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3333发布日期:2018-07-04 09:10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真空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真空保鲜产品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真空盖。



背景技术:

人们将水果、蔬菜等新鲜食物或其它不耐放的食物买回来后,一般会用保鲜袋装好放进冰箱或直接放进冰箱里保存,但是有一部分食物在冷藏过后会影响口感,而一些封闭式保鲜盒只能隔绝空气的流通,不能排除内部的空气。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一种真空盖如图1所示,包括内盖A、按钮B、外盖C,当将真空机盖覆盖在该真空盖上方时,气流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由于负压作用,气流顶开内盖A,沿按钮B与外盖C之间的缝隙流出,从而排出内部空气。抽真空结束后,移开真空机,内盖A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压在外盖C下部的气孔上,实现密封。

但该真空盖存在如下问题:由于气流通道为按钮B与外盖C之间的缝隙,在连接真空机时,必须将整个缝隙包括在真空机的吸嘴范围内,导致真空机必须有很大的吸嘴,并且需要仔细对位,不易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真空盖,其目的在于通过改变气流通道,缩小气流通道的出口范围,从而不需要很大的真空吸嘴,由此解决不易进行对位操作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真空盖结构,包括:

外盖,其中部区域凹陷设置,凹陷区域底部开设有气孔及安装孔;

弹性内塞,包括弹性盖和设于弹性盖下方的固定部,固定部设于安装孔内,且与安装孔之间存在活动间隙,弹性盖覆盖于气孔上方;

按钮,设于外盖的凹陷区域内,且位于弹性内塞上方;按钮包括密封盖和设于密封盖下端的推动部,推动部用于下压弹性盖;其中,

密封盖周缘与外盖的凹陷区域内壁密封;密封盖、推动部、弹性盖以及凹陷区域的内壁围成气腔,密封盖上设有连通气腔与外界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一端开口设于密封盖中心,另一端开口设于推动部侧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真空盖结构,包括:外盖,其中部区域向下凹陷设置,凹陷区域底部开设有安装孔;

弹性内塞,包括弹性盖和设于弹性盖下方的固定部,固定部设于安装孔内,且可在安装孔内上下活动,固定部与安装孔之间留有供气流通过的间隙;

按钮,设于外盖的凹陷区域内,且位于弹性内塞上方;按钮包括密封盖和设于密封盖下端的推动部,推动部用于下压弹性盖;

密封盖周缘与外盖的凹陷区域内壁密封;密封盖、推动部、弹性盖以及凹陷区域的内壁围成气腔,密封盖上设有连通气腔与外界的通孔;

其中,弹性盖为向上隆起的拱形构造,其外缘下表面具有气密性,覆盖于凹陷区域底部上表面;拱形构造内部表面开设有气槽,气槽一端在弹性盖下压时与固定部和安装孔之间的间隙连通,另一端向弹性盖外缘下表面延伸;当弹性盖处于自然状态时,外缘下表面与凹陷区域上表面气密性接触,隔绝气槽与气腔,当弹性盖处于下压状态时,外缘下表面翘起,气槽与气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一端开口设于密封盖中心,另一端开口设于推动部侧面。

进一步地,弹性盖顶部设有真空指示器,真空指示器为柱状构造,其内部设有通向固定部下表面的空腔;所述通孔为设于推动部上的三通构造,其具有三个出口,其中两个出口分别位于密封盖上表面和推动部下表面,用于安装真空指示器,第三个出口连通气腔;真空指示器与通孔之间存在间隙,以使气腔与外界通过通孔连通。

进一步地,真空指示器的空腔上端为风琴箱构造,且其壁厚小于真空指示器的平均厚度。

进一步地,弹性内塞上沿轴向设有凹槽,推动部的下端嵌于凹槽内。

进一步地,三通构造位于密封盖上表面的出口处设有沿出口径向设置的多个凸棱,真空指示器上端抵挡在凸棱下缘,多个凸棱之间形成的通道连通外界与真空指示器和通孔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地,固定部上设有卡止部,卡止部抵挡于凹陷区域底部下表面。

