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粮膜拼接压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68636发布日期:2018-11-16 23:20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粮食仓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粮膜拼接压合装置。

背景技术

采用塑料薄膜密封粮面是具有我国储粮特色的传统做法,并由此形成“双低”、“三低”储粮管理模式。薄膜密封粮面的作用是:1、解决原有仓房气密性差,杀虫不死的难题,提高了熏蒸的效果;2、粮面密封减少外界炎热潮湿气候条件的不利因素影响,储粮稳定性好;3、粮面及时密闭压盖低温储粮,抑制粮食呼吸和虫、霉生长,有助于保持粮食新鲜品质。

在仓内粮面覆膜作业中,因为粮面面积很大,如果采用整张粮膜,粮膜的面积和质量都相当大,搬运、作业困难,因此实际操作时通常会用若干张较小的粮膜拼接完成粮面覆盖。拼接方式有自封条式、热合式、胶粘式等。

自封条式粮膜的结构如图1所示,上方的粮膜的一侧边缘设有下凹自封条11,下方的粮膜的一侧边缘设有凸起自封条12,将上方的粮膜的下凹自封条11与下方的粮膜的凸起自封条12重合后进行挤压,使下方的粮膜的凸起自封条12嵌入上方的粮膜的下凹自封条11,即可实现两块粮膜的拼接。问题在于,目前,该过程通过人工一点点地进行挤压,拼接工作量很大,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工作效率很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粮膜拼接压合装置,装置对拼接粮膜自封条处进行持续性的挤压,保证两块粮膜能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沿自封条方向拉动装置便能高效地完成粮膜拼接。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粮膜拼接压合装置,包括带有槽口的挤压结构;所述挤压结构包括第一挤压部件和第二挤压部件,所述第一挤压部件和/或第二挤压部件在相对的表面上设有凹槽;

所述第一挤压部件设置在第一活动臂上,所述第二挤压部件设置在第二活动臂上,所述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铰接,用于带动第一挤压部件与第二挤压部件之间合拢和分离。

优选的,所述第一挤压部件为活动设置在第一活动臂上的第一滚轮,所述第二挤压部件为活动设置在第二活动臂上的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和/或第二滚轮的周面上设有环形凹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滚轮设置在第二滚轮上方,所述第一滚轮上的周面设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二滚轮的周面上设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的竖直投影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通过销轴铰接,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以所述销轴为支点转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动臂上设有第一把手,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一挤压部件分别设置在第一活动臂的两端,所述销轴设置在第一挤压部件和第一把手之间;所述第二活动臂上设有第二把手,所述第二把手和第二挤压部件分别设置在第二活动臂的两端,所述销轴设置在第二挤压部件和第二把手之间。

优选的,所述销轴上套设有扭簧,用于使第一挤压部件和第二挤压部件具有合拢的趋势;所述销轴的轴线方向位于水平面上时,所述第一挤压部件位于第二挤压部件上方,所述第一把手位于第二把手上方。

优选的,所述第一把手上设有第一牵引孔,所述第二把手上设有第二牵引孔;所述第一挤压部件和第二挤压部件处于合拢状态时,所述第一牵引孔和第二牵引孔重合。

优选的,所述挤压结构对接设置有引导结构;所述引导结构上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分别设置在引导结构上相反的侧表面上;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在引导结构远离挤压结构的一端位于不同的平面上,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处的平面在引导结构靠近挤压结构的一端重合并贯穿引导结构上相反的侧表面;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在引导结构上平滑延伸。

优选的,所述引导结构包括导向板和定位块;所述导向板通过螺钉安装在第一活动臂上,所述导向板的下表面位于第一滑槽的延伸路径上;所述定位块通过螺钉安装在第二活动臂上,所述定位块的下表面位于第二滑槽的延伸路径上。

优选的,所述定位块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导向沟,所述定位块的下表面上设有第二导向沟,所述第一导向沟和第二导向沟分别顺着各自所在的滑槽延伸;所述第一导向沟和第二导向沟在靠近挤压结构的一端的延伸方向的延长线重合并指向凹槽。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第一挤压部件在与第二挤压部件相对的表面上设有凹槽,第二挤压部件上与第一挤压部件相对的表面水平,当第一挤压部件和第二挤压部件贴合接触时,凹槽和水平表面共同构成了用于通过自封条的槽口。当凹槽位于第二挤压部件,或者第一挤压部件和第二挤压部件上均有凹槽时,同样可以构成槽口。

