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材料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35030发布日期:2019-04-17 04:00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薄片材料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薄片材料容器、薄片材料容器填装品、容器用薄片以及容器构成薄片。



背景技术:

作为由薄片材料构成的薄片材料容器,近年来以保形性的提高等为目的提出有部分性地将非接合部设置于薄片材料的层间并将空气封入到该非接合部的类型的薄片材料容器(例如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空气被填充到分别沿着矩形状底部的4边被配置的非接合部的结构的薄片材料容器、空气被填充于被纵横配置于躯干部的非接合部的结构的薄片材料容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平7-23274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涉及薄片材料容器,具备包围收纳收纳物的收纳区域的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由层叠了多层薄膜层的薄片材料构成并且具备多个面状部,在所述多个面状部中包含互相相邻并且互相交叉的第1面状部和第2面状部,所述薄片材料具备所述多层薄膜层彼此进行接合的薄膜区域、填充材料被封入到所述多层薄膜层的层间的填充材料封入部,所述填充材料封入部包含横跨所述第1面状部和所述第2面状部而配置并且从所述第1面状部与所述第2面状部的边界部向所述第1面状部中的与所述边界部侧相反端侧进行延伸的中间延伸部、在沿着所述边界部的方向上分别邻接于所述中间延伸部的两侧的第1邻接部以及第2邻接部,所述中间延伸部从所述第2面状部延伸到比所述第1邻接部以及所述第2邻接部更远处,并且邻接于所述中间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上的端部的两旁而分别配置有所述薄膜区域。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的立体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的正面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的背面图。

图4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的右侧面图。

图5(a)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的平面图,图5(b)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的底面图。

图6(a)是构成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的容器主体的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的分解图(平面图),图6(b)是构成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的容器主体的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的分解图(截面图)。

图7(a)是构成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的容器主体的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的平面图,图7(b)是构成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的容器主体的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的截面图。

图8是构成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的容器构成薄片的平面图,并且将成为收纳收纳物的收纳区域的部分表示于上面侧。

图9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容器用薄片的侧面图。

图10(a)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容器用薄片的折叠状态的正面图,图10(b)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容器用薄片的折叠状态的侧面图。

图11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填装品的正面图,并且表示带泵的盖被安装的状态。

图12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填装品的平截面图(沿着图11的a-a线的截面图)。

图13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填装品的平截面图(沿着图11的b-b线的截面图)。

图14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的下部的侧截面图(沿着图2的b-b线的截面图)。

图15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的下部的正面截面图(沿着图4的a-a线的截面图)。

图16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的正面图。

图17(a)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的正面图,图17(b)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的正面图。

图18(a)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的正面图,图18(b)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5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的正面图。

图19(a)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6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的正面图,图19(b)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7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的正面图,图19(c)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8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的正面图。

图20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9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的底面图。

图21是构成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9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的容器主体的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的第1薄膜层的平面图。

图22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填装品的正面侧的示意图。

图23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的背面图。

图24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的内容器的立体图。

图25(a)是构成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的内容器的内容器构成薄片的平面图(内面侧),图25(b)是构成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的内容器的内容器构成薄片的平面图(外面侧),图25(c)是构成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的内容器的内容器构成薄片的截面图。

图26是构成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容器的容器构成薄片的平面图,并且将成为收纳收纳物的收纳区域的部分表示于上面侧。

图27是构成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容器的容器构成薄片(带喷口)的平面图,将成为收纳收纳物的收纳区域的部分表示于上面侧。

图28(a)以及图28(b)分别是沿着图21的a-a向的截面图,并且表示其中图28(b)与图28(a)的状态相比收纳区域内的收纳物减少的状态。

图29是表示构成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0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的容器主体的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人等的研究探讨,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的薄片材料容器中并不一定能够充分确保薄片材料容器的容积。

本发明涉及能够更加充分确保容积的结构的薄片材料容器、薄片材料容器填装品、容器用薄片以及容器构成薄片。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例子进行说明。还有,在所有的附图中将相同符号标注于相同的构成要素,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1实施方式)

首先,使用图1~图14来说明第1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100具备包围收纳收纳物96(图12等)的收纳区域20a(图12等)的容器主体20,容器主体20由层叠了多层薄膜层(例如第1薄膜层121以及第2薄膜层122的2层薄膜层)的薄片材料(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构成并且具备多个面状部(例如第1主面部21a、第2主面部21b、底内裆部23以及顶内裆部22四个面状部),多个面状部中包含互相相邻并且互相交叉的第1面状部(例如第1主面部21a)和第2面状部(例如底内裆部23),薄片材料具备多层薄膜层彼此进行接合的薄膜区域、填充材料被封入到多层薄膜层的层间的填充材料封入部(例如第1边缘封入部41、第2边缘封入部42、特定封入部80(特定封入部80包含中间延伸部83、第1邻接部84、第2邻接部85)、第2特定封入部800(第2特定封入部800包含第2中间延伸部830、第1邻接部84、第2邻接部85)、填充材料封入部45、横截方向封入部46以及填充材料封入部47),填充材料封入部包含横跨第1面状部和第2面状部被设置并且从第1面状部与第2面状部的边界部151向第1面状部上的与边界部151侧相反端152侧进行延伸的中间延伸部83、在沿着边界部151的方向上分别邻接于中间延伸部83的两侧的第1邻接部84以及第2邻接部85,中间延伸部83从第2面状部延伸到比第1邻接部84以及所述第2邻接部85更远处,并且邻接于中间延伸部83的延伸方向上的端部的两旁(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左右两旁)而分别配置有薄膜区域。

在此,中间延伸部83从边界部151遍布该中间延伸部83的延伸方向上的端部连续地存在。

另外,所谓沿着边界部151的方向是指相对于从第2面状部到第1面状部跨越边界部151的方向正交的方向,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是大致图2以及图3中的左右方向。

中间延伸部83从边界部151向相反端152(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向上方)进行延伸,沿着中间延伸部83上的相反端152侧的边缘(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山形的上缘)形成有薄膜区域。中间延伸部83向相反端152凸起(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向上凸起)地被形成,邻接于中间延伸部83的两旁而形成有向边界部151侧凸起(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向下)的薄膜区域。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分别邻接于中间延伸部83的延伸方向上的端部的两旁(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左右两旁)的薄膜区域被配置于包含第1邻接部84的上方的区域的范围以及包含第2邻接部85的上方的区域的范围。

根据这样的结构的薄片材料容器100,第1面状部与第2面状部的边界部151被展开的方向的力(即,要使第1面状部和第2面状部位于同一平面上的力)由横跨第1面状部和第2面状部而配置的中间延伸部83要变得平坦的力而被赋予容器主体20。由此,容器主体20成为第1面状部的中央部朝向容器主体20的外方膨胀出的形状。因此,与容器主体20不具有中间延伸部83的情况相比,容器主体20的内部空间的容积扩大。

特别是因为中间延伸部83从第2面状部延伸至比第1邻接部84以及第2邻接部85更远处,所以能够充分确保第1主面部21a的中央部的膨胀。

再有,由于邻接于中间延伸部83的延伸方向上的端部的两旁而分别配置有薄膜区域,因而即使在中间延伸部83的端部也能够使中间延伸部83要变得平坦的力充分发挥,所以中间延伸部83能够切实地使第1主面部21a的中央部进一步膨胀。

因此,能够充分确保薄片材料容器100的容积。

还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100例如作为泵容器被使用,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该例子,薄片材料容器100也可以是挤压容器(通过薄片材料容器100被挤压从而吐出收纳物96的容器)。在薄片材料容器100为挤压容器的情况下,因为挤压薄片材料容器100的力由中间延伸部83而被传递到容器主体20的更宽范围,所以更容易挤压薄片材料容器100,并且能够有效地使收纳物96吐出。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容器主体20划定收纳区域20a。因此,在收纳物96被收纳于收纳区域20a的状态下,收纳物96相对于容器主体20的内面直接进行接触。

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该例子,薄片材料容器100也可以具有被容器主体20覆盖的内容器10,收纳区域(收纳区域10a)由该内容器10而被划定。该情况下,如在后面所述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进行说明的那样,被收纳于收纳区域10a的收纳物96相对于内容器10的内面直接进行接触,但是不直接接触于容器主体20的内面。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薄片材料容器100成为容器主体20具有底内裆部23并且能够自立的形态。但是,在本发明中薄片材料容器并不限于能够自立的形态,也可以是设想了不自立而平躺地配置的形态的薄片材料容器(枕头类型)。

收纳物96的种类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作为收纳物96例如可以列举洗发液、护发素、沐浴露、洗涤剂、柔软剂、饮料、食品等。

另外,收纳物96既可以是液体(包含膏体状的物质)也可以是固体(例如粒状物(包含颗粒状的物质)、或者粉状物等)。但是,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薄片材料容器100具有带泵的盖90,收纳物96为液体。

在收纳物96为液体的情况下,收纳物96的粘度例如在30°时优选为1mpa·s以上12万mpa·s以下(用b型粘度计进行测定,例如用东机产业株式会社制的viscometertv-10或viscometertvb-10等进行测定),进一步优选为1mpa·s以上6万mpa·s以下。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薄片材料容器100(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的所有填充材料封入部(例如第1边缘封入部41、第2边缘封入部、特定封入部80、第2特定封入部800、填充材料封入部45、横截方向封入部46以及填充材料封入部47)被形成为一连串。但是,在本发明中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也可以具备互相独立的多个填充材料封入部。

另外,薄片材料容器100(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除了填充材料封入部和薄膜区域之外也可以具备多层薄膜层(例如第1薄膜层121和第2薄膜层122)彼此成为互相非接合并且填充材料不存在于这些多层薄膜层的层间的区域。

在此,也可以邻接于与中间延伸部83的延伸方向上的端部的旁边邻接的薄膜区域而配置有多层薄膜层彼此互相成为非接合并且填充材料不存在于这些多层薄膜层的层间的区域。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更详细地进行说明,但是薄片材料容器100以及薄片材料容器填装品300(图11)的各个构成要素的位置关系(上下关系等)的说明在没有特别注明的情况下是说明在如图2以及图3那样使薄片材料容器100自立的状态或如图11那样使薄片材料容器填装品300自立的状态下的位置关系的说明。但是,该说明中的位置关系与薄片材料容器100以及薄片材料容器填装品300的使用时或制造时的位置关系并不一定相一致。

另外,将薄片材料容器100以及薄片材料容器填装品300的正面侧称作为前方,将薄片材料容器100以及薄片材料容器填装品300的背面侧称作为后方,朝向薄片材料容器100以及薄片材料容器填装品300的正面将右侧(图2、图11中的右侧)称作为右方,朝向薄片材料容器100以及薄片材料容器填装品300的正面将左侧(图2、图11中的左侧)称作为左方。

还有,关于薄片材料容器100以及薄片材料容器填装品300的各个构成要素的位置关系,也有说明各图所表示的位置关系的情况。

容器主体20通过折弯图7(a)以及图8所表示的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并将该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的周缘部彼此接合并且将空气等的填充材料封入到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的非接合部61~67从而被形成为图1~图5(b)所表示的那样的形状。

还有,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彼此的接合例如由热封进行。以下,将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的周缘部彼此的接合部称作为密封部27。

如图1~图5(b)中的任一图所示,容器主体20具备被形成于该容器主体20的上端部的内裆即顶内裆部22、被形成于该容器主体20的底部的内裆即底内裆部23(第2面状部)、在该容器主体20上顶内裆部22与底内裆部23之间的部分即躯干部21。

顶内裆部22具有能够排出收纳区域20a内的收纳物96的开口部24(图1)。还有,如后面所述,在顶内裆部22,例如,喷口(spout)30的筒部32被设置成贯通开口部24的状态。因此,更加详细来说,收纳区域20a内的收纳物96通过贯通顶内裆部22的开口部24的喷口30而被排出至外部。

容器主体20除了开口部24,成为该容器主体20的内部空间被密闭了的结构。

躯干部21具备处于将收纳区域20a夹于其间而互相相对的位置关系的第1主面部21a(第1面状部)和第2主面部21b(第3面状部)。

在此,躯干部21具备从顶内裆部22侧向底内裆部23侧分别进行延伸并且互相并列的第1边缘部28a以及第2边缘部28b。即,第1边缘部28a为躯干部21中的左侧边缘部(左边的侧缘部),第2边缘部28b为躯干部21中的右侧边缘部(右边的侧缘部)。

第1主面部21a的下缘部和底内裆部23的前缘部在容器主体20的前面侧的下端部上相互进行连接。同样,第2主面部21b的下缘部和底内裆部23的后缘部在容器主体20的背面侧的下端部上相互进行连接。

另外,第1主面部21a和第2主面部21b在第1边缘部28a上相互进行连接并且在第2边缘部28b上也相互进行连接。

顶内裆部22例如在容器主体20的左右方向上中央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后面所述的喷口30被设置的部分)的高度位置相对较高,其两侧部分向容器主体20的左右两端向下倾斜。因此,容器主体20成为溜肩形状。

