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检查运输系统及港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2903发布日期:2018-09-18 23:06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检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装箱检查运输系统和一种具有上述集装箱检查运输系统的港口。



背景技术:

目前,在自动化码头进行系统作业时,根据海关的监管要求,需要利用检查设备对集装箱中装载的物体进行检查,以保证集装箱内没有隐藏瞒报的物品。然而,由于AGV运输区域场地复杂、狭窄、自动化程度高,导致选择检查设备在AGV运行路线上的安装点非常困难,缺少针对AGV运输的集装箱进行检查的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装箱检查运输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集装箱检查运输系统的港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检查运输系统,包括:转场车道;至少一个堆场,任一堆场包括集装箱堆放区域,以及连通集装箱堆放区域和转场车道的多个交互车道;自动引导运输车,用于运输集装箱,自动引导运输车能够在转场车道以及任一交互车道上运动;检查设备,包括相配合的射线源和探测器,分别设于同一个交互车道的相对两侧,用于对集装箱内的物体进行安全检查;至少一个堆场轨道吊,与堆场一一对应,当被检查后的集装箱随自动引导运输车移动至任一堆场的指定位置时,对应于堆场的堆场轨道吊将集装箱吊装到堆场的集装箱堆放区域进行存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装箱检查运输系统,包括转场车道和多个集装箱堆放区域,任一集装箱堆放区域与转场车道之间设有多个交互车道,用于运输集装箱的自动引导运输车能够在转场车道以及任一交互车道上运动。通过将检查设备中的射线源和探测器分别设置在同一个交互车道的相对两侧,当载有集装箱的自动引导运输车运动至交互车道的检查位置(即射线源和探测器之间)时,能够快速地实现对集装箱内的物体进行安全检查,检查效率高,同时不会对转场车道造成影响,使载有集装箱的自动引导运输车能够在转场车道上高速运行,有利于提高集装箱的运输效率。

其中,载有集装箱的自动引导运输车(即AGV)穿过检查位置后,可以直接由该堆场的堆场轨道吊直接吊装到该堆场的集装箱堆放区域进行存放,也可以退回到转场车道,将集装箱运输至其他堆场进行堆放。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提高检查运输效率,属于该堆场的集装箱经过安全检查后,可以先通过自动引导运输车退回到转场车道,然后运输至该堆场的其他交互车道,以等待该堆场的堆场轨道吊将其吊装到该堆场的集装箱堆放区域进行存放,实用性高。

可选地,指定位置位于任一交互车道靠近连接该交互车道的集装箱堆放区域的一端。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集装箱检查运输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堆场的两侧分别设有一轨道,堆场轨道吊包括:横跨堆场的横梁,横梁的一端通过刚性门腿与一个轨道连接,横梁的另一端通过柔性门腿与另一个轨道连接,刚性门腿上安装有用于控制堆场轨道吊运行的电气设备;其中,多个交互车道和两个轨道互相平行,距离柔性门腿最近的交互车道或距离刚性门腿最近的交互车道为集装箱检查车道,射线源和探测器分别设于集装箱检查车道的相对两侧。

在本方案中,堆场轨道吊横跨多个交互车道设置,通过设置多个交互车道和两个轨道互相平行,使堆场轨道吊可以通过刚性门腿和柔性门腿在两个轨道上沿交互车道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能够在载有集装箱的自动引导运输车移动至任一交互车道上时,通过堆场轨道吊将该集装箱吊装到相应的集装箱堆放区域,方便性和实用性好。通过设置距离柔性门腿最近的交互车道和/或距离刚性门腿最近的交互车道为集装箱检查车道,将射线源和探测器分别设于集装箱检查车道的相对两侧,使载有集装箱的自动引导运输车运动至集装箱检查车道的检查位置(即射线源和探测器之间)时,能够快速地实现对集装箱内的物体进行安全检查,同时,通过将检查设备设置在多个交互车道中的最外侧车道上,一方面便于连接电源,另一方面能够降低对旁边车道的影响,便于使集装箱随自动引导运输车转场运输,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检查设备还包括:门式主体,横跨集装箱检查车道设置;其中,射线源和探测器分别安装于门式主体的两侧,以形成门式扫描框架,用于对穿过门式扫描框架的集装箱内的物体进行安全检查。

