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管运送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59107发布日期:2019-07-03 02:56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软管运送推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管运送推车,尤其是一种软管运送推车的可枢转的支撑托架。



背景技术:

家庭所拥有的必需品之一为用于浇灌草皮、清洗汽车等的庭院软管。有各种产品易于握持和储存庭院软管,且同时展现软管大致整洁的外观。可携式软管运送推车不仅可以提供方便的软管卷绕和放出,而且可以额外地使软管轻易地在使用地点与储存地点之间移动。用于庭院软管的方便性握持和储存的可携式软管运送推车已经商品化许多年了。

一方面,典型的软管运送推车需要重量轻、体积小巧,且尺寸尽可能地小,以增进高效的物流。为了达到包装效率,有时软管运送推车在包装配置状态下可能无法自行站立,且可能会倒下来。另一方面,软管运送推车在操作时也应该稳定,而需要较大的覆盖面积(footprintarea)。若软管运送推车仅被设计为迎合稳定性需求,则为了运输软管运送推车,可能需要更多空间。在这种情况下,软管运送推车以拆成部件方式运输,然后由客户组装。然而,这给客户带来困难。

再者,现有技术的软管运送推车的一些问题有站立能力不足、当软管卷被卸下时软管运送推车会倒下来、重心高等。因此,鉴于上述缺点,有必要改善软管运送推车,其可提供较大尺寸用于操作,且提供较小尺寸用于物流及储存。另外,软管运送推车在组装后应可被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先前技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或至少降低上面讨论到的缺点。所述目的至少部分地可由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软管运送推车来达成。该软管运送推车具有一承载基架。该软管运送推车包括一引导把手。该软管运送推车包括一软管卷筒,被支承在该承载基架中。该软管卷筒承载缠绕在该软管卷筒上的一软管卷。该软管运送推车包括一第一支撑拖架,结合至该承载基架。该第一支撑拖架从一第一端在地面上支撑该软管运送推车。该软管运送推车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二支撑拖架,结合至该承载基架。该第二支撑拖架从一第二端在地面上支撑该软管运送推车。该第二支撑拖架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枢转。该第一位置为关于该软管运送推车的非操作配置状态,而该第二位置为关于该软管运送推车的操作配置状态。可枢转的第二支撑托架使该软管运送推车在非操作配置状态下具有有效率的包装结构,以及在操作配置状态下具有稳定的覆盖面积。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非操作配置状态为一停放配置状态、一储存配置状态、及一运输配置状态的其中之一。第二支撑托架的第一位置便利于前述配置状态中的任一者的软管运送推车的使用。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第一支撑拖架为一组轮子及一地面支撑构件的至少其中之一。像是该组轮子的第一支撑拖架促进对在地面上的软管运送推车的调动。再者,像是该地面支撑构件的第一支撑拖架作用为支撑架以在地面上从第一端提供额外的稳定性至软管运送推车。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第一支撑拖架与软管运送推车的承载基架固定地耦合。被固定地耦合至承载基架的第一支撑拖架提供结构钢性至软管运送推车。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第二支撑拖架处于第二位置时,软管运送推车的质心向下移动。软管运送推车的质心向下移动使在操作配置状态下软管运送推车稳定。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第二支撑拖架处于第一位置时,软管运送推车的质心向上移动。软管运送推车的质心向上移动表示在垂直方向上的软管运送推车的重量分布,从而减小在非操作配置状态下软管运送推车的覆盖面积。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一第一阻挡元件及一第二阻挡元件耦合至相邻于第二支撑拖架的枢轴点的承载基架,该第一阻挡元件和该第二阻挡元件用于限制第二支撑拖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旋转运动。第一阻挡元件和第二阻挡元件消除用以分别在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支撑第二支撑托架的额外阻挡元件的需求。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第二支撑拖架处于该第一位置时,相较于第二支撑拖架的枢轴点,第二支撑拖架的地面接触点位于朝向软管运送推车。有利的是,这样的地面接触点的位置和枢轴点确保由软管运送推车的重量所造成的力在非操作配置状态下作用以使软管运送推车稳定。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第二支撑拖架处于第二位置时,相较于第二支撑拖架的地面接触点,第二支撑拖架的枢轴点位于朝向软管运送推车处。有利的是,这样的地面接触点的位置和枢轴点确保由软管运送推车的重量所造成的力在操作配置状态下作用以使软管运送推车稳定。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第二支撑拖架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软管运送推车的重量使软管运送推车稳定。所以,软管运送推车在非操作配置状态和操作配置状态下能站立,无需外部的支撑。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一保护构件在地面接触点耦合至第二支撑拖架。该保护构件减少第二支撑拖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并且减少第二支撑拖架的磨损。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软管运送推车包括一第一侧支撑构件及一第二侧支撑构件。该第一侧支撑构件和该第二侧支撑构件从第一侧和第二侧使软管运送推车稳定。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第一侧支撑构件和第二侧支撑构件可在关于软管运送推车的非操作配置状态的第一位置与关于软管运送推车的操作配置状态的第二位置之间枢转。所述侧支撑构件使软管运送推车在非操作配置状态下具有有效率的包装结构,且在操作配置状态下具有稳定的覆盖面积。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软管运送推车的非操作配置状态为一停放配置状态、一储存配置状态、以及一运输配置状态的其中之一。第二支撑托架的第一位置便利于前述配置状态中的任一者的软管运送推车的使用。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操作者能藉由透过该操作者的脚推动第二支撑拖架,将软管运送推车从非操作配置状态切换到操作配置状态。操作者可将软管运送推车从非操作配置状态切换到操作配置状态而无需使用到他的手。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操作配置状态下软管运送推车的覆盖面积大于在非操作配置状态下软管运送推车的覆盖面积。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第一支撑拖架包括一侧向延伸部。该侧向延伸部在地面上支撑一组轮子的操作。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及态样将从以下说明书和附图而变为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参考后附图式作更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软管运送推车的立体图;

