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台加工专用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7844发布日期:2018-09-25 20:54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工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升降台加工专用行车。



背景技术:

升降台是一种垂直运送人或物的起重机械,被广泛应用于高空的安装、维修等作业过程中。升降台由于具有多个导轨,因此,为完成对导轨面的刮研操作需要不断的将升降台进行翻转。现有技术中,对于升降台刮研操作过程中,主要通过人工对升降台进行翻转,给作业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劳动强度,同时也使得刮研效率极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升降台刮研效率的升降台加工专用行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升降台加工专用行车,包括行车和吊具,所述行车上设有吊钩,所述吊钩与所述吊具相连;

所述吊具包括圆钢和钢丝绳,所述钢丝绳包括第一悬臂部和第二悬臂部,所述第一悬臂部的长度与所述第二悬臂部的长度相等;

所述第一悬臂部和第二悬臂部的顶端相连,所述第一悬臂部和第二悬臂部的底端各设有一吊环;

所述钢丝绳通过所述吊环与所述圆钢相连,所述吊环包括吊环本体和紧固装置,所述紧固装置包括螺栓,所述吊环本体具有两个通过螺栓相连的连接端。

进一步地,所述紧固装置包括蝶形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圆钢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悬臂部的长度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圆钢的两端设有环形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凹槽的表面粗糙度Ra为0.01~0.11μm。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凹槽上套设有橡胶垫。

进一步地,所述吊环的内侧设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上设有防滑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防滑凸起呈三角形。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凹槽的凹腔的纵截面呈梯形。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凹槽的凹腔的纵截面呈等腰梯形。

进一步地,所述吊环的直径小于所述圆钢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将吊具中的圆钢穿过升降台中部的轴承座后,再将钢丝绳套设在所述圆钢的两端,利用行车起吊悬空,翻转升降台,以便于刮研升降台导轨面,避免了传统加工过程中的翻转操作不便且需要耗费大量人力,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钢丝绳的第一悬臂部和第二悬臂部的长度相等,使得吊具更平稳,提升了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所述吊环的第一吊环本体和第二吊环本体通过紧固装置相连,可实现吊环的快速打开或锁紧。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4的吊具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4的圆钢工作状态主视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4的圆钢工作状态后视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4的吊环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4的蝶形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橡胶圈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1、第一悬臂部;12、第二悬臂部;13、吊环;21、环形凹槽;3、升降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一种升降台加工专用行车,包括行车和吊具,所述行车上设有吊钩,所述吊钩与所述吊具相连;

所述吊具包括圆钢和钢丝绳,所述钢丝绳包括第一悬臂部和第二悬臂部,所述第一悬臂部的长度与所述第二悬臂部的长度相等;

所述第一悬臂部和第二悬臂部的顶端相连,所述第一悬臂部和第二悬臂部的底端各设有一吊环;

所述钢丝绳通过所述吊环与所述圆钢相连,所述吊环包括吊环本体和紧固装置,所述紧固装置包括螺栓,所述吊环本体具有两个通过螺栓相连的连接端。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将吊具中的圆钢穿过升降台中部的轴承座后,再将钢丝绳套设在所述圆钢的两端,利用行车起吊悬空,翻转升降台,以便于刮研升降台导轨面,避免了传统加工过程中的翻转操作不便且需要耗费大量人力,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钢丝绳的第一悬臂部和第二悬臂部的长度相等,使得吊具更平稳,提升了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所述吊环的第一吊环本体和第二吊环本体通过紧固装置相连,可实现吊环的快速打开或锁紧。

进一步地,所述紧固装置包括蝶形螺母。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蝶形螺母与螺栓配合,可快速实现紧固装置的锁紧操作,同时节约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圆钢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悬臂部的长度相等。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钢丝绳的第一悬臂部、第二悬臂部及圆钢组成一个近等边三角形,使得吊具的结构更稳定,吊具整体受力更均匀,提升了吊具整体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圆钢的两端设有环形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凹槽的表面粗糙度Ra为0.01~0.11μm。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凹槽上套设有橡胶垫。

进一步地,所述吊环的内侧设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上设有防滑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防滑凸起呈三角形。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将环形凹槽的表面设置为粗糙不平或在环形凹槽上套设橡胶垫或在吊环内侧设置带防滑凸起的橡胶圈,以增强吊环与圆钢之间的摩擦系数,起到限制吊环滑动的作用,防止吊环滑动导致吊具晃动,进一步提升设备的使用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凹槽的凹腔的纵截面呈梯形。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凹槽的凹腔的纵截面呈等腰梯形。

