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外加剂储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6154发布日期:2018-11-30 19:14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搅拌站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混凝土外加剂储罐。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技术水平的提高,国家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而混凝土在建筑市场的应用越来越多,同时对工程质量和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当代建筑离不开对混凝土(水泥)的使用,混凝土外加剂是指为改善和调节混凝土的性能而掺加的物质,混凝土外加剂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外加剂的添加对改善混凝土的性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搅拌站中,不同的外加剂储存在不同储罐内,不同储罐内的外加剂根据需要加入搅拌设备中进行混凝土的生产制造,但是,由于储罐高度很高,外加剂在储罐内肉眼难以识别是何种类别的外加价,在储罐外侧的标识遗失或者磨损之后,无法分辨出储罐内的是何种外加剂,容易出现上料错误的问题,影响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外加剂储罐取样不便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凝土外加剂储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表面处设置有料口,所述罐体内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轴以及搅拌叶片,与搅拌机构相连接的所述电机设置在罐体上表面处, 所述罐体上表面处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内插入有取样装置,所述取样装置包括杆件以及设置在杆件尾端的取样件。

进一步,所述固定架呈长条状,所述固定架前后贯穿有通孔,所述杆件插入所述通孔内进行固定。

进一步,所述杆件包括杆一、杆二以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杆一与杆二之间。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截面呈圆台状,所述连接件直径较大一面与杆一固定连接,直径较小一面与杆二相连接,所述连接件以及杆一内部均设置有空腔,所述杆二可在空腔内运动,所述空腔内壁与杆二外壁贴合设置。

进一步所述取样件包括柄部与勺部,所述柄部与杆二相连接,所述勺部内部具有可容纳外加剂的凹陷。

进一步,所述搅拌叶片呈鱼骨状。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外加剂储罐,增加了取样装置,方便伸入罐体内部对外加剂进行取样,观察外加剂的种类以及质量,以作出相应的措施,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取样装置包括杆件以及取样件,杆件可以伸缩,方便对不同深度的外加剂进行取样,取样件利用勺子的形状可以有效容纳粉料或者液体,同时将取样装置通过固定架固定在储罐上,防止丢失或者随处乱扔,保证整洁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取样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取样部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搅拌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凝土外加剂储罐,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上表面处设置有料口2,所述罐体1内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轴4以及搅拌叶片5,所述搅拌叶片5呈鱼骨状,与搅拌机构相连接的所述电机3设置在罐体1上表面处,所述罐体1上表面处设置有固定架6,所述固定架6内插入有取样装置7,所述取样装置7包括杆件71以及设置在杆件71尾端的取样件72。

其中,所述固定架6呈长条状,所述固定架6前后贯穿有通孔,所述杆件71插入所述通孔内进行固定,利用固定架6对取样装置进行容纳固定,固定架设置在电机一侧,布置方向与人体踏入储罐顶部的方向垂直,方便工人取出以及插入取样装置。

其中,所述杆件71包括杆一711、杆二712以及连接件713,所述连接件713设置在杆一711与杆二712之间,所述连接件713截面呈圆台状,所述连接件713直径较大一面与杆一711固定连接,直径较小一面与杆二712相连接,所述连接件713以及杆一711内部均设置有空腔,所述杆二712可在空腔内运动,所述空腔内壁与杆二712外壁贴合设置,即杆一与连接件固定连接,杆二可在连接件以及杆一内伸缩,当然杆二底部存在限位部,防止杆二从连接件中脱离,通过调节杆二的长度来适应不同深度的外加剂。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可以在杆二表面表上刻度,杆一的长度则固定设置在1米,通过杆二伸缩长度读取刻度值,来明确储罐内的外加剂的深度,进一步了解内部情况。

同时,取样件72包括柄部721与勺部722,所述柄部721与杆二712相连接,所述勺部722内部具有可容纳外加剂的凹陷,通过凹陷盛取少量的粉料或者液体外加剂进行检测。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料口打开,将取样装置从固定架内取出,接着讲取样装置伸入料口内,伸缩杆二的长度直到取样件触碰到外加剂,然后人体握住杆一做出一个捞取的动作将少量的外加剂收入勺部内,然后收起杆二即可。

综上所述,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性实施方式,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修饰或者等效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