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联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06462发布日期:2018-10-19 20:56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联结装置,其用于连接第一和第二集装箱。此联结装置包括:带锁头的锥轴用于固定第一集装箱的角件;带卡子的抓臂用于固定第二集装箱的角件;带上边领和下边领的壳体以防止所述集装箱之间相对水平位移,同时保持壳体与所述集装箱方向齐平。

本实用新型也涉及了联结装置的组件布置和扣入联结装置的方法。

二、

背景技术:

集装箱用于运输和仓储过程中保护货物和其他东西,我们经常可以在卡车、拖车、火车、船上和其他中转和仓储的区域发现它们。它们坚固的结构允许它们可以在顶部垂直方向多个堆叠。

集装箱通常是长方箱形并装配有一对门在其中一个短端侧,角端则通常配有带椭圆孔的角件。

为了操控和固定集装箱,我们这里讨论的这款联结装置通常用角件上垂直指定方向的椭圆孔(通常被称为ISO孔)来联结堆叠的集装箱。这款联结装置也用于连接集装箱与船甲板、铁路货车或者有相应配件和ISO孔的类似装置。通过相反的动作和松开功能,这款联结装置可以倒置使用。

通常,在地面上通过一个叫扣入的操作,联结装置被固定在第一集装箱的底部角件上。它们随着集装箱被吊起,比如用吊机吊上船,那时,第一集装箱装载在低处集装箱的顶部,联结装置自动的或者通过提供其他协助,也与低处集装箱衔接在一起,这样就实现与集装箱的连锁。当第一集装箱被卸载时,顺序实质上倒过来。第一集装箱从低处集装箱上卸载时,联结装置跟在第一集装箱下面,被吊到陆地上,然后通过卸除操作,联结装置从第一集装箱上移除。

传统的联结装置,也称为扭锁,当扭锁扣进时插入ISO孔后,转动锁头以锁紧在角件里面。扣入之后,由于在ISO孔里的壳体上有个叫边领的部位,使得扭锁本身是不会转动的。扭锁的装/卸载操作在整个产业里是被普遍接受和广受好评的。事实上联结装置通过衔接两个角件里相对面的ISO孔,成为了可以使一个集装箱移动的可靠部件,同时在堆叠的集装箱间又有很好的锁紧能力。

当使用所谓的全自动锥锁时,不需要任何预备工作就能打开联结装置,使第一个高处的集装箱从第二个低处的集装箱上卸载下来。当联结装置有一个好的功能性时,减轻劳动和缩短周转时间这些益处是显而易见的。自动的功能通常是由第一个集装箱里的全自动锥锁被提起的时候能创造侧向位移,卸载的时候联结装置斜对角地从低处的集装箱里面移动出来。在海上,当集装箱一边受到向上拉升力时,相对的一边就受到压力,通过压紧联结装置防止侧向位移,从而稳定保护集装箱,同时被提起的联结装置没有位移就不可能被脱开。

US3973684(Di Martino)and US7621414(Bederke)披露了带自动卸载功能的联结装置卸载时产生一个侧向位移。

JPH0516991(Takaguchi),WO2016067095(Bohman,Karlsson)and WO2005097626(Gloystein))披露了带转动钩款的联结装置紧固低处集装箱。

一些已知的现有技术通过用坡面接触角件ISO孔的内部倒角边达到了侧向位移,这类线性边缘接触产生的磨损和撕裂是不理想的。另外,当紧固力不是从离开ISO孔一段距离产生时,角件作为一个整体会变形。

其他已知的现有技术使用一个转动钩来达到自动功能。当使用重力来决定钩子的位置时,这种联结装置变得非常不可靠,因为风力和船体运动没有计算在内,这些干扰也会影响功能实现。当钩子的功能基于围绕上方集装箱角件里的手柄接触旋转,通过S形钩子的设计,枢轴点的几何位置是不确定的,当锁紧时遇到提升力会产生很大的垂直间隙,利用较薄的壳体来做垫衬几乎是不可能的。

一些已知的现有技术,联结装置必须倾斜进入ISO孔,扣入和移出时必须激活产品本身内部机理。在其他的情况下,紧固在角件里的部件与在ISO孔内的部件是固定在一起的,通过操作另外一个单独的部件,通常称为防滑销,来防止扣进后的滑出。这些小型机理经常是不可靠的,有被卡住的可能也比较难操作。扣入流程变得复杂、困难和陌生,而且扣入完成后,对于这个联结装置是否安装正确经常有不确定性。

