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错位并排堆叠纸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9728发布日期:2018-06-19 21:40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错位并排堆叠纸垛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瓦楞纸板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瓦楞纸板的堆码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可以左右错位堆叠或左右并排堆叠小纸垛,使之堆积成大纸垛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瓦楞纸板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瓦楞纸板按设定的数量(如30张)堆积成小垛,小垛再按照一反一正的形式堆积成大垛。

目前市场上将瓦楞纸板小垛堆积成大垛的装置普遍采用的是皮带输送装置,即小垛通过皮带输送到大垛的上方并直接落下,由此完成小垛的堆积;但由于皮带是由电机等设备驱动,难以将小垛纸板按设定的距离进行横向移动,因此无法完成小垛左右错位或左右并排堆积成大垛的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错位并排堆叠纸垛装置。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目前市场上将瓦楞纸板小垛堆积成大垛的装置普遍采用的是皮带输送装置,难以将小垛纸板按设定的距离进行横向移动,因此无法完成小垛左右错位或左右并排堆积成大垛的工作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错位并排堆叠纸垛装置,它包括前后平行设置的两条固定导轨;右支撑架活动装配在两条固定导轨的右部,所述右支撑架的上部与水平设置的右丝杠活动连接;左支撑架活动装配在两条固定导轨的左部,所述左支撑架的上部与水平设置的左丝杠活动连接;所述右支撑架与所述左支撑架之间设置有堆叠装置;

所述堆叠装置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右托架和左托架、左右对称设置的右托架导轨和左托架导轨以及左右对称设置的右气缸和左气缸;

所述右托架包括固定连接的右托架侧板和右托架底板,所述右托架侧板的右侧固接有两条前后平行设置的右托架导轨,右托架侧板的右侧中间位置连接有右气缸;所述右托架导轨与所述右支撑架活动连接,所述右气缸固接在所述右支撑架上;

所述左托架包括固定连接的左托架侧板和左托架底板,所述左托架侧板的左侧固接有两条前后平行设置的左托架导轨,左托架侧板的左侧中间位置连接有左气缸;所述左托架导轨与所述左支撑架活动连接,所述左气缸固接在所述左支撑架上;

所述堆叠装置的下方设置有升降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丝杠带动堆叠装置左右移动,可以实现将小垛纸板按设定的距离进行横向移动的工作;通过设置气缸控制托架回缩,可以实现小纸垛下落堆叠的工作;通过本实用新型各装置之间的紧密配合,能够实现小垛左右错位或左右并排堆积成大垛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并排堆叠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局部结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局部结构俯视图;

其中右托架1、右托架侧板11、右托架底板12、右托架导轨13、右支撑架14、固定导轨15、右丝杠16、左托架2、左托架侧板21、左托架底板22、左托架导轨23、左支撑架24、左丝杠26、右气缸31、左气缸32、大纸垛4、小纸垛41、升降台5。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方位词左、右、上、下均是以图1所示的视图为基准定义的,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所请求的保护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一种错位并排堆叠纸垛装置,它包括前后平行设置的两条固定导轨15;右支撑架14活动装配在两条固定导轨15的右部,所述右支撑架14的上部与水平设置的右丝杠16活动连接;左支撑架24活动装配在两条固定导轨15的左部,所述左支撑架24的上部与水平设置的左丝杠26活动连接;所述右支撑架14与所述左支撑架24之间设置有堆叠装置;

所述堆叠装置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右托架1和左托架2、左右对称设置的右托架导轨13和左托架导轨23以及左右对称设置的右气缸31和左气缸32;

所述右托架1包括固定连接的右托架侧板11和右托架底板12,所述右托架侧板11的右侧固接有两条前后平行设置的右托架导轨13,右托架侧板11的右侧中间位置连接有右气缸31;所述右托架导轨13与所述右支撑架14活动连接,所述右气缸31固接在所述右支撑架14上;

所述左托架2包括固定连接的左托架侧板21和左托架底板22,所述左托架侧板21的左侧固接有两条前后平行设置的左托架导轨23,左托架侧板21的左侧中间位置连接有左气缸32;所述左托架导轨23与所述左支撑架24活动连接,所述左气缸32固接在所述左支撑架24上;