薄片材料容器100能够以底内裆部23被载置于水平的载置面上的状态进行自立。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容器主体20被形成之前在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上预先设置喷口30(图8),成为喷口30的筒部32从容器主体20的开口部24突出的状态(图1等)。

喷口30通过包含被接合于容器主体20的内面侧的平板状的基部31、从基部31向一方突出的筒部32来构成。在基部31的中央部形成有贯通孔,筒部32的内部空间与基部31的贯通孔连通。筒部32被形成为圆筒状。在筒部32的外周面形成有螺牙,筒部32构成外螺纹。

容器主体20的收纳区域20a能够经由喷口30的基部31的贯通孔以及筒部32的内部空间而与薄片材料容器100的外部的空间相连通。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收纳区域20a内的收纳物96经由喷口30而被排出至外部。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喷口30的基部31在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上相对于构成容器主体20的内面的一方的面被粘结固定。但是,本发明并限定于该例子,基部31也可以被配置于构成容器主体20的第1薄膜层121与第2薄膜层122之间并被粘结固定于第1薄膜层121和第2薄膜层122中的至少一方。

更加详细来说,在薄片材料容器100的喷口30安装有图11所表示的带泵的盖90。

带泵的盖90例如具备与喷口30的筒部32相螺合的盖部91、从盖部91向上方突出的立起筒部92、被设置于立起筒部92的上端并接受来自使用者的按下操作的按下部93、从按下部93大致水平地突出的喷嘴部94、与立起筒部92相连通并突出到比盖部91更下方的送液管95。

通过以带泵的盖90被安装于喷口30的筒部32的状态相对于按下部93进行按下操作,从而收纳物经由立起筒部92以及喷嘴部94而被吐出至外部。

这样,容器主体20具备能够排出收纳物96的开口部24,薄片材料容器100具备被安装于容器主体20中的开口部24的边缘部的带泵的盖90,带泵的盖90具备接受压入操作的操作部(按下部93),通过相对于操作部进行压入操作从而将收纳物96排出至外部。

另外,在相对于按下部93的按下操作被解除而按下部93进行上升的时候,收纳区域20a的内部的收纳物96经由送液管95被吸上来。

还有,带泵的盖90相对于筒部32可装卸。在薄片材料容器100内的收纳物96用完之后,通过相对于装有收纳物96的新的薄片材料容器100(薄片材料容器填装品300)安装带泵的盖90从而能够继续使用带泵的盖90。即,装有收纳物96的薄片材料容器100(薄片材料容器填装品300)可以是一次性的,而带泵的盖90能够再利用。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容器主体20具备例如以下分别进行说明的填充材料封入部、即第1边缘封入部41、第2边缘封入部42、特定封入部80(特定封入部80包含中间延伸部83、第1邻接部84、第2邻接部85)、第2特定封入部800(第2特定封入部800包含第2中间延伸部830、第1邻接部84、第2邻接部85)、填充材料封入部45、横截方向封入部46以及填充材料封入部47。

第1边缘封入部41沿着躯干部21的左侧的边缘部即第1边缘部28a上下延伸。容器主体20具备前后一对的第1边缘封入部41。即,第1边缘封入部41分别形成于第1主面部21a和第2主面部21b。

第2边缘封入部42沿着躯干部21的右侧的边缘部即第2边缘部28b上下延伸。容器主体20具备前后一对的第2边缘封入部42。即,第2边缘封入部42分别形成于第1主面部21a和第2主面部21b。

如图2所示,前侧的第1边缘封入部41的下部41a例如以朝向下方向右侧位移的方式倾斜地配置。另外,前侧的第2边缘封入部42的下部42a例如以朝向下方向左侧位移的方式倾斜地配置。

如图3所示,后侧的第1边缘封入部41的下部41a例如以朝向下方向右侧位移的方式倾斜地配置,后侧的第2边缘封入部42的下部42a例如以朝向下方向左侧位移的方式倾斜地配置(因为图3是背面图,所以在图3中左右与图2相反)。

特定封入部80具备中间延伸部83、第1邻接部84以及第2邻接部85来构成。

中间延伸部83横跨第1主面部21a和底内裆部23而配置。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1邻接部84以及第2邻接部85也分别横跨第1主面21a和底内裆部23而配置。

特定封入部80例如左右对称地被形成。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2特定封入部800与特定封入部80前后对称地被形成。

第2特定封入部800具备与中间延伸部83前后对称的第2中间延伸部830、与特定封入部80的第1邻接部84以及第2邻接部85前后对称的第1邻接部84以及第2邻接部85来构成。

即,第2中间延伸部830横跨第2主面部21b和底内裆部23而配置。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2中间延伸部830的第1邻接部84以及第2邻接部85也分别横跨第2主面部21b和底内裆部23而配置。

于是,第2特定封入部800例如左右对称地被形成。

如图2所示,特定封入部80的中间延伸部83从底内裆部23延伸到比特定封入部80的第1邻接部84以及第2邻接部85更远处。即,图2所表示的高度h1大于高度h2、h3。

图2所表示的高度h1是从底内裆部23到中间延伸部83中的相反端152侧的一端83a(即,上端)为止的高度。换言之,在薄片材料容器100自立的状态下,是从载置面到一端83a为止的高度。

另外,图2所表示的高度h2、h3是从底内裆部23到特定封入部80的第1邻接部84、第2邻接部85中的上端位置为止的高度。

另外,如图3所示,第2特定封入部800的第2中间延伸部830从底内裆部23延伸至比第2特定封入部800的第1邻接部84以及第2邻接部85更远处。即,图3所表示的高度h1大于高度h2、h3。

图3所表示的高度h1是从底内裆部23到第2中间延伸部830中的相反端152侧的一端830a(即,上端)为止的高度。换言之,在薄片材料容器100自立的状态下,是从载置面到一端830a为止的高度。

另外,图3所表示的高度h2、h3是从底内裆部23到第2特定封入部800的第1邻接部84、第2邻接部85中的上端位置为止的高度。

还有,将特定封入部80中被配置于第1主面部21a的部分称作为第1部分81,将特定封入部80中被配置于底内裆部23的部分称作为第2部分82。

同样,将第2特定封入部800中被配置于第2主面部21b的部分称作为第1部分81,将第2特定封入部800中被配置于底内裆部23的部分称作为第2部分82。

特定封入部80的第1部分81包含沿着第1主面部21a与底内裆部23的边界部151遍布第1邻接部84、中间延伸部83以及第2邻接部85水平地配置的基部81a、朝向远离中间延伸部83的一部分即底内裆部23的方向从基部81a突出(即,从基部81a向上突出)的突出部81b。

特定封入部80的基部81a的左端部(第1邻接部84的左端部)连接于前侧的第1边缘封入部41的下端部,特定封入部80的基部81a的右端部(第2邻接部85的右端部)连接于前侧的第2边缘封入部42的下端部。因此,前侧的第1边缘封入部41和前侧的第2边缘封入部42经由特定封入部80的第1部分81的基部81a而相互连通。

同样,第2特定封入部800的第1部分81包含沿着第2主面部21b与底内裆部23的边界部151遍布第1邻接部84、第2中间延伸部830以及第2邻接部85水平地配置的基部81a、朝向远离第2中间延伸部830的一部分即底内裆部23的方向从基部81a突出的突出部81b。

第2特定封入部800的基部81a的左端部(第1邻接部84的左端部)连接于后侧的第1边缘封入部41的下端部,第2特定封入部800的基部81a的右端部(第2邻接部85的右端部)连接于后侧的第2边缘封入部42的下端部。因此,后侧的第1边缘封入部41和后侧的第2边缘封入部42经由第2特定封入部800的第1部分81的基部81a而相互连通。

通过容器主体20具备横跨第1面状部和第2面状部而配置的中间延伸部83,从而由中间延伸部83要变得平坦的力而将第1面状部与第2面状部的边界部151被展开的方向的力(即,要使第1面状部和第2面状部位于同一平面上的力)赋予容器主体20。由此,容器主体20成为第1面状部的中央部朝向容器主体20的外方膨胀出的形状。因此,与容器主体20不具有中间延伸部83的情况相比,容器主体20的内部空间的容积扩大。

特别是中间延伸部83从第2面状部延伸至比第1邻接部84以及第2邻接部85更远处,所以能够充分确保第1主面部21a的中央部的膨胀。

再有,因为邻接于中间延伸部83的延伸方向上的端部的两旁而分别配置有薄膜区域,所以中间延伸部83能够更加切实地使第1主面部21a的中央部膨胀。

因此,能够充分确保薄片材料容器100的容积。

同样,通过容器主体20具备横跨第1面状部和第3面状部而配置的第2中间延伸部830,从而由第2中间延伸部830要变得平坦的力而将第3面状部与第2面状部的边界部151被展开的方向的力(即,要使第3面状部和第2面状部位于同一平面上的力)赋予容器主体20。由此,容器主体20成为第3面状部的中央部朝向容器主体20的外方膨胀出的形状。因此,与容器主体20不具有第2中间延伸部830的情况相比,容器主体20的内部空间的容积扩大。

特别是第2中间延伸部830从第2面状部延伸至比第1邻接部84以及第2邻接部85更远处,所以能够充分确保第2主面部21b的中央部的膨胀。

再有,因为邻接于第2中间延伸部83的延伸方向上的端部的两旁而分别配置有薄膜区域,所以第2中间延伸部830能够更加切实地使第2主面部21b的中央部膨胀。

因此,能够充分确保薄片材料容器100的容积。

这样,在多个面状部中包含处于将收纳区域20a夹于其间而与第1面状部(第1主面部21a)相对的位置关系的第3面状部(第2主面部21b),容器主体部20具备包含第1面状部和第3面状部的躯干部21、由第2面状部构成的底部(底内裆部23),躯干部21具有从边界部151侧向相反端152侧分别进行延伸并且互相并列的第1边缘部28a以及第2边缘部28b,第1面状部和第3面状部分别在第1边缘部28a和第2边缘部28b上相互进行连接,优选在填充材料封入部上被配置于第1面状部的部分和在填充材料封入部上被配置于第3面状部的部分互相对称(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前后对称)地被形成,优选为在填充材料封入部上被配置于底部(底内裆部23)上的第1面状部侧的一半部分的部分和在填充材料封入部上被配置于第3面状部侧的一半部分的部分互相对称(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前后对称)地被形成,第1面状部上的第1边缘部28a与第2边缘部28b之间的中央部分201(图12)和第3面状部上的第1边缘部28a与第2边缘部28b之间的中央部分202(图12)分别向互相相反方向膨胀出。

因此,能够充分确保容器主体20的容积。

另外,前侧的第1边缘封入部41以及第2边缘封入部42与中间延伸部83相比更长地向相反端152侧延伸。

即,第1面状部(第1主面部21a)具有从边界部151侧向相反端152侧分别进行延伸并且互相并列的第1边缘部28a以及第2边缘部28b,第1邻接部84被配置于中间延伸部83与第1边缘部28a之间,第2邻接部85被配置于中间延伸部83与第2边缘部28b之间,填充材料封入部包含从第1邻接部84上的第1边缘部28a侧的端部向相反端152沿着第1边缘部28a进行延伸的第1边缘封入部41、从第2邻接部85上的第2边缘部28b侧的端部向相反端152沿着第2边缘部28b进行延伸的第2边缘封入部42,中间延伸部83上的相反端152侧的一端83a距相反端152的最短距离长于第1边缘封入部41以及第2边缘封入部42上的相反端152侧的一端41b、42b。

同样,后侧的第1边缘封入部41以及第2边缘封入部42与第2中间延伸部830相比也更长地向相反端152侧延伸。

在此,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突出部81b的左右宽度尺寸在突出部81b的下端部成为最大。

即,在填充材料封入部上位于第1面状部(第1主面部21a)的部分(第1部分81)包含沿着边界部151遍布第1邻接部84、中间延伸部83以及第2邻接部85配置的基部81a、向远离中间延伸部83的一部分即边界部151的方向从基部81a进行突出的突出部81b,相对于边界部151并列的方向上的突出部81b的宽度尺寸在该突出部81b上的基部81a侧的端部成为最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突出部81b被形成为突出部81b的左右宽度尺寸随着远离基部81a而成为窄幅的形状。

即,突出部81b被形成为相对于边界部151并列的方向上的该突出部81b的宽度尺寸随着远离基部81a而成为窄幅的山形。

还有,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突出部81b的上端例如成为带有圆形的形状。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从底内裆部23到中间延伸部83的延伸方向上的该中间延伸部83的一端83a为止的距离为从底内裆部23到相反端152为止的距离的一半以下。即,第1部分81的高度尺寸成为第1主面部21a的高度尺寸的一半以下。

