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6473发布日期:2018-08-10 22:42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集装箱。



背景技术:

通常采用滚装船对卷状货物(如货物、管道等)进行海洋运输,也有部分采用散货箱,加固的标准干货集装箱等集装箱船运输。采用集装箱运输货物,货物装卸效率高、转陆运方便,并且适合小批量运输,因为这些优点,集装箱运输货物的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客户的青睐。常见装载运输卷状类货物集装箱的类型有加固的普通干货箱以及特种集装箱。然而,由于卷状类货物形状特殊,使用普通干货箱运输时,经常需要用一些木条框架来固定货物以保护集装箱内壁不受到货物撞击。使用木方加固既需要材料成本,也需要加固成本,若集装箱运输处欧美等国家,木方则需要进行熏蒸处理,造成额外的费用,这将导致运输成本大幅提高。

目前,卷状类货物由吊具从箱顶部装吊入箱内,箱内部设置有凹槽,用于放置货物并限制其横向摆动,并采用绑带或钢丝绳等进行绑扎。因为底部支撑架有V槽结构,支撑架上的地板通常选择钢板,方便与底架结构进行焊接组装,但采用钢地板,焊道较多,且多数焊缝无法采用自动焊,生产效率较低。钢地板在生产完成后,需要除锈涂漆,后期维护不便,使用过程中,钢地板在被重物压过后容易变形,无法恢复原状,从而导致地板坑洼不平。由于集装箱运输的卷装货物主要为不锈钢钢卷,钢质的地板可能会碰伤所装载的货物,所以通常需要在V槽的钢地板上粘贴橡胶垫,这进一步增加了集装箱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集装箱,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较好的改善上述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集装箱,包括底架、侧板和顶盖,所述底架、所述侧板和所述顶盖围成箱体结构,所述底架包括纵梁和横梁,所述纵梁的数量为两根且平行设置,所述横梁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所述横梁设置于两根所述纵梁之间且沿所述纵梁的长度方向平行排布,所述横梁的上端靠近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缺口,全部所述横梁的缺口形成通槽,所述通槽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木板,所述第一木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纵梁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横跨全部所述横梁,所述横梁的上端在所述通槽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木板,所述第二木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纵梁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横跨全部所述横梁。

优选的,所述横梁的上端在靠近所述纵梁的位置处设有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木板的靠近所述纵梁的一端支撑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上。

优选的,所述通槽的开口端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加强梁,所述第一加强梁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纵梁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横跨全部所述横梁,所述第一木板的上端和所述第二木板的远离所述纵梁的一端均支撑于所述第一加强梁上。

优选的,所述通槽的底部设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纵梁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横跨全部所述横梁。

优选的,所述第一木板的下端通过第二支撑件支撑于所述通槽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与所述横梁和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通槽的两个底角处分别设有一根第二加强梁,所述第二加强梁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纵梁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横跨全部所述横梁,所述第一木板的下端支撑于所述第二加强梁上,所述通槽的底部设有第三木板,所述第三木板支撑于所述第二加强梁上。

优选的,所述通槽的开口端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三支撑件,所述通槽的两个底角处分别设有第四支撑件,所述第一木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一木板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支撑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下侧设有第三加强梁,所述第三加强梁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纵梁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横跨全部所述横梁。

优选的,所述通槽的开口端设有第一翻盖机构,所述新型集装箱具有所述第一翻盖机构位于所述通槽内的第一状态,以及所述第一翻盖机构位于所述第二木板上的第二状态。

优选的,所述通槽的侧壁上设有收纳盒,所述收纳盒内设有第二翻盖机构。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新型集装箱,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槽的两侧壁上设有第一木板,横梁的上端设有第二木板,这样在装载货物时,货物与第一木板或者第二木板之间可以不用设置橡胶垫也不会对货物造成损伤,不仅提高了装载效率,还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新型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底架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底架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的底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三的底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四的底架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四的底架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1-底架;111-纵梁;1111-缺口;112-横梁;113-第一木板;114-第二木板;115-第一支撑件;116-第一加强梁;117-底板;118-第二支撑件;12-侧板;13-顶盖;201-第三木板;202-第二加强梁;301-第三支撑件;302-第四支撑件;303-第三加强梁;401-第一翻盖机构;402-第二翻盖机构;403-收纳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新型集装箱,包括底架11、侧板12和顶盖13。

