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状物体取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2857发布日期:2018-08-31 20:34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取放装置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棒状物体取放装置。



背景技术:

在如餐馆、咖啡店、自助咖啡机等很多餐饮场景会需要为消费者提供筷子、吸管或者搅拌棍等棒状物体,相应地,通常配置有相应的棒状物体取放装置。以棒状物体为筷子为例,现有的筷子取放装置主要有手动式筷子机和自动式筷子机两种。

仍以筷子为例,现有的手动式筷子机通常需要人工按压促使筷子滑出,不能实现自动出料功能,而且筷子盒的工作状态不稳定,经常出现卡料的现象。现有的自动式筷子机虽然可以实现自动出料的功能,但是不能出带独立外包装的筷子,而不带外包装的筷子往往卫生不能达标,且在拿放的过程中容易被二次污染。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棒状物体取放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棒状物体取放装置不能自动取出带有独立外包装的棒状物体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棒状物体取放装置,所述取放装置包括:储存盒体,其用于存放棒状物体;夹取机构,其以可活动方式设置于所述储存盒体,以便将棒状物体从所述储存盒体中取出;以及投放挡件,其设置成能够将取出的所述棒状物体打落。

在上述棒状物体取放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取放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所述夹取机构夹取所述棒状物体。

在上述棒状物体取放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储存盒体包括壳体和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以便使所述棒状物体暴露于环境,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夹取机构连接,以便使所述夹取机构带动所述第一挡板相对于所述壳体活动。

在上述棒状物体取放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挡板上设置有悬臂,所述悬臂和所述夹取机构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

在上述棒状物体取放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储存盒体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挡板的活动范围。

在上述棒状物体取放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挡板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挡板两侧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挡板相对所述壳体枢转的角度范围。

在上述棒状物体取放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包括向下倾斜的底板,所述底板在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延伸有第二挡板,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形成l型槽,在所述第一挡板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打开的情形下,至少一个所述棒状物体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间隙进入所述l型槽。

在上述棒状物体取放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取放装置还包括投放盒,在所述投放挡件打落所述棒状物体时,所述棒状物体落入所述投放盒内。

在上述棒状物体取放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取放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投放盒配置有传感器,在所述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棒状物体没有落入所述投放盒的情形下,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取放装置动作,再次进行夹取。

在上述棒状物体取放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棒状物体为吸管或者筷子;所述吸管或者所述筷子为带外包装或者不带外包装的结构。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棒状物体的储存盒体上设置可活动的夹取机构,能够将棒状物体从储存盒体内取出;通过设置投放挡件,能够将夹取机构夹取的棒状物体打落,使棒状物体取放装置可以实现取出棒状物体,尤其是带外包装的棒状物体,不仅提高了棒状物体取放装置的取出可靠性,还可以实现带包装的棒状物体的取出,因此保证了棒状物体的卫生能够达标,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棒状物体取放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储存盒体包括壳体、第一挡板和限位结构,其中,第一挡板枢转设置于壳体上并与夹取机构通过悬臂和弹性件连接,限位结构包括分别位于第一挡板两侧的限位块。本发明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夹取机构夹取棒状物体,实现了棒状物体取放装置的自动取放功能;夹取机构能够带动第一挡板运动,使壳体内的棒状物体能够暴露于环境,限位块能够限制第一挡板相对于壳体的枢转的角度范围,以防止壳体内的棒状物体一次性暴露于环境的个数太多,第一挡板周期性的运动也可以避免棒状物体出现卡顿的现象,从而提高了棒状物体取放装置运行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棒状物体取放装置还包括投放盒,投放盒内设置有传感器。壳体包括向下倾斜的底板,底板远离壳体的一端延伸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和底板形成l型槽。在第一挡板相对于壳体枢转打开的情形下,壳体内的棒状物体可以通过第一挡板与底板之间的间隙顺着底板滑入l型槽靠近第二挡板的端部,使棒状物体能够被不间断地供应,从而方便夹取机构的循环夹取,提高了棒状物体取放装置的运行可靠性。夹取机构将处于l型槽内的棒状物体夹取后,投放挡件将该棒状物体打落并使棒状物体下落进入投放盒内,方便用户的拿取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地防止棒状物体的二次污染。投放盒内的传感器能够检测是否有棒状物体投放。如在没有棒状物体投放的情形下,发出相应的反馈信息,实现了棒状物体取放装置的可靠投放,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棒状物体为带外包装的吸管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吸管取放装置在投放吸管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吸管取放装置在夹取吸管时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驱动机构;11、支架;2、夹取构件;21、夹取悬臂;3、吸管;4、壳体;41、底板;42、第二挡板;5、第一挡板;51、连接悬臂;52、转轴;6、拉簧;7、限位块;8、投放挡件;9、投放盒。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节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本实施例是结合带外包装的吸管来对本发明的棒状物体取放装置进行描述的,但是棒状物体不仅仅局限于吸管,还可以是其他棒状物体,例如筷子、搅拌棍等,并且本发明即可以实现对带包装的棒状物体的取放,也可以实现对不带包装的棒状物体的取放。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调整后的技术方案仍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吸管取放装置投放吸管时的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吸管取放装置夹取吸管时的状态示意图。参照图1和图2,吸管取放装置主要包括储存盒体、夹取机构和投放挡件。其中,储存盒体主要用于预存一定量的吸管;夹取机构可活动地设置于储存盒体以便将吸管从储存盒体内取出;投放挡件则主要用于将夹取机构夹取的吸管打落,通过夹取机构与投放挡件的协作,使本发明的吸管取放装置可以实现对带外包装或者不带外包装的吸管的取放。优选地,吸管取放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1(如小型的驱动电机),驱动机构1可以带动夹取机构夹取吸管3从而实现了对吸管的自动出料。