同样,从底内裆部23到第2中间延伸部830的延伸方向上的该第2中间延伸部830的一端830a为止的距离为从底内裆部23到相反端152为止的距离的一半以下。

横截方向封入部46在躯干部21的上部被配置于躯干部21的左右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

容器主体20具备前后一对的横截方向封入部46。即,横截方向封入部46分别被形成于第1主面部21a和第2主面部21b。

前侧的横截方向封入部46被配置于第1主面部21a上的相反端152侧的区域(即,第1主面部21a的上部),并在从第1边缘部28a朝向第2边缘部28b的方向(即,左右方向)上进行延伸。

同样,后侧的横截方向封入部46被配置于第2主面部21b上的相反端152侧的区域(第2主面部21b的上部),并在从第1边缘部28a朝向第2边缘部28b的方向上进行延伸。

各个横截方向封入部46的左端连接于第1边缘封入部41的上部,横截方向封入部46的右端连接于第2边缘封入部42的上部。

即,前侧的第1边缘封入部41和前侧的第2边缘封入部42经由前侧的横截方向封入部46而相互连通,后侧的第1边缘封入部41和后侧的第2边缘封入部42经由后侧的横截方向封入部46而相互连通。

于是,在第1边缘封入部41与横截方向封入部46的连接部46a(交叉部),横截方向封入部46细于第1边缘封入部41。即,图1所表示的宽度w2小于图1所表示的宽度w1。

在此,图1所表示的点p11为第1边缘封入部41与横截方向封入部46的连接部46a(交叉部)上的内角侧的角。宽度w1为将点p11设定为起点的第1边缘封入部41的最小宽度(点p11与点p12的距离),宽度w2为将点p11设定为起点的横截方向封入部46的最小宽度(点p11与点p13的距离)。

还有,在第1边缘封入部41与横截方向封入部46的连接部46a(交叉部)上的内角侧的角为r形状的情况下,第p11不明确。在此情况下,宽度w1被设定为连接部46a的附近的第1边缘封入部41的最小宽度,宽度w2被设定为连接部46a的附近的横截方向封入部46的最小宽度。

同样,在第2边缘封入部42与横截方向封入部46的连接部46a(交叉部)上,横截方向封入部46细于第2边缘封入部42。

这样,第1面状部(第1主面部21a)具有从边界部151侧向相反端152侧分别进行延伸并且互相并列的第1边缘部28a以及第2边缘部28b,第1邻接部84被配置于中间延伸部83与第1边缘部28a之间,第2邻接部85被配置于中间延伸部83与第2边缘部28b之间,填充材料封入部包含从第1邻接部84上的第1边缘部28a侧的端部向相反端152沿着第1边缘部28a进行延伸的第1边缘封入部41、从第2邻接部85上的第2边缘部28b侧的端部向相反端152沿着第2边缘部28b进行延伸的第2边缘封入部42、在第1面状部上的相反端152侧的区域在从第1边缘部28a向第2边缘部28b的方向上进行延伸并相互连接第1边缘封入部41和第2边缘封入部42的横截方向封入部46,在第1边缘封入部41与横截方向封入部46的连接部46a上,横截方向封入部46细于第1边缘封入部41。

同样,在第1面状部(第1主面部21a)上,在第2边缘封入部42与横截方向封入部46的连接部46a上,横截方向封入部46细于第2边缘封入部42。

另外,在第3面状部(第2主面部21b)上,在第1边缘封入部41与横截方向封入部46的连接部46a上横截方向封入部46也细于第1边缘封入部41,且在第2边缘封入部42与横截方向封入部46的连接部46a上横截方向封入部46细于第2边缘封入部42。

横截方向封入部46例如被形成为横截方向封入部46的左右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高度位置高且横截方向封入部46的在左右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两端部的高度位置低的倒v字状。即,横截方向封入部46的上缘以及下缘分别向上凸起。

这样,突出部81b上的相反端152侧的缘部成为向相反端152侧凸起的形状,横截方向封入部46成为向相反端152侧凸起的弯曲形状。

由此,能够实现向薄片材料容器100的前后方向的躯干部21的充分的膨胀,并且能够充分确保容器主体20的容积。

另外,第1边缘封入部41以及第2边缘封入部42分别延伸至例如比第1边缘封入部41以及第2边缘封入部42与横截方向封入部46的连接部46a更上方。

填充材料封入部45也横跨底内裆部23和躯干部21而配置。

在填充材料封入部45上,将被配置于躯干部21侧的部分称作为第1部分451,将被配置于底内裆部23的部分称作为第2部分452。

容器主体20具备左右一对的填充材料封入部45。

左侧的填充材料封入部45被配置于前侧的第1边缘封入部41的下部41a与后侧的第1边缘封入部41的下部41a之间。

右侧的填充材料封入部45被配置于前侧的第2边缘封入部42的下部42a与后侧的第2边缘封入部42的下部42a之间(图4)。

各个填充材料封入部45例如成为越是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越向上突出的山型形状。

左侧的填充材料封入部45的下端部分别连接于特定封入部80的下端部上的左端部和第2特定封入部800的下端部上的左端部。

同样,右侧的填充材料封入部45的下端部分别连接于特定封入部80的下端部上的右端部和第2特定封入部800的下端部上的右端部。

因此,特定封入部80和第2特定封入部800经由左侧的填充材料封入部45而相互连通并且经由右侧的填充材料封入部45而相互连通。

在此,如图5(b)所示,底内裆部23被形成为具有第1底部边缘部231、与第1底部边缘部231相对的第2底部边缘部232、被配置于第1底部边缘部231的一端与第2底部边缘部232的一端之间的第3底部边缘部233、与第3底部边缘部233相对的第4底部边缘部234的形状(例如大致四边形状)。

于是,中间延伸部83横跨第1底部边缘部231和躯干部21而配置,第2中间延伸部830横跨第2底部边缘部232和躯干部21而配置,一方的填充材料封入部45横跨第3底部边缘部233和躯干部21而配置,另一方的填充材料封入部45横跨第4底部边缘部234和躯干部21而配置。

于是,左右一对的填充材料封入部45将收纳区域20a的下端部夹于其间而互相相对地配置。

还有,底内裆部23包含向上凸起地隆起的形状的隆起部23a(参照图5(b))。

这样,在容器主体20的多个面状部中包含处于将收纳区域20a夹于其间而与第1面状部(第1主面部21a)相对的位置关系的第3面状部(第2主面部21b),容器主体20具备包含第1面状部和第3面状部的躯干部21、由第2面状部构成的底部(底内裆部23),躯干部21具有从边界部151侧向相反端152侧分别进行延伸并互相并列的第1边缘部28a以及第2边缘部28b,第1面状部和第3面状部分别在第1边缘部28a和第2边缘部28b上相互进行连接,底部被形成为具有第1底部边缘部231、与第1底部边缘部231相对的第2底部边缘部232、被配置于第1底部边缘部231的一端与第2底部边缘部232的一端之间的第3底部边缘部233、与第3底部边缘部233相对的第4底部边缘部234的形状,填充材料封入部包含横跨第1底部边缘部231和第1面状部而配置的中间延伸部83、与中间延伸部83对称(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前后对称)地横跨第2底部边缘部232和第3面状部而配置的第2中间延伸部830、横跨第3底部边缘部233和躯干部21而配置的第1侧底部封入部(一方的填充材料封入部45)、横跨第4底部边缘部234和躯干部21而配置并且与第1侧底部封入部相对的第2侧底部封入部(另一方的填充材料封入部45)。

因此,相对于在躯干部21上邻接于底部(底内裆部23)的4个部位,分别向外方打开的力被赋予,所以能够进一步充分确保容器主体20的容积(参照图13、图14、图15)。

还有,在特定封入部80上位于底内裆部23的部分即第2部分82、在第2特定封入部800上位于底内裆部23的部分即第2部分82、在左右的填充材料封入部45上位于底内裆部23的部分即第2部分452的集合体如图5(b)所示沿着底内裆部23的周缘部被配置成环状。

如图3所示,填充材料封入部47例如连通于后侧的横截方向封入部46的上端部,并从横截方向封入部46向第2主面部21b的外缘进行延伸。

在此,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薄片材料容器100所具备的所有填充材料封入部相互连通。

于是,在邻接于填充材料封入部47的端部的封闭部26(图5(a))上,封闭填充材料封入部。

在此,填充材料可以是流体(气体或者液体)、固体(例如粉粒体和树脂小球(pellet)等)或者半固体(例如发泡材料等),优选为空气等气体。

接着,对构成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的第1薄膜层121以及第2薄膜层122各自的层结构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第1薄膜层121是构成容器主体20的外面侧的薄膜层。如图6(b)所示,第1薄膜层121例如通过将第1层141、第2层142、第3层143、第4层144按该顺序层叠来构成。

第1层141例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者延展尼龙(ony)构成。

第2层142例如是由二氧化硅以及氧化铝被蒸镀于一方的面(第1层141侧的面)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透明蒸镀pet的层。

第3层143例如由延展尼龙构成。

第4层144例如由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构成。

这些层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作为一个例子,可以使第1层141为12μm;第2层142为12μm;第3层143为15μm;第4层144为40μm。

作为第1层141的主要功能,可以列举给容器主体20带来光泽感以及印刷适应性并且确保容器主体20的刚性。

作为第2层142的主要功能,可以列举带来气体屏障性。

作为第3层143的主要功能,可以列举确保耐针孔性。

作为第4层144的主要功能,可以列举确保与第2薄膜层122的热密封性、以及第1薄膜层121彼此的热密封性。

另外,第2薄膜层122是构成容器主体20的内面侧的薄膜层。

作为第2薄膜层122的层结构可以采用与第1薄膜层121相同的层结构。

但是,构成第1薄膜层121以及第2薄膜层122的各层的材料并不限于上述例子。

另外,第2薄膜层122也可以具有与第1薄膜层121不同的层结构。

例如,作为最外层的第1层141也可以设置与第4层144相同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通过设为这样的层结构从而能够在密封部27将第2薄膜层122彼此热封。

通过第1薄膜层121和第2薄膜层122被相互层叠以及接合(例如热封),从而构成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

即,以第1薄膜层121的第4层144和第2薄膜层122的第4层144互相相对的朝向相互层叠第1薄膜层121和第2薄膜层122。于是,通过以该状态相互加压并且加热第1薄膜层121和第2薄膜层122,从而相互热封第1薄膜层121的第4层144和第2薄膜层122的第4层144。由此,构成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参照图7(a)、图7(b))。

在此,第1薄膜层121与第2薄膜层122的层间(第1薄膜层121的第4层144与第2薄膜层122的第4层144的层间)部分性地成为非接合并且以如图7(a)所示形成非接合部61、62、63、65、66、67、68的方式例如在第1薄膜层121或者第2薄膜层122中的至少一方或者双方,形成在相对于另一方进行相对的面上部分性地施以非接合处理的非接合部123(图6(a))。非接合部123通过将非接合剂(接合抑制剂)涂布于该部分并设为接合抑制的状态,从而能够容易地形成。作为接合抑制剂,只要是能够防止第1薄膜层121与第2薄膜层122的接合的物质的话则能够使用任意接合抑制剂。作为接合抑制剂,可以优选使用例如分别用于胶版印刷、柔版印刷、凸版印刷的印刷用油墨;中墨;接合抑制专用油墨等。另外,可以优选使用热固化性或紫外线固化性的油墨。

非接合部123的形成范围成为非接合部(非接合部61、62、63、65、66、67、68)。

在非接合部中,各个非接合部61与各个第1边缘封入部41相对应,各个非接合部62与各个第2边缘封入部42相对应,一方的非接合部63与特定封入部80相对应,另一方的非接合部63与第2特定封入部800相对应,各个非接合部65与各个填充材料封入部45相对应,各个非接合部66与各个横截方向封入部46相对应,非接合部67与填充材料封入部47相对应。另外,非接合部68为成为相对于各个非接合部导入填充材料的时候的导入口的部分。

在此,如图8所示,一方的非接合部63具有与中间延伸部83相对应的中间延伸部构成部630、与第1邻接部84相对应的第1邻接部构成部631、与第2邻接部85相对应的第2邻接部构成部632。另外,另一方的非接合部63也与一方的非接合部63相同地被构成,并具有与第2中间延伸部830相对应的中间延伸部构成部、与第1邻接部84相对应的第1邻接部构成部、与第2邻接部85相对应的第2邻接部构成部。

以经由非接合部68而将填充材料封入到非接合部61、62、63、65、66、67的状态在非接合部68与非接合部67的边界部上接合第1薄膜层121和第2薄膜层122,从而形成封闭部26并且形成各个填充材料封入部(第1边缘封入部41、第2边缘封入部42、特定封入部80、第2特定封入部800、填充材料封入部45、横截方向封入部46、填充材料封入部47)。

