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框架式移动输送堆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7234发布日期:2018-09-25 20:47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料卸堆设备领域,涉及到一种框架式移动输送堆料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储煤方式主要是通过抓斗桥式起重机与堆土机的配合实现原煤转堆工作,但是该实施方式工人工作量较大,煤堆高度不会太高。因此,人们想到了运用桥式堆料机来堆煤,如对比文件CN201320588483.2公开的一种桥式堆料机,置在煤棚上部轨道上,包括通过运行机构在煤棚上部轨道上纵向行走感应各受煤点的大车,设置在大车上并做横向位移的伸缩平台,和设置在伸缩平台上的带式输送机,及安装在带式输送机上的犁式卸料器。该装置可以承接并输送受煤点进料皮带料斗卸下的物料,并通过犁式卸料器直接堆放至煤棚内部。钢构平台通过设置的传动机构带动带式输送机和犁式卸料器横向运动至工作位置或收起位置,且位移至工作位置的带式输送机承接并输送受煤点进料皮带料斗卸下的物料,并通过犁式卸料器直接堆放至煤棚内部。但其缺点在于,所述伸缩平台每次伸缩时,都需要带动整台带式输送机与所有的犁式卸料器横向运动,那么卸料端的位置就向外横向移动一段,整个卸料区域缩短了一部分,空间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把原煤运送到任一区域具有良好空间利用率的移动堆料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设计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框架式移动输送堆料机,包括支撑柱、第一导轨、移动框架与伸缩皮带机,所述第一导轨固定在支撑柱上,所述移动框架设有用于带动移动框架在第一导轨上滑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伸缩皮带机设置在移动框架上。

所述伸缩皮带机包括用于带动输送带运动的驱动滚筒、固定改向滚筒、输送带、伸缩装置、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一端设有驱动滚筒,另一端设有固定改向滚筒,所述输送带一次绕在支撑架、驱动滚筒以及固定改向滚筒之上,最后回到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伸缩装置用于伸长或者缩短支撑架。所述驱动滚筒内置有电动机,用于带动驱动滚动转动。

通过设立第一导轨与移动框架,从而带动在移动框架上的伸缩皮带机沿着第一导轨向各个方向移动,加之通过将第一导轨置于支撑柱上,提高了伸缩皮带机的底部标高,方便将原煤堆的更高。而且由于设置了伸缩皮带机,在工作时伸缩皮带机可以延伸出煤棚外接收原煤,在不工作时,伸缩皮带机可以缩回到煤棚内部。由于伸缩皮带机只是接料端向外延伸,而卸料端不会随之向外移动,相比起对比文件,卸料区域明显较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所述第一导轨沿纵向分布,所述伸缩皮带机沿横向设置。

由于通过第一导轨的纵向分布,实现所述堆料机可沿纵向方向的移动,而伸缩皮带机的横向设置就能满足将煤堆横向的运送,因此通过两者的结合就能将原煤运送到煤棚的任一位置。

所述支撑架分为固定架与叠放在固定架下的移动架,所述伸缩装置包括第二驱动装置以及第二导轨,第二导轨靠近固定架底部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带动移动架沿着第二导轨移动,使得移动架相对固定架伸出。

通过设置第二导轨,从而限制了移动架的移动方向,避免在伸缩过程中移动架偏离轨道,导致移动架与固定架互相碰撞,伸缩皮带机崩塌。

所述伸缩皮带机设有用于控制皮带松紧的张紧装置,所述张紧装置包括第一张紧改向滚筒与第二张紧改向滚筒,所述第一张紧改向滚筒固定在移动架上,第二张紧改向滚筒固定在固定架上,所述输送带依次通过驱动滚筒、第二张紧改向滚筒、第一张紧改向滚筒和固定改向滚筒,最后回到驱动滚筒上并运转,所述第一张紧改向滚筒与驱动滚筒之间的横向距离L1与所述第二张紧改向滚筒与固定改向滚筒之间的横向距离L2之和大于等于驱动滚筒与固定改向滚筒的距离L3。