一些已知的现有技术是占据上方集装箱角件内部一个ISO孔的两面,这会导致联结装置里或者角件里的受力减小,这也会导致它们之间匹配不准确。

根据已知现有技术中的联结装置常由多个部件组成,很难操作,有螺丝、插销或者多个弹簧,在成本压力下,这些设计价格较高。

因此目前我们迫切需要这样一款联结装置,结合了与上方集装箱可靠地锁紧功能,同时能自动从下方集装箱上卸载出来。扣入和移出的操作应当易于理解和操作。设计也应该保证符合成本效益的生产和组装。

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款用于集装箱的联结装置,它既能很好的锁紧上方第一集装箱,又能方便快速的从下方集装箱装卸载;另一目的是为此类装置提供可靠地扣入和移出的方法;而另外一个目标是用极少的部件提供高效的组装方式。

根据附加的权利要求,本款联结装置已实现上述目标和其他目标,下面的描述将做出证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方面,用于连接第一和第二集装箱的联结装置由带锁头的锥轴用于固定所述第一集装箱角件,带卡子的抓臂用于固定所述第二集装箱角件,带上边领和下边领的壳体以防止集装箱之间相对水平位移,同时保持壳体与集装箱方向齐平。本联结装置也包括锥轴与抓臂之间的摆动连接,通过摆动卡子可以锁紧和松开第二集装箱,通过操纵抓臂和壳体之间的转动连接,以转动锥轴来锁紧和松开第一集装箱,壳体腔用于协助抓臂的转动或者摆动。

摆动连接为抓臂摆动提供支点,目的在于提供全自动的联结装置。有此全自动功能,就无需在卸载前解锁装置,不仅节约劳力而且更快地使集装箱开始卸货。

锥轴的摆动连接的一个优势在于它的几何位置,特别是通过选择它与抓臂间的角度和距离,来达到最优的装卸载功能。

抓臂和锥轴之间的连接优势在于,可以通过绕垂直轴转动、旋转下部的抓臂来操控上部的锥轴,另外一个优势在于可以提供简单的设备组装。

转动连接为锥轴提供了导向旋转动作,为现有周知的扣入/移出操作提供了优势。联结装置可以垂直插入角件,然后转动,锁头可以牢固的卡在ISO孔的两侧。

壳体腔不仅仅是提供一个通道,同时也可以导向抓臂的转动或摆动动作。在一个交叉位置,开始任何一个或者同时两个动作都可以,但在那段时间他们只能执行其中的一个。带这种结构型动作的优势在于扣入和移出更容易、更好的感觉,同时装载卸载更安全。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摆动连接包含了抓臂里的臂连接,锥轴里的锥连接,以及一个可转动的插销连接把他们连接起来。

摆动连接可用不同的方法构成,比如抓臂上的一个面抵着锥轴上相应的表面滑动,而不需要另外使用一个插销连接。

所述较佳的实施例的一个优点就是,经过简单的加工和组装,抓臂和锥轴可在任何需要的方向建立紧固的连接,同时可保持所需方向的可旋转性。涉及更复杂的连接,优势在于它足够强大可以去处理高强度紧固力,以及足够结实不易生锈变碎。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转动连接包括了壳体中的圆柱形腔,其将圆柱表面可转动地导向在所述锥轴的轴部。

使用圆柱表面的相对两面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方法来导向锥轴对应壳体,它可适用于严酷的气象条件和野蛮装卸。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壳体腔包括,圆柱形腔,在壳体上边领侧上有开口,摆动和转动腔在壳体下边领侧有开口,中间腔,连接圆柱形腔和摆动和转动腔。

相对两面的开口有利于提供一种简单的组件布置,锥轴和抓臂可以从两个相对的两个方向插入。中间腔创造穿过壳体的通道,允许锥轴和抓臂两部分的接触和连接。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卡子包含了支撑部件,可沿着角件ISO 孔的垂直侧壁导向,以及控制部件,用于接触角件水平方向内表面。当卡子锁紧第二集装箱上时,支撑部件和控制部件分别位于ISO孔相对的两面。

只要抓臂没有被摆动,控制和支撑部件的设计可防止上下两个集装箱从垂直方向分离。一个优点就是当另外一个角件上受压的联结装置阻止侧面位移,集装箱在海上受提升拉力时可保持锁紧。因控制部件接触角件内部水平方向的上表面,可能离ISO开口有一小段距离,所以另一个优点就是对角件的磨损和撕裂比较有限,且降低了角件变形的风险。