本方案中,通过设置横跨集装箱检查车道的门式主体,并将射线源和探测器分别安装于门式主体的两侧,能够形成门式扫描框架,当载有集装箱的自动引导运输车穿过门式扫描框架时,即可实现对集装箱内的物体进行安全检查,方便且实用,可靠性高,且有利用提高检查运输效率。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检查设备设于集装箱检查车道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位。

本方案中,通过将检查设备安装在集装箱检查车道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位,便于使载有集装箱的自动引导运输车匀速通过检查设备,进而能够生成质量较高的扫描图像,有利于提高检查精度。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检查设备能够从一个堆场中的集装箱检查车道经导航路径转移到另一个堆场中的集装箱检查车道。

本方案中,通过设置检查设备能够从一个堆场中的集装箱检查车道经导航路径转移到另一个堆场中的集装箱检查车道,有利于提高检查效率,即当前集装箱堆放区域存满后,通过将该堆场的检查设备移动至另一堆场,可以减少自动引导运输车的运输距离。

其中,导航路径可以是沿着转场车道和任一交互车道设置的路径,也可以是独立设置的路径。

可选地,可以通过自动引导运输车将检查设备托起移动至另一堆场,或通过检查设备底部的滚轮使检查设备自动移动至另一堆场。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射线源安装于门式主体靠近柔性门腿的一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射线源安装于门式主体靠近刚性门腿的一侧。

可以理解的是,射线源所占的空间较大,优选地,将射线源设置在内侧,以降低与刚性门腿或柔性门腿发生干涉的可能。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检查设备还包括:信息识别装置,安装于门式主体上,信息识别装置用于对集装箱上的标识信息进行扫描,以解析出对应于集装箱的身份信息。

本方案中,通过在门式主体上设置信息识别装置,能够在载有集装箱的自动引导运输车匀速通过门式主体时,对集装箱上的标识信息进行扫描,从而确定集装箱的身份信息。

其中,标识信息包括条形码和二维码。身份信息包括集装箱编号,以及该集装箱的所属单位等信息。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检查设备还包括:

放射性物质监测装置,安装于门式主体上,放射性物质监测装置用于检测集装箱内是否含有放射性物质;

核素识别装置,安装于门式主体上,核素识别装置用于在检测到集装箱内含有放射性物质时,对放射性物质进行识别。

本方案中,通过在门式主体上设置放射性物质监测装置,能够在载有集装箱的自动引导运输车穿过门式主体时,检测出该集装箱内是否含有放射性物质,提高了安全性。通过在门式主体上设置核素识别装置,能够在检测到集装箱内含有放射性物质时,对放射性物质进行识别,从而便于对该集装箱进行相应的应急处理操作,实用性和可靠性高,大幅提高了港口的安全性。

其中,放射性是指元素从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等,放射性物质监测装置用于检测该集装箱内的物体是否向外散发射线。核素识别装置采用高灵敏度闪烁晶体及低噪声光电倍增管,具有较高的检测效率,可快速、准确判别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及辐射强度。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检修区域,通过检修车道与转场车道连通;其中,检查设备能够在检修车道、转场车道以及任一交互车道上运动,以实现将检查设备移动至检修区域进行检修。

本方案中,通过设置检修区域,并通过检修车道将检修区域与转场车道连接,使检查设备能够在检修车道、转场车道以及任一交互车道上运动,能够实现将检查设备移动至检修区域进行检修,减小了检查设备检修时对集装箱的检查和运输造成的影响,实用性好。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指定位置设于任一交互车道上,且以预设间距和与交互车道连通的集装箱堆放区域邻近设置。

本方案中,通过将指定位置设于任一交互车道上,并将指定位置和与交互车道连通的集装箱堆放区域以预设间距邻近设置,便于通过堆场轨道吊将指定位置处的集装箱快速地吊装到相应的集装箱堆放区域,实用性和可靠性高。

其中,预设间距根据实际吊装时的方便性进行优化设计,具体数值不做限定。

可选地,指定位置处于检查设备和相应的集装箱堆放区域之间。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港口,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集装箱检查运输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港口,因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集装箱检查运输系统,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集装箱检查运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检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堆场轨道吊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2转场车道,104集装箱堆放区域,106交互车道,108检查设备,110堆场轨道吊,112指定区域,114轨道,116检修区域,118检修车道,120门式主体,122信息识别装置,124放射性物质监测装置,126核素识别装置,1082射线源,1084探测器,1102横梁,1104刚性门腿,1106柔性门腿,1108电气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集装箱检查运输系统及港口。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装箱检查运输系统,包括:转场车道102、自动引导运输车、至少一个堆场和至少一个堆场轨道吊110。

