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运输转运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1018发布日期:2018-06-15 22:28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运输转运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件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运输转运架。



背景技术:

在汽车制造或发动机转运、储存、维修等场合中,汽车总装厂与发动机厂、发动机与仓库、维修点等往往不在同一个地方,需要用运输机械将发动机运至异地,装配整车、底盘或库存,这样就需要有一个运输转运架固定发动机。由于汽车发动机属于精密部件,对于运输有着很高的要求,在运输过程中要避免碰撞,颠簸给发动机带来的伤害,因此发动机的运输要求特别严格,要保证其运输安全、可靠,不致碰撞或倾倒,损坏发动机。

现有的运输方式是用起吊机械将发动机直接放在运输转运架上转运,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现有的运输转运架结构简单,不能很好地对发动机进行固定,且在对发动机进行固定时非常不方便操作,造成发动机装卸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运输转运架结构简单,不能很好地对发动机进行固定,且在对发动机进行固定时非常不方便操作,造成发动机装卸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发动机运输转运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运输转运架,包括驱动机构、转运层架和转运底座;其中,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机壳、挡杆、固定卡板、旋转机构和拉伸机构,所述安装机壳包括底板以及相对设置在底板长边缘处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挡杆固定连接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前上侧壁,所述固定卡板包括上固定卡板和下固定卡板,所述上固定卡板安装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后上侧壁,所述下固定卡板安装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前下侧壁,所述上下固定卡板上设有第一条形定位槽,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踏板、旋转板、上连接卡板和下连接卡板,所述旋转板上设有前连接孔、后连接孔、上连接孔、下连接孔和中心连接孔,所述旋转板的前连接孔内穿设有与位于安装机壳内部的踏板下端转动销接的前定位销,所述旋转板的后连接孔内穿设有与拉伸机构转动销接的后定位销,所述旋转板的上连接孔内穿设有与上连接卡板转动销接的上定位销,所述旋转板的下连接孔内穿设有与下连接卡板转动销接的下定位销,所述旋转板的中心连接孔内活动穿设有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侧壁固定连接的中心定位销,所述旋转板的上连接孔、下连接孔和中心连接孔上均穿设有轴套,所述上定位销、下定位销和中心定位销穿过各自轴套进行连接,所述上下连接卡板上设有第二条形定位槽;

所述转运层架包括相对配置的第一装载板和第二装载板,所述第一装载板和第二装载板之间设置有多个适于发动机放置的定位型腔,所述定位型腔包括型腔本体、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相对配置在型腔本体的两侧边上,所述第一定位机构上连接有用于驱动第一定位机构动作的第一拉索,所述第一拉索的另一端穿过上固定卡板的第一条形定位槽后固定在上连接卡板的第二条形定位槽中,所述第二定位机构上连接有用于驱动第二定位机构动作的第二拉索,所述第二拉索的另一端穿过下固定卡板的第一条形定位槽后固定在下连接卡板的第二条形定位槽中;

所述转运底座为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的四个角落上设有堆垛柱,所述转运层架沿着矩形框架的长度方向固定安装在矩形框架的宽边上,且沿着所述矩形框架的长度方向至少并列安装有两个转运层架,所述驱动机构固定安装在矩形框架的一个宽边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前上侧端连接有定位卡板。

进一步,所述上固定卡板和下固定卡板上平行设有两个第一条形定位槽,每个第一条形定位槽的一个末端贯通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的孔径大于第一条形定位槽的槽径。

进一步,所述踏板包括底踏板、第一侧踏板、第二侧踏板和顶踏板,所述第一侧踏板和第二侧踏板相对设置在底踏板的长边缘处,所述底踏板的下部设有避让槽,所述第一侧踏板和第二侧踏板上开设有适于前定位销穿过的销孔,所述第一侧踏板和第二侧踏板的前侧壁上开设有定位台阶,所述顶踏板与底踏板、第一侧踏板和第二侧踏板的上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上下连接卡板包括卡板以及相对设置在卡板宽边缘处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卡板上开设有两个第二条形定位槽,每个第二条形定位槽的一个末端贯通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的孔径大于第二条形定位槽的槽径,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开设有适于上下定位销穿过的销孔。