由于在伸缩皮带机在伸缩的过程中会导致驱动滚筒与固定改向滚筒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皮带长度与松紧程度也随之变化,所以需要一个用于控制皮带松紧的张紧装置来控制皮带的松紧程度,避免其过松或者过紧。因此,通过设置第一张紧改向滚筒与第二张紧改向滚筒,并将第一张紧改向滚筒固定在移动架上,第二张紧改向滚筒固定在固定架上,在收紧过程中,所述第一张紧改向滚筒随着移动架移动,而第二张紧装置则维持不动,所述第一张紧改向滚筒与第二张紧改向滚筒的距离变远,而原本由于伸缩皮带机的收紧导致宽松的输送带,因为绕行第一张紧改向滚筒与第二改向滚筒之间的距离变远,所以输送带环绕的总长度不变,维持原有的松紧程度。

所述移动框架还设有防撞缓冲装置。

所述移动框架还包括自动夹轨器,用于防止移动框架滑动。

由于在移动框架上设置自动夹轨器,避免在送料过程中,所述移动框架由于外力作用导致其沿着轨道滑行,使得原煤的堆放在错误的位置上。

所述驱动装置还设有锁紧定位装置。

所述移动架设有导料槽,在导料槽处还设有缓冲托辊。通过设置导料槽式为了在承接原煤时,在原煤达到带速之前迅速将其集中在输送带中部,约束原煤不让其向外散落。设置缓冲托辊用于减缓落料对输送带的冲击,避免输送带剧烈晃动。

所述移动框架为桁架结构。更加优选地,所述移动框架为拱形桁架结构。由于桁架结构的内力分布均匀,材料强度能充分应用,减少材料耗量和结构自重,使移动框架跨度可增大,有利于设置在空间较大的煤棚中。而拱形结构能有效分担受到的局部压力,提高移动框架的抗压能力。

所述伸缩皮带机设有若干犁式卸料器以及若干落料斗。通过在伸缩皮带机上设置若干犁式卸料器以及若干落料斗,可沿伸缩皮带机延伸方向的多点位置进行堆料,方便了原煤运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设立第一导轨,使得伸缩皮带机能沿着导轨运行,将原煤运送到煤棚的任一位置。而且伸缩皮带机的这种伸缩只是局部伸缩,不需要伸缩皮带机的整体运动,减少了能耗。加之运用结构为桁架的移动框架来支撑伸缩皮带,有效地提高移动框架承受力,加强了堆料机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停止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移动框架侧面示意图。

图4为伸缩皮带机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伸缩皮带机停止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伸缩皮带机工作时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伸缩皮带机停止工作时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识:1、支撑柱;2、第一导轨;3、移动框架;4、伸缩皮带机;31、第一电机减速机;32、行走轮组;33、防撞缓冲装置;34、自动夹轨器;41、驱动滚筒;42、固定改向滚筒;43、输送带;44、伸缩装置;45、张紧装置;46、移动架;47、固定架;48、导料槽;49、犁式卸料器;441、第二导轨;442、第二电机减速机;443、驱动轮组;451、第一张紧改向滚筒;452、第二张紧改向滚筒;L1、第一张紧改向滚筒与驱动滚筒之间的横向距离;L2、第二张紧改向滚筒与固定改向滚筒之间的横向距离;L3、驱动滚筒与固定改向滚筒的横向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框架式移动输送堆料机,包括支撑柱1、第一导轨 2、移动框架3与伸缩皮带机4,所述第一导轨2固定在支撑柱1上,所述移动框架3设有用于带动移动框架在第一导轨2上滑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伸缩皮带机4设置在移动框架3上。设有若干支撑柱1并沿着纵向分布,所述第一导轨 2设置在支撑柱1上也沿纵向分布,所述伸缩皮带机4则沿横向设置。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第一电机减速机31以及行走轮组32。所述第一电机减速机31带动行走轮组32转动,使得移动框架3能带着伸缩皮带机 4沿着第一导轨2移动。

