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二维码且安全性高的盒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3340发布日期:2018-07-04 09:11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二维码且安全性高的盒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盒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二维码且安全性高的盒子。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很多物品都喜欢用漂亮的盒子进行包装,目前的盒子的种类繁多,尤其是这种上盖扣下盖的盒子非常受大众的青睐,如何将盒子设计的不仅好看,而且方便实用才是本实用新型的重心所在。像这种上盖和下盖相配合的盒子表面光滑,而且没有固定下盖的结构,在携带时,下盖很容易滑出,造成物品的损坏。另外常见的盒子上没有介绍盒内物品的信息情况,使购买者不能了解物品的详细资料,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二维码且安全性高的盒子,该盒子能有效减慢下盖滑落的速度,还设有二维码供购买者了解产品信息,方便实用、具有非常人性化的设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二维码且安全性高的盒子,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包括上盖和下盖,上盖盖在下盖上,所述下盖的前侧板、后侧板的外壁分别设置有增厚层一,所述增厚层一的厚度从下至上逐渐增大,所述上盖的前侧板、后侧板的内壁分别设置有增厚层二,所述增厚层二的厚度从上至下逐渐增大,所述下盖的左侧板、右侧板的外壁设置有若干横向设置的条形凸起,所述上盖的左侧板、右侧板的内壁的下端设置有若干弧形凸块,所述上盖的上侧板的外壁设置有二维码。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设置这样的增厚层,在上盖往上移动时,上盖和下盖之间的距离会逐渐减小,从而使外部的空气来不及进入盒体内且进入盒体的速度减慢,使盒体内部与外界之间形成气压差,下盖将不容易下滑,防止盒内物品造成损坏,再通过设置条形凸起和语气配合的弧形凸块,当上盖向上移动时,弧形凸起与条形凸起碰撞,造成卡顿,可提醒使用者及时拿稳。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在上盖上设置有提供产品信息的二维码,使购买者能手充分了解产品的信息,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盖的前侧板、后侧板的内壁设置有圆柱形凸块,所述下盖的前侧板、后侧板的外壁设置有与圆柱形凸块配合的滑槽,所述圆柱形凸块的高度大于增厚层一与增厚层二的厚度的和。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凸块可防止上盖与下盖盖合时,增厚层一较厚的一端与增厚层二较厚的一端接触,避免造成盖不上盒子的情况,方便实用,延长盒子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条形凸起的横截面为弧形,所述条形凸起的内部填充有棉花。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使条形凸起的结构变得柔软,可防止弧形凸起与条形凸起相抵,上盖打不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A-A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盖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B-B剖面图。

图中标号含义:1-上盖;2-二维码;3-下盖;4-增厚层一;5-增厚层二; 6-圆柱形凸块;7-滑槽;8-条形凸起;9-棉花;10-弧形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参考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一种带有二维码2且安全性高的盒子,包括盒体,该盒体包括上盖1和下盖3,上盖1盖在下盖3上,下盖3的前侧板、后侧板的外壁设置有增厚层一4,增厚层一4的厚度从下至上逐渐增大,上盖1的前侧板、后侧板的内壁设置有增厚层二5,增厚层二5的厚度从上至下逐渐增大,通过设置增厚层一4和增厚层二5,在上盖1向上移动时,上盖1与下盖3之间的距离减小,使外部空气来不及进入且进入的盒体内的速度减慢,所以盒体内与外界形成气压差,使下盖3 不容易滑落,减慢了下盖3意外下滑的速度,达到了提升盒子安全性的目的。

下盖3的左侧板、右侧板的外壁设置有若干横向设置的条形凸起8,上盖1 的左侧板、右侧板的内壁设置有若干弧形凸块,条形凸起8的横截面为弧形,当下盖3意外下滑时,弧形凸块会与条形凸起8碰撞,产生卡顿的感觉,从而梯形使用者及时拿稳盒体,此结构也能减慢下盖3下滑的速度,条形凸起8的内部填充有棉花9,可避免弧形凸起10与条形凸起8相抵造成的下盖3取出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在上盖1的上侧板的外壁设置有二维码2,可供购买者了解产品详细的信息,更加人性化。

由于在上盖1与下盖3盖合时,增厚层一4和增厚层二5的较厚的一端会相遇,可能会造成相抵的情况,所以还在上盖1的前侧板、后侧板的内壁设置有圆柱形凸块6,下盖3的前侧板、后侧板的外壁设置有与圆柱形凸块6配合的滑槽7,圆柱形凸块6的高度大于增厚层一4与增厚层二5的厚度的和,解决了这个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