板拖车配置安装两用一备的配置方案,增加一组备用拖车,可以保证设备的可靠运营。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