继续参阅图1和图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储存盒体包括作为基本结构的壳体4和第一挡板5,第一挡板5可活动地设置于壳体4的侧部,以便使壳体4和第一挡板5直接能够形成允许吸管3从壳体4内移动出来直至暴露于环境的间隙。夹取机构包括夹取构件2和夹取悬臂21,夹取悬臂21的一端与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其相对动力输出轴的转动,夹取悬臂21的另一端与夹取构件2相连接,夹取构件2的转动半径确定,使得夹取构件2每次的夹取位置相同,保证了夹取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夹取悬臂21还与第一挡板5连接,这样一来,在驱动电机带动夹取机构夹取吸管3的同时,夹取机构带动第一挡板5相对于壳体4活动,即可将一个或者几个吸管3从壳体4内移动出来直至暴露于环境。投放挡件8与第一挡板5固定连接,这样可以使吸管取放装置的结构更为紧凑。

如参照图1并按照图1中的方位,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驱动电机通过支架11固定于壳体4的左侧壁且其动力输出端位于壳体4的后侧以便使夹取悬臂21能够处于壳体4的外部,从而使更多的吸管能够放置于壳体内。第一挡板5通过转轴52枢转设置于壳体4的右侧壁。夹取构件2为人字形弹簧片,优选地,人字形弹簧片用于夹取吸管3的内侧可以涂覆有用于增大弹簧片的摩擦系数的涂料。

需要说明的是,夹取构件2不仅仅局限于是人字形弹簧片,还可以是其他可以实现夹取吸管3的构件,例如,夹取爪。投放挡件8可以是投放挡片或者投放挡杆等,以及投放挡件8也可以不与第一挡板5固定连接,如单独设置,只需要满足在夹取构件2带着吸管3上升的过程中将吸管3打落即可。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设置合适的夹取构件和投放挡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驱动电机也可以不与壳体4固定连接,即可以相对于壳体4独立设置,只要设置的位置使得驱动电机可以驱动夹取机构夹取吸管3即可。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合理地设置驱动电机的位置。

继续参阅图1和图2,优选地,夹取悬臂21与第一挡板5的连接方式为:第一挡板5上设置有连接悬臂51,如连接悬臂51一体成型或者固定于第一挡板5,连接悬臂51远离第一挡板5的端部通过拉簧6与夹取悬臂21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夹取悬臂21通过拉簧6带动第一挡板5相对壳体4活动,不仅实现了第一挡板5使吸管3暴露于环境,而且由于是拉簧连接,不至于在拉动过程中出现过度拉扯,影响夹取悬臂21和第一挡板5的独立行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挡板5与夹取悬臂21的连接方式不仅仅局限于通过上述的连接悬臂51和拉簧6,还可以是其他可以实现夹取机构带动第一挡板5活动的弹性件,例如两者直接通过弹簧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在夹取机构和第一挡板之间设置合理的连接件。

仍然参阅图1和图2,优选地,第一挡板5可枢转地设置于壳体4,储存盒体还包括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包括分别位于第一挡板5两侧的限位块7,限位块7用于限制第一挡板5相对壳体4枢转的角度范围,以便使第一挡板5在相对于枢转打开的情形下仅允许适当量吸管3暴露于环境。

