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粒物料罐的导流布沟槽清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7322发布日期:2018-12-18 21:17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粉粒物料罐的导流布沟槽清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粉粒物料罐的导流布沟槽清理结构。



背景技术:

粉粒物料运输车由专用汽车底盘、粉粒物料车罐体、气管路系统、自动卸货装置等部分组成,适用于粉煤灰、水泥、石灰粉、矿石粉、颗粒碱、大米、谷物、玉米等粉粒干燥物料的散装运输,主要供水泥厂、水泥仓库和大型建筑工地使用,粉粒物料车罐体也可以制作陈食品级罐体,用与颗粒型粮食的运输,可节约大量包装材料和装卸劳动。

输出粉粒物料时,压缩空气冲入流化床下向罐内散发,使仓室粉粒物料产生流态化现象,流化的粉粒物料被压入吸料口后经过吸料管输出。

为了使得仓室旁边的粉粒物料能被流化,在仓室内固定安装有倾斜设置的金属制成的导流板。这种形式的罐体,仓室内只有导流板上方的空间可以储存粉粒物料,而导流板下方的空间是不能储存粉粒物料的,空间利用不高。而且在仓室内充气时,整个罐体会膨胀,而放气时,整个罐体又会收缩,这样长期作用下,导流板与仓室的焊接处容易断裂,会拉伤罐体。另外,导流板四个角上会积累粉粒物料,这些粉粒物料永远排不出去。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号为201420619464.6、名称为粉粒物料罐的导流布沟槽清理结构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粉粒物料罐的导流布沟槽清理结构,其结构设计合理,以导流布替代导流板,罐体内不需要设置导流板,而且改进了导流布的结构,使得空间利用率高,罐体和导流布使用寿命长。但其仍存在以下的问题:罐车在排料时,导流布鼓起,相邻两条导流布的交界处将产生沟槽,此沟槽将把许多粉粒物料夹在其中,无法排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粉粒物料罐的导流布沟槽清理结构,可以将沟槽内的粉粒物料排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粉粒物料罐的导流布沟槽清理结构,包括罐体、导流布、排料管和流化床;导流布设置在罐体内;排料管设置在罐体上,排料管上设置有排料口;流化床设置在罐体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吹气管和辅助进气管;辅助吹气管安装在罐体内,并位于相邻两条导流布的交界处;辅助吹气管上设置有吹气孔;辅助进气管与辅助吹气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辅助排料管和辅助排料机构;辅助排料管安装在罐体内,并位于相邻两条导流布交界处的上方;辅助排料管上设置有排料孔;辅助排料机构包括内套管、外套管、气缸、阀门和联动杆;内套管与排料管固定并与排料口连通;外套管活动套装在内套管外,并能沿内套管升降;外套管与内套管连通;外套管的管口位于流化床的上方;气缸设置在罐体内;气缸的活塞与联动杆连接,能驱动联动杆移动;辅助排料管通过阀门与内套管连接;联动杆与外套管连接,联动杆的移动能带动外套管沿内套管升降;联动杆与阀门的开关连接,联动杆的移动能带动阀门开关移动从而驱动阀门启闭。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吹气孔外包裹有透气布。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辅助排料机构还包括吊梁,气缸的活塞通过吊梁与联动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辅助排料机构还包括摇臂,联动杆通过摇臂与阀门的开关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阀门为蝶阀。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检修口,检修口设置在罐体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设计合理,可以将沟槽内的粉粒物料排出,防止粉粒物料残余在罐体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外套管上升。

图4为图3外套管下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阀门和摇臂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导流布1、辅助吹气管2、辅助进气管3、辅助排料管4、辅助排料机构17、罐体5、检修口6、排料管13和流化床19。

导流布1设置在罐体5内。导流布1上边密封固定于分仓中部,下边密封固定在流化床19边,当空气压入导流布1下方,导流布1就会鼓起。

排料管13设置在罐体5上,用于排出罐体5内的粉粒物料。排料管13上设置有排料口。

检修口6设置在罐体5的底部。排料口位于检修口上方5-10厘米处。

流化床19设置在罐体5内底部,流化床19的中间设置检修孔,并密接检修口6的外圈。

辅助吹气管2安装在罐体5内,并位于相邻两条导流布1的交界处。辅助吹气管2上设置有吹气孔7。吹气孔7外包裹有透气布,防止粉粒进入吹气孔7而堵住。

辅助进气管3与辅助吹气管2连接,用于给辅助吹气管2供气。

辅助排料管4安装在罐体5内,并位于相邻两条导流布1的交界处的上方。辅助排料管4上设置有排料孔8。

辅助排料机构17包括内套管9、外套管10、气缸11、阀门12、吊梁14、联动杆15和摇臂16。

内套管9与排料管13固定并与排料口连通。

外套管10活动套装在内套管9外,并能沿内套管9升降。外套管10与内套管9连通。外套管10的管口位于检修口6和流化床19的上方。

气缸11设置在罐体5内,并安装在排料管13上。

气缸11的活塞通过吊梁14与联动杆15连接,能驱动联动杆15移动。

辅助排料管4通过阀门12与内套管9连接。阀门12为蝶阀。

联动杆15与外套管10连接,联动杆15的移动能带动外套管10沿内套管9升降。具体的,联动杆15与外套管10固定连接。

联动杆15与阀门12的开关连接,联动杆15的移动能带动阀门12开关移动从而驱动阀门12启闭。具体的,联动杆15通过摇臂16与阀门12的开关连接。

罐车在排料时,阀门12关闭,外套管10上升在流化床19的上方;当粉粒物料大部分排出后需进行清仓,需要将罐边与角落的粉粒物料推至接近排料口,此时导流布1鼓起,将罐边与角落大部分的粉粒物料推向排料口,由于罐体分仓平面成方形,相邻两条鼓起的导流布1的交界处将产生沟槽;通过辅助进气管3向辅助吹气管2通压缩空气,压缩空气从吹气孔7中吹出,将沟槽附近的粉粒物料流化,吹出沟槽的粉粒物料;罐体5内的绝大部分粉粒物料通过外套管10和内套管9进入排料管13,被排料管13排出,但依旧有部分离排料口远是排不出的,此时整个罐体5的气压依旧较高,而空罐是必须将压缩空气排净的,空排也是浪费,因此在最后排放整罐压缩空气时,辅助排料机构的气缸11工作,气缸11的活塞驱动联动杆15向下移动,联动杆15移动时带动外套管10下降并转动阀门12的开关,使得外套管10的管口与流化床19接触构成密封,并且阀门12打开,残余粉粒物料和压缩空气通过排料孔8进入辅助排料管4,然后流入排料管13排出,此举是将最后罐内的压缩空气彻底利用与排出残余粉粒物料,达到排料非常干净、且节能的效果。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