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街节能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2154发布日期:2018-06-15 22:42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街节能电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过街节能电梯。



背景技术:

过街步行虽然相对范围小、距离短,但由于其路线刚好与机动车交通流线交叉重叠,极易造成交通事故,据统计横穿行车道时造成的行人死亡事故占行人死亡事故的90%以上。因此,在一些城市的主干道或快速路上,通过建造人行天桥、过街地下通道等立体过街设施,将行人过街通道与机动车道相互隔离,从而保护行人过街安全与提高机动车通行速度。但人行天桥、过街地下通道等立体过街设施却增加了行人过街的距离和时间,降低了行人过街的舒适性,导致部分人弃这些设施而不用,采用翻越护栏横穿马路等强制过街的方式,带来更大的危险性,另外这些设施对一些体弱、行动不便等特殊人群或携带有大件行李的行人等带来极大的过街负担,是一种缺乏人性化的行人过街方式。在一些城市已建有全自动扶梯式过街天桥以提高行人过街的舒适性,但这种过街设施的在日常使用中电能消耗较大,使用成本较高,并不能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安全、高效、节能的行人过街设备,提高人们使用意愿,减少人们乱穿马路的行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行人过街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节能且安全高效的过街节能电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过街节能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引机构、地上上导轨、地上箱体机构、地下上导轨和地下箱体机构,地上上导轨设有沿着U形延伸的地上导向槽,地上导向槽的U形开口向下,地上箱体机构包括地上箱体、设置在地上箱体上的地上横梁和安装在地上横梁上的地上滚动轮,地上滚动轮可来回滚动地设置在所述地上导向槽中,地下上导轨在所述地上上导轨的下方,其上设有沿着U形延伸的地下导向槽,地下导向槽的U形开口向上,地下箱体机构包括地下箱体、在地下箱体上的地下横梁和安装在地下横梁上的地下滚动轮,地下滚动轮设置在所述地下导向槽中可沿着地下导向槽来回滚动,牵引机构包括电动机、同步带轮和同步带,同步带与所述地上横梁和地下横梁连接,地上上导轨上设有地上带导向槽,地上带导向槽与地上导向槽的延伸方向一致,地下上导轨上设有地下带导向槽,地下带导向槽与地下导向槽的延伸方向一致,同步带放置在所述地上带导向槽和地下带导向槽中,同步带牵引地上箱体沿着地上导向槽移动,牵引地下箱体沿着地下导向槽移动,当地上箱体移动到地上上导轨的右端时,地下箱体移动到地下上导轨的左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街节能电梯,通过位于地上和位于地下的两组轨道和箱体的设计,并通过同步牵引带使两箱体连接在一起运动,使一个箱体的上升行程刚好对应另一个箱体的下降行程,从而使电梯运行过程中下降行程的箱体与行人的重力刚好为上升行程的箱体与行人提供驱动力,极大地降低了能量消耗。地上箱体和地下箱体的起点与终点在路面上,人们进出电梯均在路面上,不用上下楼梯,非常方便。U形轨道的下降趋势缓慢,没有自由落体行程,运行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过街节能电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地上箱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局部结构放大视图;

图4为图2的B局部结构放大视图;

图5为过街节能电梯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C局部结构放大视图;

图7为图5的D局部结构放大视图;

图8为牵引机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过街节能电梯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两个地上上导轨1,两个地上上导轨1平行设置在地面上的同一高度位置。地上上导轨1的整体形状为U形,U开口向下。参见图2和图3,地上上导轨1上设有沿着U形延伸的地上导向槽11,地上导向槽11的形状与地上上导轨1的U形相一致,地上导向槽的U形开口向下。地上上导轨1包括分别在上下方向布置的地上上导向条12和地上下导向条13,地上下导向条13在地上上导向条12的正下方,地上下导向条13和地上上导向条12在两端部连接。地上上导向条12和地上下导向条13的内侧均开有凹槽,该两个凹槽共同构成上述地上导向槽11。地上下导向条13上设有地上带导向槽14,地上带导向槽14与地上导向槽11的延伸方向一致,均沿着U形延伸,也是整体为U形。地上带导向槽14的内侧沿其延伸方向安装有多个地上滚子15。

参见图1,两个地上上导轨1的下方各设有一个地上下导轨2,两个地上下导轨2平行设置在地面上方地上上导轨1下方的同一高度。地上下导轨2的整体形状为U形,U开口向下。参见图2和图4,地上下导轨2上也设置有沿着U形延伸的地上导向槽二21,地上导向槽二21的形状与地上下导轨2的U形相一致,地上导向槽二21的U形开口向下。地上下导轨2也包括分别在上下方向布置的地上上导向条二22和地上下导向条二23,地上下导向条二23在地上上导向条二22的下方,地上下导向条二23和地上上导向条二22在两端部连接。地上上导向条二22和地上下导向条二23的内侧均开有凹槽,该两个凹槽共同构成上述地上导向槽二21。与地上上导轨1相比,地上下导轨2除了不具有地上带导向槽14和地上滚子15外,其他结构与地上上导轨1相同。地上上导轨1和地上下导轨2在地面上从道路的一侧横跨到道路的另一侧。