进一步,所述拉伸机构包括销轴套、销轴和弹簧,所述销轴套固定套接在安装机壳的底板上,所述销轴包括轴体和轴帽,所述轴体的直径小于轴帽的直径,所述轴体的一端与位于底板外部的轴帽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销轴套伸入到安装机壳内部,所述轴体的另一端上径向开设有适于后定位销穿过的销孔,所述弹簧套设在轴体上,所述弹簧的一端脚与轴帽连接,另一端脚与远离轴帽的销轴套内壁连接。

进一步,所述轴体的另一端轴向开设有让位槽。

进一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安装板、定位轴套、定位舌轴、定位弹簧和定位轴销,所述定位安装板固定连接在型腔本体的侧边上,所述定位轴套套装在定位安装板上,所述定位轴套的轴心线上设有定位通孔,所述定位舌轴包括一体成型的定位轴和舌头轴,所述舌头轴的直径大于定位轴的直径,所述定位舌轴活动套设在定位通孔中且舌头轴的舌头位于型腔本体内腔一侧,所述定位弹簧预压套设在定位轴上,且所述定位弹簧的一端脚与舌头轴端面连接,另一端脚与定位轴套的轴套套壳连接,所述定位轴销穿插在定位轴远离舌头轴的一端上且该端与拉索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定位轴的轴向上设有径向通孔,所述径向通孔穿插有固定销,所述定位轴套上设有适于固定销穿出运行的条形槽孔。

进一步,所述堆垛柱包括下堆垛柱和上堆垛柱,所述下堆垛柱固定连接在矩形框架的四个角落上,所述上堆垛柱可拆卸插套在下堆垛柱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运输转运架的在装卸发动机时,先向下踩动踏板,从而带动旋转板围绕中心定位销做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拉伸机构中的销轴向上移动使弹簧发生压缩形变,同时带动上连接卡板向前移动进而带动固定在上连接卡板第二条形定位槽中的第一拉索向前移动,并同时带动下连接卡板向后移动进而带动固定在下连接卡板第二条形定位槽中的第二拉索向后移动,即上连接卡板和下连接卡板中固定的拉索移动方向相反,由此正好可以将定位发动机的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机构中的舌头轴分别从初始位置移开;然后,将发动机安放到定位型腔中,待发动机安装完成后,将脚从踏板上移开,在弹簧的复原弹性力作用下带动销轴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旋转板围绕中心定位销做逆时针转动,进而将踏板恢复到初始位置,同时带动上连接卡板向后移动进而带动固定在上连接卡板第二条形定位槽中的第一拉索向后移动,并同时带动下连接卡板向前移动进而带动固定在下连接卡板第二条形定位槽中的第二拉索向前移动,由此正好可以将定位发动机的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机构中的舌头轴返回到初始位置,对安装好的发动机进行抵顶定位。因此,本申请能很好地对发动机进行固定,且在对发动机进行安装固定时非常方便操作,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的装卸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运输转运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下固定卡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伸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标准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标准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运层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驱动机构;1、安装机壳;11、底板;12、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14、定位卡板;2、挡杆;3、固定卡板;31、上固定卡板;32、第一条形定位槽;33、第一固定孔;4、旋转机构;41、踏板;411、底踏板;412、第一侧踏板;413、第二侧踏板;414、避让槽;415、定位台阶;416、顶踏板;42、旋转板;421、前连接孔;422、后连接孔;423、上连接孔;424、下连接孔;425、中心连接孔;43、上连接卡板;431、卡板;432、第一连接板;433、第二连接板;434、第二条形定位槽;435、第二固定孔;44、下连接卡板;5、拉伸机构;51、销轴套;52、销轴;521、轴体;522、轴帽;523、让位槽;53、弹簧;6、转运层架;61、第一装载板;62、第二装载板;63、型腔本体;64、第一定位机构;641、定位安装板;642、定位轴套;643、定位轴销;644、定位轴;645、舌头轴;646、固定销;647、条形槽孔;65、第二定位机构;7、转运底座;71、堆垛柱;711、下堆垛柱;712、上堆垛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径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运输转运架,包括驱动机构、转运层架和转运底座;其中,

