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编织袋机械开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2747阅读:2091来源:国知局
塑料编织袋机械开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机械领域,具体涉及塑料编织袋机械开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柔软、透气性大的塑料编织袋开袋动作全部都是由人工完成,由于开袋动作频繁,给劳动者带来了很大的劳动强度,而且导致生产效率较低。专利文献201010270378.5中公开了吸盘组开袋装置,可将水平放置的空袋袋口打开,将开口的空袋由水平姿态变成竖直状态套在撑袋装置上,实现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但其装置仅适合用于坚挺、透气性能差的料袋,不适用于柔软、透气性好的塑料袋,如饲料编织袋等,对于这种柔软、透气性好的料袋,吸盘组形成不了良好的负压,只能靠人工开袋,不能实现包装全自动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能够对柔软、透气性大的塑料编织袋实现自动化开口动作的塑料编织袋机械开袋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塑料编织袋机械开袋装置,包括气动手指和夹爪,所述夹爪通过连接板与气动手指下端连接,所述连接板包括立板和横板,所述立板的底部通过四分之一圆形的劣弧型连接板与横板的侧壁连接,在立板和横板上均设有两个通孔,立板上的通孔纵向设置,横板上的通孔水平设置;所述气动手指包括壳体和单根手指,壳体的底部设有导轨,单根手指的上端内嵌在导轨内,下端通过连接板与夹爪连接,在壳体内对称设有两个L型曲杆和一个活塞,单个曲杆的一端分别与一个单根手指的上端铰接,另一端相互铰接在活塞的端部,且单个曲杆的弯曲部铰接在壳体内壁上,在壳体内设有纵向腔体,所述活塞位于腔体内,通过活塞在腔体内上下运动,同步带动两个单根手指在导轨上做水平开合运动,所述夹爪的底面为锯齿状。

优选地,两个夹爪的相对面设有压花防滑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夹爪与塑料编织袋接触的底面设计成锯齿面,两个单根手指带动两个夹爪做开合运动,增加锯齿面与塑料编织袋上层局部的夹持力,这样塑料编织袋口更容易打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维轴测图;

图3是气动手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夹爪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气动手指1、单根手指11、导轨12、曲杆13、壳体14、密封件15、孔用挡圈16、活塞17、连接板2、立板21、横板22、劣弧型连接板23、夹爪3、压花防滑面31、塑料编织袋A。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塑料编织袋机械开袋装置,包括气动手指1和夹爪3,所述气动手指1通过连接板2与夹爪3固定在一起,所述连接板2包括立板21和横板22,所述立板21的底部通过四分之一圆形的劣弧型连接板23与横板22的侧壁连接,在立板21和横板22上均设有两个通孔,立板21上的通孔纵向设置,横板22上的通孔水平设置。如图3所示,所述气动手指1包括壳体14和单根手指11,壳体14的底部设有导轨12,所述单根手指11为两个,每个单根手指11的上端内嵌在导轨12内,下端与连接板2的立板21连接,连接板2的横板22与夹爪3连接,且单根手指11的端部位于横板22的上方。在壳体14顶部设有与机械臂连通的通孔,为了使机械臂与通孔配合密切,在通孔外侧壁上设有孔用挡圈16。在壳体14内对称设有两个L型曲杆13和一个活塞17,单个曲杆13的一端分别与一个单根手指11的上端铰接,另一端相互铰接在活塞17的一端,且单个曲杆13的弯曲部铰接在壳体14内壁上,单个曲杆13围绕弯曲部的铰接点可以做旋转运动。在壳体14内设有纵向腔体,所述活塞17位于腔体内,所述活塞17的一端与两个曲杆13的端部铰接,腔体内通气后,通过活塞17在腔体内上下运动,同步带动曲杆13拨动两个单根手指11在导轨12上做水平开合运动,为了保证活塞17通气后的密封性能良好,在活塞17的外壁上还设有密封件15。如图5所示,所述夹爪3的底面为锯齿状,使夹爪3可将被抓取物的上层局部夹起。为了增加夹爪与塑料编织袋A的摩擦力,两个夹爪3的相对面设有压花防滑面31。

工作过程:

初始状态时,先将机械臂与气动手指1上的通孔连通,壳体14内的腔体内通气后,活塞17做上下运动,带动两个曲杆13做旋转运动,同时拨动两个单根手指11带动夹爪3在导轨12上做水平打开或闭合运动,使用时,将塑料编织袋A水平姿态放置,夹爪3处于打开状体,当夹爪3与塑料编织袋A接触时,两个单根手指11闭合,两个夹爪3将上层塑料编织袋A局部夹起,夹爪3内侧面的压花防滑面31加大对塑料编织袋A的摩擦力度,塑料编织袋A实现自动开袋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这些具体实施方式都是基于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下的不同实现方式,而且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