还有,将非接合部61、62、63、65、66、67、68形成于第1薄膜层121与第2薄膜层122的层间的方法并不限定于在此例示的方法。例如,可以列举在对第1薄膜层121和第2薄膜层122进行热封的模具中将凹部(沟槽)形成于与非接合部61、62、63、65、66、67、68相对应的部位的方法、以使由不具有热封性的材料构成的分隔层(例如pet等的树脂层)插装到第1薄膜层121与第2薄膜层122的层间的状态对第1薄膜层121和第2薄膜层122进行热封的方法等。

在此,如图7(a)所示,第1薄膜层121被形成为比第2薄膜层122大一圈,在第2薄膜层122的周围,第1薄膜层121伸出。即,如图7(b)所示,在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的周缘部上,第1薄膜层121的第4层144露出。

另外,在第1薄膜层121上,将喷口30的筒部32被插通的开口部24形成于构成顶内裆部22的部位(图6(a))。另外,在第2薄膜层122上,将比开口部24大一圈的开口部24a形成于构成顶内裆部22的部位(图6(a))。因此,第1薄膜层121的第4层144在开口部24的周围并且在开口部24a的内侧露出(参照图7(a))。

如图8所示,通过喷口30被设置于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从而构成容器构成薄片400。

在此,喷口30的基部31在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的第1薄膜层121的第4层144上相对于开口部24的周围并且开口部24a的内侧的部分被固定。

如图8所示,容器构成薄片400具备以下分别进行说明的第1主面薄片部51、第2主面薄片部52、第1底内裆薄片部53、第2底内裆薄片部54以及顶内裆薄片部55来构成。

第1主面薄片部51构成第1主面部21a。还有,第1主面薄片部51包含顶内裆贴合部56。

第2主面薄片部52构成第2主面部21b。还有,第2主面薄片部52包含顶内裆贴合部57。

第1底内裆薄片部53以及第2底内裆薄片部54构成容器主体20的底内裆部23。

顶内裆薄片部55构成容器主体20的底内裆部23。

其中,顶内裆薄片部55例如被形成为六边形状(更加详细来说,在左右方向上长的六边形状)。

第1主面薄片部51与顶内裆薄片部55共有一边,在图8中被连接于顶内裆薄片部55的下侧。

在第1主面薄片部51上,比沿着图8所表示的折弯线74的部位更上侧的部分为顶内裆贴合部56。顶内裆贴合部56例如被形成为上底短于下底的梯形状。另一方面,在第1主面薄片部51上,比沿着折弯线74的部位更下侧的部分例如被形成为纵长的四边形。

第1底内裆薄片部53是与第2底内裆薄片部54一起构成底内裆部23的部分。第1底内裆薄片部53以及第2底内裆薄片部54被形成为互相相同的形状。第1底内裆薄片部53以及第2底内裆薄片部54例如分别被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长的矩形状的形状。第1底内裆薄片部53以及第2底内裆薄片部54的左右宽度尺寸被设定成与第1主面薄片部51的下端部的左右宽度尺寸相同等的尺寸。

在图8中,第1底内裆薄片部53被连接于第1主面薄片部51的下侧,第2底内裆薄片部54被连接于第1底内裆薄片部53的下侧。

再有,在图8中第2主面薄片部52被连接于第2底内裆薄片部54的下侧。

在第2主面薄片部52上,比沿着图8所表示的折弯线74的部位更下侧的部分为顶内裆贴合部57。

第2主面薄片部52被形成为与第1主面薄片部51相同的形状。

但是,例如填充材料导入部29被一体设置于第2主面薄片部52。到达填充材料导入部29的外缘的非接合部68被形成于填充材料导入部29。非接合部68与非接合部67相连通。

还有,在填充材料导入部29上,第1薄膜层121和第2薄膜层122被形成为互相相同尺寸,第1薄膜层121并没有比第2薄膜层122更伸出。即,在填充材料导入部29上,第1薄膜层121的第4层144成为非露出。

在图8中,喷口30的基部31位于顶内裆薄片部55的跟前侧,筒部32贯通顶内裆薄片部55并且比该顶内裆薄片部55更向里侧突出。但是,基部31也可以位于第1薄膜层121与第2薄膜层122之间。

通过容器构成薄片400被折叠并且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的周缘部彼此被接合(例如热封),从而容器用薄片200(图9、图10(a)、图10(b))被构成。

更加详细来说,通过容器构成薄片400以在图8所表示的2根折弯线71和折弯线72上分别被谷折叠并且在折弯线73和2根折弯线74上分别被山折叠的状态被热封,从而构成容器用薄片200。

在此,所谓谷折叠是指朝向图8中的里侧凸起的折弯,所谓山折叠是指朝向图8中的跟前侧凸起的折弯。

在此,2根折弯线71中的一方为第1主面薄片部51与第1底内裆部53的边界,另一方为第2主面薄片部52与第2底内裆薄片部54的边界。

另外,折弯线72为顶内裆薄片部55与第1主面薄片部51的边界(顶内裆部薄片部55与顶内裆贴合部56的边界)。

折弯线73为第1底内裆薄片部53与第2底内裆薄片部54的边界。

2根折弯线74中的一方为第1主面薄片部51上的顶内裆贴合部56与该第1主面薄片部51上的其他部的边界,另一方为第2主面薄片部52上的顶内裆贴合部57与该第2主面薄片部52上的其他部的边界。

在容器构成薄片400这样被折弯的状态下,顶内裆薄片部55的一半部分(图8中的下侧的一半部分)和顶内裆贴合部56相互重叠,顶内裆薄片部55的余部(图8中的上侧的一半部分)和顶内裆贴合部57相互重叠,第1底内裆薄片部53和第2底内裆薄片部54相互重叠,第1底内裆薄片部53和第1主面薄片部51的下端部相互重叠,第2底内裆薄片部54和第2主面薄片部52的下端部相互重叠,并且第1主面薄片部51上的顶内裆贴合部56以外的部分和第2主面薄片部52上的顶内裆贴合部57以外的部分相互重叠。

然后,通过容器构成薄片400以容器构成薄片400这样被折弯的状态被热封,从而顶内裆薄片部55的一半部分(图8中的下侧的一半部分)和顶内裆贴合部56被相互接合;顶内裆薄片部55的余部(图8中的上侧的一半部分)和顶内裆贴合部57被相互接合;第1底内裆薄片部53和第1主面薄片部51的下端部被相互接合;第2底内裆薄片部54和第2主面薄片部52的下端部被相互接合;第1主面薄片部51和第2主面薄片部52被相互接合。

在此,在第1主面薄片部51上与第2主面薄片部52相接合的部分为除了顶内裆贴合部56和在第1主面薄片部51上与第1底内裆薄片部53相重叠的部分的部分。

同样,在第2主面薄片部52上与第1主面薄片部51相接合的部分为除了顶内裆贴合部57和在第2主面薄片部52上与第2底内裆薄片部54相重叠的部分的部分。

在此,如图8所示,在第1底内裆薄片部53以及第2底内裆薄片部54的左右两端部上分别形成缺口形状部58。

因此,如以上所述以容器构成薄片400被折弯的状态,在第1主面薄片部51(第2主面薄片部52)上与各个缺口形状部58相对应的部分不介有第1底内裆薄片部53以及第2底内裆薄片部54而直接相对于第2主面薄片部52(第1主面薄片部51)进行相对。因此,通过如以上所述热封容器构成薄片400从而第1主面薄片部51的下端部和第2主面薄片部52的下端部经由各个缺口形状部58而被部分性地相互热封。

这样,通过容器构成薄片400被热封从而密封部27被形成并且形成容器主体20。由此,制作图9、图10(a)以及图10(b)所表示的容器用薄片200。

在此,容器用薄片200具有从容器主体20进行突出的管状的填充材料导入部29。填充材料导入部29的非接合部68也是被封入到各个非接合部61、62、63、65、66、67内的空间的填充材料的入口。填充材料导入部29的配置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例如以填充材料导入部29从非接合部7的一端进行突出的方式配置填充材料导入部29。

还有,图9表示顶内裆部22(以及没有图示的顶内裆部12)相对于躯干部21(以及没有图示的躯干部11)正交的状态。在进行容器构成薄片400的热封的时候,成为如图9那样的姿势,顶内裆薄片部55的一半部分和顶内裆贴合部56被模具(没有图示)夹持并且顶内裆薄片部55的余部和顶内裆贴合部57被模具夹持,并且第1主面薄片部51、第2主面薄片部52、第1底内裆薄片部53以及第2底内裆薄片部54也被模具夹持。

还有,图10(a)以及图10(b)表示以顶内裆贴合部56与第1主面薄片部51上的余部相重叠的方式容器用薄片200被折弯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容器用薄片200以这样被折弯的状态从该容器用薄片200被制作的工序被提供给将收纳物96收纳于容器主体20的收纳区域20a的工序。

再有,在通过如以上所述容器构成薄片400被热封从而制作容器用薄片200之后,填充材料(例如空气)相对于各个非接合部61、62、63、65、66、67经由填充材料导入部29的非接合部68被导入。由此,各个非接合部61、62、63、65、66、67鼓起而形成第1边缘封入部41、第2边缘封入部42、特定封入部80、第2特定封入部800、填充材料封入部45、横截方向封入部46、填充材料封入部47,刚性被赋予容器主体20。

即,填充材料被填充于各个非接合部61、62、63、65、66、67上的第1薄膜层121与第2薄膜层122的层间并形成第1边缘封入部41、第2边缘封入部42、特定封入部80、第2特定封入部800、填充材料封入部45、横截方向封入部46、填充材料封入部47。

通过各个非接合部61、62、63、65、66、67鼓起从而例如躯干部21也在前后方向上膨胀出。

另外,在各个填充材料封入部(第1边缘封入部41、第2边缘封入部42、特定封入部80、第2特定封入部800、填充材料封入部45、横截方向封入部46、填充材料封入部47)被构成之后,例如以适当的方法封闭在填充材料封入部47上与非接合部68相邻接的部位(即,第1边缘封入部41、第2边缘封入部42、特定封入部80、第2特定封入部800、填充材料封入部45、横截方向封入部46、填充材料封入部47被封闭,并且填充材料被封入到第1边缘封入部41、第2边缘封入部42、特定封入部80、第2特定封入部800、填充材料封入部45、横截方向封入部46、填充材料封入部47)。由此,来自第1边缘封入部41、第2边缘封入部42、特定封入部80、第2特定封入部800、填充材料封入部45、横截方向封入部46、填充材料封入部47的填充材料的泄漏被限制。

再有,在基端部切除填充材料导入部29。

这样,制作薄片材料容器100。

这样,容器用薄片200具备包围收纳收纳物96的收纳区域20a的容器主体20,容器主体20由层叠了多层薄膜层的薄片材料(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构成,薄片材料具备多层薄膜层彼此进行接合的薄膜区域、多层薄膜层彼此被非接合的非接合区域(非接合部61~67),在通过在薄片材料的非接合区域将填充材料封入到多层薄膜层的层间从而形成填充材料封入部(第1边缘封入部41、第2边缘封入部42、特定封入部80、第2特定封入部800、填充材料封入部45、横断方向封入部46、填充材料封入部47)的时候,容器主体20成为具备多个面状部的形态,在多个面状部中包含互相相邻并且互相交叉的第1面状部(第1主面部21a)和第2面状部(底内裆部23),填充材料封入部包含横跨第1面状部和第2面状部而配置并且从第1面状部与第2面状部的边界部151向第1面状部中的与边界部151侧相反端152侧进行延伸的中间延伸部83、在沿着边界部151的方向上分别邻接于中间延伸部83的两侧的第1邻接部84以及第2邻接部85,中间延伸部83从第2面状部延伸至比第1邻接部84以及第2邻接部85更远处,并且邻接于中间延伸部83的延伸方向上的端部的两旁而分别配置有薄膜区域。

另外,第1面状部(第1主面部21a)具有从边界部151侧向相反端152侧分别进行延伸并互相并列的第1边缘部28a以及第2边缘部28b,在通过在薄片材料(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的非接合区域将填充材料封入到多层薄膜层的层间从而形成填充材料封入部的时候,第1邻接部84被配置于中间延伸部83与第1边缘部28a之间,第2邻接部85被配置于中间延伸部83与第2边缘部28b之间,填充材料封入部包含从第1邻接部84上的第1边缘部28a侧的端部向相反端152沿着第1边缘部28a进行延伸的第1边缘封入部41、从第2邻接部85上的第2边缘部28b侧的端部向相反端152沿着第2边缘部28b进行延伸的第2边缘封入部42、在第1面状部上的相反端152侧的区域在从第1边缘部28a向第2边缘部28b的方向上进行延伸并相互连接第1边缘封入部41和第2边缘封入部42的横截方向封入部46,在第1边缘封入部41与横截方向封入部46的连接部46a上横截方向封入部46细于第1边缘封入部41。

另外,在通过在薄片材料(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的非接合区域将填充材料封入到多层薄膜层的层间从而形成填充材料封入部的时候,从第2面状部到中间延伸部83的延伸方向上的中间延伸部83的一端83a为止的距离成为从第2面状部到相反端152为止的距离的一半以下。