参见图1、图5和图6,两个地下上导轨4平行设置在同一高度,在地上上导轨1和地上下导轨2的下方,并且在地面下方,其两端伸出地面。地下上导轨4整体形状为U形,U开口向上。地下上导轨4上设有沿着U形延伸的地下导向槽41,地下导向槽41的形状与地下上导轨4的U形相一致,地下导向槽41的U形开口向上。地下上导轨4包括分别在上下方向布置的地下上导向条42和地下下导向条43,地下下导向条43在地下上导向条42的正下方,地下下导向条43和地下上导向条42在两端部连接。地下上导向条42和地下下导向条43的内侧均开有凹槽,该两个凹槽共同构成上述地下导向槽41。地下上导向条42上设有地下带导向槽44,地下带导向槽44与地下导向槽41的延伸方向一致,均沿着U形延伸,也是整体为U形。地下带导向槽44的内侧沿其延伸方向安装有多个地下滚子45。地下上导轨4的形状和结构与地上上导轨1相同,只是二者的安装方向正好相反,前者U形开口向上,后者U形开口向下。

参见图1,两个地下上导轨4的下方各设有一个地下下导轨5,两个地下下导轨5平行设置在地下上导轨4下方的同一高度。地下下导轨5的整体形状为U形,U开口向上。参见图5和图7,地下下导轨5上设有沿着U形延伸的地下导向槽二51,地下导向槽二51的形状与地下下导轨5的U形相一致,地下导向槽二51的U形开口向上。地下下导轨5也包括分别在上下方向布置的地下上导向条二52和地下下导向条二53,地下下导向条二53在地下上导向条二52的下方,地下下导向条二53和地下上导向条二52在两端部连接。地下上导向条二52和地下下导向条二53的内侧均开有凹槽,该两个凹槽共同构成上述地下导向槽二51。与地下上导轨4相比,地下下导轨5除了不具有地下带导向槽44和地下滚子55外,其他结构与地下上导轨4相同。地下下导轨5的形状和结构与地上下导轨2相同,只是二者的安装方向正好相反,前者U形开口向上,后者U形开口向下。地下上导轨4和地下下导轨5从道路的一侧从地底下穿过路面到达道路的另一侧。

地上上导轨1、地上下导轨2、地下上导轨4和地下下导轨5各自均沿着垂直面布置。地上上导轨1和地上下导轨2的U形开口向下,一个地上下导轨2在一个地上上导轨1的正下方,该两个导轨在同一侧,另一个地上下导轨2在另一个地上上导轨1的正下方,该两个导轨在另一侧,同侧的地上上导轨1与地上下导轨2之间的垂直距离处处相等,保证地上箱体31在运动过程中底部一直保持水平。地下上导轨4和地下下导轨5的U形开口向上,一个地下下导轨5在一个地下上导轨4的正下方,该两个导轨在同一侧,另一个地下下导轨5在另一个地下上导轨4的正下方,该两个导轨在另一侧,同侧的地下上导轨4与地下下导轨5之间的垂直距离处处相等,保证地下箱体61在运动过程中底部一直保持水平。地上箱体31和地下箱体61均采用上下两个共四个导轨来支撑,可实现对箱体的稳固支撑和箱体的平稳顺畅滑动,同时结构简单、重量轻、节能。导轨也可以是其他的结构形式,支撑每个箱体的导轨的数量不限于四个,导轨间也可以采用其他布置方式,只要能支撑起箱体并引导箱体移动都可以。

参见图1,地下上导轨4上的地下带导向槽44在同一侧的地上上导轨1上的地上带导向槽14的正下方,二者同在一个垂直面上,同步带72放置在该两个地上带导向槽14和地下带导向槽44中,以确保同步带72在同一个垂直面上,便于带动地上箱体31和地下箱体61同步移动

参见图1、图2和图3,地上箱体机构包括地上箱体31、地上横梁32和地上滚动轮33。地上横梁32设置在地上箱体31的上方,其两端各设有一个地上滚动轮33,地上滚动轮33可相对地上横梁32转动。地上箱体31在其中部偏上位置还设有两个地上滚动轮二34,地上滚动轮二34在地上滚动轮33的下方,可相对地上箱体31转动。一个地上滚动轮33和一个地上滚动轮二34同在地上箱体31的左侧,另一个地上滚动轮33和另一个地上滚动轮二34同在地上箱体31的右侧。两个地上滚动轮33分别可来回滚动地设置在一个地上导向槽11中,两个地上滚动轮二34分别可来回滚动地设置在一个地上导向槽二21中,地上滚动轮33和地上滚动轮二34分别被限制在地上导向槽11和地上导向槽二21中,可分别沿着地上导向槽11和地上导向槽二21来回滚动,但不会发生侧向移动脱离开地上导向槽11和地上导向槽二21。

