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装卸式垃圾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9258发布日期:2018-08-17 20:08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装卸式垃圾车。



背景技术:

自装卸式垃圾车的工作原理是将垃圾桶提升、翻转、倾倒,实现对垃圾桶的装卸过程,但现有的自装卸式垃圾车的装卸结构很多在装卸过程中全程采用导轨机构引导、提升、翻转垃圾桶,这种导轨式的装卸机构对精度要求较高、生产成本较高、导轨结构的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装卸式垃圾车,其主要采用旋转方式提升、翻转垃圾桶,精度要求、生产成本较低、稳定性也较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装卸式垃圾车,包括底盘车,底盘车上安装有容纳垃圾的箱体,箱体上开有供垃圾倒入的倾倒口,倾倒口上设有可开闭的封盖,箱体的后部设有固定于底盘车上的固定架、第一旋转架、第二旋转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升降架,第一旋转架的上部与固定架的上部相铰接,第一连杆的一端和第二连杆的一端均铰接于第一旋转架,另一端均铰接于第二旋转架,还包括有第一油缸、第二油缸和第三油缸,第一油缸推动第一旋转架旋转,第二油缸安装于第一旋转架上且推动第二连杆旋转,第三油缸安装于第二旋转架上且推动升降架沿第二旋转架升降。

作为优选结构,第二旋转架的内侧壁设有导槽,升降架上设有可伸入导槽的导柱。

作为优选结构,升降架上具有多个可卡入垃圾箱侧面凹槽的挂柱和可供垃圾箱侧面倚靠的靠板。

作为改进,第二旋转架的上部设有一个引导垃圾进入箱体的引导板,所述引导板的纵截面呈U形状。

作为优选,第一油缸的缸筒端部与底盘车相铰接,第一油缸的活塞杆端部与第一旋转架的上部相铰接。

作为优选结构,第二连杆的内侧壁上设有一个铰接凸柱,第二油缸的缸筒安装于第一旋转架上,第二油缸的活塞杆端部与铰接凸柱相铰接。

作为优选,第三油缸的缸筒安装在第二旋转架的上部,第三油缸的活塞杆端部连接升降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有固定于底盘车上的固定架、第一旋转架、第二旋转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升降架,第一旋转架的上部与固定架的上部相铰接,第一连杆的一端和第二连杆的一端均铰接于第一旋转架,另一端均铰接于第二旋转架,还包括有第一油缸、第二油缸和第三油缸,第一油缸推动第一旋转架旋转,第二油缸安装于第一旋转架上且推动第二连杆旋转,第三油缸安装于第二旋转架上且推动升降架沿第二旋转架升降,在第一旋转架和第二旋转架的带动下,主要采用旋转方式提升、翻转垃圾桶,精度要求、生产成本较低、稳定性也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隐藏箱体时的立体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至图4所示,一种自装卸式垃圾车,包括底盘车1,底盘车1上安装有容纳垃圾的箱体2,箱体2上开有供垃圾倒入的倾倒口,倾倒口上设有可开闭的封盖3,

箱体2的后部设有固定于底盘车1上的固定架4、第一旋转架5、第二旋转架6、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升降架9,第一旋转架5的上部与固定架4的上部相铰接,第一连杆7的一端和第二连杆8的一端均铰接于第一旋转架5,另一端均铰接于第二旋转架6,还包括有第一油缸10、第二油缸11和第三油缸12,第一油缸10推动第一旋转架5旋转,第二油缸11安装于第一旋转架5上且推动第二连杆8旋转,第三油缸12安装于第二旋转架6上且推动升降架9沿第二旋转架6升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油缸10、第二油缸11和第三油缸12的具体设置方式是:第一油缸10的缸筒端部与底盘车1相铰接,第一油缸10的活塞杆端部与第一旋转架5的上部相铰接;第二连杆8的内侧壁上设有一个铰接凸柱,第二油缸11的缸筒安装于第一旋转架5上,第二油缸11的活塞杆端部与铰接凸柱相铰接;第三油缸12的缸筒安装在第二旋转架6的上部,第三油缸12的活塞杆端部连接升降架9。

第二旋转架6的内侧壁设有导槽61,升降架9上设有可伸入导槽61的导柱91,在导柱91和导槽61的配合下,升降架9上升或下降。

升降架9上具有多个可卡入垃圾箱侧面凹槽的挂柱92和可供垃圾箱侧面倚靠的靠板93。

第二旋转架6的上部设有一个引导垃圾进入箱体2的引导板62,所述引导板62的纵截面呈U形状,即垃圾筒旋转后,垃圾可以顺着引导板62进入箱体2内,U形状的设置可以防止垃圾从引导板62的侧面漏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是:

垃圾车靠近垃圾桶100,第二油缸11推动第二连杆8,进而推动第二旋转架6和推动升降架9靠近垃圾桶100,挂柱92卡入垃圾箱侧面凹槽,垃圾箱倚靠靠板93,然后第三油缸12带动升降架9上升,将垃圾桶100提起,提起到位后,第一油缸10推动第一旋转架5转动,进而垃圾桶100旋转,旋转到一定程度后垃圾桶100内的垃圾倾倒出来。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按权利要求作等同的改变都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