具体地,任一堆场包括集装箱堆放区域104,以及连通集装箱堆放区域104和转场车道102的多个交互车道106,自动引导运输车用于运输集装箱,自动引导运输车能够在转场车道102以及任一交互车道106上运动。检查设备108包括相配合的射线源1082和探测器1084,分别设于同一个交互车道106的相对两侧,用于对集装箱内的物体进行安全检查。至少一个堆场轨道吊110与至少一个堆场一一对应,当被检查后的集装箱随自动引导运输车移动至任一堆场的指定位置时,对应于堆场的堆场轨道吊110将集装箱吊装到堆场的集装箱堆放区域104进行存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装箱检查运输系统,通过将检查设备108中的射线源1082和探测器1084分别设置在同一个交互车道106的相对两侧,当载有集装箱的自动引导运输车运动至交互车道106的检查位置(即射线源1082和探测器1084之间)时,能够快速地实现对集装箱内的物体进行安全检查,检查效率高,同时不会对转场车道102造成影响,使载有集装箱的自动引导运输车能够在转场车道102上高速运行,有利于提高集装箱的运输效率。

其中,载有集装箱的自动引导运输车穿过检查位置后,可以直接由该堆场的堆场轨道吊110直接吊装到该堆场的集装箱堆放区域104进行存放,也可以退回到转场车道102,将集装箱运输至其他堆场进行堆放。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提高检查运输效率,属于该堆场的集装箱经过安全检查后,可以先通过自动引导运输车退回到转场车道102,然后运输至该堆场的其他交互车道106,以等待该堆场的堆场轨道吊110将其吊装到该堆场的集装箱堆放区域104进行存放,实用性高。

可选地,任一集装箱堆放区域104与转场车道102之间设置有五条互相平行的交互车道106。

可选地,指定位置位于任一交互车道106上。

可选地,指定位置位于任一交互车道106靠近连接该交互车道106的集装箱堆放区域104的一端。

优选地,如图1所示,指定位置位于指定区域112内的交互车道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堆场的两侧还分别设有一轨道114,堆场轨道吊110包括:横跨堆场的横梁1102,横梁1102的一端通过刚性门腿1104与一个轨道114连接,横梁1102的另一端通过柔性门腿1106与另一个轨道114连接,刚性门腿1104上安装有用于控制堆场轨道吊110运行的电气设备1108;其中,多个交互车道106和两个轨道114互相平行,距离柔性门腿1106最近的交互车道106或距离刚性门腿1104最近的交互车道106为集装箱检查车道,射线源1082和探测器1084分别设于集装箱检查车道的相对两侧。

在本方案中,堆场轨道吊110横跨多个交互车道106设置,通过设置多个交互车道106和两个轨道114互相平行,使堆场轨道吊110可以通过刚性门腿1104和柔性门腿1106在两个轨道114上沿交互车道106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能够在载有集装箱的自动引导运输车移动至任一交互车道106上时,通过堆场轨道吊110将该集装箱吊装到相应的集装箱堆放区域104,方便性和实用性好。通过设置距离柔性门腿1106最近的交互车道106和/或距离刚性门腿1104最近的交互车道106为集装箱检查车道,将射线源1082和探测器1084分别设于集装箱检查车道的相对两侧,使载有集装箱的自动引导运输车运动至集装箱检查车道的检查位置(即射线源1082和探测器1084之间)时,能够快速地实现对集装箱内的物体进行安全检查,同时,通过将检查设备108设置在多个交互车道106中的最外侧车道上,一方面便于连接电源,另一方面能够降低对旁边车道的影响,便于使集装箱随自动引导运输车转场运输,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检查设备108还包括:门式主体120,横跨集装箱检查车道设置;其中,射线源1082和探测器1084分别安装于门式主体120的两侧,以形成门式扫描框架,用于对穿过门式扫描框架的集装箱内的物体进行安全检查。