参见图5至图7,地下箱体机构包括地下箱体61、地下横梁62和地下滚动轮63。两个地下横梁62在地下箱体61的中部偏下位置从地下箱体61的外侧壁上伸出,地下滚动轮63设置在地下横梁62的外端部,可相对地下横梁62转动。地下箱体61在其下方设有底部横梁65,两个地下滚动轮二64分别在底部横梁65的两端。一个地下滚动轮63和一个地下滚动轮二64同在地下箱体61的左侧,另一个地下滚动轮63和另一个地下滚动轮二64同在地下箱体61的右侧。两个地下滚动轮63分别可来回滚动地设置在一个地下导向槽41中,两个地下滚动轮二64分别可来回滚动地设置在一个地下导向槽二51中。

参见图8,牵引机构包括电动机73、联轴器8、同步带轮71和同步带72。联轴器8联接电动机73的输出轴和同步带轮71的轴。参见图3,同步带72与地上横梁32连接。参见图6,同步带72与地下横梁62连接。参见图1,同步带轮71设置在地上上导轨1与地下上导轨4之间,并且在地上上导轨1和地下上导轨4的同侧的端部附近。参见图3和图6,同步带72设置在地上上导轨1的地上带导向槽14内,和地下上导轨4的地下带导向槽44内。电动机73驱动同步带轮71转动,同步带轮71带动同步带72沿着地上带导向槽14和地下带导向槽44移动,同步带72带动地上箱体31沿着地上导向槽11、地下箱体61沿着地下导向槽41同步移动。参见图3,地上带导向槽14的内侧沿其延伸方向安装有多个地上滚子15,同步带72在地上滚子15的上方压在地上滚子15上。参见图6,地下带导向槽44内侧沿其延伸方向安装有多个地下滚子45,同步带72在地下滚子45的下方压在地下滚子45上。同步带72在移动的过程中保持与地上滚子15和地下滚子45接触,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减少摩擦力的消耗,运动更平稳更顺畅。

参见图1,地上上导轨1的两端设有地上位置检测机构和地上锁扣机构91,当地上箱体31沿着地上上导轨1向某方向运动,地上位置检测机构检测到地上箱体31移动到地上上导轨1的端部时,地上锁扣机构91将地上滚动轮33锁紧,使地上滚动轮33停在该处。地下上导轨4的两端设有地下位置检测机构和地下锁扣机构92,当地下箱体61沿着地下上导轨4向某方向运动,地下位置检测机构检测到地下箱体61移动到地下上导轨4的端部时,地下锁扣机构92将地下滚动轮63锁紧,使地下滚动轮63停在该处。地上位置检测机构和地下位置检测机构可以是行程开关。因为地上滚动轮33和地下滚动轮63只要有一个被锁紧,同步带72即停止运动,所以地上位置检测机构和地上锁扣机构、地下位置检测机构和地下锁扣机构二者可以只设置其中一个,也可以同时设置两个,同时设置另个能使地上箱体和地下箱体停靠更平稳。地上上导轨1和地下上导轨4上还安装有导电条,为地上箱体31和地下箱体61的照明、通风等提供电源。

外墙体100是将电梯活动部分与行人隔离,保护行人安全,在外墙体100上设有自动开关门101,与地上箱体31的自动开关门36和地下箱体61的自动开关门66对应,用于行人进出地上箱体和地下箱体。

参见图1,当地上箱体31在地上上导轨1的右端时,地下箱体61在地下上导轨4的左端,地上箱体31和地下箱体61分别位于道路的两侧。当行人需要过马路时按下电梯的开门按钮,自动开关门101、36、66打开,行人可进入地上箱体31或地下箱体61,自动开关门101、36、66延时后强制关闭,完全关闭后发出信号使地上锁扣机构91和地下锁扣机构92同时松开,电动机73启动,通过牵引同步带72带动地上箱体31和地下箱体261运动。由于地上箱体31上升的行程刚好是地下箱体61下降的行程,地上箱体31下降的行程又刚好是地下箱体61的上升的行程,二者之间通过牵引同步带72连接在一起运行,从而使电梯运行过程中下降行程的箱体与行人的重力刚好为上升行程的箱体与行人提供驱动力,极大地降低了能量消耗。当地上箱体31、地下箱体61分别同时到达地上上导轨1的左端时和地下上导轨4的右端时,地上锁扣机构91和地下锁扣机构92分别将地上箱体31和地下箱体61锁死固定,自动开关门101、36、66、打开,行人出、进,再重复上述的过程,将需过马路的行人运送到另一边。

本实用新型通过位于地上和位于地下的两组轨道和箱体的设计,并通过同步牵引带使两箱体连接在一起运动,使一个箱体的上升行程刚好对应另一个箱体的下降行程,从而使电梯运行过程中下降行程的箱体与行人的重力刚好为上升行程的箱体与行人提供驱动力,极大地降低了能量消耗。该电梯与现有的人行天桥或隧道相比,全程自动将行人运送到马路另一边,尤其是对一些体弱、行动不便等特殊人群或携带有大件行李的行人等提供快捷方便的过马路通行方式,节省行人体力,能够吸引行人搭乘该梯通过马路,从而有效降低行人乱穿马路带来的交通隐患;如果进一步采用该电梯替代现有马路的行人过街斑马线,可以避免行人的闯红灯行为,减少行人过马路而造成的车辆等待时间,对缓解马路交通起到积极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