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自动圆瓶贴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20614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自动圆瓶贴标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圆瓶贴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半自动圆瓶贴标机。



背景技术:

实际生产时,常常需要在圆瓶的外侧黏贴标纸,为了提升标纸的黏贴效率,现有技术出现了利用贴标机代替人手贴边,利用贴标机对圆瓶贴标时,需要先将圆瓶限位住,现有技术中的贴标机主要是通过气缸的活塞杆的伸缩实现对圆瓶的压持限位,当圆瓶的瓶径大小改变时,则需要下调圆瓶承载机构的高度,费时费力,使用极其不便。

当气缸的气压出现变动时,贴标的效果也会发生变化,严重者还会导致皱标现象的发生;此外,由于气缸的气源不能随意移动,还需要为气缸额外配置空压机,空压机亦会产生较大的噪声污染,同时,空压机的使用也会增加电能的消耗,致使贴标的成本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自动圆瓶贴标机,相较于利用气缸将圆瓶压持在驱动机构上,提升贴标质量的稳定性,避免因使用气缸所产生的噪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半自动圆瓶贴标机,包括机台,装设于机台的输送机构、驱动机构及限位机构,输送机构用于输送外界的标纸并将标纸抵触于圆瓶,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外界的圆瓶滚动,限位机构用于将圆瓶限位在驱动机构上;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转动设置于机台的限位件、装设于机台的步进电机、与步进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凸轮,步进电机经由凸轮驱动限位件转动,限位件用于将圆瓶限位在驱动机构上。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装设于机台的第一驱动电机及剥离板,转动设置于机台主动料辊、导向料辊及从动料辊,第一驱动电机用于驱动主动料辊转动,外界的标纸料卷用于套设在从动料辊的外侧,导向料辊用于导引标纸料卷的料带的移动方向,主动料辊用于对标纸料卷的料带进行收卷,剥离板用于剥离标纸料卷的料带上粘附的标纸,剥离板剥离后的标纸粘附于驱动机构驱动的圆瓶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压持轮,限位件的中部转动连接于机台,凸轮用于驱动限位件的一端,压持轮转动连接于限位件的另一端,压持轮用于抵触驱动机构承载的圆瓶,当驱动机构驱动圆瓶转动时,标纸经由压持轮与圆瓶之间经过。

进一步地,所述压持轮的外侧套设有弹性圈,压持轮设有环形盲槽,环形盲槽环绕压持轮设置,环形盲槽自压持轮的外表面凹设而成,弹性圈容设于环形盲槽内,弹性圈突伸出压持轮的外表面,弹性圈用于抵触驱动机构承载的圆瓶。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的另一端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容设有滑竿,压持轮转动套设在滑竿的外侧,滑竿滑动连接于限位件以使得压持轮靠近或远离驱动机构承载的圆瓶。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转动连接于机台的转轴和转动连接于限位件一端的滚轮,步进电机的输出轴装设有主动轮,转轴装设有从动轮,主动轮、从动轮的外侧套设有同步带,凸轮装设于转轴,凸轮用于抵触滚轮。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装设于机台的第二驱动电机、转动设置于机台的主驱动辊及从驱动辊,第二驱动电机用于驱动主驱动辊转动,主驱动辊与从驱动辊平行设置,主驱动辊、从驱动辊用于承载圆瓶,限位件用于将圆瓶压持在主驱动辊上及从驱动辊上。