本方案中,通过设置横跨集装箱检查车道的门式主体120,并将射线源1082和探测器1084分别安装于门式主体120的两侧,能够形成门式扫描框架,当载有集装箱的自动引导运输车穿过门式扫描框架时,即可实现对集装箱内的物体进行安全检查,方便且实用,可靠性高,且有利用提高检查运输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检查设备108设于集装箱检查车道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位。本方案中,通过将检查设备108安装在集装箱检查车道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位,便于使载有集装箱的自动引导运输车匀速通过检查设备108,进而能够生成质量较高的扫描图像,有利于提高检查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检查设备108能够从一个堆场中的集装箱检查车道经导航路径转移到另一个堆场中的集装箱检查车道。本方案中,通过设置检查设备108能够从一个堆场中的集装箱检查车道经导航路径转移到另一个堆场中的集装箱检查车道,有利于提高检查效率,即当前集装箱堆放区域104存满后,通过将该堆场的检查设备108移动至另一堆场,可以减少自动引导运输车的运输距离。

其中,导航路径可以是沿着转场车道102和任一交互车道106设置的路径,也可以是独立设置的路径。

可选地,可以通过自动引导运输车将检查设备108托起移动至另一堆场,或通过检查设备108底部的滚轮使检查设备108自动移动至另一堆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射线源1082安装于门式主体120靠近柔性门腿1106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射线源1082安装于门式主体120靠近刚性门腿1104的一侧。

可以理解的是,射线源1082所占的空间较大,优选地,将射线源1082设置在内侧,以降低与刚性门腿1104或柔性门腿1106发生干涉的可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检查设备108还包括:信息识别装置122,安装于门式主体120上,信息识别装置122用于对集装箱上的标识信息进行扫描,以解析出对应于集装箱的身份信息。

本方案中,通过在门式主体120上设置信息识别装置122,能够在载有集装箱的自动引导运输车匀速通过门式主体120时,对集装箱上的标识信息进行扫描,从而确定集装箱的身份信息。

其中,标识信息包括条形码和二维码。身份信息包括集装箱编号,以及该集装箱的所属单位等信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检查设备108还包括:放射性物质监测装置124,安装于门式主体120上,放射性物质监测装置124用于检测集装箱内是否含有放射性物质;核素识别装置126,安装于门式主体120上,核素识别装置126用于在检测到集装箱内含有放射性物质时,对放射性物质进行识别。

本方案中,通过在门式主体120上设置放射性物质监测装置124,能够在载有集装箱的自动引导运输车穿过门式主体120时,检测出该集装箱内是否含有放射性物质,提高了安全性。通过在门式主体120上设置核素识别装置126,能够在检测到集装箱内含有放射性物质时,对放射性物质进行识别,从而便于对该集装箱进行相应的应急处理操作,实用性和可靠性高,大幅提高了港口的安全性。

其中,放射性是指元素从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等,放射性物质监测装置124用于检测该集装箱内的物体是否向外散发射线。核素识别装置126采用高灵敏度闪烁晶体及低噪声光电倍增管,具有较高的检测效率,可快速、准确判别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及辐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集装箱检查运输系统还包括:检修区域116,通过检修车道118与转场车道102连通;其中,检查设备108能够在检修车道118、转场车道102以及任一交互车道106上运动,以实现将检查设备108移动至检修区域116进行检修。

本方案中,通过设置检修区域116,并通过检修车道118将检修区域116与转场车道102连接,使检查设备108能够在检修车道118、转场车道102以及任一交互车道106上运动,能够实现将检查设备108移动至检修区域116进行检修,减小了检查设备108检修时对集装箱的检查和运输造成的影响,实用性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指定位置设于任一交互车道106上,且以预设间距和与交互车道106连通的集装箱堆放区域104邻近设置。本方案中,通过将指定位置设于任一交互车道106上,并将指定位置和与交互车道106连通的集装箱堆放区域104以预设间距邻近设置,便于通过堆场轨道吊110将指定位置处的集装箱快速地吊装到相应的集装箱堆放区域104,实用性和可靠性高。

其中,预设间距根据实际吊装时的方便性进行优化设计,具体数值不做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指定位置处于检查设备108和相应的集装箱堆放区域104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港口,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集装箱检查运输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港口,因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集装箱检查运输系统,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装箱检查运输系统及港口,通过将检查设备中的射线源和探测器分别设置在同一个交互车道的相对两侧,当载有集装箱的自动引导运输车运动至交互车道的检查位置(即射线源和探测器之间)时,能够快速地实现对集装箱内的物体进行安全检查,检查效率高,同时不会对转场车道造成影响,使载有集装箱的自动引导运输车能够在转场车道上高速运行,有利于提高集装箱的运输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