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的电梯操控面板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88845发布日期:2018-09-08 00:53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电梯操控面板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电梯是建筑中,特别是高层建筑中常用的辅助设施,其主体为轿厢结构,轿厢包括底板、多块拼接成的侧板以及顶板,同时,操控面板通过铰链式的安装方式竖向的安装于门边的侧板上,但现有的轿厢由于考虑特殊人群的需求,会在垂直于门的侧板上也安装一操控面板,但由于垂直于门的侧板为拼接式,采用现有的安装方式就需要安装到两块侧板上,这样会导致操控面板箱无法转动形成空间从而不能对内部进行接线或修理,导致电梯无法正常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便于安装的电梯操控面板安装结构,该操控面板箱通过卡扣的方式与电梯侧壁连接,使得操控面板能够非常方便的在拼接式轿厢壁上安装移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的电梯操控面板安装结构,包括轿厢,所述轿厢包括轿门壁和轿门壁周围的轿厢壁和固定于轿厢壁上的操控面板,其中,所述轿厢壁和操控面板的其中之一上设置有多个卡扣,同时,另一个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扣数量相当且配合使用的卡合槽,通过卡扣卡入卡合槽内以将所述操控面板固定于所述轿厢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轿厢壁由多块单元侧壁拼接而成,所述操控面板固定于其中的一块单元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单元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操控面板且与所述操控面板尺寸相同的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和操控面板的其中之一上设置有多个卡扣,同时,另一个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扣数量相当且配合使用的卡合槽,所述操控面板安装于所述安装凹槽内,使得操控面板与轿厢壁的垂直平面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操控面板的两端设置有朝向操控面板中心的斜坡,以方便操控面板的取放。

进一步的,所述轿厢壁上设置有卡扣,所述操控面板的背面设置有卡合槽。

进一步的,所述卡扣竖向的间隔安装于所述单元侧壁上或横向的间隔安装于所述单元侧壁上,且间隔的距离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卡合槽的开口方向朝向水平面,且开口方向与水平面呈20-70度角。

进一步的,所述卡合槽为不通透操控面板的半孔。

进一步的,所述操控面板的上安装有一方便取放操控面板的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与所述操控面板之间滑动连接,同时,所述把手上设置有用于将把手自动滑入所述操控面板的回弹装置,所述回弹装置能够在把手不受拉力的情况下将把手自动缩入所述操控面板内以节省空间,同时能够防止人员的碰撞。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该操控面板通过卡扣的方式安装于轿厢壁上,比起现有的通过铰链安装的方式,使操控面板安装和拆卸起来更加方便。

卡合槽的开口朝向地面,能够更加稳固的将操控面板固定于所述侧壁上,防止掉落。

将卡合槽开设于操控面板上,保证了轿厢壁的完整性,从而不破坏轿厢壁的稳固性。

将操控面板安装于安装凹槽内,可以使得操控面板表面与轿厢壁的表面重合,从而节省了轿厢的空间,同时,操控面板两端设置斜坡,操控面板上设置把手,也都方便了操控面板的取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轿厢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操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轿厢壁,2、操控面板,3、卡合槽,4、把手,5、斜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的电梯操控面板安装结构,包括轿厢,所述轿厢包括顶板、底板,位于顶板和底板之间的轿门壁和轿门壁周围的轿厢壁1、以及固定于轿厢壁1上的操控面板2,同时,所述轿厢壁由多块单元侧壁拼接而成,所述操控面板2固定于其中的一块单元侧壁上,同时,单元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操控面板2且与所述操控面板尺寸相同的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上竖直方向的间隔设置有4个卡扣,同时操控面板2配合的设置有4个卡合槽3,通过卡扣卡入卡合槽3内以将所述操控面板固定于所述安装凹槽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操控面板2的两端设置有朝向操控面板中心的斜坡5,以方便操控面板的取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合槽3的开口方向朝向水平面,且开口方向与水平面呈20-70度角。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操控面板2的上安装有一方便取放操控面板的把手4,同时,所述操控面板2上设置有供把手4隐藏的把手孔,所述把手4上设置有用于将把手自动滑入所述操控面板2的回弹装置,所述回弹装置能够在把手不受拉力的情况下将把手自动缩入所述操控面板内以节省空间,同时能够防止人员的碰撞。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