另外,在通过在薄片材料(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的非接合区域将填充材料封入到多层薄膜层的层间从而形成填充材料封入部的时候,在填充封入部上位于第1面状部(第1主面部21a)的部分包含沿着边界部151遍布第1邻接部84、中间延伸部83以及第2邻接部85被配置的基部81a、朝向远离中间延伸部83的一部分即边界部151的方向从基部81a突出的突出部81b,相对于边界部151进行并列的方向上的突出部81b的宽度尺寸在该突出部81b上的基部81a侧的端部成为最大。

另外,在通过在薄片材料(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的非接合区域将填充材料封入到多层薄膜层的层间从而形成填充材料封入部的时候,突出部81b被形成为相对于边界部151进行并列的方向上的该突出部81b的宽度尺寸随着远离基部81a而成为窄幅的山形。

另外,第1面状部(第1主面部21a)具有从边界部151侧向相反端152侧分别进行延伸并互相并列的第1边缘部28a以及第2边缘部28b,在通过在薄片材料(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的非接合区域将填充材料封入到多层薄膜层的层间从而形成填充材料封入部的时候,第1邻接部84被配置于中间延伸部83与第1边缘部28a之间,第2邻接部85被配置于中间延伸部83与第2边缘部28b之间,填充材料封入部包含从第1邻接部84上的第1边缘部28a侧的端部向相反端152沿着第1边缘部28a进行延伸的第1边缘封入部41、从第2邻接部85上的第2边缘部28b侧的端部向相反端152沿着第2边缘部28b进行延伸的第2边缘封入部42,中间延伸部83上的相反端152侧的一端83a距相反端152的最短距离长于第1边缘封入部41以及第2边缘封入部42上的相反端152侧的一端41b、42b距相反端152的最短距离。

在通过在薄片材料(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的非接合区域将填充材料封入到多层薄膜层的层间从而形成填充材料封入部的时候,在多个面状部中包含处于将收纳区域20a夹于其间而与第1面状部(第1主面部21a)相对的位置关系的第3面状部(第2主面部21b),容器主体20具备包含第1面状部和第3面状部的躯干部21、由第2面状部构成的底部(底内裆部23),躯干部21具有从边界部151侧向相反端152侧分别进行延伸并且互相并列的第1边缘部28a以及第2边缘部28b,第1面状部和第3面状部分别在第1边缘部28a和第2边缘部28b上相互进行连接,优选在填充材料封入部上被配置于第1面状部的部分和在填充材料封入部上被配置于第3面状部的部分互相对称(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前后对称)地被形成,优选为在填充材料封入部上被配置于底部(底内裆部23)上的第1面状部侧的一半部分的部分和在填充材料封入部上被配置于第3面状部侧的一半部分的部分互相对称(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前后对称)地被形成,第1面状部上的第1边缘部28a与第2边缘部28b之间的中央部分201(图12)和第3面状部上的第1边缘部28a与第2边缘部28b之间的中央部分202(图12)分别向互相相反方向膨胀出。

另外,在通过在薄片材料(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的非接合区域将填充材料封入到多层薄膜层的层间从而形成填充材料封入部的时候,在容器主体20的多个面状部中包含处于将收纳区域20a夹于其间而与第1面状部(第1主面部21a)相对的位置关系的第3面状部(第2主面部21b),容器主体部20具备包含第1面状部和第3面状部的躯干部21、由第2面状部构成的底部(底内裆部23),躯干部21具有从边界部151侧向相反端152侧分别进行延伸并且互相并列的第1边缘部28a以及第2边缘部28b,第1面状部和第3面状部分别在第1边缘部28a和第2边缘部28b上相互进行连接,底部被形成为具有第1底部边缘部231、与第1底部边缘部231相对的第2底部边缘部232、被配置于第1底部边缘部231的一端与第2底部边缘部232的一端之间的第3底部边缘部233、与第3底部边缘部233相对的第4底部边缘部234的形状,填充材料封入部包含横跨第1底部边缘部231和第1面状部而配置的中间延伸部83、与中间延伸部83对称(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前后对称)地横跨第2底部边缘部232和第3面状部而配置的第2中间延伸部830、横跨第3底部边缘部233和躯干部21而配置的第1侧底部封入部(一方的填充材料封入部45)、横跨第4底部边缘部234和躯干部21而配置并且与第1侧底部封入部相对的第2侧底部封入部(另一方的填充材料封入部45)。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容器构成薄片400(图8)具备通过层叠多层薄膜层来构成并构成容器主体20的薄片材料(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薄片材料具备多层薄膜层彼此进行接合的薄膜区域、多层薄膜层彼此被部分性非接合的非接合区域(非接合部61~67),通过薄片材料被折弯并且将填充材料封入到非接合区域中的多层薄膜层彼此的层间从而形成填充材料封入部,在容器主体20被构成的时候,容器主体20成为具备多个面状部的形态,在多个面状部中包含互相相邻并且互相交叉的第1面状部(第1主面部21a)和第2面状部(底内裆部23),在填充材料封入部中包含横跨第1面状部和第2面状部而配置并且从第1面状部与第2面状部的边界部151向第1面状部上的与边界部151侧相反端152侧进行延伸的中间延伸部83、在沿着边界部151的方向上分别邻接于中间延伸部83的两侧的第1邻接部84以及第2邻接部85,中间延伸部83从第2面状部延伸至比第1邻接部84以及第2邻接部85更远处,并且邻接于中间延伸部83的延伸方向上的端部的两旁而分别配置有薄膜区域。

在此,各个填充材料封入部(第1边缘封入部41、第2边缘封入部42、特定封入部80、第2特定封入部800、填充材料封入部45、横截方向封入部46、填充材料封入部47)的内部的压力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优选为高于大气压的高压,例如按表压可以设为10kpa以上500kpa以下。

作为封闭填充材料封入部的方法,例如可以列举在填充材料封入部47上与非接合部68相邻接的部位上,以能够热封第1薄膜层121和第2薄膜层122的方式不进行非接合处理,并且在容器构成薄片400的制作阶段以及容器用薄片200的制作阶段相对于该部位不进行热封而在填充材料的填充后相对于该部位进行热封的方法。

再有,通过收纳物96经由喷口30的筒部32而被收纳于收纳区域20a内从而能够获得装有收纳物96的薄片材料容器100即薄片材料容器填装品300。

这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填装品300具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100、被收纳于收纳区域20a的收纳物96。

还有,将填充材料封入于各个填充材料封入部(第1边缘封入部41、第2边缘封入部42、特定封入部80、第2特定封入部800、填充材料封入部45、横截方向封入部46、填充材料封入部47)的时机与使收纳物96收纳于收纳区域20a的时机的前后关系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也可以在将填充材料封入到各个填充材料封入部之后使收纳物96收纳于收纳区域20a,也可以在使收纳物96收纳于收纳区域20a之后将填充材料封入到各个填充材料封入部,也可以同时(并行)进行向各个填充材料封入部封入填充材料和向收纳区域20a收纳收纳物96。

根据以上所述那样的第1实施方式,填充材料封入部包含横跨第1面状部和第2面状部而配置并且从第1面状部与第2面状部的边界部151向第1面状部上的与边界部151侧相反端152侧进行延伸的中间延伸部83、在沿着边界部151的方向上分别邻接于中间延伸部83的两侧的第1邻接部84以及第2邻接部85,中间延伸部83从第2面状部延伸至比第1邻接部84以及第2邻接部85更远处,并且邻接于中间延伸部83的延伸方向上的端部的两旁而分别配置有薄膜区域。

容器主体20由中间延伸部83的存在而成为第1面状部的中央部向容器主体200的外方膨胀出的形状。因此,与容器主体20不具有中间延伸部83的情况相比,因为容器主体20的内部空间的容积扩大所以能够充分确保薄片材料容器100的容积。特别是由于邻接于中间延伸部83的延伸方向上的端部的两旁而分别配置有薄膜区域,因而在中间延伸部83的端部能够充分发挥中间延伸部83要成为平坦力,所以中间延伸部83能够更加切实地使第1主面部21a的中央部膨胀。

另外,在第1边缘封入部41与横截方向封入部46的连接部46a上横截方向封入部46比第1边缘封入部41更细。另外,在第2边缘封入部42与横截方向封入部46的连接部46a上横截方向封入部46比第2边缘封入部42更细。由此,能够实现躯干部21向薄片材料容器100的前后方向充分膨胀,并且能够充分确保容器主体20的容积。

另外,填充材料封入部包含从第1邻接部84上的第1边缘部28a侧的端部向相反端152沿着第1边缘部28a进行延伸的第1边缘封入部41、从第2邻接部85上的第2边缘部28b侧的端部向相反端152沿着第2边缘部28b进行延伸的第2边缘封入部42,横截方向封入部46相互连接第1边缘封入部41和第2边缘封入部42。

因此,由中间延伸部83、第1邻接部84、第2邻接部85、第1边缘封入部41、第2边缘封入部42以及横截方向封入部46能够以连续的环状区域来补强第1主面部21a。

关于第2主面21b的补强也相同。

另外,即使通过从底内裆部23到中间延伸部83的延伸方向上的该中间延伸部83的一端83a为止的距离为从底内裆部23到相反端152为止的距离的一半以下,也能够实现躯干部21向薄片材料容器100的前后方向的充分的膨胀,并且能够充分确保容器主体20的容积。另外,在第1主面部21a上,能够充分确保为了进行功能说明的记载或设计性的授予的区域的大小。

同样,即使通过从底内裆部23到第2中间延伸部830的延伸方向上的该第2中间延伸部830的一端830a为止的距离为从底内裆部23到相反端152为止的距离的一半以下,也能够实现躯干部21向薄片材料容器100的前后方向的充分的膨胀,并且能够充分确保容器主体20的容积。另外,在第2主面部21b上,能够充分确保为了进行功能说明的记载或设计性的授予的区域的大小。

另外,即使通过中间延伸部83上的相反端152侧的一端83a距相反端152的最短距离长于第1边缘封入部41以及第2边缘封入部42上的相反端152侧的一端41b、42b距相反端152的最短距离,也能够实现躯干部21向薄片材料容器100的前后方向的充分膨胀并且能够充分确保容器主体20的容积,并且在第1主面部21a上能够充分确保为了进行功能说明的记载或设计性的授予的区域的大小。

同样,即使通过第2中间延伸部830上的相反端152侧的一端830a距相反端152的最短距离长于第1边缘封入部41以及第2边缘封入部42上的相反端152侧的一端41b、42b距相反端152的最短距离,也能够实现躯干部21向薄片材料容器100的前后方向的充分膨胀并且能够充分确保容器主体20的容积,并且在第2主面部21b上,能够充分确保为了进行功能说明的记载或设计性的授予的区域的大小。

另外,通过相对于边界部151进行并列的方向上的突出部81b的宽度尺寸在该突出部81b上的基部81a侧的端部上成为最大,从而能够充分获得由中间延伸部83产生的第1主面部21a的补强效果以及由第2中间延伸部830产生的第2主面部21b的补强效果。

另外,由于突出部81b被形成为突出部81b的左右宽度尺寸随着远离基部81a而成为窄幅的山形状,因而第1主面部21a以及第2主面部21b的刚性在高度方向上不连续地进行变化被抑制,所以能够抑制第1主面部21a以及第2主面部21b的压弯变形。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以下,使用图16~图21来对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以下进行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各个变形例1~9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100分别在以下进行说明的方面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100不同,在其他方面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100相同地构成。

还有,在图17(a)~图19(c)的各图以及图22中,将剖面线标注于密封部27的形成范围。

另外,第1实施方式的各个变形例1~9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填装品除了薄片材料容器100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填装品300不同之外,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填装品300相同地构成。

另外,在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各个变形例1~8的附图中,表示容器主体20的第1主面部21a侧,关于第2主面部21b侧没有图示,但是,关于第2主面部21b,也与第1主面部21a侧相同地形成填充材料封入部。还有,第2主面部21b侧的填充材料封入部在包含被配置于第2主面部21b上的任意位置的填充材料封入部47的方面与第1主面部21a侧的填充材料封入部不同。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首先,使用图16,对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100进行说明。

本变形例的情况下,薄片材料容器100不具有横截方向封入部46以及非接合部66。

另外,中间延伸部83的一端83a(上端)的高度位置(上下方向上的位置)成为与同方向上的第1边缘封入部41的一端41b(上端)以及同方向上的第2边缘封入部42的一端42b(上端)的高度位置相同等的高度位置。

