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井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9050发布日期:2018-08-08 09:02阅读:9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井架。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梯井架主要有混凝土与钢结构两种结构型式。混凝土电梯井架一般适用于新建建筑,通常需要在建筑物设计时预先规划的空间,电梯井架的土建工程造价差不多占电梯总报价的一半。此外,传统混凝土电梯井架四周封闭,极大地影响了楼道的通风采光,且会对建筑物的格局有影响。

钢结构电梯井架一般采用工字钢作为承载立柱,其具有安装方便、施工速度快等优点。随着已有老住房加装电梯方便住户上下楼的理念广泛推广,如何在已有空间加装电梯井架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钢结构电梯井架实现了已有住房和新电梯井架的完美结合,既解决了无法更改格局的困难现状,同时也满足了住户的需求。它是从实用性和经济性的观点出发,在满足便捷上下楼功能的同时,充分考虑了不破坏已存在结构,以及与结构相协调。此外,钢结构电梯井架通常采用与主体结构通过螺栓等方式连结,这对改善结构的传力路径以及井道整体稳定都是很有利的。

然而,现有的钢结构电梯井架,承载立柱与横梁之间都是通过螺栓连接,这样很容易导致螺杆外露而影响轿厢的运行,而如果不使用螺栓连接,则又存储连接不稳固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固且无需使用螺栓连接立柱与横梁的电梯井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梯井架,包括分别为钢材质的立柱和横梁,所述立柱的数量为四根,四根所述立柱之间分别平行设置并首尾围成一方形框架,四根所述立柱中的相邻两根立柱之间分别设有所述横梁,所述横梁与立柱垂直设置,所述立柱为角钢结构,所述角钢结构包括两个相互垂直的侧壁,所述侧壁上设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所述第一板件的一端与第二板件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板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侧壁垂直连接,四根所述立柱中的所述侧壁、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之间分别围成一容纳槽,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容纳于相邻两根立柱的容纳槽内并与所述容纳槽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结构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所述固定结构间隔设置于所述侧壁上。

进一步的,相邻两根立柱之间设有两根以上垂直于所述立柱的横梁,两根以上的垂直于所述立柱的横梁间隔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侧壁上设有两个以上的贯穿其厚度方向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侧壁和所述固定结构一体成型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角钢结构的立柱,相比工字钢结构或方钢结构的立柱,有效减少了的立柱的重量和占地空间,还降低了成本。并在立柱的侧壁上设置固定结构,横梁能够容纳于固定结构与立柱形成的容纳槽内,从而横梁与立柱的侧壁、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充分接触,增加了焊接面积,提高了立柱与横梁之间的连接的稳固性,并且无需使用螺栓连接,安装方便,结构整齐,并且解决了因螺杆外露影响轿厢运行的问题,抗干扰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梯井架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柱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结构的结构图。

标号说明:

1、立柱;11、侧壁;2、横梁;3、固定结构;31、第一板件;32、第二板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设置固定结构与立柱形成容纳横梁的容纳槽,增加焊接面积,提高立柱与横梁连接的稳固性。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

一种电梯井架,包括分别为钢材质的立柱1和横梁2,所述立柱1的数量为四根,四根所述立柱1之间分别平行设置并首尾围成一方形框架,四根所述立柱1中的相邻两根立柱1之间分别设有所述横梁2,所述横梁2与立柱1垂直设置,所述立柱1为角钢结构,所述角钢结构包括两个相互垂直的侧壁11,所述侧壁11上设有固定结构3,所述固定结构3包括第一板件31和第二板件32,所述第一板件31的一端与第二板件32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板件31的另一端与所述侧壁11垂直连接,四根所述立柱1中的所述侧壁11、第一板件31和第二板件32之间分别围成一容纳槽,所述横梁2的两端分别容纳于相邻两根立柱1的容纳槽内并与所述容纳槽焊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无需引入螺栓连接立柱与横梁,结构整齐,且具有连接稳固、占地空间小、运输方便等优点。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结构3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所述固定结构3间隔设置于所述侧壁11上。

进一步的,相邻两根立柱1之间设有两根以上垂直于所述立柱1的横梁2,两根以上的垂直于所述立柱1的横梁2间隔分布。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常情况下,为了满足高楼层的需要,电梯井架都会具有一定的高度,因此需要设置多根分布于不同高度的横梁来提高电梯井架的稳定性,适应性的,固定结构也应设置多个。

进一步的,所述侧壁11上设有两个以上的贯穿其厚度方向的通孔。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通孔,方便立柱连接其他部件。优选的,所述通孔为圆形通孔或长条形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侧壁11和所述固定结构3一体成型设置。

从上述描述可知,立柱与固定结构一体成型设置,使得立柱与固定结构之间连接稳固,进一步加强了立柱与横梁之间的稳固连接,并且减少了安装工序。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电梯井架,包括钢材质的立柱1和钢材质的横梁2,所述立柱1的数量为四根,四根所述立柱1之间分别平行设置并首尾围成一方形框架,四根所述立柱1中的相邻两根立柱1之间分别设有至少两根所述横梁2,所述横梁2与立柱1垂直设置,两根所述横梁2均匀且间隔分布。

所述立柱1为角钢结构,所述角钢结构为包括两个相互垂直的侧壁11,所述侧壁11上设有两个以上的与所述侧壁11一体成型的固定结构3,两个以上的所述固定结构3均匀且间隔分布。所述固定结构3包括第一板件31和第二板件32,所述第一板件31的一端与第二板件32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板件31的另一端与所述侧壁11垂直连接,四根所述立柱1中的所述侧壁11、第一板件31和第二板件32之间分别围成一U型容纳槽,所述横梁2的两端分别容纳于相邻两根立柱1的容纳槽内并与所述容纳槽焊接。所述侧壁11上设有两个以上的贯穿其厚度方向的通孔。本实用新型的横梁与角钢结构的立柱的具体连接方式可以是现有公开的连接方式,例如焊接等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梯井架,具有占地空间小、成本低、施工周期短、连接稳固、抗干扰性强的优点,能够直接与现有建筑结构结合,使用范围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