图2为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软管运送推车的后视图;

图3为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软管运送推车的前视图,显示平面a-a’;

图4为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软管运送推车沿图3的平面a-a’的截面图;

图5为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软管运送推车在非操作配置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6为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软管运送推车在运输配置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软管运送推车在操作配置状态下的侧视图;以及

图8为显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软管运送推车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后附图式以更完整说明本发明,其中显示有一或更多本发明态样的本发明示范性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可以不同形式体现,而且不应被解释为被在此记载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地,这些实施例被提供,以使本发明更完善且完整,且将完整传达本发明的范围给所属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例如,本发明一或更多态样可被利用于其他实施例中,甚至是在其他类型的结构及/或方法。

某些术语仅为方便而在此使用,但不应被当作对本发明的限制。例如:“上面的”、“下面的”、“前面的”、“后面的”、“侧面的”、“纵向的”、“横向的”、“横切的”、“向上地”、“向下地”、“向前地”、“向后地”、“侧向地”、“左边的”、“右边的”、“水平的”、“垂直的”、“朝上的”、“内部的”、“外部的”、“向内的”、“向外的”、“顶部的”、“底部的”、“较高的”、“之上”、“之下”、“中心的”、“中部的”、“中间的”、“之间”、“端部”、“邻接的”、“大约”、“靠近”、“末端的”、“远程的”、“放射状的”、“周围的”等仅描述显示于图式中的配置。当然,元件可被定向在任何方向上。因此,前述术语应被理解为包含这样的变化,除非另有指定。

图1为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软管运送推车100的立体图。当执行园艺活动时,软管运送推车100可用于承载软管卷(图中未显示)。软管运送推车100包括承载基架102。软管运送推车100的各种元件和部件在承载基架102上不同的位置结合至承载基架102。承载基架102可具有多种手段去连接软管运送推车100的各种元件和部件。软管运送推车100具有第一端104及第二端106。第一端104及第二端106可以可互换地作为软管运送推车100的前端和后端。在所述实施例中,第一端104为后端,而第二端106为前端。