进一步地,所述机台设有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的两个限位板,限位板设有的多个容槽,多个容槽沿与主驱动辊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排列,从驱动辊包括辊体及转动套设在辊体外侧的辊筒,辊体的两端分别容设在两个限位板的一个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板滑动连接于机台,限位板的滑动方向与主驱动辊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机台螺接有用于驱动限位板的螺纹导柱,螺纹导柱与限位板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贴标机还包括第一感应器及第二感应器,第一感应器装设于机台,第一感应器用于感应驱动机构承载的圆瓶;第二感应器滑动连接于机台,第二感应器用于感应相邻标纸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使用时,将待贴的标纸料卷安装在输送机构上,然后将圆瓶放置在驱动机构上,之后步进电机驱动凸轮转动,转动的凸轮驱动限位件转动,转动后的限位件将圆瓶压持在驱动机构上,然后驱动机构、输送机构同时启动,驱动机构驱动圆盘转动,输送机构的标纸即可粘附在圆瓶的外表面上;相较于利用气缸将圆瓶压持在驱动机构上,提升贴标质量的稳定性,避免因使用为气缸配置的空压机而产生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隐藏输送机构及部分机台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隐藏部分机台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件、滑竿、压持轮及弹性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机台 2—输送机构 3—驱动机构

4—限位机构 5—限位件 6—步进电机

7—凸轮 8—第一驱动电机 9—剥离板

11—压持轮 12—弹性圈 13—滑槽

14—滑竿 15—转轴 16—滚轮

17—主驱动辊 18—从驱动辊 19—限位板

21—容槽 22—螺纹导柱 23—第一感应器

24—第二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半自动圆瓶贴标机,包括机台1,机台1采用金属材料制成,装设在机台1上的输送机构2、驱动机构3及限位机构4,输送机构2用于输送外界的标纸并将标纸抵触在待贴标的圆瓶上,驱动机构3用于承载外界待贴标的圆瓶并驱动圆瓶滚动,输送机构2输送的标纸用于抵触在圆瓶的外表面上,限位机构4用于将圆瓶限位在驱动机构3上;所述限位机构4包括转动设置在机台1上的限位件5、装设在机台1上的步进电机6、与步进电机6的输出轴连接的凸轮7,本实施例中,机台1上装设有滚动轴承,限位件5套设在滚动轴承的外侧,步进电机6经由凸轮7驱动限位件5转动,转动后的限位件5用于将圆瓶限位在驱动机构3上。

实际使用时,半自动圆瓶贴标机还配置有与各个机构电性连接的电控箱及与电控箱电性连接的显示屏。所述电控箱设有自动和手动两种操作模式,显示屏上设有用于选择操作模式的控制旋钮;当控制旋钮处于自动模式,使用者手动将待贴的标纸料卷安装在输送机构2上,然后再手动将圆瓶放置在驱动机构3上,驱动机构3感应到圆瓶之后,驱动机构3向步进电机6发出驱动脉冲信号,进而驱动凸轮7转动,转动的凸轮7驱动限位件5转动,转动后的限位件5将圆瓶压持在驱动机构3上,然后驱动机构3、输送机构2同时启动,驱动机构3驱动圆盘转动,输送机构2驱动标纸移动,从而使得标纸粘附在圆瓶的外表面上;相较于利用气缸将圆瓶压持在驱动机构3上,本实用新型利用电控箱发出的电脉冲信号设定步进电机6的转动角度,确保限位件5每次转过的角度相等,避免限位件5与圆瓶之间的抵触力大小不等,提升贴标质量的稳定性;所述显示屏上设置的步进电机转动角度的大小可以控制限位件5的下压高度,当圆瓶大小不同时直接通过设置步进电机的角度调节控制限位件压紧圆瓶,减少了使用气缸的方式需要手动调节气缸定位螺丝来调节限位件的压紧的麻烦;同时避免因使用为气缸配置的空压机而产生的噪音,取消因使用空压机而所需的电耗,辅助降低贴标的成本。当控制旋钮处于手动模式,电控箱还电性连接有脚踏开关,使用者每踩一次脚踏开关,电控箱即可控制贴标机完成一次贴标作业。