参考图2所示,底架11包括纵梁111和横梁112。

纵梁111的数量为两根,两根纵梁111平行设置且两端齐平。横梁112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横梁112设置在两根纵梁111之间且沿纵梁111的长度方向平行排布,相邻两根横梁112之间的间距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横梁112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纵梁111连接,可以是焊接连接,也可以通过螺栓连接。

参考图3所示,横梁112的上端靠近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缺口1111,缺口1111的横截面形状从缺口1111的底部朝向开口方向逐渐增大,本实施方式中,缺口1111的轮廓形状类似U形。全部横梁112的缺口1111形成通槽,卷状货物可以放置在通槽内,这样,卷状货物就不易晃动,便于搬运。

通槽的两侧壁上设有第一木板113,第一木板113的长度方向与纵梁111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横跨全部横梁112,这样,在装载卷状货物时无需再在货物与第一木板113之间垫橡胶垫或者布料等物品以防止货物受损。第一木板113与底架11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这样方便拆装更换第一木板113,如果第一木板113损坏,只需更换第一木板113即可,不会对底架11造成损坏,大大节约了维修成本。

横梁112的上端在通槽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木板114,第二木板114的长度方向与纵梁111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横跨全部横梁112,这样,装载在第二木板114上的货物可以不使用橡胶垫或者布料等物品垫在货物下方,货物也不会受到损伤。第二木板114与底架11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这样方便拆装更换第二木板114,如果第二木板114损坏,只需更换第二木板114即可,不会对底架11造成损坏,大大节约了维修成本。

横梁112的上端在靠近纵梁111的位置处可以设有第一支撑件115,第一支撑件115与底架11之间焊接固定,第二木板114的靠近纵梁111的一端支撑在第一支撑件115上,可以使用螺钉将第二木板114与第一支撑件115连接。

通槽的开口端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加强梁116,第一加强梁116的长度方向与纵梁111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横跨全部横梁112,第一加强梁116与横梁112之间可以是焊接连接,第一加强梁116的设置大大增加了底架11的强度。第一木板113的上端和第二木板114的远离纵梁111的一端均支撑在第一加强梁116上,第一木板113和第二木板114与第一加强梁116之间通过螺钉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加强梁116采用金属板材制成。

通槽的底部可以设有底板117,底板117的长度方向与纵梁111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横跨全部横梁112,底板117与横梁112之间可以是焊接连接。

第一木板113的下端可以通过第二支撑件118与底架11连接,第二支撑件118的长度方向与纵梁111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横跨全部横梁112,第二支撑件118与横梁112之间焊接连接,第二支撑件118还与底板117焊接连接,第一木板113与第二支撑件118之间通过螺钉连接。

实施例2

参考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通槽的底部可以不设置底板117,而是设置第三木板201,此时,在通槽的两个底角处分别设置一根第二加强梁202,第二加强梁202的长度方向与纵梁111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横跨全部横梁112,第二加强梁202与横梁112之间焊接连接,第三木板201的左右两侧分别支撑在第二加强梁202上,第三木板201与第二加强梁202之间通过螺钉连接;第一木板113的下端也不用通过第二支撑件118与底架11连接,而是直接支撑在第二加强梁202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木板201可以采用一块整体的木板,也可以采用多块木板沿通槽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

实施例3

参考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使用第三支撑件301替换第一加强梁116,使用第四支撑件302替换第二加强梁202,第三支撑件301和第四支撑件302可以采用板材制成,加工方便,成本也较低。为了提高底架11的纵向强度,可以在第三支撑件301的下侧设置第三加强梁303,第三加强梁303的长度方向与纵梁111的长度方向一直且横跨全部横梁112。当然,通槽的底部也可以增加第三加强梁303。

实施例4

参考图6-7示,本实施例的新型集装箱在实施例一的新型集装箱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一翻盖机构401和第二翻盖机构402。

第一翻盖机构401的一端与通槽的开口端的部位转动连接,新型集装箱具有第一翻盖机构401位于通槽内的第一状态,以及第一翻盖机构401位于第二木板114上的第二状态。

当新型集装箱处于第一状态时,此时通槽被第一翻转机构填平,可以用于装载平板货物或者其他标准干货;当新型集装箱处于第二状态时,可以用于装载卷状货物。

通槽的侧壁上设有收纳盒403,收纳盒403内设有第二翻盖机构402。第二翻盖机构402能够翻转,当第二翻盖机构402翻转到收纳盒403外部时,通槽的径向尺寸变小,从而可以装置直径更小的卷状货物。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