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叠加的汽车齿轮渗碳用托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2483发布日期:2018-08-29 01:03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处理工位器具,具体地讲,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渗碳的工位器具,特别是一种分层叠加的汽车齿轮渗碳用托盘。



背景技术:

汽车齿轮属于一种小尺寸类齿轮,对于这类齿轮的渗碳处理,本行业通常采用筐装或串装形式作集中渗碳处理。尽管现有技术简便,易于实施,能够做到高效生产。但是,这种混装形式易造成部分工件间端面相靠,从而产生局部渗碳不匀的问题。生产中对于重要的汽车齿轮决不允许有渗碳不均问题,因此本行业改用托盘安放待渗碳的汽车齿轮,由于待渗碳的齿轮有序平置在托盘上,为均匀渗碳创造了必备条件。托盘是一种载体,生产商按待渗碳的齿轮尺寸定制,这种专用型托盘仅适合大批量生产配套,对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企业不适用,因为配备相应规格的托盘必然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专用型托盘通用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定位准确、渗碳均匀、便于平面按需组合及分层叠加的汽车齿轮渗碳用托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分层叠加的汽车齿轮渗碳用托盘,它由托盘体和活动柱共同组成。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托盘体是一块金属质的矩形平板块,板面上均布至少6行4列相间的六角形通孔,以及处在边沿补缺的异形通孔,相邻的六角形通孔相互错开半个孔距排列,紧挨着的三叉形凹腔设有外凸的边墙,相连的边墙构成安置活动柱的三叉形凹腔,在托盘体板面上还设有朝上竖置的五根支撑柱,其中四根支撑柱按矩形框分布,另一根位于矩形框中心。所述活动柱为直杆状,主体为圆柱体,底端设有三只径向伸出的爪,活动柱以有爪的一端插装到托盘体的三叉形凹腔中,构成垂直于托盘体的插入式柱桩结构,以活动柱定点安置待渗碳的汽车齿轮。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支撑柱由两节直径不等的圆柱体组成,下节为空心轴,上节为实心轴,实心轴直径比空心轴内孔径至少小2.0mm。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活动柱的圆柱体段直径比待渗碳汽车齿轮内孔至少小3.0mm。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活动柱的圆柱体段高度比支撑柱的支撑高度至少矮5mm。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活动柱为空心轴结构,底端径向伸出的三只爪之间相差120°。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托盘体板面上均布六角形通孔,既减轻自重,省掉不必要的能耗,又提高了托盘体的通透性,有利于提高渗碳的均匀性;

2、活动柱有序插入托盘体板面上预置的三叉形凹腔中,安装位置稳定,有序安置待渗碳汽车齿轮,为均质渗碳创造条件;

3、上下层相叠的托盘体由支撑柱定位间隔,这种有榫定位叠加结构稳定、可靠,有利于提高渗碳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托盘体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4图2中A-A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活动柱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分层叠加的汽车齿轮渗碳用托盘,是用于汽车变速箱齿轮渗碳的实施例,它由托盘体1和活动柱2共同组成。所述托盘体1是一块耐热金属质的矩形平板块,本实施例中板面上均布6行4列相间的六角形通孔1.2,以及处在边沿补缺的异形通孔1.4,相邻的六角形通孔1.2相互错开半个孔距排列,紧挨着的三叉形凹腔1.1设有外凸的边墙,相连的边墙构成安置活动柱2的三叉形凹腔1.1。为了便于做到托盘之间有序层叠,本实用新型在托盘体1板面上还设有朝上竖置的五根支撑柱1.3,其中四根支撑柱1.3按矩形框分布,另一根位于矩形框中心。所述支撑柱1.3与托盘体1一体化,它由两节直径不等的圆柱体组成,下节为空心轴,上节为实心轴。实心轴作为与上层托盘的定位桩,因此实心轴直径比空心轴内孔径小些,本实施例小2.0mm。所述活动柱2是用于定位安置待渗碳汽车齿轮的构件,直杆状的活动柱2主体为圆柱体,底端设有三个相差120°的径向伸出爪。为了实现均匀渗碳目的,活动柱2的圆柱体段直径比待渗碳汽车齿轮内孔小,本实施例小3.0mm。安装时根据待渗碳汽车齿轮尺寸大小选择相应尺寸(和数量)的活动柱2,将选定的活动柱2有爪一端插装到托盘体1的三叉形凹腔1.1中,构成垂直于托盘体1的插入式柱桩结构,以活动桩2定点安置待渗碳的汽车齿轮。由于活动柱2有序插入托盘体1板面上预置的三叉形凹腔1.1中,这种榫连接结构安装位置稳定,便于有序安置待渗碳汽车齿轮,为均质渗碳创造条件。本实用新型根据配套的渗碳炉内容积确定尺寸,可按需分层叠加托盘。上下层相叠的托盘由支撑柱1.3定位间隔,这种榫定位叠加结构稳定性好,而且可靠,多层有序叠加有利于提高渗碳效率。上述层叠结构为了不影响上下层叠加,必须限制活动柱2的圆柱体段高度,本实施例中活动柱2的圆柱体段高度比支撑柱1.3的支撑高度矮10m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创新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托盘体1板面上均布六角形通孔,多孔结构既减轻自重,省掉不必要的能耗,又提高了托盘体1上下层之间的通透性,有利于提高渗碳的均匀性。二是采用层叠结构,可显著提高渗碳生产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