当上方第一集装箱被吊起时,控制部件和支撑部件使整个抓臂产生了倾斜位移,从而推动上方第一集装箱向侧面移动。这对卡子达到顺滑的释放以及第一集装箱的对角卸载是很有利的。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锁头第一和第二处挤压,接触角件的一个水平方向内表面。当锁头锁紧第一集装箱时,第一和第二处挤压位于ISO孔的相对的两面。

锁紧于ISO孔相对两面的优点在于,使联结装置更好更安全的适配在角件里。联结装置和角件都能抵挡更高强度的受力。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当卡子锁紧第二集装箱时,摆动连接的旋转轴实质指向集装箱的纵向。

ISO孔通常与集装箱方向一致,合适的水平方向内表面锁紧靠着它们对面长边的表面。因此,为实现通过摆动抓臂达到锁紧和松开第二集装箱,摆动连接的旋转轴在纵向是比较有利的。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当锁头锁紧第一集装箱时,转动连接的旋转轴实质上指向垂直方向。

ISO孔通常是垂直指向。为方便理解扣入功能,旋转轴指向相同的方向会比较好。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壳体包括:负载垫板,用于转移第一和第二集装箱间的垂直压力。所述负载垫板位于上边领和下边领中间。

有时也有不带负载垫板的联结装置,这时集装箱就直接坐落在其他集装箱上,而联结装置就置于ISO孔边缘的小倒角上。这类没有法兰边的联结装置的缺点在于装载时,它们有时会因为错误定位而被意外地推进角件里。因此联结装置上配有负载垫板以更好的紧固贴合在角件里面和角件中间是十分有利的。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摆动连接位于壳体上边领侧,有利于组装部件时摆动连接容易从壳体外进入。另一个优点在于,摆动抓臂时支点的几何位置在壳体上边领上方有段距离更为合适。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当被移进和移出角件的ISO孔时,卡子摆动锁紧和松开第二集装箱。在所述摆动连接中,此运动同时由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构成,水平方向的组成实质上在第二集装箱的横向。

摆动连接中产生一个侧向位移的目的在于在装载和卸载时,通过锥轴和角件协助,把这个侧向位移转移给第一集装箱。结合水平和垂直方向位移而获得的自动卸载功能的优势,在本说明书的其他段落也有提及。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联结装置包括:定位器与凹槽相互作用。所述定位器力求锥轴处于转换位置,此时锁头锁紧第一集装箱,定位器包括防松螺钉,压簧和钢球。

提供一个定位器有利于防止无意中的转动以及防止联结装置扣入角件后从集装箱中掉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用于连接集装箱的联结装置的组件布置包括以下几部分:

-锥轴的轴部从壳体上边领侧插入壳体腔,锥轴可以在转动连接件中与壳体被旋转导向,锥轴包括锁头与保持在所述上边领外部的锥连接。。

-抓臂的臂部从壳体的下边领侧穿过壳体腔,臂部包括位于所述上边领外的臂连接。

-插销连接器连接锥连接和臂连接以形成一个可旋转的摆动连接。

这个大胆构想的优点在于它的简便性,只需很少的部件简单组装就可成为一个可用的联结装置。只需三个部件和一个主要操作,再加上一个插销连接器就形成了整套组配。

进一步的,所述组件布置是通过对应壳体的相反方向插入锥轴和抓臂,使所述组件布置结合在一起。以及进一步的,锥轴包括防止在它相对壳体的插入方向继续移动的表面,抓臂包括防止在它相对壳体的插入方向继续移动的表面。

通过这种方式,部件都配在一起成为一个可用的成套组件。它的优点是简便,通过表面和相反的插入方向来固定壳体,同时这个表面又有导向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组件布置包含了一种或者更多前面提及的其他的联结装置的实例,这有利于结合上述实例改进组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联结装置扣入第一集装箱的方法。所述联结装置包括抓臂通过摆动连接来连接锥轴,从而摆动卡子锁紧和松开第二集装箱。这个方法包含以下几步:

-通过相对壳体转动锥头,调整锥轴的锁头与壳体的上边领齐平。

-插入锁头和上边领进入第一集装箱的角件。

-转动抓臂,其中抓臂带动锥轴,用锁头紧固角件。

扣入操作中,这款通过一个摆动的抓臂转动锥轴的联结装置的一个优点是获得一个知名的步骤,另一个优点是因为操作的是大尺寸部件,所以即使戴手套或者在光线条件不好的情况下也能轻松完成这项工作。当然还有另外一个优点就是,一旦联结装置扣入角件之后,很容易就能确定它是否在角件里正确放置。

