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灭火器生产线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5852发布日期:2018-07-11 00:47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灭火器自动化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自动灭火器生产线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灭火器生产、制造过程中,在印刷生产完成之后,要在丝印机尾部装配其他部件,如贴标器、挂标牌、套圈、保险扣及捆扎喷口管等部件。但是,灭火器经丝印后为卧式(即为水平放置状态),严重影响上述后续工序的装配。因而在实际装配时,通常需要人工调整后再进行装配,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严重影响丝印机的节拍和速度,导致生产线工作同步性差,进而降低灭火器的生产效率。为此,申请人提出了一种“灭火器瓶体平转立调整输送装置(公布号:CN106882572A)”,包括将灭火器由卧式状态调整为立式状态的平转立组件,平转立组件包括翻转机构、顶升机构和平移机构,翻转机构包括由第一气缸驱动的主体架,主体架上设置有两V形托架,与V形托架对应处的主体架上设置有推动灭火器的第二气缸,工作时通过第一气缸驱动主体架旋转90°,使灭火器处于立式状态,通过第二气缸将灭火器推送至顶升机构的转接平台上,通过平移机构的第四气缸将灭火器推送至输送线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虽然实现了灭火器的自动化翻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其依然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平转立组件结构复杂,成本高,占用安装空间,维护维修空间小;其次,灭火器由卧式转为立式动作过程复杂,增加控制难度且翻转空间大;第三,工作效率低,该平转立组件仍然不能满足灭火器自动化生产线的连续作业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翻转效率高的全自动灭火器生产线转运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自动灭火器生产线转运装置,包括机架和自右向左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机架内的接收装置、翻转机构、推送机构,所述接收装置包括水平固连在所述机架内的过渡板,在所述过渡板后侧的机架内间隔设置有用于承托灭火器的左橡胶托架和右橡胶托架,所述左橡胶托架和右橡胶托架均呈V形结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由电机带动、间隔设置在左橡胶托架左侧的转动件,所述转动件沿所述机架前后方向水平设置并通过轴承座与机架转动连接,转动件上垂直固连有四个结构相同、呈十字形排布的翻转叶片,每个所述翻转叶片中部均开设有开口向后的U形槽,其内端部两表面均设置有尼龙垫块,其外端部的承托面上设置有尼龙固定块,所述尼龙固定块的承托面开设有与所述灭火器相配合的承托槽;所述推送机构包括固连在机架内的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上固连有竖直延伸的推板,与所述推板对应处的机架内水平固连有承接板,所述承接板与所述转动件左右间隔设置;工作时,旋转至所述转动件右侧水平位置处的翻转叶片外端部向上穿过所述左橡胶托架和右橡胶托架之间的间隙,其U形槽穿过左橡胶托架,此时旋转至转动件左侧水平位置处的翻转叶片的U形槽向下穿过所述承接板。

位于所述过渡板后侧的机架内间隔设置有呈L形结构的左安装板和右安装板,所述左安装板和右安装板的水平部分别开设有左条形孔和右条形孔,所述左橡胶托架底部的螺栓向下穿出所述左条形孔并与左安装板相固连,所述右橡胶托架底部的螺栓向下穿出所述右条形孔并与右安装板相固连。

所述转动件包括套筒和与所述套筒键连接的花键轴,所述花键轴的两端向外延伸出套筒并通过所述轴承座与机架转动连接,所述电机通过皮带传动组件或链条传动组件带动花键轴转动。