再次参阅图1和图2并按照图1中的方位,优选地,壳体4包括向下倾斜的底板41,底板41的一端向上延伸有第二挡板42,底板41和第二挡板42形成l型槽。在第一挡板5相对于壳体4转动打开的情形下,至少一个吸管3能够通过第一挡板5与底板41之间的间隙顺着底板41滑入l型槽的右端,即吸管3可在自重的作用下滑至l型槽,从而实现了吸管3的不间断供应以方便夹取机构的循环夹取。而在第一挡板5相对于壳体4转动闭合的情形下,第一挡板5挤压壳体4内的吸管3,阻挡壳体4内的吸管3顺着底板41向l型槽滑动,并且,第一挡板5相对于壳体4转动打开和闭合的周期性的运动也可以避免出现吸管卡顿的现象。可以看出,通过这样的设置,提高了吸管取放装置的运行可靠性。

优选地,吸管取放装置还包括投放盒9,投放盒9内可以设置有传感器(如光电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在夹取构件2将处于l型槽内的吸管3夹取上升的过程中,第一挡板5由于限位块7的限制先到达最大开度,夹取构件2继续上升至最高点,投放挡件8将夹取构件2夹取的吸管3打落,吸管3落入投放盒9内供用户拿取,若投放盒9内的传感器没有检测到有吸管落入,则夹取构件重新进行夹取,使吸管的取放过程更加智能、可靠。如吸管取放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在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吸管没有落入所述投放盒的情形下,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重新动作以便再次夹取。

参阅图1并按照图1中的中方位,在该状态下,夹取悬臂21处于上死点,第一挡板5在拉簧6的带动下转动至最右侧的位置,由于第一挡板5上一个周期的振动,有一少部分的吸管3由于振动和重力的共同作用滑入壳体4的l型槽里。

参阅图2并按照图2中的中方位,在该状态下,夹取悬臂21处于下死点,第一挡板5在拉簧6的带动下转动至最左侧的位置,由于第一挡板5相对于壳体4的转动,壳体4内的吸管3被第一挡板5向壳体4内挤压,阻止吸管3向壳体4的l型槽内滑落并调整壳体4内吸管3的相对位置。

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吸管取放装置的整个取放过程包括:在需要向用户提供吸管的情形下,控制器发送指令给驱动电机使其带动夹取悬臂21向下运动,直至运行到图2所示的位置,此时夹取构件2能够将一个或者多个吸管3卡在两片弹簧片之间。同时在拉簧6的带动下,第一挡板5同时向左侧摆动以挤压并调整储存盒体内吸管3的相对位置,避免多个吸管3在某个位置卡死。之后夹取悬臂21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开始向上运动,此时吸管3在夹取构件2的带动下开始向上运动,由于夹取构件2具有一个楔形的结构,只能牢牢地夹住一个吸管3,多余的吸管3会落回l型槽里,在拉簧6的带动下,第一挡板5开始向右侧摆动到达最右边的位置,储存盒体内的多个吸管3的相对位置再次被调整,同时少量的吸管3向下移动到壳体4的l型槽里。夹取悬臂21继续向上运动到达上死点,即运行到图1所示的位置,此时夹取构件2中夹住的吸管3碰到投放挡件8,吸管3在投放挡件8的作用下脱离夹取构件2并掉落到投放盒9中,至此完成一个周期的取放过程。若上述一个周期完成后,传感器没有检测到有吸管掉落到投放盒9中,则说明夹取构件2可能在上个周期中未能夹住吸管3或者吸管3在投放挡件8的作用下未能脱离夹取构件2,此时控制器可根据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再次使驱动电机以重复以上取放过程。

经过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中,吸管取放装置包括储存盒体、以可活动的方式设置于储存盒体的夹取机构以及投放挡件。通过夹取机构与投放挡件的协作,使吸管取放装置可以实现取放带外包装或者不带外包装的吸管,提高了用户体验。优选地,吸管取放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储存盒体包括壳体、第一挡板和限位结构,壳体包括向下倾斜的底板,底板远离壳体的一端延伸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和底板形成l型槽,l型槽的设置实现了吸管的不间断供应。通过限位结构的协作,有效地防止了壳体内的吸管一次性出来太多,还可以避免吸管出现卡顿的现象,提高了吸管取放装置的运行可靠性。优选地,吸管取放装置还包括投放盒,投放盒内设置有传感器,投放挡件将吸管打落并使吸管下落至投放盒内,方便了用户拿取的同时还防止了吸管的二次污染,传感器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棒状物体取放装置运行的可靠性。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