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扎取烟包纸板的防滑落扎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0047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用于扎取烟包纸板的防滑落扎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扎取烟包纸板的防滑落扎针装置,属于工业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烟草工业,烟包的输送和储存都是通过硬纸烟箱进行的,烟草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就是去除烟包的外包装和垫衬在里面的纸板或塑料袋,其中,纸板占90%以上。烟草自动化生产中,烟包纸板通过机械手上的扎针取,在输送过程中极易发生未抓取或输送过程中纸板滑落等现象,引发生产线故障报警,极大地减低了生产线的效率,还易造成断料严重影响产品的生产质量,并且滑落的纸板降落至生产线上还会对其它设备造成伤害,非常不利于工业生产。目前烟草行业对于烟包纸板未抓取或滑落现象尚未更好的方法,都是采用人工进入生产现场去除纸板,这种方法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现通过用于扎取烟包纸板的防滑落扎针装置来扎取烟包纸板,有效地克服烟包纸板难抓取、易滑落的缺点,提高了生产效率,简单方便,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扎取烟包纸板的防滑落扎针装置,有效地克服了烟包纸板难抓取、易滑落的缺点,提高了生产效率,简单方便,实用性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扎取烟包纸板的防滑落扎针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气缸组件、支承架和扎针,所述气缸组件和扎针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承架的上端和下端;所述扎针下方的外壁设有导槽,所述导槽内设有连杆机构,所述气缸组件与所述连杆机构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基杆、下连杆、上连杆和顶杆,所述基杆下端固定在扎针下方的导槽内,所述下连杆与基杆、上连杆与下连杆、顶杆与上连杆均采用铰链结构,所述顶杆上端固定在所述气缸组件的导杆下端 。

进一步地,所述气缸组件的导杆端部设有固定顶杆的顶块。

进一步地,所述扎针的上端开有第一导孔,所述连杆机构在所述第一导孔和导槽内作伸缩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支承架的上端开有圆通孔,下端开有第二导孔,所述气缸组件的导杆通过圆通孔,所述第二导孔限制顶杆作竖直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支承架固定在外部机架上。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有效地改善了烟包纸板输送过程中的滑落现象,提高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了人工劳动的强度,减少了对生产设备的伤害和人工排障的安全隐患。其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支承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扎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连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工作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扎取烟包纸板的防滑落扎针装置,包括气缸组件1、支承架2和扎针3,所述气缸组件1和扎针3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承架2的上端和下端;所述扎针3下方的外壁设有导槽8,所述导槽8内设有连杆机构,所述气缸组件1与所述连杆机构相连接。

如图4所示,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基杆4、下连杆5、上连杆6和顶杆7,所述基杆4下端固定在扎针3下方的导槽8内,所述下连杆5与基杆4、上连杆6与下连杆5、顶杆7与上连杆6均采用铰链结构,所述顶杆7上端固定在所述气缸组件1的导杆9下端 。所述连杆机构可以自如地收缩和撑开,防止烟包下落。

所述气缸组件1的导杆9端部设有固定顶杆7的顶块10,能固定住顶杆7,并引导其一起运动。

如图3所示,所述扎针3的上端开有第一导孔11,所述连杆机构在所述第一导孔11和导槽8内作伸缩运动。

如图2所示,所述支承架2的上端开有圆通孔13,下端开有第二导孔12,所述气缸组件1的导杆9通过圆通孔13,所述第二导孔12限制顶杆7作竖直方向运动。所述支承架2能稳定地将防滑落装置整体固定在外部机架A上,并且可拆卸。

所述扎针3的锋利针尖能顺利扎取纸板,导槽8能引导连杆机构自如运动。所述基杆4、下连杆5、上连杆6和顶杆7通过机械联接,在运动过程中不发生干涉,能顺利张开和收缩,且自身具有较好的刚度和强度。

工作原理:如图5所示,扎取纸板C时,气缸组件1的导杆9带着顶杆7收缩,扎针3下端形成光滑圆杆;扎取完成后,气缸组件1的导杆9带着顶杆7前伸,上连杆6和下连杆5撑开,防止纸板C在上抬和输送过程中滑落;卸载纸板C时,气缸组件1的导杆带着顶杆7收缩,扎针3下端再次形成光滑圆杆,纸板C在外力作用下顺利下落。

本实用新型有效地改善了烟包纸板输送过程中的滑落现象,提高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了人工劳动的强度,减少了对生产设备的伤害和人工排障的安全隐患。其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稳定可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