与所述接收装置对应处的机架后侧设置有竖直延伸的后挡板;位于所述承接板左侧的机架内设固连有向上延伸的左挡板。

所述翻转叶片承托面上的尼龙垫块与其端部的尼龙固定块平齐设置。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结构简单,节约了安装空间,便于安装与维修,降低了生产成本;工作时旋转至左橡胶托架下方的翻转叶片在向上旋转过程中将灭火器翻转90°,使灭火器落到承接板上,翻转过程简单,大大提高了灭火器由卧式状态转为立式状态的工作效率,满足了全自动化灭火器生产线的连续作业需求,提高了全自动生产线的生产效率(每8小时可生产7000~8000具灭火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隐去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自动灭火器生产线转运装置,包括机架1和自右向左依次间隔设置在机架1内的接收装置、翻转机构和推送机构;如图1、图2所示,接收装置包括水平固连在机架1内的过渡板2.1,位于过渡板2.1后侧的机架1内间隔设置有呈L形结构的左安装板2.2和右安装板2.3,左安装板2.2和右安装板2.3的水平部分别开设有左条形孔和右条形孔,左橡胶托架2.4底部的螺栓向下穿出左条形孔并与左安装板2.2相固连,右橡胶托架2.5底部向下穿出右条形孔并与右安装板2.3相固连,左橡胶托架2.4和右橡胶托架2.5结构相同且均呈V形结构,不仅能够承托灭火器,还能够减小灭火器滑落时的冲力,保护灭火器筒体表面完整;为确保灭火器能够准确落入左橡胶托架2.4和右橡胶托架2.5内,过渡板2.1的水平高度略高于左橡胶托架2.4和右橡胶托架2.5顶部的高度;使用时,还可通过左条形孔和右条形孔调节左橡胶托架2.4和右橡胶托架2.5的相对位置,以满足不同型号灭火器的承托需求;

如图1、3、4所示,翻转机构包括由电机3.1带动、间隔设置在左橡胶托架2.4左侧的转动件,转动件沿机架1前后方向水平设置并通过轴承座3.2与机架1转动连接,转动件上垂直固连有四个结构相同、呈十字形排布的翻转叶片3.3,每个翻转叶片3.3中部均开设有开口向后的U形槽,其内端部两表面均设置有尼龙垫块3.4,其外端部的承托面上设置有尼龙固定块3.5,尼龙固定块3.5承托面开设有与灭火器相配合的承托槽,翻转叶片3.3承托面上的尼龙垫块3.4承托面与尼龙固定块3.5承托面平齐设置,共同支撑灭火器,防止灭火器与翻转叶片3.3接触,确保灭火器表面完好,同时确保灭火器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如图1、4所示,推送机构包括固连在机架1内的气缸4.1,气缸4.1的活塞杆上固连有竖直延伸的推板4.2,与推板4.2对应处的机架1内水平固连有承接板5,承接板5与转动件左右间隔设置;工作时,旋转至转动件右侧水平位置处的翻转叶片3.3外端部向上穿过左橡胶托架2.4和右橡胶托架2.5之间的间隙,其U形槽穿过左橡胶托架2.4,此时旋转至转动件左侧水平位置处的翻转叶片3.3中部的U形槽向下穿过承接板5;如图1所示,为确保灭火器的稳定性,与接收装置对应处的机架1后侧设置有竖直延伸的后挡板6,位于承接板左侧的机架1内固连有向上延伸的左挡板7。

如图1、图4所示,转动件包括套筒3.6和套筒3.6键连接的花键轴,花键轴的两端向外延伸出套筒3.6并通过轴承座3.2与机架1转动连接,电机3.1通过皮带传动组件(或链条传动组件)带动花键轴转动,花键轴通过套筒3.6带动翻转叶片3.3转动,翻转叶片3.3在翻转过程将灭火器从卧式状态翻转至立式状态,以满足后续装配工序需求。

工作时,电机3.1通过皮带传动组件带动转动件转动,转动件带动四个翻转叶片3.3旋转,丝印后的灭火器从丝印机经过渡板2.1滚落至左橡胶托架2.4和右橡胶托架2.5上,旋转至左橡胶托架2.4处的翻转叶片3.3在向上翻转过程中,该翻转叶片3.3的外端部向上穿过左橡胶托架2.4和右橡胶托架2.5之间的间隙并将灭火器托起,灭火器随该翻转叶片3.3转动90°后在惯性作用下落到承接板5上,气缸4.1的活塞杆向后伸出通过推板4.2将承接板5上的灭火器推送至后续输送线上,然后活塞杆快速收回,以便推送下一个灭火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