所述驱动机构100,包括安装机壳1、挡杆2、固定卡板3、旋转机构4和拉伸机构5,所述安装机壳1包括底板11以及相对设置在底板11长边缘处的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所述挡杆2固定连接在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的前上侧壁,用于对踏板41进行倾挡,所述固定卡板3包括上固定卡板31和下固定卡板(图中未示),所述上固定卡板31安装在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的后上侧壁,所述下固定卡板安装在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的前下侧壁,所述上下固定卡板上设有第一条形定位槽32,所述第一条形定位槽32用于对驱动发动机定位结构的拉索进行排列定位,所述旋转机构4包括踏板41、旋转板42、上连接卡板43和下连接卡板44,所述旋转板42上设有前连接孔421、后连接孔422、上连接孔423、下连接孔424和中心连接孔425,所述旋转板42的前连接孔421内穿设有与位于安装机壳内部的踏板下端转动销接的前定位销,所述旋转板42的后连接孔422内穿设有与拉伸机构5转动销接的后定位销,所述旋转板42的上连接孔423内穿设有与上连接卡板43转动销接的上定位销,所述旋转板42的下连接孔424内穿设有与下连接卡板44转动销接的下定位销,所述旋转板42的中心连接孔425内活动穿设有与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侧壁固定连接的中心定位销,所述旋转板42的上连接孔423、下连接孔424和中心连接孔425上均穿设有轴套,所述上定位销、下定位销和中心定位销穿过各自轴套进行连接,即所述上定位销穿过轴套与上连接卡板43转动销接,所述下定位销穿过轴套与下连接卡板44转动销接,所述中心定位销活动穿过轴套与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上连接卡板43和下连接卡板44上设有第二条形定位槽434,所述第二条形定位槽434用于将第一条形定位槽32排列定位后的拉索进行排列固定。其中,所述前定位销、后定位销、上定位销和下定位销,具体可采用图9所示的第一标准销来连接,所述中心定位销具体可采用图10所示的第二标准销来连接,即所述第一标准销的末端需要使用销子来定位,所述第二标准销的末端需要使用螺帽来固定;

所述转运层架6包括相对配置的第一装载板61和第二装载板62,所述第一装载板61和第二装载板62之间设置有多个适于发动机放置的定位型腔,所述定位型腔包括型腔本体63、第一定位机构64和第二定位机构65,所述第一定位机构64和第二定位机构65相对配置在型腔本体63的两侧边上,所述第一定位机构64上连接有用于驱动第一定位机构64动作的第一拉索(图中未示),所述第一拉索的另一端穿过上固定卡板31的第一条形定位槽32后固定在上连接卡板43的第二条形定位槽434中,所述第二定位机构65上连接有用于驱动第二定位机构65动作的第二拉索(图中未示),所述第二拉索的另一端穿过下固定卡板的第一条形定位槽32后固定在下连接卡板44的第二条形定位槽434中;

所述转运底座7为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的四个角落上设有堆垛柱71,所述转运层架6沿着矩形框架的长度方向固定安装在矩形框架的宽边上,且沿着所述矩形框架的长度方向至少并列安装有两个转运层架6,所述驱动机构100固定安装在矩形框架的一个宽边上。

作为具体实施例,请参考图2所示,所述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的前上侧端连接有定位卡板14,通过设置该定位卡板14,可以对所述踏板41进行卡接定位,即当所述踏板41向下运动到预定位置后再向后方偏转,在所述拉伸机构5的拉伸作用下可将踏板41卡接在定位卡板14的下侧边上,由此踩踏踏板41的操作人员可以离开踏板去装卸发动机,因而能有效减少相关操作人员的人数。