进一步的,扣入角件的方法在对齐所述锁头之前也包含了以下步骤,通过转动:

-摆动抓臂至壳体的壳体腔里一个可转动的位置。

如果联结装置里的抓臂倾斜在一个不可转动的位置,当它在扣入之前提起,最好摆动抓臂使它能够继续进行扣入操作。

进一步的,这种扣入方法包含了一种或者更多前面提及的其他的联结装置的实例,这有利于结合上述实例改进扣入方式。

四、附图说明

下面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使用的附图做简单介绍。优选方案将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

图1是所述联结装置插入第一集装箱,并位于第二集装箱上方的示意图。

图2是所述联结装置的主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

图3a-c是所述联结装置运动终止位置的示意图。

图4a-c是运动终止位置上边领剖视图。

图5a-c是运动终止位置下边领剖视图。

图6是所述联结装置的分解图。

图7a-b是所述联结装置装载在集装箱里的两个不同主视剖视图。

图8a-b是所述联结装置从集装箱中卸载的两个不同主视剖视图。

图9a-b是第一集装箱脱离第二集装箱后,所述连接装置的两个不同主视剖视图。

图10a-c是在底部角件的剖面,所述联结装置的扣入顺序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是一个集装箱组件布置的概览,上面根据本实用新型使用了联结装置100。共4个联结装置100,其中3个在附图中可见,被安装在或者被扣入第一集装箱1的底部角件3、4中,第一集装箱1从低处第二集装箱2上将要被装载或者刚刚被卸载,那时联结装置100 自动地从顶部角件5、6被锁紧或者松开。集装箱的另外几层在图1 上没有显示,但可通过第二集装箱2和它们间另外的联结装置100来呈现。

另一种组件布置方法,联结装置100倒置后可以很好的安装和倒置在第二集装箱2的顶部角件5、6上,但此处没有显示。也可以在集装箱1一边的两个角件上使用本实用新型联结装置100,而在另外相对的一边使用其他联结装置。

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联结装置100具体实现连接集装箱1和2 时,通常包含这些主要部件:锥轴20,壳体40和抓臂60。通过研究图6可以得到这三个以及其他组件的概览,不同的组件相互分离。这些提及的主要部件将受到高应力和冲击力,所以用锻造或者铸造热处理高强度钢铁比较合适,当然此设计也不仅限于这些选择,也可考虑其他可替换的材料和生产方式。

壳体40嵌在锥轴20和抓臂60中间,包括一个上边领41和下边领43。图6中下边领43隐藏在一个负载垫板42之后,而在其他图中可以更好的看到。

如图6所示,锥轴20具有锁头21用来固定角件,抓臂60具有卡子62来固定另外一个角件。通过锥轴20连接抓臂60,两个集装箱就能被连接在一起,一个置于另一个之上。

通过摆动连接91,锥轴20连接在抓臂60上。所述摆动连接件可使锥轴和抓臂之间产生摆动,抓臂60可沿着锥轴20往后和往前摆动,这个前后动作是用来摆动所述卡子62在装载和卸载中锁紧和松开相应的角件。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摆动连接91包括抓臂60上的臂连接 63,锥轴20上的锥连接25,把他们可旋转的连接起来的插销连接器 80。当锥轴20和抓臂60连在一起时,臂连接63和锥连接25相应的构成一个通孔重叠。所述插销连接器80最好是刚性的高强度材料做成,以承受高强度紧固力。所述插销连接器80可以被钻螺纹孔,或者用其他方式固定位置,比如一个另外的径向防松螺钉,或者如图6,它可以通过一个锥连接25的紧压适配来固定位置,也可以通过与臂连接63的松配合允许摆动。

抓臂60包括从卡子62延伸出去的臂部61,往上穿过壳体40,到达抓臂60和锥轴20相连的摆动连接91,处于壳体40上边领41 侧,这既提供了一个简单的组装方式,当摆动卡子62锁紧和松开时,又是一个很好的几何支点。组装时,臂部61的上部与锥轴20内部的锥头凹槽23相适配,它就有空间向后和向前摆动。

锥轴20随着壳体40通过一个转动连接92被导向。所述转动连接92允许锥轴20和壳体40之间的旋转,这个转动用来移动锁头21 扣入和卸出时锁紧和松开角件。

如图6所示,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连接92包含了一个壳体中的圆柱形腔45,将圆柱表面24可转动地导向在所述锥轴 20的轴部22。当锥轴20连在摆动连接91上时,可以通过抓臂60 上的导向面67和止动面68防止垂直方向移出,轴部22在壳体40 里面稳固住,只可与抓臂60一起转动它的圆柱表面24。