所述堆叠装置的下方设置有升降台5。

如图3所示,使用实施例一所述装置的并排堆叠纸垛的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1)堆叠装置处于导轨15的居中位置,经处理后的小纸垛41(如经过翻转处理等)进入堆叠装置的右托架1和左托架2后,右支撑架14在右丝杠16的驱动下沿导轨15、左支撑架24在左丝杠26的驱动下沿导轨15,向同一方向同步移动大于小纸垛41宽度一半的距离(如小纸垛41宽度是600mm,则移动距离大于300mm);

(2)达到设定位置后,右托架1在右气缸31的驱动下、左托架2在左气缸32的驱动下,同时向外侧回缩,使小纸垛41掉落到大纸垛4上面;

(3)升降台5下降,直至大纸垛4的上沿离开右托架底板12和左托架底板22的下沿;

(4)右托架1和左托架2复位,堆叠装置复位,等待下一个小纸垛41进入,随后向相反方向同步移动相同的距离,重复上述动作。

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所述右支撑架14与所述左支撑架24之间沿竖直方向均布有多个堆叠装置,每个堆叠装置的右托架1由对应堆叠装置的右气缸31独立控制,每个堆叠装置的左托架2由对应堆叠装置的左气缸32独立控制。

如此设置,当升降台5上的大纸垛4完成堆叠需要卸载时,大纸垛4从升降台5移出需要时间过程,多个堆叠装置可以暂时储存多个小纸垛41,使小纸垛的处理(如翻转处理等工作)不需要暂停,小纸垛可以继续进入堆叠装置,保持高工作效率。

使用实施例二所述装置的错位堆叠纸垛的方法,如图4所示,以三个堆叠装置为例,包含如下步骤:

堆叠装置自上而下分别为上堆叠装置、中间堆叠装置、下堆叠装置;

(1)堆叠装置处于导轨15的居中位置,经处理后的小纸垛41(如经过翻转处理等)进入上堆叠装置的右托架1和左托架2后,右支撑架14在右丝杠16的驱动下沿导轨15、左支撑架24在左丝杠26的驱动下沿导轨15,向同一方向同步移动设定错位量的一半距离(如错位量是100mm,则移动50mm);

(2)在右支撑架14和左支撑架24移动的同时,上堆叠装置的右托架1和左托架2、中间堆叠装置的右托架1和左托架2,在右气缸31和左气缸32的驱动下同时向外侧回缩,小纸垛41落到下堆叠装置的右托架1和左托架2上;

(3)待右支撑架14和左支撑架24到达设定位置时,下堆叠装置的右托架1和左托架2分别在下堆叠装置的右气缸31和左气缸32的驱动下同时向外侧回缩,小纸垛41落到大纸垛4上;

(4)升降台5下降,直至大纸垛4的上沿离开下堆叠装置的右托架底板12、左托架底板22的下沿;

(5)每个右托架1和左托架2复位,堆叠装置复位,等待下一个小纸垛41进入,随后向相反方向同步移动相同的距离,重复上述动作。

实施例三:为避免右托架1和左托架2在回缩过程中,由于小纸垛41与右托架底板12或左托架底板22存在摩擦力,而发生小纸垛41左右偏移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做出以下改进,如图5-6所示:

所述右托架1的右托架侧板11和右托架底板12还可以是相互独立的,所述右托架底板12的右侧面固接有两条前后平行设置的所述右托架导轨13,右托架底板12的右侧面中间位置连接有所述右气缸31;

所述左托架2的左托架侧板21和左托架底板22还可以是相互独立的,所述左托架底板22的左侧面固接有两条前后平行设置的所述左托架导轨23,左托架底板22的左侧面中间位置连接有所述左气缸32。

如此设置,当小纸垛41进入堆叠装置的右托架1和左托架2,且堆叠装置按照设置移动一定距离后,与右托架底板12相连的右气缸31带动右托架底板12向右缩回,与此同时,与左托架底板22相连的右气缸32带动左托架底板22向左缩回,从而使小纸垛41向下掉落;此种掉落方式,右托架侧板11和左托架侧板12起到了挡板的作用,可以避免或减少小纸垛41在下落过程中出现左右偏移的情况。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右托架底板12和左托架底板22的上侧设置多个球状滚轮;如此设置,能减少托架底板与小纸垛41的摩擦力,可以进一步避免或减少小纸垛41在下落过程中出现左右偏移的情况。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