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高温防挥发加油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0242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耐高温防挥发加油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油站辅助工具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高温防挥发加油壶。



背景技术:

汽油是透明可燃气体,当空气中含量过高,遇明火或静电时极易发生燃烧或者爆炸,汽油作为汽车、摩托车的主要动力能源,是加油站日常供应最多的气源,国内传统加油站通常可直接通过加油枪对汽车进行加油,然而针对摩托车,为了执行国家相关加油站加油的安全规定,一般都通过加油机将汽油加至中间容器再由中间容器对摩托车进行加油,而至于对中间容器的选择则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有的直接采用烧水呈炊壶,有的采用铁皮桶,有的甚至用客户自带的胶桶,这些都存在相当的大的安全隐患,首先这些壶和桶都没有考虑到静电的影响,很容易造成静电引燃事故,其次这些壶通常顶部敞口,汽油更容易挥发进入空气中,并且在移动过程中,汽油还可能从壶嘴住溢出或挥发出,这些都会增加加油站周围可燃气体的比重,增加危险系数,虽然有些采用铝制的壶,汽油在内摩擦产生的静电电荷不会发生累积,但是当汽油在内部晃动的较大,或者温度较高时,汽油挥发呈气态导致壶内空气中汽油比例过高,这样也可能使得在静电电荷产生瞬间发生燃爆。

大多数加油站目前都采用简易铝壶做为摩托车加油的工具,这样的铝壶通常都比较薄,极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在夏季,铝壶自身温度比较高,此时若往壶内装入汽油,也会增加汽油的挥发量,同时也增加了引燃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耐高温防挥发加油壶,提高铝壶的耐温能力,降低壶体温度,防止温度过高,汽油与之接触挥发,同时有效防止在油壶移动过程中的晃动幅度,也会减少汽油溢出或挥发量,从而整体提高加油站的安全系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耐高温防挥发加油壶,包括横截面呈多边形的壶身,所述壶身下部一侧设有壶嘴,其关键在于:所述壶身为双层结构,其外层和内层之间留有间隙形成真空隔层;

所述壶身内可转动地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具有外螺纹段,其上套设有与所述外螺纹段螺纹配合的挡板,所述挡板的长度大于与壶身的宽度,挡板上具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通孔,转轴的顶端贯穿壶身的顶壁;

所述转轴为中空结构,形成竖直的注油道,其顶端敞口,其下部侧壁开设有与壶身内部连通的出油孔。

采用以上结构,通过旋转转轴调节挡板的高度位置,壶身为双层结构,通过中间的真空隔层,可有效隔绝外界温度,不管外部温度如何变化,对内层影响较弱,减少外界温度对内部汽油受温度的影响程度,同时挡板的下表面与壶内汽油的液面紧贴,从而大大减少汽油在壶内的晃动,这些都会降低汽油挥发量,有利于提高加油站环境安全系数。

作为优选:所述壶身的外部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液面指示计。采用以上结构,可以更方便得知壶内油液的高度,从而调整挡板的高度。

作为优选:所述液面指示计上设有根据壶身内容积标记的容量指示刻度。采用以上结构,可以很快捷的得知加油量和壶内油液的剩余量。

作为优选:所述壶嘴内设有与其流道相适应的阀片,所述阀片通过第一扭簧铰接在壶嘴内,其周向侧壁与壶嘴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采用以上结构,防止提动油壶过程中,油液从壶嘴内晃出,同时可减少油液的挥发量,并且也可减少油液与外部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弱温度影响。

作为优选:所述转轴在外螺纹段下方的位置具有向外凸起的限位突起,该限位突起的位置高于壶嘴与壶身的连通位置,所述外螺纹段与限位突起之间的距离小于挡板的厚度。采用以上结构,可以防止挡板与螺纹段脱离,掉到壶底部,同时限制了挡板的最低位置高于壶嘴与壶身的连通位置,有利于壶内的汽油更好的倒出,不会妨碍加油。

作为优选:所述壶嘴包括与壶身固定连接的第一支管,以及与第一支管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支管;

所述第一支管的内径大于第二支管的内径,所述阀片位于第二支管内靠近第一支管的一端。采用以上结构,方便检查更换阀片,同时当不需要阀片时,可直接将第二支管取走即可。

作为优选:所述转轴顶部对应其敞口位置设有阻尼盖。采用以上结构,向壶内注完油之后则可使敞口处处于常闭状态,避免油液从转轴的上端挥发。

为方便加油壶的移动注油或加油,所述壶身上端可转动的设有活动把手,其下方远离壶嘴的一侧设有固定把手。

作为优选:所述壶身顶部具有向上延伸的挡缘。采用以上结构,在往壶内注油时可能产生的滴液会收集在壶顶上,而不会顺着壶的侧壁流到地上,保证壶身干净,减少环境污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耐高温防挥发加油壶,可有效减少汽油在壶内的晃动幅度,又壶身为双层结构,其内具有真空隔层,可以有效减弱外界温度对内部的影响,有利于减少汽油挥发量,且油液直接从转轴注入,进一步增加壶身注油或加油时的密闭性,结构新颖,大大提高了加油站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为阀片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至图4所示的耐高温防挥发加油壶,主要包括呈扁桶状结构的壶身1,如图所示,壶身1为双层结构,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外层1a和内层1b,外层1a和内层1b之间留有间隙,并经过抽真空处理,形成封闭的真空隔层10。