进一步地,所述吊环的直径小于所述圆钢的直径。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吊环的直径小于圆钢直径,避免在吊运过程中发生滑落的现象,增加行车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性。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一种升降台3加工专用行车,包括行车和吊具,所述行车上设有吊钩,所述吊钩与所述吊具相连;所述吊具包括圆钢和钢丝绳,所述钢丝绳包括第一悬臂部11和第二悬臂部12,所述第一悬臂部11的长度与所述第二悬臂部12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悬臂部11和第二悬臂部12的顶端相连,所述第一悬臂部11和第二悬臂部12的底端各设有一吊环13;所述钢丝绳通过所述吊环13与所述圆钢相连,所述吊环13包括吊环13本体和紧固装置,所述紧固装置包括螺栓,所述吊环13本体具有两个通过螺栓相连的连接端。所述紧固装置包括蝶形螺母。所述圆钢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悬臂部11的长度相等。所述圆钢的两端设有环形凹槽21。所述环形凹槽21的表面粗糙度Ra为0.01μm。所述环形凹槽21的凹腔的纵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吊环13的直径小于所述圆钢的直径。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为:一种升降台3加工专用行车,包括行车和吊具,所述行车上设有吊钩,所述吊钩与所述吊具相连;所述吊具包括圆钢和钢丝绳,所述钢丝绳包括第一悬臂部11和第二悬臂部12,所述第一悬臂部11的长度与所述第二悬臂部12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悬臂部11和第二悬臂部12的顶端相连,所述第一悬臂部11和第二悬臂部12的底端各设有一吊环13;所述钢丝绳通过所述吊环13与所述圆钢相连,所述吊环13包括吊环13本体和紧固装置,所述紧固装置包括螺栓,所述吊环13本体具有两个通过螺栓相连的连接端。所述紧固装置包括蝶形螺母。所述圆钢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悬臂部11的长度相等。所述圆钢的两端设有环形凹槽21。所述环形凹槽21的表面粗糙度Ra为0.11μm。所述环形凹槽21的凹腔的纵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吊环13的直径小于所述圆钢的直径。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为:一种升降台3加工专用行车,包括行车和吊具,所述行车上设有吊钩,所述吊钩与所述吊具相连;所述吊具包括圆钢和钢丝绳,所述钢丝绳包括第一悬臂部11和第二悬臂部12,所述第一悬臂部11的长度与所述第二悬臂部12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悬臂部11和第二悬臂部12的顶端相连,所述第一悬臂部11和第二悬臂部12的底端各设有一吊环13;所述钢丝绳通过所述吊环13与所述圆钢相连,所述吊环13包括吊环13本体和紧固装置,所述紧固装置包括螺栓,所述吊环13本体具有两个通过螺栓相连的连接端。所述紧固装置包括蝶形螺母。所述圆钢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悬臂部11的长度相等。所述圆钢的两端设有环形凹槽21。所述环形凹槽21上套设有橡胶垫。所述环形凹槽21的凹腔的纵截面呈梯形。所述吊环13的直径小于所述圆钢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将圆钢穿过升降台3中部的轴承座后,将吊环13的紧固装置拆下,再将吊环13套设在圆钢的环形凹槽21上,通过蝶形螺母将螺栓固定。通过行车上的吊钩钩住钢丝绳将升降台起吊悬空,作业过程中可依据需要翻转升降台3,对升降台3的导轨面进行刮研。

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为:一种升降台3加工专用行车,包括行车和吊具,所述行车上设有吊钩,所述吊钩与所述吊具相连;所述吊具包括圆钢和钢丝绳,所述钢丝绳包括第一悬臂部11和第二悬臂部12,所述第一悬臂部11的长度与所述第二悬臂部12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悬臂部11和第二悬臂部12的顶端相连,所述第一悬臂部11和第二悬臂部12的底端各设有一吊环13;所述钢丝绳通过所述吊环13与所述圆钢相连,所述吊环13包括吊环13本体和紧固装置,所述紧固装置包括螺栓,所述吊环13本体具有两个通过螺栓相连的连接端。所述紧固装置包括蝶形螺母。所述圆钢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悬臂部11的长度相等。所述圆钢的两端设有环形凹槽21。所述环形凹槽21上套设有橡胶垫。所述吊环13的内侧设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上设有防滑凸起。所述防滑凸起呈三角形。所述环形凹槽21的凹腔的纵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吊环13的直径小于所述圆钢的直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升降台加工专用行车,该行车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使用安全且能够大大提升升降台刮研效率等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