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全自动打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09536发布日期:2018-10-19 21:18阅读:7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钢管全自动打捆工艺。



背景技术:

进入21世纪,随着自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如瑞典的sundbirsta公司相继研制了不同类型的线材、棒材及型材打捆机,该公司研制的knra型打捆机主要应用于对棒材、型材、钢管的打捆;日本撞川工艺公司自1959年以来,致力于轧钢精整设备自动化方面的研究,研制了tmb系列自动化打捆机,可捆扎圆钢、型钢、管材及盘卷。然而,国内钢管的自动成型技术一直处于空白状态,没有专门对钢管成形系统进行研究与制造,钢管成形打捆包装市场始终被国外公司所垄断。进口虽然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是备件消耗量大,进口备件费用高,供货周期较长,这对企业的经济实力要求很高。通过我国的钢管成型机进行深入研究,钢管生产企业逐渐采用自动成型代替人工包装将成为必然。

虽然在先专利:一种钢管打捆运输装置-cn201410442990.4;钢管打捆装置-cn201310447036.x;钢管自动打捆机-cn201020565970.3分别公开了三种不同的钢管打捆方式,上述三种无法实现自动进料,钢管需要通过复杂的辅具才能调整对其,无法实现方形打捆或六方型打捆等各种形状打捆,设备造价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总的来说是提供一种钢管全自动打捆工艺;详细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取得有益效果在后述内容以及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中内容具体描述。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钢管全自动打捆工艺,搭建钢管全自动机,其包括用于接收钢管锯的下料传送带输出的成品钢管的进料传送平带、设置在进料传送平带右侧出口下方且右侧开口的第一整料筐、用于将成品钢管从第一整料筐内逐个送出的调整传送装置、右侧开口且设置在调整传送装置右侧出口下方的第二整理筐、用于将成品钢管从第二整理筐送出的出料传送装置、设置在出料传送装置的下落通道下方的打捆装置、以及用于将打捆装置送出的成品钢管进行打包的打包机;

成品钢管的轴心线与调整传送装置的传送方向垂直,成品钢管的轴心线与出料传送装置的传送方向垂直;

进料传送平带的传送方向与下料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垂直;

在进料传送平带的出料口右侧设置有左低右高的调整板,在调整板的左侧面垂直设置有弯曲成弧形的弹性调整钢带,弹性调整钢带的两端固定在调整板上,在调整板与进料传送平带的机架之间设置有调整支腿;在调整板的左端与进料传送平带的出料口之间设置有用于通过成品钢管的间隙,进料传送平带传送的成品钢管从该间隙落入到第一整料筐中;

第一整料筐的底面左高右低设置,第一整料筐的上端入口为喇叭口,位于第一整料筐的下部且与成品钢管两端头对应的内侧壁为竖直设置;第二整理筐与第一整料筐结构相同;

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调整成品钢管传送方向;借助于进料传送平带;

首先,成品钢管从下料传送带上落入到进料传送平带上,进行第一次变向调整;其次,进料传送平带向右传送成品钢管;其次,成品钢管碰到弹性调整钢带后,在弹性调整钢带的回弹力的作用下通过间隙并落入第一整料筐中;然后,成品钢管在自重的作用下,滚落到第一整料筐的右下部;

步骤二,送料;借助于调整传送装置,其包括位于第一整料筐右侧的调整传送机架、两条平行设置在调整传送机架上的传送链条、传送链条上均匀分布有用于托举一个或两个以上的钩手、以及设置在调整传送机架左端的轮轴;在轮轴两端分别套装有与对应传送链条啮合传动的链轮,在所述链轮之间设置有导料臂,导料臂以轮轴的轴心线为基准圆形阵列设置;轮轴带动导料臂绕轮轴轴心线转动设置,相邻的导料臂与轮轴的轴心形成的夹角与位于在同一链轮上的相邻的钩手与轮轴的轴心形成的夹角相同;成品钢管的一端与一条的传送链条的一个钩手接触且同时成品钢管的另一端与另一条的传送链条的一个钩手接触;导料臂与对应钩手同时与位于第一整料筐内的成品钢管接触;

首先,钩手将成品钢管从第一整料筐右下部逐个勾起;其次,在传送链条带动下向右传送;然后,成品钢管落入第二整理筐中;最后,成品钢管在自重作用下滚落到第二整理筐的右下部;