另外,突出部81b不是被形成为山形状而是被形成为棒状(带状),该突出部81b的左右宽度尺寸不管上下方向上的位置而成为一定。

再有,在第1面状部(第1主面部21a)上,填充材料封入部不被形成于中间延伸部83的该延伸方向上的该中间延伸部83的一端83a与相反端152之间的区域。

换言之,即使是在通过在容器用薄片的薄片材料(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的非接合区域将填充材料封入到多层薄膜层的层间从而形成填充材料封入部的时候,也不在第1面状部上将填充材料封入部形成于中间延伸部83的延伸方向上的一端83a与相反端152之间的区域。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接着,使用图17(a),对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100进行说明。

本变形例的情况下,不将横截方向封入部46形成于容器主体20(非接合部66也不被形成)。

再有,在第1主面部21a上任意的填充材料封入部都不被配置于中间延伸部83的上端(一端83a)与相反端152之间的区域。

即,在第1面状部(第1主面部21a)上不将填充材料封入部形成于中间延伸部83的延伸方向上的该中间延伸部83的一端83a与相反端152之间的区域。

由此,能够实现躯干部21向薄片材料容器100的前后方向的充分膨胀并且能够充分确保容器主体20的容积。

还有,中间延伸部83的延伸方向上的中间延伸部83的一端83a(上端)成为变尖的尖端形状。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

接着,使用图17(b),对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100进行说明。

本变形例的情况下,不将横截方向封入部46形成于容器主体20(非接合部66也不被形成)。

再有,在第1面状部(第1主面部21a)上不将填充材料封入部形成于中间延伸部83的延伸方向上的该中间延伸部83的一端83a与相反端152之间的区域。

由此,能够实现躯干部21向薄片材料容器100的前后方向的充分膨胀并且能够充分确保容器主体20的容积。

还有,突出部81b被形成为上底短于下底的梯形状,中间延伸部83的延伸方向上的中间延伸部83的端83a(上端)水平地延伸。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

接着,使用图18(a),对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100进行说明。

本变形例的情况下,中间延伸部83的延伸方向上的中间延伸部83的一端83a(上端)的高度位置(上下方向上的位置)成为与同方向上的第1边缘封入部41的一端41b(上端)以及同方向上的第2边缘封入部42b(上端)的高度位置相同等的高度位置。

在此,在以图18(a)所表示的水平的平面p1进行切断的截面上,中间延伸部83的截面积小于第1边缘封入部41以及第2边缘封入部42的截面积。

即,第1面状部(第1主面部21a)具有从边界部151侧向相反端152侧分别进行延伸并且互相并列的第1边缘部28a以及第2边缘部28b,第1邻接部84被配置于中间延伸部83与第1边缘部28a之间,第2邻接部85被配置于中间延伸部83与第2边缘部28b之间,填充材料封入部包含从第1邻接部84上的第1边缘部28a侧的端部向相反端152沿着第1边缘部28a进行延伸的第1边缘封入部41、从第2邻接部85上的第2边缘部28b侧的端部向相反端152沿着第2边缘部28b进行延伸的第2边缘封入部42,以横切的方式切断第1边缘封入部41和第2边缘封入部42以及中间延伸部83上的相反端152侧的端部,在相对于第2面状部(底内裆部23)为平行的截面(以平面p1进行切断的截面)上中间延伸部83的截面积小于第1边缘封入部41以及第2边缘封入部42的截面积。

由此,能够实现躯干部21向薄片材料容器100的前后方向的充分膨胀并且能够充分确保容器主体20的容积。

另外,容器用薄片的第1面状部具有从边界部151侧向相反端152侧分别进行延伸并且互相并列的第1边缘部28a以及第2边缘部28b,在通过在薄片材料(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的非接合区域将填充材料封入到多层薄膜层的层间从而形成填充材料封入部的时候第1邻接部84被配置于中间延伸部83与第1边缘部28a之间,第2邻接部85被配置于中间延伸部83与第2边缘部28b之间,填充材料封入部包含从第1邻接部84上的第1边缘部28a侧的端部向相反端152沿着第1边缘部28a进行延伸的第1边缘封入部41、从第2邻接部85上的第2边缘部28b侧的端部向相反端152沿着第2边缘部28b进行延伸的第2边缘封入部42,以横切的方式切断第1边缘封入部41和第2边缘封入部42以及中间延伸部83上的相反端152侧的端部,在相对于第2面状部(底内裆部23)为平行的截面(以平面p1进行切断的截面)上中间延伸部83的截面积小于第1边缘封入部41以及第2边缘封入部42的截面积。

突出部81b例如被形成为等腰三角形。

还有,第1边缘封入部41以及第2边缘封入部的前端部也可以成为前端变细的形状。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5>

接着,使用图18(b),对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5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100进行说明。

本变形例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100在与突出部81b相似形的薄膜区域被形成于突出部81b的中央的方面与上述的变形例4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100(图8(a))不同,在其他方面与上述的变形例4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100相同地构成。

即使由本变形例也能够获得与上述的变形例4相同的效果。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6>

接着,使用图19(a),对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6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100进行说明。

本变形例的情况下,中间延伸部83的左右宽度尺寸在上下方向上重复进行变化。另外,中间延伸部83的左右宽度尺寸最大的部分不是突出部81b的下端而是突出部18b的下端与一端83a的中间的部分。

另外,中间延伸部83的延伸方向上的中间延伸部83的一端83a(上端)水平地延伸。

再有,在第1面状部(第1主面部21a)上填充材料封入部不被形成于中间延伸部83的延伸方向上的该中间延伸部83的一端83a与相反端152之间的区域。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7>

接着,使用图19(b),对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7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100进行说明。

本变形例的情况下,突出部81b不是被形成为山形,而是被形成为棒状(带状)。

另外,从边界部151朝向相反端152的突出部81b的延伸方向不是相对于边界部151正交的方向,而成为相对于边界部151进行倾斜的方向。

再有,在第1面状部(第1主面部21a)上填充材料封入部不被形成于中间延伸部83的延伸方向上的该中间延伸部83的一端83a与相反端152之间的区域。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8>

接着,使用图19(c),对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8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100进行说明。

本变形例的情况下,突出部81b被形成为矩形状。

再有,在第1面状部(第1主面部21a)上填充材料封入部不被形成于中间延伸部83的延伸方向上的该中间延伸部83的一端83a与相反端152之间的区域。

由此,能够实现躯干部21向薄片材料容器100的前后方向的充分膨胀并且能够充分确保容器主体20的容积。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9>

接着,使用图20以及图21,对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9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100进行说明。

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容器主体20所具备的所有填充材料封入部为一连串的例子,但是本变形例的情况下,填充材料封入部由互相独立的多个部分构成。如图20所示,例如容器主体20的填充材料封入部由第1填充材料封入部161和第2填充材料封入部162两个部分构成。

为了实现这样的结构,例如如图21所示将互相独立的多个非接合部(例如第1非接合部125a以及第2非接合部125b两个非接合部)形成于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

(第2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22,对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填装品300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薄片材料容器100的容器主体20不具有顶内裆部22。薄片材料容器100是所谓自立袋(standingpouch)。

另外,突出部81b例如被形成为上底短于下底的梯形,中间延伸部83的一端83a(上端)水平地延伸。

还有,在图22中表示容器主体20不具有第1边缘封入部41和第2边缘封入部42的例子,但是容器主体20也可以具有第1边缘封入部41以及第2边缘封入部42。

(第3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23~图28,对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填装品300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薄片材料容器100具备被配置于容器主体20的内侧的内容器10(图24)。即,容器主体20覆盖内容器10的周围。于是,容器主体20包围收纳区域10a。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容器主体20的第1面状部(第1主面部21a)和第3面状部(第2主面部21b)处于将内容器10的收纳区域10a(后面进行叙述)夹于其间而互相相对的位置关系。

在此,图24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材料容器100的内容器10的立体图。换言之,图24是省略了容器主体20的图示的薄片材料容器100的立体图。

如图24所示,内容器10具备被形成于该内容器10的上端部的内裆(三角片(gusset))即顶内裆部12、被形成于该内容器10的底部的内裆即底内裆部13、在该内容器10上顶内裆部12与底内裆部13之间的部分即躯干部11。

躯干部11具备处于将后面所述的收纳区域10a夹于其间而互相相对的位置关系的第1主面部11a和第2主面部11b(图28(a)和图28(b))。

第1主面部11a和底内裆部13在内容器10的下端部上相互连接。同样,第2主面部11b和底内裆部13在内容器10的下端部上相互连接。

躯干部11具备从顶内裆部12侧向底内裆部13侧分别进行延伸并且互相并列的左右一对的内容器边缘部18a、18b。

第1主面部11a和第2主面部11b在内容器边缘部18a上相互连接并且在内容器边缘部18b上也相互连接。

顶内裆部12例如在内容器10的左右方向上中央部的高度位置相对较高,其两侧部分朝向内容器10的左右两端向下倾斜。因此,内容器10成为溜肩形状。

内容器10的内部空间成为收纳收纳物96的收纳区域10a(图28(a)、图28(b))。

即,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收纳收纳物96的收纳区域10a(图28(a))被内容器10划定。被收纳于收纳区域10a的收纳物96相对于内容器10的内面直接进行接触,但是不直接接触于容器主体20的内面。

顶内裆部12具有能够将收纳区域10a内的收纳物96排出至外部的开口部14。还有,如后面所述,在顶内裆部12,例如喷口30的筒部32被设置成贯通开口部14的状态。因此,更加详细来说,内容器10的收纳区域10a内的收纳物96经由贯通开口部14的喷口30而被排出至外部。

图25(a)以及图25(b)是构成内容器10的内容器构成薄片材料110的平面图,其中图25(a)表示在内容器构成薄片材料110上成为内容器10的内面侧的面(内面111),图25(b)表示在内容器构成薄片材料110上成为内容器10的外面侧的面(外面112)。图25(c)是内容器构成薄片材料110的截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内容器10通过折弯内容器构成薄片材料110并将该内容器构成薄片材料110的周缘部彼此相互接合来形成密封部15从而被形成为如图24所表示的那样的形状。

在顶内裆部12与躯干部11的边界部的密封部15、内容器边缘部18a以及内容器边缘部18b的密封部15、以及躯干部11与底内裆部13的边界部的密封部15上将内容器构成薄片材料110彼此接合。由此,内容器10除了开口部14,成为该内容器10的内部空间即收纳区域10a被密闭的结构。还有,内容器构成薄片材料110彼此的接合例如由热封进行。

但是,在本发明中,内容器并不限于由薄片材料构成,例如也可以由吹塑成形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容器主体20和内容器10被部分性地相互接合(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和内容器构成薄片材料110被部分性地接合)。

由此,因为内容器10被容器主体20保持,所以即使将内容器10(将内容器构成薄片材料110)形成为薄壁也能够抑制内容器10的皱巴巴,并且内容器10容易被平坦地压扁。因此,能够抑制内容器10内的收纳物96的残留。

容器主体20和内容器10优选在2个地方以上分别被相互接合。

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该例子,容器主体20和内容器10也可以遍布全体而为非接合(容器主体20和内容器10也可以完全不被接合)。但是,即使是在此情况下,也优选内容器10被容器主体20保持于容器主体20的内侧。

薄片材料容器100具备通过内容器构成薄片材料110和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部分性地成为非接合从而能够将外部气体导入到容器主体20的内部即容器主体20的内面与内容器10的外面之间的外部气体导入部126(图23)。

在容器100上形成外部气体导入部126的部位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外部气体导入部126例如被形成于躯干部21的第2主面部21b上的上端部(在第2主面部21b上的与顶内裆部22的边界部)与躯干部11的第2主面部11b上的上端部(在第2主面部11b上的与顶内裆部12的边界部)之间。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外部气体导入部126被形成于容器主体20与内容器10之间。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该例子,也可以是容器主体20单独配备外部气体导入部126。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薄片材料容器100具备1个外部气体导入部126。即,在薄片材料容器100的1个地方形成外部气体导入部126。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子,薄片材料容器100也可以具备多个外部气体导入部126。

还有,也可以通过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彼此部分性地成为非接合从而形成外部气体导入部,或通过在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上形成贯通该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的表里的孔(在容器主体20上形成贯通该容器主体20的内外的孔)从而形成外部气体导入部。

接着,对内容器构成薄片材料110的层结构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如图25(c)所示,内容器构成薄片材料110例如将第1层131、第2层132、第3层133按该顺序层叠来构成。

第1层131例如由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构成。

第2层132例如是由二氧化硅以及氧化铝被蒸镀于一方的面(第1层131侧的面)上的延展尼龙构成的透明蒸镀延展尼龙的层。

第3层133例如由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构成。

这些层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作为一个例子,可以使第层131为25μm;第2层132为15μm;第3层133为40μm。

作为第1层131的主要功能,可以列举确保与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的热封性。

作为第2层132的主要功能,可以列举确保气体阻隔性以及耐针孔性。

作为第3层133的主要功能,可以列举确保内容器构成薄片材料110彼此的热封性。

还有,内容器构成薄片材料110的层结构并不限于在此说明了的结构。

第1层131被配置于内容器10的外面侧(即,容器主体20侧),第3层133被配置于内容器10的内面侧(即,收纳区域10a侧)。

内容器构成薄片材料110被折叠成具有上述的躯干部11、顶内裆部12以及底内裆部13的形态,通过该内容器构成薄片材料110的第3层133的周缘部彼此被相互接合从而构成内容器10。