所述输送机构2包括装设在机台1上的第一驱动电机8及剥离板9,转动设置在机台1上主动料辊(图中未标号)、导向料辊(图中未标号)及从动料辊(图中未标号),主动料辊、导向料辊及从动料辊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导向料辊位于主动料辊与从动料辊之间,第一驱动电机8用于驱动主动料辊转动,外界的标纸料卷用于套设在从动料辊的外侧,导向料辊用于导引标纸料卷的料带的移动方向;本实施例中,导向料辊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导向料辊用于调整标纸料卷的料带的移动路径,同时保持标纸料卷的料带的张紧力,防止标纸料卷的料带过于松弛;主动料辊用于对标纸料卷的料带进行收卷,剥离板9用于剥离标纸料卷的料带上粘附的标纸,剥离板9剥离后的标纸抵触在圆瓶的外表面上,随着驱动机构3驱动圆瓶滚动、输送机构2输送标纸料卷的料带移动,进而使得剥离板9剥离后的标纸粘附在驱动机构3驱动的圆瓶的外表面上。

所述限位机构4还包括压持轮11,限位件5的中部转动连接在机台1上,本实施例中,机台1设置有轴体,滚动轴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滚动轴承均套设在轴体的外侧,限位件5中部的两端分别套设在两个滚动轴承的外侧;凸轮7用于驱动限位件5的一端,压持轮11转动连接在限位件5的另一端上,压持轮11用于抵触在驱动机构3承载的圆瓶上,当驱动机构3驱动圆瓶转动时,相较于压持轮11固定在限位件5的一端上,防止压持轮11划伤标纸,此外,通过转动的压持轮11,使得限位件5与圆瓶之间的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相较于限位件5与圆瓶直接抵触,降低限位件5的磨损,延长限位件5的使用寿命。在圆瓶贴标纸的过程中,标纸经由压持轮11与圆瓶之间经过,利用压持轮11碾压圆瓶上的标纸,确保标纸稳稳黏贴到圆瓶的外表面上,提升标纸的黏贴质量。

所述压持轮11的外侧套设有弹性圈12,压持轮11设置有环形盲槽(图中未标号),环形盲槽环绕压持轮11设置,环形盲槽自压持轮11的外表面凹设而成,弹性圈12容设在环形盲槽内,利用环形盲槽的侧壁挡止弹性圈12,防止弹性圈12相对压持轮11发生位置移动;弹性圈12突伸出压持轮11的外表面,弹性圈12用于抵触在驱动机构3承载的圆瓶上。利用弹性圈12吸收压持轮11与圆瓶之间的冲击力,防止压持轮11碰伤圆瓶,当标纸经由压持轮11与圆瓶之间经过时,弹性圈12抵触在标纸上,防止压持轮11损伤标纸,进一步辅助提升标纸的黏贴质量。弹性圈12采用软性材料制成,如硅胶等。

所述限位件5的另一端设有滑槽13,滑槽13内滑动容设有滑竿14,压持轮11转动套设在滑竿14的外侧,滑竿14滑动连接在限位件5上以使得压持轮11靠近或远离驱动机构3承载的圆瓶。实际使用时,根据不同圆瓶的瓶径的实际大小,使用者沿限位件5滑动滑竿14、同时电控箱调控步进电机6的转动角度,进而调整压持轮11与圆瓶之间距离的大小,确保本实用新型的半自动圆瓶贴标机可以适用于多种瓶径规格的圆瓶,实现一机多用的目的。

所述限位机构4还包括转动连接在机台1上的转轴15和转动连接在限位件5的一端上的滚轮16,步进电机6的输出轴装设有主动轮,转轴15装设有从动轮,主动轮、从动轮的外侧套设有同步带,凸轮7装设在转轴15上,凸轮7用于抵触在滚轮16上。实际使用时,电控箱经由发出的电脉冲信号调控步进电机6的转速及转动角度,利用同步带的传输准确控制凸轮7的转动角度,防止因传动误差而导致凸轮7的转动角度发生错误。限位机构4通过限位件5以及压持轮11的自重下压,当步进电机转动一定角度时,限位件5就向下放多少角度,贴标完成后步进电机回到原点,限位件5升高回到原位。通过在限位件5的一端上增设滚轮16,避免凸轮7直接抵触在限位件5上,将凸轮7与限位件5之间的滑动摩擦转换成滚动摩擦,降低凸轮7与限位件5的磨损,延长凸轮7与限位件5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滚轮16为滚动轴承,凸轮7用于抵触在滚动轴承的外圈上。