步骤三,等待组立;借助于打捆装置,其位于出料机架右下方,打捆装置包括分别位于出料机架右下方的模具平移装置与推送平移装置、由推送平移装置带动左右移动的推送装置、以及由模具平移装置带动左右移动的第一整形模具和/或第二整形模具;第一整形模具和/或第二整形模具内部均为空腔设置,在第一整形模具和/或第二整形模具的上端均设置有与下落通道下端对应的豁口;第一整形模具和/或第二整形模具前后两端头开口设置,成品钢管从下落通道下落经该豁口进入到第一整形模具和/或第二整形模具的空腔中;在第一整形模具和/或第二整形模具的豁口设置有用于感应成品钢管的光电传感器;

首先,光电传感器检测是否装满成品钢管;

然后,当第一整形模具模具没有装载成品钢管时,模具平移装置将没有装载成品钢管的第一整形模具推送到下落通道下方,同时,推送平移装置将推送装置移动到满载的第二整形模具后方;

步骤四,升料;借助于出料传送装置,其包括位于第二整理筐右侧的出料机架、设置在出料机架上的上升传送带、等分设置在上升传送带上的挡管板、以及设置在出料机架右侧的前挡板;位于出料机架左下端的上升传送带上的挡管板与第二整理筐内的成品钢管接触;下落通道设置在出料机架右侧与前挡板之间;

首先,挡管板将第二整理筐的右下部的成品钢管逐个托起;其次,上升传送带将成品钢管上升传送;最后,成品钢管从下落通道落下;

步骤五,组立;下落通道落下的成品钢管落入到步骤三中的空载的第一整形模具中;

步骤六,打包;借助于成捆打包平台;

首先,在执行步骤五的同时,推送装置将满载的第二整形模具中的成品钢管整体推送到成捆打包平台上;然后,打包机对其整体进行打包;

步骤七,当检测到第二整形模具满载后,通过模具平移装置将第二整形模具推送到下落通道下方,同时将推送装置移动到第一整形模具后方;

第二整形模具按照第一整形模具在步骤三-步骤六中顺序执行;第一整形模具按照第二整形模具在步骤三-步骤六中顺序执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不限于此描述,为了更好的便于理解,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进行了更加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调整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出料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弹性调整钢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轮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打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一整料筐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成品钢管;2、下料传送带;3、进料传送平带;4、第一整料筐;5、调整传送装置;6、第二整理筐;7、出料传送装置;8、打捆装置;9、调整板;10、弹性调整钢带;11、调整支腿;12、传送链条;13、钩手;14、轮轴;15、链轮;16、导料臂;17、上升传送带;18、挡管板;19、前挡板;20、下落通道;21、模具平移装置;22、第一整形模具;23、第二整形模具;24、推送装置;25、推送平移装置;26、光电传感器;27、成捆打包平台;28、打包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的钢管全自动打捆工艺,包括用于接收钢管锯的下料传送带2输出的成品钢管1的进料传送平带3、设置在进料传送平带3右侧出口下方且右侧开口的第一整料筐4、用于将成品钢管1从第一整料筐4内逐个送出的调整传送装置5、右侧开口且设置在调整传送装置5右侧出口下方的第二整理筐6、用于将成品钢管1从第二整理筐6送出的出料传送装置7、设置在出料传送装置7的下落通道20下方的打捆装置8、以及用于将打捆装置8送出的成品钢管1进行打包的打包机28;

本发明通过三组传送装置实现对钢管的整理,均布,通过整理筐实现钢管的端头面对齐,设计巧妙,改进合理,成本低廉,省去了复杂的辅助装置;

成品钢管1的轴心线与调整传送装置5的传送方向垂直,成品钢管1的轴心线与出料传送装置7的传送方向垂直;进料传送平带3的传送方向与下料传送带2的传送方向垂直。从而方便调整出料方向,便于输送。

本发明的一个发明点在于:在进料传送平带3的出料口右侧设置有左低右高的调整板9,在调整板9的左侧面垂直设置有弯曲成弧形的弹性调整钢带10,弹性调整钢带10的两端固定在调整板9上,当钢管轴心线与进料传送平带3的传送方向不垂直的时候,在传送带与后来的钢管的作用下,钢管会冲向调整板9,并与弹性调整钢带10接触,在弹性调整钢带10的阻挡作用与传送带向前的传送力下,实现对钢管的扭转,使得钢管轴心线与进料传送平带3的传送方向垂直,从而落入到框中,从而实现巧妙的调整方向,设计极为意想不到,省去了调整装置,降低成本,结实耐用。通过钢带柔性作用,避免损失钢管。