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运动,带动第一挤压部件和第二挤压部件分离,留出较大的空隙便于放置粮膜,粮膜上的自封条重合放置在凹槽处。然后第一挤压部件和第二挤压部件合拢,将自封条压实镶嵌在一起,即实现粮膜的拼接组合。将合拢的挤压结构拉动,可持续不断地对两块粮膜进行挤压拼接,直到两块粮膜拼接完成。第一挤压部件和第二挤压部件上没有凹槽的部分将粮膜抚压平整,避免出现褶皱。因为第一挤压部件和第二挤压部件之间设有槽口,粮膜的自封条不会因受挤压过大而损坏。

由于需要将自封条压在一起,所以第一挤压部件和第二挤压部件对粮膜之间都具有一定的压力,从而在拉动时具有较大的摩擦力。第一挤压部件和第二挤压部件均为滚轮,将滑动摩擦力变为滚动摩擦力,减小了阻力,拉动粮膜拼接压合装置更加轻松方便,同时也更不容易将粮膜划伤。

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的周面上都设置凹槽,使得两个滚轮合拢时形成的槽口的中心与粮膜处于同一平面上,减少了在拼接压合过程中对粮膜的拉伸作用,使粮膜不易发生形变而损坏。

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通过销轴铰接,形成两个以销轴为支点的杠杆结构。操作时人对把手施加作用力,通过杠杆结构将操作传递到挤压部件上而不用直接在挤压部件上进行操作,使用起来更加容易。

第一挤压部件位于第二挤压部件上方,第一把手位于第二把手上方,即第一活动臂与第二活动臂仅在销轴处接触而没有相交,所以当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靠拢时,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以销轴为支点转动,第一挤压部件和第二挤压部件之间远离。如果第一挤压部件位于第二挤压部件上方,而第一把手位于第二把手下方时,即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在销轴处相交,形成类似于剪刀的结构,此时当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靠拢时,第一挤压部件和第二挤压部件之间也靠拢。

由于通过在销轴上套设扭簧,使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之间通过扭簧的作用力而一直具有合拢的趋势,所以在把手上进行的操作对应的作用应该是使两个挤压部件之间分离,方便将粮膜放入。基于人体的生理结构,通过手指握持使两个把手靠拢比通过张开手指使两个把手远离更加容易。因此采用第一活动臂与第二活动臂仅在销轴处接触而没有相交的连接结构,握持把手使挤压部件之间分开,放入粮膜后松开把手,挤压部件之间依靠扭簧的作用力紧密贴合在一起,实现对自封条的挤压嵌入。

粮膜的设置位置很靠近粮面,手持粮膜拼接压合装置移动时只能匍匐前进,限制了移动的速度。当第一挤压部件和第二挤压部件合拢时,第一牵引孔和第二牵引孔重合,此时可以将外置的拉绳或拉杆穿入牵引孔,作业人员沿自封条方向通过拉绳或拉杆拉动装置便能高效地完成粮膜拼接。

在挤压结构前设置引导结构,两块粮膜分别插入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中,通过滑槽延伸轨道的引导叠放置在一起,再将叠好的粮膜送入挤压结构中进行挤压,拉动粮膜拼接压合装置的过程更加轻松,粮膜也更容易对齐重叠,保证了压合的准确性。

第一挤压部件和第二挤压部件之间分离用于将粮膜放入的时候,第一活动臂靠近第一挤压部件的一侧和第二活动臂靠近第二挤压部件的一侧也相对远离。在第一活动臂上设置导向板,当活动臂张开时导向板也跟着移动,导向板与相对的侧壁之间的间距变大,使得粮膜更加容易安放到滑槽中;当活动臂合拢时,导向板回到原位使得滑槽保持初始的尺寸,便于稳定地引导粮膜而不发生晃动。在第二活动臂上设置定位块,对第二滑槽的横截面的宽度进行限制,能够更加稳定地对放入第二滑槽的粮膜进行引导限位。通过螺钉将导向板安装到第一活动臂上以及将牵引孔安装到第二活动臂上,可以根据要压合拼接的粮膜的厚度进行拆装替换,从而使粮膜拼接压合装置适用于不同厚度不同规格的粮膜。