壶身1下部一侧倾斜向上设有与壶身1内部连通的壶嘴2,类似于茶壶的壶嘴设计,本实施例中壶嘴2包括第一支管20和第二支管21,且第一支管20的内径大于第二支管21的内径,如图所示,第一支管20的一端与壶身1固定连接,并与壶身1的内部连通,其连接位置靠近壶身1的底部,另一端通过螺纹配合与第二支管21可拆卸地连接。

第二支管21靠近第一支管20一端的内部可转动地设有阀片5,阀片5的大小与第二支管21内部大小相适应,参考图4,第二支管21内沿其径向固设有固定轴,固定轴不能发生转动,其上套设有第一扭簧6,第一扭簧6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固定轴上,另一端固定在阀片5的表面,且在空置状态下,阀片5与第二支管21的端面平行,这样阀片5的侧缘与第二支管21的内壁间只有很小的间隙,而在倒油时,汽油冲击阀片5,从而使其翻转一定角度供汽油大量流出,停止倒油时,阀片5在第一扭簧6的作用下恢复常态,将第二支管21内部基本封住,从而可降低汽油从壶嘴2的出油口22处挥发或溢出。

本实施例中,外层1a和内层1b侧壁在对应与第一支管20连接的位置向外突出,内层1b内壁则对应的凹陷形成一个低洼部11,第一支管20与壶身1的连通位置刚好处于低洼部11的最低处,这样加油时,壶内的汽油更容易在低洼部11内聚积从第一支管20流出,减少壶内残余油量,避免浪费。

第一支管20与壶身1之间还设有支撑条9,如图所示支撑条9水平设置,其两端分别与第一支管20与壶身1固定连接,这样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减少第一支管20与壶身1连接位置处的应力集中,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

参考图1和图2,可见出油口22的位置是高于壶身1的,因为通常壶嘴2内与壶身1内是等液面的,而在往壶内注油时,只会贯穿壶内的油量,可能忘记壶嘴2,而如果出油口22过低的话,汽油则可能从出油口22处溢出,并且过短的壶嘴2也不利于加油。

参考图2,壶身1内竖直设有转轴3,转轴3的下端通过轴承座固定在壶身1的底壁上,其上端穿出壶身1的顶壁,壶身1上部在对应转轴3的位置同样设有轴承座,这样转轴3可以在壶内转动,转轴3穿出顶壁的一端周向侧壁上分布有凸棱,这样可以更轻松的转动转轴3。

转轴3处于壶身1内部的一段上部加工有外螺纹段30,外螺纹段30的最低点高于壶嘴2与壶身1的连通位置,且在外螺纹段30的下端靠近端部的位置还设有限位突起31,外螺纹段30的最高点与内层1b的顶部齐平。

转轴3上水平设有挡板4,如图所示,挡板4的形状与壶身1的内部形状相适应,但其与壶身1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挡板4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段30配合,套设在外螺纹段30上,且挡板4的长度大于壶身1内部的最小宽度,因为壶身1呈扁状,则当转动转轴3的时候,挡板4受到限制不能转动,但是因为螺纹配合作用,转轴3在不可以进行周向转动的情况下,挡板4在壶身1内发生竖直的升降位移,从而实现挡板4的高度调整。

转轴3呈中空结构,其内部中空形成注油道32,且其顶部敞口,其下部在限位突起31的下方设有出油孔33,出油孔33贯穿转轴3的侧壁,使注油道32与壶内连通,这样从转轴3的上方即可向注油道32内注油,油液通过出油孔33进入壶内,避免了在壶身1上另设注油口,降低制造成本,同时增加壶身1的密闭性。

转轴3顶部在对应其敞口的位置设有与其相适应的阻尼盖34,阻尼盖34通过第二扭簧铰接在转轴3的顶部位置,在第二扭簧的作用下,阻尼盖34处于长期盖合的状态。

挡板4上分布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通孔40,通孔40可以多,但是直径应比较小,少量油液可以从上方通过通孔40往下流,而当挡板4的下表面与油液面接触时,小孔径通孔40使油液不能轻易从挡板4下部晃荡到上表面,有效减少汽油在壶内的晃动。

本实施例中,为方便加油壶的移动加油或注油,壶身1的顶部设有活动把手7,活动把手7可沿其壶身1的长度方向旋转,节省占用空间,壶身1的下部背离壶嘴2的一侧设有固定把手8,这样可与活动把手7一起配合使用,使加油更省力。

壶身1的顶壁四周具有竖直向上的挡缘13,挡缘13可将注油时的滴落液挡住,避免其沿侧壁流到地上造成壶身1和环境污染。

参考图1至图4,转动转轴3,调节挡板4的高度,大概位于高处即可,然后打开阻尼盖34,通过转轴3即可向壶内注油,注油时可根据外部液面指示剂12观察液面高度,注完之后,阻尼盖34在第二扭簧作用下自然闭合,再次反向转动转轴3,使挡板4向下移动,同时贯穿液面指示计12,至液面指示计12内液面发生波动的时候立刻停止,此时挡板4的下表面差不多与油液面接触,这样在提着加油壶移动,或放在摩托车上快速移动过程中,汽油在油壶内的晃动都比较小。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