在调整板9与进料传送平带3的机架之间设置有调整支腿11;方便调整角度,适合调整不同长度的管材,设计合理,在调整板9的左端与进料传送平带3的出料口之间设置有用于通过成品钢管1的间隙,进料传送平带3传送的成品钢管1从该间隙落入到第一整料筐4中。

第一整料筐4的底面左高右低设置,从而使得钢管自动集中到右侧,第一整料筐4的上端入口为喇叭口,使得钢管自动轴向调整对齐,不会出现卡管现象,位于第一整料筐4的下部且与成品钢管1两端头对应的内侧壁为竖直设置,通过内壁与端头之间间隙设定,一般为2-5mm,自动对齐,设计巧妙,成本低廉,不会出现卡管现象;第二整理筐6与第一整料筐4结构相同。

调整传送装置5包括位于第一整料筐4右侧的调整传送机架、两条平行设置在调整传送机架上的传送链条12、传送链条12上均匀分布有用于托举一个或两个以上的钩手13、以及设置在调整传送机架左端的轮轴14;此处为优选,还可以为链传动或带传动等。

在轮轴14两端分别套装有与对应传送链条12啮合传动的链轮15,在链轮15之间设置有导料臂16,导料臂16以轮轴14的轴心线为基准圆形阵列设置;轮轴14带动导料臂16绕轮轴14轴心线转动设置,

相邻的导料臂16与轮轴14的轴心形成的夹角与位于在同一链轮15上的相邻的钩手13与轮轴14的轴心形成的夹角相同;

成品钢管1的一端与一条的传送链条12的一个钩手13接触且同时成品钢管1的另一端与另一条的传送链条12的一个钩手13接触;

导料臂16与对应钩手13同时与位于第一整料筐4内的成品钢管1接触。

轮轴14优选位于第一整料筐4的右上方,通过钩手实现钢管的自动筛选,通过导料臂16增大从整料筐中拿取钢管的作用力,使得钢管更好的取出,避免倾斜或掉落。

出料传送装置7包括位于第二整理筐6右侧的出料机架、设置在出料机架上的上升传送带17、等分设置在上升传送带17上的挡管板18、以及设置在出料机架右侧的前挡板19;

位于出料机架左下端的上升传送带17上的挡管板18与第二整理筐6内的成品钢管1接触;下落通道20设置在出料机架右侧与前挡板19之间。

打捆装置8位于出料机架右下方,打捆装置8包括分别位于出料机架右下方的模具平移装置21与推送平移装置25、由推送平移装置25带动左右移动的推送装置24、以及由模具平移装置21带动左右移动的第一整形模具22和/或第二整形模具23;

第一整形模具22和/或第二整形模具23内部均为空腔设置,在第一整形模具22和/或第二整形模具23的上端均设置有与下落通道20下端对应的豁口;成品钢管1从下落通道20下落经该豁口进入到第一整形模具22和/或第二整形模具23的空腔中;通过自重实现落料,省去了辅助工具。第一整形模具22和/或第二整形模具23前后两端开口。

推送平移装置25将第一整形模具22和/或第二整形模具23空腔中的成品钢管1推送给打包机28的成捆打包平台27;

在第一整形模具22和/或第二整形模具23的豁口设置有用于感应成品钢管1的光电传感器26,当实现第一整形模具22和/或第二整形模具23装满钢管的时候,光电传感器26自动感应,处理器感应,控制传送系统的电机停止或减速,控制模具平移装置21、推送装置24、推送平移装置25按步骤运动,并通过限位开关调整控制是显而易见的。模具平移装置21、推送装置24、推送平移装置可以为气缸、电动螺杆、齿轮齿条等常见结构。

具体使用的时候,以两个整形模具为例,当第一整形模具22内料满后,对应的光电传感器26,通知处理器,处理器控制模具平移装置21使得第二整形模具23来到下落通道20之下,钢管落入第二整形模具中,同时通过推送平移装置对准第一整形模具22尾部(后端),并将第一整形模具22内的钢管整体推送到成捆打包平台27,打包机28通过人工或自动打包即可。反向运动即可实现第二整形模具的同样动作,是显而易见的。

成捆打包平台27一侧设置有用于打包成捆的成品钢管1的绳带。

本发明设计巧妙,实现在传送中整理,对齐,通过自重落料,省去了大量辅具,降低了能源消耗,适合大规模推广,设计合理、成本低廉、结实耐用、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节约资金、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

本发明充分描述是为了更加清楚的公开,而对于现有技术就不再一一例举。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多个技术方案进行组合是显而易见的。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