还有,第3层133彼此在比内容器构成薄片材料110的周缘部更内侧的区域不被接合。由此,在内容器10的内部形成内容器构成薄片材料110彼此非接合的区域即收纳区域10a。

在此,如图25(a)以及图25(b)所示在内容器构成薄片材料110上开口部14被形成于构成顶内裆部12的部位。还有,开口部14例如被形成为与开口部24相同的大小,并与开口部24相重叠地配置。开口部14比开口部24a小一圈。

还有,在如以下所述接合内容器构成薄片材料110和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的时候,通过在图25(a)所表示的导入口形成部117a上部分性地使内容器构成薄片材料110和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非接合,从而形成成为外部气体导入部126(图23)的非接合区域124(图27)。

在此,将内容器构成薄片材料110和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被相互接合的部分称作为密封部25。即,密封部25是容器主体20与内容器10的接合部(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与内容器构成薄片材料110的接合部)。

如图26所示,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和内容器构成薄片材料110相互重叠并部分性地被相互接合。在图26中,将剖面线标注于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与内容器构成薄片材料110被相互接合的范围(密封部25)。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喷口30被设置于由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和内容器构成薄片材料110构成的薄片材料的构件(图27)称作为容器构成薄片400。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喷口30的基部31相对于内容器构成薄片材料110上的开口部14的周围缘部被粘结固定。

更加详细来说,喷口30的基部31相对于在内容器构成薄片材料110上构成内容器10的内面的一方的面被粘结固定。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该例子,基部31也可以被配置于构成容器主体20的第1薄膜层121与第2薄膜层122之间并被粘结固定于第1薄膜层121和第2薄膜层122中的至少一方。或者,基部31也可以被配置于内容器10的外面与容器主体20的内面之间并相对于内容器10的外面和容器主体20的内面中的至少一方被粘结固定。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1主面薄片部51构成内容器10的第1主面11a以及容器主体20的第1主面部21a。

第2主面薄片部52构成内容器10的第2主面11b以及容器主体20的第2主面部21b。

第1底内裆薄片部53以及第2底内裆薄片部54构成内容器10的底内裆部13以及容器主体20的底内裆部23。

顶内裆薄片部55构成内容器10的顶内裆部22以及容器主体20的底内裆部23。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通过容器构成薄片400被折叠并且内容器构成薄片材料110的周缘部彼此被接合(例如热封),从而构成容器用薄片。

即,这样,通过容器构成薄片400被热封从而密封部15被形成并且形成内容器10,并且密封部27被形成并且形成覆盖内容器10的容器主体20。

于是,顶内裆部22的周缘部和内容器10的顶内裆部12的周缘部被接合,第1主面部21a上的与顶内裆部22的边界部和第1主面部11a上的与顶内裆部12的边界部被接合,第2主面部21b上的与顶内裆部22的边界部和第2主面部11b上的与顶内裆部12的边界部被接合,第1主面部21a的左右侧缘部(但是除了下端部)各自和第1主面部11a的左右侧缘部各自被接合,第2主面部21b的左右侧缘部(但是除了下端部)各自和第2主面部11b的左右侧缘部各自被接合,在各个躯干部21的下端部的左右侧缘部上接合构成容器主体20的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彼此。

这样,在密封部25上包含顶内裆部12的周缘部和顶内裆部22的周缘部被接合的部分、第1主面部11a的周缘部和第1主面部21a的周缘部被接合的部分、第2主面部11b的周缘部和第2主面部21b的周缘部被接合的部分。

另外,密封部27被配置于第1边缘部28a以及第2边缘部28b各自的下端部。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顶内裆部22覆盖顶内裆部12的上面侧。

另外,躯干部21覆盖躯干部11的周围。即,第1柱面21a覆盖第1主面11a的前面侧,第2主面部21b覆盖第2主面部11b的背面侧。

另外,底内裆部23覆盖底内裆部13的下面侧。

图28(a)以及图28(b)分别是沿着图15a-a线的截面图,其中图28(a)表示与图28(b)的状态相比收纳区域10a内的收纳物96减少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以上所述薄片材料容器100具备外部气体导入部126。

由此,在收纳区域10a内的收纳物96的残余量减少的时候,因为外部气体经由外部气体导入部126而被导入到容器主体20与内容器10之间,所以内容器10与容器主体20独立而变得容易压扁(参照图28(b))。因此,能够抑制在内容器10内的收纳物96的残留。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各个变形例,还包含能够达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各种变形、改良等的方式。

例如,在上述中说明了第1邻接部84以及第2邻接部85分别跨越边界部151来进行配置的例子,但是第1邻接部84以及第2邻接部85也可以不跨越边界部151。即,第1邻接部84以及第2邻接部85也可以只被配置于第1面状部(第1主面部21a)或者第3面状部(第2主面部21b)。

另外,第1邻接部84以及第2邻接部85也可以不被配置于第1面状部以及第3面状部,而只被配置于第2面状部(底内裆部23)。在此情况下,薄片材料容器以及容器用薄片的容器主体例如能够使用图29所表示的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来进行制作。图29所表示的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的第1邻接部构成部631以及第2邻接部构成部632被配置于第1底内裆薄片部53以及第2底内裆薄片部54,没有被配置于第1主面薄片部51以及第2主面薄片部52。

另外,内容器10的底内裆部13的密封部15也可以与容器主体20的底部相接合。

为了实现底内裆部13的密封部15与容器主体20的底部相接合的结构,例如在容器构成薄片400(参照图27)的状态下与图27所表示的形态不同,以将内容器构成薄片材料110和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设为互相相同的形状并且内容器构成薄片材料110的外形线和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的外形线互相一致的方式使内容器构成薄片材料110和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重叠的状态下,相互接合内容器构成薄片材料110的周缘部和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的周缘部。

在此情况下,因为能够用共同的切割刀刃一并冲切内容器构成薄片材料110和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120,所以薄片材料容器100的制造变得容易。

例如,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等中说明了相对于喷口30的筒部32安装带泵的盖90的例子,但是也可以相对于喷口30的筒部32单单安装螺帽或者其他分配器(dispenser)(例如触发分配器)。

另外,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等中说明了在薄片材料容器100的状态下包含非接合部68的填充材料导入部29被切除的例子,但是也可以是填充材料导入部29以填充材料被填充于非接合部68的状态残留于薄片材料容器100。在此情况下,在废弃薄片材料容器100的时候,通过折断填充材料导入部29并使非接合部68的内部与外部气体相连通,从而能够经由非接合部68将各个填充材料封入部内的填充材料(例如空气)排出至外部,在此状态下能够较薄地压扁薄片材料容器100。

上述实施方式包含下述的技术思想。

<1>一种薄片材料容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包围收纳收纳物的收纳区域的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由层叠了多层薄膜层的薄片材料构成并且具备多个面状部,在所述多个面状部中包含互相相邻并且互相交叉的第1面状部和第2面状部,所述薄片材料具备所述多层薄膜层彼此进行接合的薄膜区域、填充材料被封入到所述多层薄膜层的层间的填充材料封入部,所述填充材料封入部包含横跨所述第1面状部和所述第2面状部而配置并且从所述第1面状部与所述第2面状部的边界部向所述第1面状部中的与所述边界部侧相反端侧进行延伸的中间延伸部、在沿着所述边界部的方向上分别邻接于所述中间延伸部的两侧的第1邻接部以及第2邻接部,所述中间延伸部从所述第2面状部延伸到比所述第1邻接部以及所述第2邻接部更远处,并且邻接于所述中间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上的端部的两旁而分别配置有所述薄膜区域。

<2>如<1>所述的薄片材料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面状部上不将所述填充材料封入部形成于所述中间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上的该中间延伸部的一端与所述相反端之间的区域。

<3>如<1>所述的薄片材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面状部具有从所述边界部侧向所述相反端侧分别进行延伸并且互相并列的第1边缘部以及第2边缘部,所述第1邻接部被配置于所述中间延伸部与所述第1边缘部之间,所述第2邻接部被配置于所述中间延伸部与所述第2边缘部之间,所述填充材料封入部包含从所述第1邻接部上的所述第1边缘部侧的端部向所述相反端沿着所述第1边缘部进行延伸的第1边缘封入部、从所述第2邻接部上的所述第2边缘部侧的端部向所述相反端沿着所述第2边缘部进行延伸的第2边缘封入部、在所述第1面状部上的所述相反端侧的区域在从所述第1边缘部向所述第2边缘部的方向上进行延伸并相互连接所述第1边缘封入部和所述第2边缘封入部的横截方向封入部,在所述第1边缘封入部与所述横截方向封入部的交叉部上所述横截方向封入部细于所述第1边缘封入部。

<4>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薄片材料容器,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2面状部到所述中间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上的该中间延伸部的一端为止的距离为从所述第2面状部到所述相反端为止的距离的一半以下。

<5>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薄片材料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填充材料封入部上位于所述第1面状部的部分包含沿着所述边界部遍布所述第1邻接部、所述中间延伸部以及所述第2邻接部被配置的基部、向远离所述中间延伸部的一部分即所述第2面状部的方向从所述基部进行突出的突出部,相对于所述边界部并列的方向上的所述突出部的宽度尺寸在该突出部上的所述基部侧的端部成为最大。

<6>如<5>所述的薄片材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被形成为相对于所述边界部并列的方向上的该突出部的宽度尺寸随着远离所述基部而成为窄幅的山形。

<7>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薄片材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面状部具有从所述边界部侧向所述相反端侧分别进行延伸并互相并列的第1边缘部以及第2边缘部,所述第1邻接部被配置于所述中间延伸部与所述第1边缘部之间,所述第2邻接部被配置于所述中间延伸部与所述第2边缘部之间,所述填充材料封入部包含从所述第1邻接部上的所述第1边缘部侧的端部向所述相反端沿着所述第1边缘部进行延伸的第1边缘封入部、从所述第2邻接部上的所述第2边缘部侧的端部向所述相反端沿着所述第2边缘部进行延伸的第2边缘封入部,所述中间延伸部上的所述相反端侧的一端距所述相反端的最短距离长于所述第1边缘封入部以及所述第2边缘封入部上的所述相反端侧的一端距相反端的最短距离。

<8>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薄片材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面状部具有从所述边界部侧向所述相反端侧分别进行延伸并且互相并列的第1边缘部以及第2边缘部,所述第1邻接部被配置于所述中间延伸部与所述第1边缘部之间,所述第2邻接部被配置于所述中间延伸部与所述第2边缘部之间,所述填充材料封入部包含从所述第1邻接部上的所述第1边缘部侧的端部向所述相反端沿着所述第1边缘部进行延伸的第1边缘封入部、从所述第2邻接部上的所述第2边缘部侧的端部向相反端沿着所述第2边缘部进行延伸的第2边缘封入部,以横切的方式切断所述第1边缘封入部、所述第2边缘封入部以及所述中间延伸部上的所述相反端侧的端部,在相对于所述第2面状部为平行的截面上所述中间延伸部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1边缘封入部以及所述第2边缘封入部的截面积。

<9>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薄片材料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面状部中包含处于将所述收纳区域夹于其间而与所述第1面状部相对的位置关系的第3面状部,所述容器主体部具备包含所述第1面状部和所述第3面状部的躯干部、由所述第2面状部构成的底部,所述躯干部具有从所述边界部侧向所述相反端侧分别进行延伸并且互相并列的第1边缘部以及第2边缘部,所述第1面状部和所述第3面状部分别在所述第1边缘部和所述第2边缘部上相互进行连接,在所述填充材料封入部上被配置于所述第1面状部的部分和在所述填充材料封入部上被配置于所述第3面状部的部分互相对称地被形成,并且在所述填充材料封入部上被配置于所述底部上的所述第1面状部侧的一半部分的部分和在所述填充材料封入部上被配置于所述第3面状部侧的一半部分的部分互相对称地被形成,所述第1面状部上的所述第1边缘部与所述第2边缘部之间的中央部分和所述第3面状部上的所述第1边缘部与所述第2边缘部之间的中央部分分别向互相相反方向膨胀出。

