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大容量垃圾填装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6665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大容量垃圾填装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下大容量垃圾填装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就国内而言,没有普及地下大容量的垃圾填装系统,基本上采用的是把垃圾暂时储存在垃圾桶中,填满之后,等待环卫工人等保洁人员把垃圾集中到垃圾运输车中,再转运到垃圾中转站或是垃圾处理中心,这一套现有的垃圾处理模式的问题在于,垃圾的处理效率取决于保洁人员的工作效率,如果保洁人员的工作效率较低,容易使得垃圾成堆,在炎热的夏天,极有可能导致垃圾发臭发酵,产生二次污染,极大地影响垃圾桶的周遭环境,同时,由于垃圾的产出率极高,保洁工人的工作量将会极大,光光依靠现有的垃圾处理方式很难高效及时地处理垃圾,因此,发明一种地下大容量垃圾填装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就国内而言,与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方案,目前只有一篇专利,并没有任何相关的实体产品以及论文,该专利着重于垃圾填装系统防臭与提拉方面的技术,利用大量的提拉杆固定于垃圾箱的四周,便于垃圾箱的提拉以及防臭包的放置使用,该环保防臭型大容量垃圾桶,通过设置伸缩杆,在该环保防臭型大容量垃圾桶在使用时,利用调节螺栓对伸缩杆的高度进行固定,从而方便了使用者对该环保防臭型大容量垃圾桶进行提拉,由于侧重点不同,防臭系统和提拉系统的存在使得垃圾填装箱的空间相对缩小,不具有较高的空间利用率,原有的较大空间内实际可装填的垃圾量并不多,同时由于防臭系统使用防臭包进行防臭,防臭包有效时间和更换存在一定的不便,本身带有的大量提拉杆也使得需要承受重量的整个垃圾填装系统存在隐患,包括提拉杆与各部位连接处的老化,提拉杆的断裂等不可避免的问题存在,使得整个环保防臭型大容量垃圾桶的实用性较低,维护成本较高,不适合投入正常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大容量垃圾填装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大容量垃圾填装系统,包括支架,所述支架顶部设有顶板,所述支架底部设有底板,所述底板顶部设有滚动槽,所述滚动槽与顶板之间设有垃圾存储装置,所述垃圾存储装置两侧均设有升降杆,所述支架顶部设有垃圾投放装置,所述垃圾投放装置一侧设有密码箱。

优选的,所述垃圾存储装置包括壳体、垃圾连接口、垃圾处理口和第一控制开关,所述壳体设置在滚动槽顶部,所述壳体顶部设有垃圾连接口,所述壳体表面设有垃圾处理口,所述垃圾处理口内部设有电磁阀,所述壳体一侧设有第一控制开关,所述电磁阀与第一控制开关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垃圾投放装置包括主体、垃圾倾倒口、脚踏板、连接轴、传动轴、垃圾倾倒斗和旋转轴,所述主体设置在顶板顶部,所述主体表面设有垃圾倾倒口,所述主体一侧设有脚踏板,所述脚踏板一侧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顶部一侧设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一侧设有垃圾倾倒斗,所述垃圾倾倒斗底部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设置于主体内壁一侧。

优选的,所述滚动槽表面设有卡槽,所述壳体底部设有滚轮,所述滚轮与卡槽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主体贯穿顶板与垃圾连接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垃圾投放装置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滚动槽的数量为两个。

优选的,所述底板底部设有千斤顶,所述密码箱内部设有第二控制开关,所述千斤顶与第二控制开关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通过设有垃圾存储装置,具有较大的容量,可以储存区域内较长时间的垃圾,同时本系统内配备有专用的垃圾转运车,可以及时高效地运输已填装满的垃圾填装箱,大大降低了保洁人员的工作量,通过设有垃圾投放装置,路人用脚踩按脚踏板打开垃圾倾倒口投放垃圾,投放后松开脚踏板,脚踏板复原垃圾由垃圾倾倒斗进入垃圾存储装置,使用简单方便,再有,由于将设备埋于地下,在温度较高的时候也可以保证填装箱内温度的相对较低,有效避免了高温天气时垃圾发酵发臭的问题,完成低成本运输,大储存量,干净,无异味,人工成本少的垃圾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垃圾存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垃圾投放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垃圾投放装置侧视图;