作为具体实施例,请参考图2和图4所示,所述上固定卡板31和下固定卡板上平行设有两个第一条形定位槽32,每个第一条形定位槽32的一个末端贯通有第一固定孔33,具体一个第一固定孔32贯通设在一个第一条形定位槽32的左端,另一个第一固定孔32贯通设在另一个第一条形定位槽32的右端,据此可以排列定位更多驱动发动机定位结构的拉索,所述第一固定孔33的孔径大于第一条形定位槽32的槽径,由此可以更好地通过第一固定孔33将驱动发动机定位结构的拉索排列定位在第一条形定位槽32内,并在排列定位好拉索后,再在第一固定孔33内安装对应的固定套对拉索进行固定。

作为具体实施例,请参考图2和图5所示,所述踏板41包括底踏板411、第一侧踏板412、第二侧踏板413和顶踏板416,所述第一侧踏板412和第二侧踏板413相对设置在底踏板411长边缘处,所述底踏板411的下部设有避让槽414,该避让槽414用于旋转板42顺时针转动时进行避让,所述第一侧踏板412和第二侧踏板413上开设有适于前定位销穿过的销孔,通过在该销孔和旋转板42的前连接孔421内穿设前定位销,可以实现所述踏板41和旋转板42的转动销接,且所述第一侧踏板412和第二侧踏板413的前侧壁上开设有定位台阶415,该定位台阶415可与前述定位卡板14卡接配合,从而将踏板41进行暂时定位,所述顶踏板416与底踏板411、第一侧踏板412和第二侧踏板413的上端固定连接,由此可以更好地方便操作人员踩踏踏板41。

作为具体实施例,请参考图5所示,所述上下连接卡板包括卡板431以及相对设置在卡板431宽边缘处的第一连接板432和第二连接板433,所述卡板431上开设有两个第二条形定位槽434,每个第二条形定位槽434的一个末端贯通有第二固定孔435,具体一个第二固定孔435设在一个第二条形定位槽434的左端,另一个第二固定孔435设在另一个第二条形定位槽434的右端,据此可以排列固定更多驱动发动机定位结构的拉索,所述第二固定孔435的孔径大于第二条形定位槽434的槽径,由此可以更好地通过第二固定孔435将通过第一条形定位槽32排列定位后的拉索进行排列固定,并在排列固定好拉索后,再在第二固定孔435内安装对应的固定套对拉索进行固定,所述第一连接板432和第二连接板433上开设有适于上下定位销穿过的销孔,通过在该销孔及旋转板42的上连接孔423和下连接孔424内穿设对应的定位销,可以实现上下连接卡板和旋转板42的转动销接。

作为具体实施例,请参考图8所示,所述拉伸机构5包括销轴套51、销轴52和弹簧53,所述销轴套51固定套接在安装机壳1的底板11上,所述销轴52包括轴体521和轴帽522,所述轴体521的直径小于轴帽522的直径,即在轴体521与轴帽522的连接处形成有台面,所述轴体521的一端与位于底板11外部的轴帽522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销轴套51伸入到安装机壳1内部,所述轴体521的另一端上径向开设有适于后定位销穿过的销孔,通过在该销孔和旋转板42的后连接孔422内穿设后定位销,可以实现所述旋转板42和轴体521的转动销接,所述弹簧53套设在轴体521上,所述弹簧53的一端脚与轴帽522连接,即抵接在轴体521与轴帽522形成的台面上,另一端脚与远离轴帽522的销轴套51内壁连接,由此当所述轴体521在旋转板42的顺时针旋转带动下,可以向上移动并对弹簧53形成挤压变形。

作为具体实施例,请参考图8所示,所述轴体521的另一端轴向开设有让位槽523,由此可将旋转板42的后端夹设在该让位槽523内,让轴体521上的销孔与旋转板42的后连接孔422对准后通过后定位销转动销接。