当粮膜安放在滑槽中时,自封条刚好可放入导向沟中而不受到滑槽侧壁的挤压;通过导向沟对自封条进行限位,也能够更好地对粮膜进行引导定位,准确地重叠在一起。

附图说明

图1为粮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粮膜拼接压合装置的结构示意轴测图;

图3为本发明粮膜拼接压合装置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粮膜拼接压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左视图;

图5为本发明粮膜拼接压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粮膜拼接压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右视图。

附图标记:下凹自封条11、凸起自封条12、第一滚轮21、第二滚轮22、槽口23、第一活动臂31、第二活动臂32、销轴33、扭簧34、第一牵引孔351、第一把手41、第二把手42、第一滑槽51、第二滑槽52、导向板61、定位块62、第一导向沟621、第二导向沟62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2-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粮膜拼接压合装置,包括带有槽口23的挤压结构;挤压结构包括第一挤压部件和第二挤压部件,第一挤压部件为活动设置在第一活动臂31上的第一滚轮21,第二挤压部件为设置在第二活动臂32上的第二滚轮22。第一滚轮21设置在第二滚轮22上方,第一滚轮21的周面上设有第一环形凹槽,第二滚轮22的周面上设有第二环形凹槽,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的竖直投影重合,当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贴合接触时,两个滚轮上的环形凹槽共同构成了用于通过自封条的槽口23。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在理解本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其中一个滚轮上设置环形凹槽,而另一个滚轮的侧表面为平整的周面,当两个滚轮贴合接触时同样可以构成槽口23。

请参考图3-5,第一活动臂31和第二活动臂32均与包括销轴33的支撑部件活动连接,用于带动第一滚轮21与第二滚轮22之间合拢和分离。第一活动臂31上设有第一把手41,第一把手41和第一滚轮21分别设置在第一活动臂31的两端,销轴33设置在第一滚轮21和第一把手41之间;第二活动臂32上设有第二把手42,第二把手42和第二滚轮22分别设置在第二活动臂32的两端,销轴33设置在第二滚轮22和第二把手42之间。销轴33上套设有扭簧34,用于使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之间具有合拢的趋势;销轴33的轴线方向位于水平面上时,第一滚轮21位于第二辊轮2上方,第一把手41位于第二把手42上方。第一活动臂31上设有第一牵引孔351,第二活动臂32上设有第二牵引孔,当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合拢时,第一牵引孔351和第二牵引孔重合。

请参考图5和6,挤压结构对接设置有引导结构;引导结构上设有第一滑槽51和第二滑槽52,分别设置在引导结构上相反的侧表面上;第一滑槽51和第二滑槽52在远离挤压结构的一端位于不同的水平面上,第一滑槽51设置在第二滑槽52上方,第一滑槽51和第二滑槽52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部分重叠;第一滑槽51和第二滑槽52所处的平面在引导结构靠近挤压结构的一端重合,贯穿引导结构上相反的侧表面;第一滑槽51和第二滑槽52在引导结构上平滑延伸。引导结构包括导向板61和定位块62;导向板61通过螺钉安装在第一活动臂31上,导向板61的下表面位于第一滑槽51的延伸路径上。定位块62通过螺钉安装在第二活动臂32上,定位块62的上表面位于第一滑槽51的延伸路径上,定位块62的下表面位于第二滑槽52的延伸路径上。定位块62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导向沟621,定位块62的下表面设有第二导向沟622,第一导向沟621和第二导向沟622分别顺着各自所在的滑槽延伸;第一导向沟621和第二导向沟622在靠近挤压结构的一端的延伸方向的延长线重合并指向凹槽,第一导向沟621和第二导向沟622的竖直投影始终保持重合。

为了更简洁直观地展示结构外观,附图中只画出了设置在第一活动臂31上的第一牵引孔351,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附图及文字说明能够清楚地知道:在第二活动臂32上设置有与第一牵引孔351对应的第二牵引孔。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