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装设在机台1上的第二驱动电机、转动设置在机台1上的主驱动辊17及从驱动辊18,主驱动辊17与从驱动辊18平行设置,主驱动辊17、从驱动辊18用于承载待贴标的圆瓶,限位件5用于将圆瓶压持在主驱动辊17上及从驱动辊18上。当使用者手动将圆瓶放置在主驱动辊17上与从驱动辊18上之后,限位机构4的压持轮11将圆瓶压持在主驱动辊17上及从驱动辊18上,随后第二驱动电机即驱动主驱动辊17转动,利用主驱动辊17与圆瓶之间的摩擦力带动圆瓶转动。

本实施例中,主驱动辊17与从驱动辊18彼此间隔设置,剥离板9位于主驱动辊17与从驱动辊18之间,剥离板9靠近主驱动辊17,圆瓶靠近剥离板9的顶端,实际使用时,标纸料卷的料带从剥离板9一侧的下端朝上端延伸,然后标纸料卷的料带越过剥离板9的顶端在剥离板9另一侧的上端朝下端延伸,标纸料卷的料带从主驱动辊17与剥离板9之间经过,进而使得剥离板9顶端剥离的标纸抵触并黏贴在圆瓶上。

此外,所述第一驱动电机8与第二驱动电机为同一个电机,使得输送机构2与驱动机构3共用一个驱动电机。所述输送机构2与驱动机构3通过一个单片离合器连接,当驱动机构3转动时使单片离合器分离,输送机构2不转动;当单片离合器闭合时,输送机构2与驱动机构3同时转动,如此可以让圆瓶和料带同时转动,当一张标签输送完后又可以与圆瓶的转动分离,如此可以通过延时以及离合器的闭合次数来控制标签在圆瓶圆周上的贴合位置及贴合次数,实现圆瓶的单张或双张标的功能。一方面减少驱动电机的数量,降低制造成本;另一方面确保驱动机构3与输送机构2同步运动,确保贴标质量的稳定性,防止因两个机构中的一个停止而出现贴标不良品。

所述机台1设有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的两个限位板19,限位板19设有的多个容槽21,多个容槽21沿与主驱动辊17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排列,从驱动辊18包括辊体及转动套设在辊体外侧的辊筒,辊体的两端分别容设在两个限位板19的一个容槽21内。实际使用时,根据不同圆瓶瓶径的实际大小,使用者可以将从驱动辊18放置在不同的容槽21内,进而调整主驱动辊17与从驱动辊18之间的距离,确保圆瓶可以稳稳地放置在主驱动辊17上及从驱动辊18上。

所述限位板19滑动连接在机台1上,限位板19的滑动方向与主驱动辊17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机台1螺接有用于驱动限位板19的螺纹导柱22,螺纹导柱22与限位板19活动连接。使用过程中,使用者还可以转动螺纹导柱22,利用螺纹导柱22驱动从驱动辊18相对机台1滑动,进而使得主驱动辊17与从驱动辊18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从而实现主驱动辊17与从驱动辊18之间距离调节的多样性。

所述贴标机还包括第一感应器23及第二感应器24,第一感应器23装设在机台1上,第一感应器23用于感应驱动机构3承载的圆瓶,当圆瓶放置在驱动机构3的主驱动辊17上及从驱动辊18上之后,第一感应器23触发限位机构4运动;当限位机构4运动预定时长后,电控箱即可调控驱动机构3的第一驱动电机8启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应器23为接触式感应器,使用者将圆瓶放置在主驱动辊17上及从驱动辊18上,并使得圆瓶抵触在第一感应器23上,随后第一感应器23即可触发限位机构4运动。

第二感应器24滑动连接在机台1上,第二感应器24用于感应相邻标纸之间的距离,实际使用时,电控箱根据第二感应器24感应的料带上相邻两个标纸之间的距离大小,进而调控驱动机构3的第一驱动电机8的实际运行参数,确保标纸准确地黏贴在圆瓶上的预定位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