引导把手108朝向第一端104结合至承载基架102。当使用软管运送推车100以在向前/向后的方向上推动软管运送推车100时,操作者可使用引导把手108。根据本发明的需求,操作者可握持引导把手108并推/拉引导把手108以相应地推动软管运送推车100。在所述实施例中,引导把手108为倒u型管件。引导把手108亦可具有任何其他形状或尺寸。在一实施例中,引导把手108可具有可调整的形状和尺寸。引导把手108可由塑料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引导把手108可具有一种手段以对结合至引导把手108的操作者提供更佳的抓握效果。软管运送推车100可进一步包括软管卷筒110,用于承载缠绕在软管卷筒110上的软管卷。

软管卷筒110耦合至承载基架102,且可相对于承载基架102为可旋转的。软管卷筒110的旋转方向决定从软管卷筒110的软管卷的卷绕或退绕。软管卷筒110装设有手杆112以使软管卷筒110容易旋转。手杆112可具有可折叠设计,使手杆112可以如图所示的折迭配置状态来储存。

参考图2,软管卷筒110具有第一侧构件202及第二侧构件204。第一侧构件202及第二侧构件204在形状上一般为圆形的,并且耦合至承载基架102。第一侧构件202及第二侧构件204也可以具有任何其他形状。在第一侧构件202与第二侧构件204之间中支承耦合至第一侧构件202及第二侧构件204的卷筒206。在所述实施例中,卷筒206具有圆筒形的横截面。卷筒206亦可以具有多边形或其他横截面,以适合本发明的需求。手杆112传递旋转运动至卷筒206,且软管卷基于卷筒206的旋转方向卷绕/退绕。软管连接构件208提供一种手段以将软管卷连接至供水管(图中未显示)。软管连接构件208为中空圆柱形状元件,在其两端上具有螺纹。供水管可具有内螺纹,可藉由在软管连接构件208上的螺纹来连接。同样地,软管卷可具有内螺纹,以将软管卷连接至软管连接构件208。第一支撑拖架210耦合至承载基架102。

第一支撑拖架210朝向第一端104在地面上支撑软管运送推车100。第一支撑拖架210为一地面支撑构件,具有侧向延伸部212,支撑一组轮子214。侧向延伸部212提供更好的支撑以在地面上平衡软管运送推车100。当软管运送推车100相对于承载基架102朝向第一端104倾斜时,一组轮子214可在地面上支撑软管运送推车100。软管运送推车100有可能同时藉由该组轮子214和第一支撑拖架210的侧向延伸部212支撑在地面上。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拖架210为一组轮子214,在地面上支撑软管运送推车100。第一支撑拖架210固定地耦合至承载基架102。第一支撑拖架210可以任何方式如枢轴接头等连接承载基架102。第一支撑拖架210亦可为承载基架102的一组成部分。承载基架102可被设计以具有延伸部,组合在第一支撑拖架210以在地面上支撑软管运送推车100。第一支撑拖架210亦可具有其他任何配置,以适合本发明的需求。

参考图3,软管运送推车100包括第二支撑拖架302。第二支撑拖架302为一般u型构件,朝向第二端106在地面上支撑软管运送推车100。第二支撑拖架302可为中空管型构件或实心管型构件。第二支撑拖架302亦可具有任何其他截面形状,以适合本发明的需求。第二支撑拖架302包括第一端部304、第二端部306、以及地面接合部308。保护构件310耦合至第二支撑拖架302的地面接合部308,以避免因接触地面所造成的第二支撑拖架302的磨损。垂直于地面且平行于第一侧构件202和第二侧构件204的平面a-a’通过软管运送推车100,且将软管运送推车100分为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应该考虑的是,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为相同的。