图中:1支架、2顶板、3底板、4滚动槽、5垃圾存储装置、51壳体、52垃圾连接口、53垃圾处理口、54第一控制开关、6升降杆、7垃圾投放装置、71主体、72垃圾倾倒口、73脚踏板、74连接轴、75传动轴、76垃圾倾倒斗、77旋转轴、8密码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地下大容量垃圾填装系统,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顶部设有顶板2,所述支架1底部设有底板3,所述底板3顶部设有滚动槽4,所述滚动槽4与顶板2之间设有垃圾存储装置5,所述垃圾存储装置5两侧均设有升降杆6,所述支架1顶部设有垃圾投放装置7,所述垃圾投放装置7一侧设有密码箱8。

所述垃圾存储装置5包括壳体51、垃圾连接口52、垃圾处理口53和第一控制开关54,所述壳体51设置在滚动槽4顶部,所述壳体51顶部设有垃圾连接口52,所述壳体51表面设有垃圾处理口53,所述垃圾处理口53内部设有电磁阀,所述壳体51一侧设有第一控制开关54,所述电磁阀与第一控制开关54电性连接,通过设有垃圾存储装置5,具有较大的容量,可以储存区域内较长时间的垃圾,所述垃圾投放装置7包括主体71、垃圾倾倒口72、脚踏板73、连接轴74、传动轴75、垃圾倾倒斗76和旋转轴77,所述主体71设置在顶板2顶部,所述主体71表面设有垃圾倾倒口72,所述主体71一侧设有脚踏板73,所述脚踏板73一侧设有连接轴74,所述连接轴74顶部一侧设有传动轴75,所述传动轴75一侧设有垃圾倾倒斗76,所述垃圾倾倒斗76底部设有旋转轴77,所述旋转轴77设置于主体71内壁一侧,通过设有垃圾投放装置7,路人用脚踩按脚踏板73打开垃圾倾倒口72投放垃圾,投放后松开脚踏板73,脚踏板73复原垃圾由垃圾倾倒斗76进入垃圾存储装置5,使用简单方便,所述滚动槽4表面设有卡槽,所述壳体51底部设有滚轮,所述滚轮与卡槽相匹配,固定垃圾存储装置5的位置,所述主体71贯穿顶板2与垃圾连接口52连通,所述垃圾投放装置7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滚动槽4的数量为两个,垃圾投放装置7连通地上和地下,是整个智能地下大容量垃圾填装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述底板3底部设有千斤顶,所述密码箱8内部设有第二控制开关,所述千斤顶与第二控制开关电性连接,通过工作人员操作千斤顶工作将整个支架1及垃圾存储装置5由千斤顶顶出地面,对存储的垃圾进行处理运输。

本实用工作原理:使用时,路人脚踩脚踏板73,脚踏板73向下移动,使得连接轴74向下运动,同时传动轴75向上运动,施力于垃圾倾倒斗76,受力的垃圾倾倒斗76沿旋转轴77转动,将其顶部开口朝向垃圾倾倒口72,此时,使用者将垃圾倒入,顺着通道,垃圾便可被成功倒入垃圾存储装置5,当垃圾从上垃圾连接口52进入后,会沿着垃圾连接口52处进入到壳体51,壳体51呈直角梯形样,进入的垃圾会沿着下斜坡滑入壳体51底部,平常使用时,整个支架1位于地下,顶板2与水平地面平齐,垃圾存储装置5位于顶板2与底板3之间,由滚轮槽4和卡槽固定垃圾存储装置5,当大容量垃圾箱内垃圾已满时,工作人员打开密码箱8启动系统进行操作,整个设备由千斤顶顶出地面,此时底板3与水平地面平齐,升起完毕后,升降杆6开始工作,将顶板2顶起,便于工作人员将垃圾存储装置5移出,工作人员控制第一控制开关54将垃圾处理口53处电磁阀打开,将垃圾倒出,内部的垃圾会沿输送到垃圾处理口53,工作人员处理完垃圾存储装置5内部垃圾后,控制,第一控制开关54将垃圾处理口53处电磁阀关闭垃圾存储装置5回置后顶板2恢复原位,整个支架1再次下降置顶板2与地面平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