<10>如<9>所述的薄片材料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面状部中包含处于将所述收纳区域夹于其间而与所述第1面状部相对的位置关系的第3面状部,所述容器主体具备包含所述第1面状部和所述第3面状部的躯干部、由所述第2面状部构成的底部,所述躯干部具有从所述边界部侧向所述相反端侧分别进行延伸并互相并列的第1边缘部以及第2边缘部,所述第1面状部和所述第3面状部分别在所述第1边缘部和所述第2边缘部上相互进行连接,所述底部被形成为具有第1底部边缘部、与所述第1底部边缘部相对的第2底部边缘部、被配置于所述第1底部边缘部的一端与所述第2底部边缘部的一端之间的第3底部边缘部、与所述第3底部边缘部相对的第4底部边缘部的形状,所述填充材料封入部包含横跨所述第1底部边缘部和所述第1面状部而配置的所述中间延伸部、与所述中间延伸部对称地横跨所述第2底部边缘部和所述第3面状部而配置的第2中间延伸部、横跨所述第3底部边缘部和所述躯干部而配置的第1侧底部封入部、横跨所述第4底部边缘部和所述躯干部而配置并且与所述第1侧底部封入部相对的第2侧底部封入部。

<11>一种薄片材料容器填装品,其特征在于,具备<1>~<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薄片材料容器、被收纳于所述收纳区域的收纳物。

<12>一种容器用薄片,其特征在于,具备包围收纳收纳物的收纳区域的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由层叠了多层薄膜层的薄片材料构成,所述薄片材料具备所述多层薄膜层彼此进行接合的薄膜区域、所述多层薄膜层彼此被非接合的非接合区域,在通过在所述薄片材料的所述非接合区域将填充材料封入到所述多层薄膜层的层间从而形成填充材料封入部的时候,所述容器主体成为具备多个面状部的形态,在所述多个面状部中包含互相相邻并且互相交叉的第1面状部和第2面状部,所述填充材料封入部包含横跨所述第1面状部和所述第2面状部而配置并且从所述第1面状部与所述第2面状部的边界部向所述第1面状部上的与所述边界部侧相反端侧进行延伸的中间延伸部、在沿着所述边界部的方向上分别邻接于所述中间延伸部的两侧的第1邻接部以及第2邻接部,所述中间延伸部从所述第2面状部延伸至比所述第1邻接部以及所述第2邻接部更远处,并且邻接于所述中间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上的端部的两旁而分别配置有所述薄膜区域。

<13>一种容器构成薄片,其特征在于,具备通过层叠多层薄膜层来构成并构成容器主体的薄片材料,所述薄片材料具备所述多层薄膜层彼此进行接合的薄膜区域、所述多层薄膜层彼此部分性地被非接合的非接合区域,通过所述薄片材料被折弯并且将填充材料封入到所述非接合区域中的所述多层薄膜层彼此的层间从而形成填充材料封入部,在所述容器主体被构成的时候,所述容器主体成为具备多个面状部的形态,在所述多个面状部中包含互相相邻并且互相交叉的第1面状部和第2面状部,在所述填充材料封入部中包含横跨所述第1面状部和所述第2面状部而配置并且从所述第1面状部与所述第2面状部的边界部向所述第1面状部上的与所述边界部侧相反端侧进行延伸的中间延伸部、在沿着所述边界部的方向上分别邻接于所述中间延伸部的两侧的第1邻接部以及第2邻接部,所述中间延伸部从所述第2面状部延伸至比所述第1邻接部以及第2邻接部更远处,并且邻接于所述中间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上的端部的两旁而分别配置有所述薄膜区域。

<14>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薄片材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上的所述相反端侧的缘部成为向所述相反端侧凸起的形状,所述横截方向封入部成为向所述相反端侧凸起的弯曲形状。

<15>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薄片材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边缘封入部以及第2边缘封入部分别比所述第1边缘封入部以及所述第2边缘封入部与所述横截方向封入部的连接部更向上方进行延伸。

<16>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薄片材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主体具备能够排出所述收纳物的开口,该薄片材料容器具备在所述容器主体上的所述开口的边缘部被安装的带泵的盖,所述带泵的盖具备接受压入操作的操作部,通过相对于所述操作部进行压入操作从而将所述收纳物排出至外部。

<17>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容器用薄片,其特征在于,即使是在通过在所述薄片材料的所述非接合区域将填充材料封入到所述多层薄膜层的层间从而形成填充材料封入部的时候,也不在所述第1面状部上将所述填充材料封入部形成于所述中间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上的一端与所述相反端之间的区域。

<18>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容器用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面状部具有从所述边界部侧向所述相反端侧分别进行延伸并互相并列的第1边缘部以及第2边缘部,在通过在所述薄片材料的所述非接合区域将填充材料封入到所述多层薄膜层的层间从而形成所述填充材料封入部的时候,所述第1邻接部被配置于所述中间延伸部与所述第1边缘部之间,所述第2邻接部被配置于所述中间延伸部与所述第2边缘部之间,所述填充材料封入部包含从所述第1邻接部上的所述第1边缘部侧的端部向所述相反端沿着所述第1边缘部进行延伸的第1边缘封入部、从所述第2邻接部上的所述第2边缘部侧的端部向所述相反端沿着所述第2边缘部进行延伸的第2边缘封入部、在所述第1面状部上的所述相反端侧的区域在从所述第1边缘部向所述第2边缘部的方向上进行延伸并相互连接所述第1边缘封入部和所述第2边缘封入部的横截方向封入部,在所述第1边缘封入部与所述横截方向封入部的连接部上所述横截方向封入部细于所述第1边缘封入部。

<19>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容器用薄片,其特征在于,在通过在所述薄片材料的所述非接合区域将填充材料封入到所述多层薄膜层的层间从而形成所述填充材料封入部的时候,从所述第2面状部到所述中间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上的该中间延伸部83的一端为止的距离成为从所述第2面状部到所述相反端为止的距离的一半以下。

<20>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容器用薄片,其特征在于,在通过在所述薄片材料的所述非接合区域将填充材料封入到所述多层薄膜层的层间从而形成所述填充材料封入部的时候,在所述填充材料封入部上位于所述第1面状部的部分包含沿着所述边界部遍布所述第1邻接部、所述中间延伸部以及所述第2邻接部而配置的基部、向远离所述中间延伸部的一部分即所述边界部的方向从所述基部进行突出的突出部,相对于所述边界部并列的方向上的所述突出部的宽度尺寸在该突出部上的所述基部侧的端部成为最大。

<21>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容器用薄片,其特征在于,在通过在所述薄片材料的所述非接合区域将填充材料封入到所述多层薄膜层的层间从而形成所述填充材料封入部的时候,所述突出部被形成为相对于所述边界部进行并列的方向上的该突出部的宽度尺寸随着远离所述基部而成为窄幅的山形。

<22>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容器用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面状部具有从所述边界部侧向所述相反端侧分别进行延伸并且互相并列的第1边缘部以及第2边缘部,在通过在所述薄片材料的所述非接合区域将填充材料封入到所述多层薄膜层的层间从而形成所述填充材料封入部的时候,所述第1邻接部被配置于所述中间延伸部与所述第1边缘部之间,所述第2邻接部被配置于所述中间延伸部与所述第2边缘部之间,所述填充材料封入部包含从所述第1邻接部上的所述第1边缘部侧的端部向所述相反端沿着所述第1边缘部进行延伸的第1边缘封入部、从所述第2邻接部上的所述第2边缘部侧的端部向所述相反端沿着所述第2边缘部进行延伸的第2边缘封入部,所述中间延伸部上的所述相反端侧的一端距所述相反端的最短距离长于所述第1边缘封入部以及所述第2边缘封入部上的所述相反端侧的一端距相反端的最短距离。

<23>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容器用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面状部具有从所述边界部侧向所述相反端侧分别进行延伸并且互相并列的第1边缘部以及第2边缘部,在通过在所述薄片材料的所述非接合区域将填充材料封入到所述多层薄膜层的层间从而形成所述填充材料封入部的时候,所述第1邻接部被配置于所述中间延伸部与所述第1边缘部之间,所述第2邻接部被配置于所述中间延伸部与所述第2边缘部之间,所述填充材料封入部包含从所述第1邻接部上的所述第1边缘部侧的端部向所述相反端沿着所述第1边缘部进行延伸的第1边缘封入部、从所述第2邻接部上的所述第2边缘部侧的端部向所述相反端沿着所述第2边缘部进行延伸的第2边缘封入部,以横切的方式切断所述第1边缘封入部、所述第2边缘封入部以及所述中间延伸部上的所述相反端侧的端部,在相对于所述第2面状部为平行的截面上所述中间延伸部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1边缘封入部以及所述第2边缘封入部的截面积。

<24>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容器用薄片,其特征在于,在通过在所述薄片材料的所述非接合区域将填充材料封入到所述多层薄膜层的层间从而形成所述填充材料封入部的时候,在所述多个面状部中包含处于将所述收纳区域夹于其间而与所述第1面状部相对的位置关系的第3面状部,所述容器主体具备包含所述第1面状部和所述第3面状部的躯干部、由所述第2面状部构成的底部,所述躯干部具有从所述边界部侧向所述相反端侧分别进行延伸并互相并列的第1边缘部以及第2边缘部,所述第1面状部和所述第3面状部分别在所述第1边缘部和所述第2边缘部上相互进行连接,在所述填充材料封入部上被配置于所述第1面状部的部分和在所述填充材料封入部上被配置于所述第3面状部的部分互相对称地被形成,并且在所述填充材料封入部上被配置于所述底部上的所述第1面状部侧的一半部分的部分和在所述填充材料封入部上被配置于所述第3面状部侧的一半部分的部分互相对称地被形成,所述第1面状部上的所述第1边缘部与所述第2边缘部之间的中央部分和所述第3面状部上的所述第1边缘部与所述第2边缘部之间的中央部分分别向互相相反方向膨胀出。

<25>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容器用薄片,其特征在于,在通过在所述薄片材料的所述非接合区域将填充材料封入到所述多层薄膜层的层间从而形成所述填充材料封入部的时候,在所述多个面状部中包含处于将所述收纳区域夹于其间而与所述第1面状部相对的位置关系的第3面状部,所述容器主体具备包含所述第1面状部和所述第3面状部的躯干部、由所述第2面状部构成的底部,所述躯干部具有从所述边界部侧向所述相反端侧分别进行延伸并互相并列的第1边缘部以及第2边缘部,所述第1面状部和所述第3面状部分别在所述第1边缘部和所述第2边缘部上相互进行连接,所述底部被形成为具有第1底部边缘部、与所述第1边缘部相对的第2底部边缘部、被配置于所述第1底部边缘部的一端与所述第2底部边缘部的一端之间的第3底部边缘部、与所述第3底部边缘部相对的第4底部边缘部的形状,所述填充材料封入部包含横跨所述第1底部边缘部和所述第1面状部而配置的所述中间延伸部、与所述中间延伸部对称地横跨所述第2底部边缘部和所述第3面状部而配置的第2中间延伸部、横跨所述第3底部边缘部和所述躯干部而配置的第1侧底部封入部、横跨所述第4底部边缘部和所述躯干部而配置并且与所述第1侧底部封入部相对的第2侧底部封入部。

符号的说明

10内容器

10a收纳区域

11躯干部

11a第1主面部

11b第2主面部

12顶内裆部

13底内裆部

13a折叠引导线

14开口部

15密封部

16折返部

17折叠部

17a折叠引导线

18a内容器边缘部

18b内容器边缘部

20容器主体

20a收纳区域

21躯干部

21a第1主面部(第1面状部)

21b第2主面部(第3面状部)

22顶内裆部

23底内裆部(第2面状部)

23a隆起部

24开口部

25密封部

26封闭部

27密封部

28a第1边缘部

28b第2边缘部

29填充材料导入部

30喷口

31基部

32筒部

41第1边缘封入部

41a下部

42第2边缘封入部

42a下部

43填充材料封入部

45填充材料封入部

451第1部分

452第2部分

46横截方向封入部

46a连接部

47填充材料封入部

48填充材料封入部

51第1主面薄片部

52第2主面薄片部

53第1底内裆薄片部

54第2底内裆薄片部

55顶内裆薄片部

56顶内裆贴合部

57顶内裆贴合部

58缺口形状部

61非接合部

62非接合部

63非接合部

630中间延伸部构成部

631第1邻接部构成部

632第2邻接部构成部

65非接合部

66非接合部

67非接合部

68非接合部

71折弯线

72折弯线

73折弯线

74折弯线

80特定封入部

800第2特定封入部

81第1部分

81a基部

81b突出部

82第2部分

83中间延伸部

831第2中间延伸部

83a、831a一端

84第1邻接部

85第2邻接部

90带泵的盖

91盖部

92立起筒部

93按下部

94喷嘴部

95送液管

96收纳物

100薄片材料容器

110内容器构成薄片材料

111内面

112外面

117a导入口形成部

120容器主体构成薄片材料(薄片材料)

121第1薄膜层

122第2薄膜层

123非接合部

124非接合区域

125a第1非接合部

125b第2非接合部

126外部气体导入部

131第1层

132第2层

133第3层

141第1层

142第2层

143第3层

143第4层

151边界部

152相反端

200容器用薄片

201中央部分

202中央部分

231第1底部边缘部

232第2底部边缘部

233第3底部边缘部

234第4底部边缘部

300薄片材料容器填装品

400容器构成薄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