软管运送推车100的第一半部的结构细节如图4所示。应该考虑的是,软管运送推车100的第二半部亦具有完全相同的结构细节。第二支撑拖架302经由枢轴接头(pivotjoint)402在第一端部304耦合至承载基架102。如图所示,枢轴接头402包括拱型槽404及枢轴销406。枢轴销406将第二支撑拖架302耦合至承载基架102。第二支撑拖架302的第一端部304和承载基架102可具有对应的开口,使得枢轴销406能通过,以便将第二支撑拖架302结合至承载基架102。一紧固件(图中未显示)可将枢轴销406保持在适当位置上。第二支撑拖架302可相对于枢轴销406枢转,并且在拱型槽404的第一端部408与第二端部410之间移动。在拱型槽404的第一端部408和第二端部410分别装设有第一阻挡元件412及第二阻挡元件414。第一阻挡元件412及第二阻挡元件414分别限制第二支撑拖架302在拱型槽404的第一端部408与第二端部410之间的枢转运动。应该考虑的是,第二支撑拖架302的第二端部306亦具有类似的结构,以将第二支撑拖架302的第二端部306连接至承载基架102。

第二支撑拖架302的第一端部304在拱型槽404的第一端部408与第二端部410的位置分别界定第二支撑拖架302的第二位置及第一位置。第二支撑拖架302的第二位置定义为第二支撑拖架302的第一端部304为处于拱型槽404的第一端部408,且第二支撑拖架302的第一位置定义为第二支撑拖架302的第一端部304为处于拱型槽404的第二端部410。软管运送推车100的操作配置状态与非操作配置状态分别为关于第二支撑拖架302的第二位置及第一位置。应该考虑的是,第二支撑拖架302的第二端部306在软管运送推车100的第二半部中承载基架102的相对应拱型槽中亦具有类似的位置。

图5为显示与第二支撑拖架302的第一端部304的第一位置相关联的软管运送推车100的非操作配置状态。软管运送推车100的非操作配置状态可为储存配置状态、停放配置状态等。软管运送推车100的非操作配置状态提供体积小巧的配置,具有相对较小的覆盖面积。在非操作配置状态下,因为软管运送推车100在非操作配置状态时占用最小空间,所以软管运送推车100可被容易地储存。软管运送推车100的尺寸在非操作配置状态时相当程度地减少,有助于有效率的包装。软管运送推车100在非操作配置状态下是稳定的,并且藉由软管运送推车100的重量来平衡,使得软管运送推车100能站立而无须外部支持。由于软管运送推车100的非操作配置位置为稳定的,所以无需额外的锁定元件。

垂直于地面的假想线b-b’通过枢轴接头402,线b-b’通过枢轴接头402的点定义为第二支撑拖架302的枢轴点502。第二支撑拖架302的地面接触点504定义为在与地面接触的地面接合部308上的一点或一组点。在非操作配置状态下,相较于第二支撑拖架302的枢轴点502,第二支撑拖架302的地面接触点504为位于朝向软管运送推车100。因此,由于软管运送推车100的重量所产生的力作用在第二支撑拖架302上,以便在非操作配置状态下平衡软管运送推车100。力在向外的方向上作用在第一端部304和第二端部306,并且在向内的方向上作用在第二支撑拖架302的地面接合部308。由于第二支撑拖架302的枢转运动受限于在拱型槽404的第二端部410的第二阻挡元件414,所以软管运送推车100保持平衡。在储存配置状态下,软管运送推车100可被支撑在第一支撑拖架210的侧向延伸部212上或该组轮子214上。软管运送推车100在前述二种情况下保持稳定。

软管运送推车100亦能藉由相对于第一支撑拖架210使软管运送推车100倾斜以离开地面在非操作配置状态下从一处被运输至另一处。如图6所示,当软管运送推车100相对于第一支撑拖架210倾斜时,第一支撑拖架210的侧向延伸部212提升离开地面且该组轮子214接触地面,以使软管运送推车100能藉由该组轮子214的滚动而被轻易地运输。前述倾斜配置可称为软管运送推车100的运输配置。软管运送推车100的运输配置大致上也是体积小巧,类似于非操作置,且有助于在地面上容易地操纵软管运送推车100。