作为具体实施例,请参考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第一定位机构64和第二定位机构65包括定位安装板641、定位轴套642、定位舌轴、定位弹簧(图中未示)和定位轴销643,所述定位安装板641固定连接在型腔本体63的侧边上,所述定位轴套642套装在定位安装板641上,所述定位轴套642的轴心线上设有定位通孔,所述定位舌轴包括一体成型的定位轴644和舌头轴645,所述舌头轴645的直径大于定位轴644的直径,由此所述定位轴644和舌头轴645构成具有圆台阶状的定位舌轴,所述定位舌轴活动套设在定位通孔中且舌头轴645的舌头位于型腔本体63内腔一侧,所述定位弹簧预压套设在定位轴644上,且所述定位弹簧的一端脚与舌头轴645端面连接,另一端脚与定位轴套642的轴套套壳连接,所述定位轴销643穿插在定位轴644远离舌头轴645的一端上且该端与拉索固定连接。采用本实施例中的定位机构,当通过拉索拉动定位轴644向型腔本体63外侧移动时,会带动舌头轴645同向移动,同时会对套设在定位轴644上的定位弹簧形成压缩,此时可将需要运输的发动机安放到型腔本体63上,待发动机安放到位后,可放开对拉索的拉动,此时定位弹簧在复位力的作用下,将带动舌头轴645向型腔本体63内腔移动,对发动机形成预定的抵顶定位。因而,采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定位机构64和第二定位机构65,对发动机的安装固定操作非常方便。

作为具体实施例,请参考图12所示,所述定位轴644的轴向上设有径向通孔,所述径向通孔穿插有固定销646,所述定位轴套642上设有适于固定销646穿出运行的条形槽孔647,由此当连接拉索的驱动机构100出现故障无法运行时,可通过手动操作固定销646在条形槽孔647中移动,由此带动定位舌轴移动,从而手动实现发动机的安装定位。

作为具体实施例,请参考图1所示,所述堆垛柱71包括下堆垛柱711和上堆垛柱712,所述下堆垛柱711固定连接在矩形框架的四个角落上,所述上堆垛柱712可拆卸插套在下堆垛柱711上,具体可将下堆垛柱711设成空心结构,然后将上堆垛柱712插套在下堆垛柱711上即可。采用本实施例中的堆垛柱71结构,当在发动机的运输转运过程中,可将上堆垛柱712插套在下堆垛柱711上,由此可以增加上下层发动机的安放间距,提高运输安全性;而当处在运回转运架的过程中时,可将上堆垛柱712从下堆垛柱711上取下,并在下堆垛柱711上层叠更多的转运架,由此可以增加转运架的回运数量,提高运输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运输转运架的在装卸发动机时,先向下踩动踏板,从而带动旋转板围绕中心定位销做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拉伸机构中的销轴向上移动使弹簧发生压缩形变,同时带动上连接卡板向前移动进而带动固定在上连接卡板第二条形定位槽中的第一拉索向前移动,并同时带动下连接卡板向后移动进而带动固定在下连接卡板第二条形定位槽中的第二拉索向后移动,即上连接卡板和下连接卡板中固定的拉索移动方向相反,由此正好可以将定位发动机的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机构中的舌头轴分别从初始位置移开;然后,将发动机安放到定位型腔中,待发动机安装完成后,将脚从踏板上移开,在弹簧的复原弹性力作用下带动销轴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旋转板围绕中心定位销做逆时针转动,进而将踏板恢复到初始位置,同时带动上连接卡板向后移动进而带动固定在上连接卡板第二条形定位槽中的第一拉索向后移动,并同时带动下连接卡板向前移动进而带动固定在下连接卡板第二条形定位槽中的第二拉索向前移动,由此正好可以将定位发动机的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机构中的舌头轴返回到初始位置,对安装好的发动机进行抵顶定位。因此,本申请能很好地对发动机进行固定,且在对发动机进行安装固定时非常方便操作,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的装卸效率。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