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工液体储存灌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6962发布日期:2018-07-31 20:06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液体储存灌固定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化工液体储存灌固定架。



背景技术:

人类与化工的关系十分密切,普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现代生活中,几乎随时随地都离不开化工产品,从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到文化艺术、娱乐等精神生活,都需要化工产品为之服务。有些化工产品在人类发展历史中,起着划时代的重要作用,它们的生产和应用,甚至代表着人类文明的一定历史阶段。

目前,化工液体储存罐在固定安装时,为了保证固定效果,通常是通过电焊直接与固定载体进行焊接,或者通过多个固定螺栓与固定载体进行固定连接,这些传统的固定方式,操作过程繁杂,不便于储存罐的拆卸,且固定载体不能够完成不同尺寸的安装固定,局限性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化工液体储存灌固定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化工液体储存灌固定架,包括固定架本体、固定底座和支撑板,所述固定架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部中心位置处通过复位弹簧与支撑座的底部弹性连接,所述支撑座的底部均匀分布有四个第一活塞杆,且四个第一活塞杆的底部均通过第一活塞与固定连接在固定底座上的第一活塞缸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部前后及左右两侧均对称设置有支杆,且支杆内部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塞缸,所述第二活塞缸的内部均通过第二活塞与第二活塞杆滑动连接,且第二活塞杆的内端均焊接有支撑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活塞缸的底部一侧均通过管道与第二活塞缸的底部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四个第一活塞杆的顶部均与支撑座的底部垂直焊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支撑板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支撑板沿支撑座的圆心等角度分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支撑板的内侧均为圆弧形结构设置。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该固定架的底部设有支撑座,且支撑座的底部均匀分布有四个第一活塞杆,四个第一活塞杆的底部均通过第一活塞与第一活塞缸滑动连接,而第一活塞缸的一侧底部通过管道与第二活塞缸连通,支撑座在储存罐的重力作用下,受力下行,通过液压油对力的传导作用,使得第二活塞以及支撑板往储存罐的侧壁方向移动,最终将储存罐的侧壁夹持固定稳定,该固定架的固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装快捷,无需外力对其进行固定,同时还能够满足不同尺寸大小的储存罐的固定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化工液体储存灌固定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化工液体储存灌固定架的俯视图。

图例说明:

1-固定架本体、2-固定底座、3-管道、4-第一活塞缸、5-复位弹簧、6-第一活塞、7-第一活塞杆、8-支撑座、9-支杆、10-第二活塞缸、11-第二活塞、12-第二活塞杆、13-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化工液体储存灌固定架,包括固定架本体1、固定底座2和支撑板13,固定架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底座2,固定底座2的顶部中心位置处通过复位弹簧5与支撑座8的底部弹性连接,支撑座8的底部均匀分布有四个第一活塞杆7,且四个第一活塞杆7的底部均通过第一活塞6与固定连接在固定底座2上的第一活塞缸4滑动连接,固定底座2的顶部前后及左右两侧均对称设置有支杆9,且支杆9内部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塞缸10,第二活塞缸10的内部均通过第二活塞11与第二活塞杆12滑动连接,且第二活塞杆12的内端均焊接有支撑板13。

第一活塞缸4的底部一侧均通过管道3与第二活塞缸10的底部连通,四个第一活塞杆7的顶部均与支撑座8的底部垂直焊接,支撑板13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支撑板13沿支撑座8的圆心等角度分布,支撑板13的内侧均为圆弧形结构设置。

第一活塞缸4、第二活塞缸10以及管道3的内部均注有液压油,通过液压油对力进行传导,从而改变力的作用方向,使得固定架的固定方式得以实施,复位弹簧5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减轻储存罐放置时的颠簸震动作用,同时,还用于支撑座8的复位,从而方便下次固定使用,支撑板13的内侧均为圆弧形结构设计,方便对柱状储存罐的夹持固定。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该固定架移动至指定位置处,再通过相应的吊装设备将化工液体储存罐竖直放置到支撑座8上,当储存罐的底部与支撑座8接触后,支撑座8受力下行,从而使得第一活塞6对液压油进行挤压,通过液压油对力的传导作用,第二活塞11向储存罐的侧壁方向移动,最终使得四个支撑板13对储存罐的侧壁进行夹持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