如图4所示,所述伸缩皮带机4包括用于带动输送带43运动的驱动滚筒41、固定改向滚筒42、输送带43、伸缩装置44、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一端设有驱动滚筒41,另一端设有固定改向滚筒42,所述输送带43绕在支撑架、驱动滚筒 41以及固定改向滚筒42之上。所述支撑架上设有伸缩装置44用于伸长或者缩短支撑架。

所述支撑架分为固定架47与叠放在固定架下的移动架46,所述伸缩装置44 包括第二驱动装置以及第二导轨441,第二导轨441靠近固定架底部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带动移动架46沿着第二导轨441移动,使得移动架46 相对固定架47伸出。

所述移动架46为水平布置,而固定架47为全倾斜或部分倾斜结构。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减速机442与驱动轮组443,通过第二电机减速机442带动驱动轮组443转动,使得移动架46能沿着第二导轨441与相对固定架47伸出或者与固定架47重叠。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伸缩皮带机4设有用于控制输送带43松紧的张紧装置45,所述张紧装置45包括第一张紧改向滚筒451与第二张紧改向滚筒452,所述第一张紧改向滚筒451固定在移动架46上,第二张紧改向滚筒452固定在固定架47上,所述输送带43依次绕在驱动滚筒41、第二张紧改向滚筒452、第一张紧改向滚筒451和固定改向滚筒42,最后回到驱动滚筒41上,所述第一张紧改向滚筒与驱动滚筒之间的横向距离L1与所述第二张紧改向滚筒与固定改向滚筒之间的横向距离L2之和大于等于驱动滚筒与固定改向滚筒的横向距离L3。 L1+L2-L3大于等于移动架46移动的最远距离。

所述移动框架3还设有防撞缓冲装置33。

所述防撞缓冲装置33设置在移动框架3的两侧,用于避免在纵向运动时碰到煤棚的边缘导致损坏。所述防撞缓冲装置33为泡沫铝、聚氨酯泡沫等材料构成。

所述移动框架3还包括自动夹轨器34,用于防止移动框架3滑动。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还设有锁紧定位装置。

所述移动架46设有导料槽48,在导料槽48处还设有缓冲托辊。通过设置导料槽48式为了在承接原煤时,在原煤达到带速之前迅速将其集中在输送带43 中部,约束原煤不让其向外散落。设置缓冲托辊用于减缓落料对输送带43的冲击,避免输送带43剧烈晃动。

所述移动框架3为拱形桁架结构。

所述伸缩皮带机4设有逆止器,用于防止伸缩皮带机4逆向运输,将原煤放到煤棚外。

所述伸缩皮带机4设有若干犁式卸料器49以及若干落料斗。

所述堆料机还设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第一电机减速机31、第二电机减速机442、自动夹轨器34、锁紧定位装置等信号连接。控制着第一电机减速机 31、第二电机减速机442、自动夹轨器34、锁紧定位装置的启闭。

如图6所示,在实际操作中,先选定接收煤点后,通过控制系统关闭自动夹轨器34,再启动第一电机减速机31带动移动框架3滑动到相应位置后,启动自动夹轨器34,使得移动框架3锁定在自动夹轨器34上,无法继续滑动。接着关闭第二驱动装置的锁紧定位装置,启动第二电机减速机442,使得移动架46远离固定架47,伸缩皮带机4开始伸展,并带动导料槽48伸出至煤棚外,然后运煤机就能将原煤倒入到导料槽48内,此时同时开动驱动滚筒41,带动输送带43 运转,原煤逐渐沿着输送带43移动,然后通过放下不同位置的犁式卸料器49 将其卸在不同区域,而也可以不放下犁式卸料器49,让原煤进入到伸缩皮带机4 末端的落料斗中。

如图7所示,当堆满原煤后,可以启动第二电机减速机442使得移动架46 向固定架47移动,移动架46与固定架47部分重叠在一起。然后,控制系统远程打开锁紧定位装置,避免第二电机减速机442继续运转。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