壳体40的底部有个摆动和转动腔47,当它同时围着转动连接92 旋转并顺着摆动连接91摆动时,导向和协助抓臂60的运动,特别是臂部61。所述摆动和转动腔47在壳体40底部向外打开,在下边领 43侧有开口,而且前述的圆柱形腔45在壳体40顶部向外打开,在上边领侧有开口。如图6所示,摆动和转动腔47通过中间腔46与圆柱形腔45相连,形成了一个穿孔壳体腔44,所述壳体腔44作为一个整体用来协助所述锥轴20被转动,也协助所述抓臂60被转动和摆动。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定位器85用于给锥轴20更精准的定位。当锁头21扣入角件锁紧后,锥轴20保持在一个转动位置十分重要,当集装箱吊起和移动的时候防止联结装置100掉出。图6所示定位器 85包含压簧87在轴部22的圆柱表面24上压紧钢球88。定位器85 安装在壳体40上边领41侧小孔内,压簧87的后端被拧在壳体上的防松螺钉86固定住位置。从图4a、4b、4c更容易看出,当锥轴20 处于相应位置时,此定位器85与两个凹槽28、29相互作用并卡入它们。

所示定位器85的替代品,可用例如一个圈状弹簧始终致力于达到转动锥轴20到一个位置,此时锁头21可以锁紧角件。这里不考虑弹簧作用抓臂60使其保持在特定的摆动位置,但稍后可以加上以便简化操作或者使装载更顺畅。

通过研究图6,也可以预见联结装置100能被简单组装,准备好的组件布置包括:

-锥轴20的轴部22从壳体40的上边领41侧插入壳体腔44,所述锥轴可以在转动连接92中与壳体被旋转导向。锁头21的锥连接 25仍在上边领41外部。

-抓臂60的臂部61从壳体的下边领43侧穿过壳体腔44。臂连接 63也位于上边领41外部。

-插销连接器80连接所述锥连接和臂连接以形成一个可旋转的摆动连接91。

如图6所示的单独部件可以组件布置成一个现成的联结装置 100,如图5所示。最初的两个布置部位不需要特别的组装顺序。抓臂60也只需在锥轴20前同样被插入。在一个较佳的组件中,插销连接器80与锥连接25或者臂连接63一起被压成一个半永久的组合。

在一项较佳组件布置中,通过对应壳体40的相反方向插入锥轴 20和抓臂60,使所述组件布置结合在一起。锥轴20包括防止在它相对壳体40的插入方向继续移动的表面。进一步的,轴部22的水平下表面顶住了中间腔46的水平上表面。抓臂60包括防止在它相对所述壳体40的插入方向继续移动的表面。进一步的,卡子62的导向面 67和止动面68顶住了下边领43的下表面。

图3a-c是所述联结装置运动终止位置的示意图,图4a-c和5a-c 是上边领41和下边领43相应的剖视图。图4a-c特别展示了转动连接92。图5a-c特别展示了摆动和转动腔47。

在一个交叉位置,如图3a、4a和5a所示:

-锁头21被设置为锁紧第一集装箱,适应地垂直于上边领41。

-卡子62被设置为锁紧第二集装箱,适宜地在某一角度以防止垂直方向松开。

-锥轴20和抓臂60可以被转动,用于松开移动锁头21。然后锥轴20可以在转动连接92被导向。臂部61可以在摆动和转动腔47 被导向。

-抓臂60可以被摆动,用于松开卡子62。臂部61在锥轴20的锥头凹槽22处,以及在摆动和转动腔47处被导向。

在摆动至松开的位置,如图3b、4b、5b所示:

-锁头21被设置为锁紧第一集装箱,适应地垂直于上边领41。

-卡子62被设置为松开第二集装箱,适宜地在某一角度以允许释放松开。

-锥轴20和抓臂60不能被转动。臂部61的转动动作被卡在了摆动和转动腔47处。

-抓臂60可以被摆动,用于锁紧移动卡子62。然后臂部61可以在锥轴20的锥头凹槽22处,以及在摆动和转动腔47处被导向。

在转动到打开位置时,如图3c、4c、5c所示:

-锁头21被设置成松开第一集装箱,适应地对齐上边领41。

-卡子62在一个不能与第二集装箱接触的位置,但能被手动操作。

-锥轴20和抓臂60可以被转动,用来锁紧移动锁头21。锥轴20 可以在转动连接92被导向。臂部61可以在摆动和转动腔47处被导向。

-抓臂60不能被摆动,臂部61的摆动运动被卡在了摆动和转动腔47处。

图7a-b显示联结装置100在第一和第二集装箱1、2之间。壳体 40的上边领41延伸进入第一集装箱1的ISO孔内,下边领43延伸进入第二集装箱2的ISO孔内。当集装箱的一角处于压力下,底部角件3被顶部角件5施压,上边领41和下边领43仍在角件内,防止集装箱1和2间水平方向的相对侧移。通过上边领41和下边领43上相对面的相互作用,侧向力被转移到集装箱1和集装箱2之间。上边领 41和下边领43也可以保持壳体40与集装箱1和2保持齐平方向。壳体40在ISO孔7、8内不能被大幅旋转,因为上边领41和下边领43有椭圆形的加长孔来普遍适配它们。

在一个较优的实施例中,壳体40包括一个负载垫板42用于转移第一和第二集装箱1、2之间的垂直压力。负载垫板42位于上边领 41和下边领43之间,如图7a-b所示,此负载垫板实质上是被设计成了一块平板,以提供角件3和角件5两边很好的接合。

锁头21包含了第一处挤压26和第处二挤压27。这些第一处挤压26和第二处挤压27与角件3水平方向内表面相接触,位于ISO孔 7的相对两边。受力源于抓臂60,经过摆动连接91,被转移到ISO 孔7的两边。进一步的,这两边的接触与上边领41一起更好的确保联结装置100适配在底部角件3里。

图7a-b,8a-b,9a-b显示了当集装箱1从集装箱2上卸载时,联结装置100的一系列顺序功能。特别是这些主视图,从纵向观察集装箱,展示了抓臂60如何摆动,从而影响两个集装箱1和2间的相关运动。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如图所示,当卡子62锁紧第二集装箱 2时,摆动连接91的旋转轴实际是指向集装箱1、2的纵向。当锁头 21锁紧集装箱1时,转动连接92的转动轴实际指向垂直方向。

卡子62包含了一个支撑部件65用来导向顶住角件5里ISO孔的垂直侧边,一个控制部件64用于接触上述角件5的水平内表面。当卡子62勾住第二集装箱2时,支撑部件65和控制部件64分别位于 ISO孔8的相反两面。那时,径直垂直松开从图7是不可能的。如果另一角受压,阻止集装箱1、2间侧向位移,如同在船上卷起的过程,当所示角件3、5受到提升力时会始终保持连接。卡子62这时利用控制部件64摆动钩进第二集装箱2,通过支撑部件65防止摆脱松开。

装卸载过程中,两个集装箱1、2的全部四个角都理想化的同时吊起,创造了底部角件3和顶部角件5间的侧向位移,如图8a-b,9a-b 所示。而实际情况是,所有四个角不能准确地用相同速度提起,但只要同一集装箱劣势一端相对角的压力松掉,一个提起的角会被释放松开。当卡子62从角件5的ISO孔8移进和移出时,它的外形导向它摆动锁紧和松开集装箱2。在摆动连接91里,此运动由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构成,而水平方向实际上是处于第二集装箱2的横向。

装载顺序实际上与卸载相反,通过逆序研究附图可得知,从图 9a-b开始,经过8a-b到7a-b。卡子62的低处部分与入口导向66充分适配,实质上在装载初期,倾斜坡面导向卡子62进入ISO孔8。

图10a-c显示了联结装置100扣入底部集装箱3的过程顺序。联结装置100包含了所述抓臂60与锥轴20在摆动连接91处的连接,从而摆动卡子62锁紧和松开第二集装箱。扣入方式包括以下几步:

-参照所述壳体40转动所述锥轴20,调整锥轴的锁头21与壳体 40的上边领41齐平。如图10a所示。

-插入锁头21和上边领41进入第一集装箱的角件3。如图10b 所示。

-转动抓臂60,使卡子62带动锥轴20的锁头21来锁紧角件3。如图10c所示。

上述扣入步骤之后,第一集装箱1与联结装置100相适配,并且可摆动的卡子62准备装载入第二集装箱2。

如果在扣入之前,联结装置100摆动到一个围绕转动连接92转动的位置是不可能,如图3b、4b、5b插图所示,在对齐步骤之前需要另外一个步骤:

-摆动抓臂60到壳体腔44中的一个可转动的位置。这个位置如图3a、4a、5a所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