进一步地,弹性盖与推动部一体成型。

总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将原本作为气流出口的位于外盖周缘的环形间隙,改为外盖上设置的通孔,大大缩小了需要密封的范围,从而不需要刻意对准,能够轻松覆盖通孔出口;

2、将真空指示器设置于通孔内,且与通孔之间存在间隙,一方面节约空间,另一方面,不影响气体流通;此外,泄压时还可以直接在密封盖上的通孔开口处观察到真空指示器的变化;

3、固定部设于安装孔内,且与安装孔之间存在活动间隙,一方面,可使弹性盖受压时随固定部上下运动;另一方面,在下压弹性盖时,弹性盖中心区域挤入活动间隙中,导致边缘翘起,从而暴露出气孔,使气孔通过气腔与外界连通,进行泄压;

4、弹性盖为向上隆起的拱形构造,且具有弹性,在抽真空时产生的负压可以将弹性盖顶起进入气腔,并由密封盖上的通孔进入真空机;抽真空结束后,自然状态下,受大气压作用,外缘下表面接触凹陷区域底部隔绝容器与气腔,实现密封;按下按钮时,通过推动部向下按压弹性盖,由于弹性盖为拱形构造,其上表面受压,下表面受拉,导致原先与凹陷区域底部接触的下表面翘起,露出内部的气槽,通过气槽连通容器和气腔,将外界空气引入容器,达到泄压效果,实现抽真空与泄压两用;

5、真空指示器为空腔构造,且空腔开口位于固定部下表面,即连通容器,当容器抽真空时,由于负压导致真空指示器收缩,结构简单;而薄壁风琴箱构造则更易于观察,视觉效果变化明显;

6、推动部与弹性盖上表面接触,或与弹性盖一体成型,或固定于弹性内塞的凹槽内,均可以推动弹性内塞下降,并且,在抽真空结束后,还可以在弹性内塞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将按钮的密封盖顶起,便于之后的按压泄压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真空盖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组装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弹性内塞示意图;

图4是图1的按钮示意图;

图5是图1的弹性内塞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整体组装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整体组装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整体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图2~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外盖1、弹性内塞2以及按钮3。外盖1的中部区域向下凹陷设置,凹陷区域底部开设有安装孔11。弹性内塞2包括弹性盖22和设于弹性盖22下方的固定部21,固定部21设于安装孔11内,且可在安装孔11内上下活动,固定部21与安装孔11之间留有供气流通过的间隙。按钮3设于外盖1的凹陷区域内,且位于弹性内塞2上方。外盖上还设有密封环12,用于与容器对接时的密封。

如图3、4所示,弹性内塞2上沿轴向设有凹槽24,推动部32的下端嵌于凹槽24内。弹性盖22为向上隆起的拱形构造,其外缘下表面221具有气密性,覆盖于凹陷区域底部上表面;拱形构造内部表面开设有气槽222,气槽222一端在弹性盖22下压时与固定部21和安装孔11之间的间隙连通,另一端向弹性盖22外缘下表面221延伸;当弹性盖22处于自然状态时,外缘下表面221与凹陷区域上表面气密性接触,隔绝气槽222与气腔,当弹性盖22处于下压状态时,外缘下表面221翘起,气槽222与气腔连通。

如图5所示,按钮3包括密封盖31和设于密封盖31下端的推动部32,推动部32用于下压弹性盖22;密封盖31周缘与外盖1的凹陷区域内壁密封;密封盖31、推动部32、弹性盖22以及凹陷区域的内壁围成气腔,密封盖31上设有连通气腔与外界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一端开口设于密封盖31中心,另一端开口设于推动部32侧面。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弹性盖22顶部232设有真空指示器23,真空指示器23为柱状构造,其内部设有通向固定部21下表面的空腔231;所述通孔为设于推动部32上的三通构造,其具有三个出口,其中两个出口分别位于密封盖31上表面和推动部32下表面,用于安装真空指示器23,且上表面的出口为真空吸口33,用于对接真空机;第三个出口34连通气腔;真空指示器23与通孔之间存在间隙,以使气腔与外界通过通孔连通。真空指示器23的空腔231上端为风琴箱构造233,且其壁厚小于真空指示器23的平均厚度。