图7为显示与第二支撑拖架302的第一端部304的第二位置相关联的软管运送推车100的操作配置状态。软管运送推车100的操作配置状态可称为当软管运送推车100被用来卷绕/退绕在园艺作业等中的软管卷时软管运送推车100的配置状态。在操作配置状态下,相较于软管运送推车100,第二支撑拖架302的地面接触点504位于线b-b’的相对侧。在操作配置状态下,软管运送推车100的重量所造成的力作用在第二支撑拖架302上,以便在操作配置状态下平衡软管运送推车100。在操作配置状态下,力向内作用在第二支撑拖架302的第一端部304和第二端部306上,且向外作用在第二支撑拖架302的地面接合部308上。应该考虑到,在操作配置状态下,第一支撑拖架210的侧向延伸部212提供额外的稳定性至软管运送推车100。

由于第二支撑拖架302的枢转运动受限于在拱型槽404的第一端部408的第一阻挡元件412,所以软管运送推车100保持稳定,使软管运送推车100在操作配置状态下能站立而无需任何外部支撑。由于软管运送推车100的操作配置状态为稳定的,所以无需任何额外的锁定元件。由于承载基架102和相关元件的垂直高度在操作配置状态下大致较低,所以相较于非操作配置状态,在操作配置状态下软管运送推车100的质心向下移动。

在操作配置状态下,软管运送推车100的质心向下移动使软管运送推车100稳定。因此,软管运送推车100在操作配置状态下具有较佳的稳定性,而使软管运送推车100可有效地稳健使用。再者,在第二支撑拖架302处于第一位置时,软管运送推车100的质心向上移动,软管运送推车100的质心向上移动表示在垂直方向上软管运送推车100的重量分布,从而在非操作配置状态下减少软管运送推车100的覆盖面积。

为将软管运送推车100从非操作配置状态切换到操作配置状态,操作者可使用脚推动第二支撑拖架302以将第二支撑拖架302从第一位置枢转到第二位置。操作者无须使用手在操作配置状态与非操配置状态之间作切换,而使软管运送推车100方便使用。

图8为显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细节。软管运送推车100包括第一侧支撑构件802及第二侧支撑构件804。第一侧支撑构件802及第二侧支撑构件804可经由枢轴接头连接至承载基架102。枢轴接头可为任意类型的传统枢轴接头,以适合本发明的需求。第一侧支撑构件802及第二侧支撑构件804分别在第一侧806和第二侧808上支撑软管运送推车100。第一侧支撑构件802及第二侧支撑构件804可为空心管状构件或实心管状构件。虽然第一侧支撑构件802及第二侧支撑构件804被显示为直线状,然而第一侧支撑构件802及第二侧支撑构件804亦可具有任何其他形状,以适合本发明的需求。第一侧支撑构件802及第二侧支撑构件804可包括地面接合区块,以避免因为接触地面所造成的磨损。第一侧支撑构件802及第二侧支撑构件804可在操作配置状态与非操作配置状态的位置之间枢转,以便对软管运送推车100分别提供稳定配置和体积小巧配置。第一侧支撑构件802及第二侧支撑构件804对软管运送推车100提供侧面稳定度。

在其他示范性实施例中,软管运送推车100可具有第二支撑拖架302以及第一侧支撑构件802和第二侧支撑构件804。应考虑的是,第二支撑拖架302以及第一侧支撑构件802和第二侧支撑构件804的任何其他组合可被使用,以适合本发明的需求。第二支撑拖架302以及第一侧支撑构件802和第二侧支撑构件804的数量可依据应用区域而改变。

在图式和说明书中,揭露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或范例,虽然有使用特定术语,但仅在上位概念或说明意义的条件下被使用,而非为记载于后附权利要求书的发明范围的限制目的。

附图标记说明

100软管运送推车

102承载基架

104第一端

106第二端

108引导把手

110软管卷筒

112手杆

202第一侧构件

204第二侧构件

206卷筒

208软管连接构件

210第一支撑拖架

212侧向延伸部

214轮子

302第二支撑拖架

304第一端部

306第二端部

308地面接合部

310保护构件

402枢轴接头

404拱型槽

406枢轴销

408第一端部

410第二端部

412第一阻挡元件

414第二阻挡元件

502枢轴点

504地面接触点

802第一侧支撑构件

804第二侧支撑构件

806第一侧

808第二侧

a-a’平面

b-b’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