三通构造位于密封盖31上表面的出口处设有沿出口径向设置的多个凸棱331,真空指示器23上端抵挡在凸棱331下缘,多个凸棱331之间形成的通道332连通外界与真空指示器23和通孔之间的间隙。

固定部21上设有卡止部,卡止部抵挡于凹陷区域底部下表面,以防止非真空状态下弹性内塞2脱落。

上述真空盖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抽真空时,产生的负压可以将弹性盖22顶起进入气腔,并由密封盖31上的通孔进入真空机;由于负压作用,真空指示器23的风琴箱构造233收缩,若使用透明真空管,或透明密封盖31,则可以直接观察到真空指示器23的收缩动作;抽真空结束后,弹性盖22在自身弹力作用下保持拱形,同时在外界大气作用下,其外缘下表面221接触凹陷区域底部,将气槽222隐藏,从而隔绝容器与气腔,实现密封;按下按钮3时,通过推动部32向下按压弹性盖22,由于弹性盖22为拱形构造,在外力作用下其上表面受压导致压缩,下表面受拉导致拉伸,使得原先与凹陷区域底部接触的下表面221翘起,露出内部的气槽222,通过气槽222以及安装孔11和固定部21之间的缝隙连通容器和气腔,将外界空气引入容器,达到泄压效果,实现抽真空与泄压两用;泄压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真空指示器23的风琴箱构造233逐渐恢复原状;泄压结束后,松开按钮3,由于弹性盖22在下压时上表面压缩,下表面拉伸,松开按钮3后,外力卸除,弹性盖22在上表面的压力和下表面的拉力作用下自动回复自然状态。

在上述过程当中,由于自然状态下本实施例的真空指示器23顶部232抵靠在凸棱331的下缘,通过按压密封盖31带动真空指示器23压缩,可以手动排出一部分容器中的气体,在容器内制造轻微的负压,以使外盖1与容器结合更紧密。真空指示器23为空腔231构造,且空腔231开口位于固定部21下表面,即连通容器,当容器抽真空时,由于负压导致真空指示器23收缩,结构简单;而薄壁风琴箱构造233则更易于观察,视觉效果变化明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密封盖31不直接作为按钮3的按压组件,而在密封盖31上方另外设置按压盖36。在外盖1的凹陷区域向上设置环形壁,密封盖31与环形壁的内壁密封。弹性内塞2也位于环形壁围成的空间内。本实施例的实质相当于缩小了气腔体积。即,作为一种变化形式,还可以在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将环形壁与其外围的外盖1侧壁之间设为实体构造(未图示),但相比于第二实施例,耗费材料较多。

在其他实施例中(未图示),弹性盖22可以与推动部32一体成型,或者推动部32与弹性盖22上表面抵接,亦或者推动部32与弹性盖22之间存在间距,但下压推动部32时仍足以接触和推动弹性盖22向下运动。并且,若弹性盖22与推动部32一体成型,或者推动部32与弹性盖22上表面抵接,在抽真空结束后,还可以在弹性内塞2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自动将按钮3的密封盖31顶起,便于之后的按压泄压操作。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安装孔11的周围设有气孔13,弹性盖22在自然状态下为平板构造,下表面平封于气孔13上端开口处。

抽真空时,产生的负压使容器内的空气通过气孔13顶起弹性盖22,溢出至气腔。抽真空结束后,弹性盖22处于自然状态,在外界气压作用下紧封于气孔13上端开口处。当向下按压真空指示器23或者密封盖31时,固定部21与弹性盖22的连接处向下运动,在安装孔11的挤压下,弹性盖22整体成倒锥状,边缘翘起使气孔13打开,气腔中的空气通过气孔13进入容器,实现泄压。泄压结束后,松开真空指示器23或者密封盖31,外力卸除;由于弹性盖22在下压时上表面压缩,下表面拉伸,外力卸除后,弹性盖22在自身上表面的压力和下表面的拉力作用下自动回复自然状态,重新盖住气孔13。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施例实际上是将第二实施例的外盖1、按钮3的构造和第三实施例的弹性内塞2的构造进行组合,其工作过程与第三实施例类似,不再赘述。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