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中小型设备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68602发布日期:2018-11-16 23:20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吊装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可调式中小型设备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经济在经过了30年的高速增长后,整个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同中国国民经济领域所有其他行业一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筑业行业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过程,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生产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城市化建设步伐稳中有进,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我国社会的人工成本上升很快,尤其是近几年来,涨幅巨大,几乎所有的建筑施工企业都在抱怨人已经越来越用不起了,这种情况会越来越严重,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已经不复存在。面对这种现状,如何最大化的实现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功化,减少劳动力投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劳动条件.确保生产安全,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我国建筑行业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工业化、信息化、标准化程度的逐步提升,建筑施工现场的机械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目前我们对于中小型设备吊装数量较多的大型公用建筑多采用移动式自动升降平台,但是对于一些中小型设备吊装较少的建筑以及规模较小的施工企业来说购买此类设备投入施工成本较高,此外,自动升降平台高度多数在一米以上,对于一些体积较大,自身较重的设备需人工抬至平台之上,最后吊顶内设备定位精确,自动升降平台在平台顶升状态下移动不便,危险系数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式中小型设备提升装置,解决了吊装中小型设备较少以及规模较小的施工企业建筑成本高的问题,也解决了大型设备利用升降平台移动重物不便的问题,方便了工人操作,减少了危险系数。

一种可调式中小型设备提升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基座,所述基座上固定设置有竖直放置的套管,所述套管内设置有调节柱,两个所述调节柱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横杠,靠近所述横杠中心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定滑轮;

所述支撑板两侧还固定设置有卷扬机,一端与所述卷扬机连接的钢丝绳其另一端穿过所述定滑轮与挂钩连接。

所述卷扬机设置在两个所述基座中心连线位置处;

所述定滑轮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横杠长度方向平行。

所述套管上端部侧面沿着上下方向开设若干个间距一致的第一通孔,所述调节柱的下端部沿着上下方向开设若干个间距一致的第二通孔,若干个所述第一通孔的间距与所述第二通孔一致;

所述调节柱和所述套管通过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螺栓连接。

优选地,调节柱可以设计成中空的。

优选地,所述调节柱顶端两侧可分别通过对拉钢丝绳与所述支撑板连接,避免了调节柱的晃动,有利于装置的稳定性。

所述支撑板侧面设置方便将设备托运到所述挂钩下端的活动板;

所述活动板相对的两侧端部固定设置圆柱,所述活动板通过圆柱与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侧面的两个凸块铰接。

所述支撑板上端面设置使所述活动板沿所述支撑板宽度方向滑动的滑槽,所述滑槽与所述凸块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挡条,所述挡条通过螺栓与所述支撑板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滑槽的高度与所述圆柱的直径一致。

所述活动板上端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面平齐。

所述支撑板底面四角位置底面设置有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达成以下显著效果:

(1)制作简单,操作方便,有效降低了设备采购成本;

(2)装置底座较低,采用钢板作为坡面,易于搬运,仅两人即可搬运;

(3)底部采用万向轮,移动方便,便于进行设备水平定位;此种设备自动提升装置不仅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确保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同时也能少人工投入、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板和活动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支撑板;1-1、滑槽;2、活动板;3、卷扬机;4、万向轮;5、基座;6套管;7、调节柱;8、钢丝绳;9、横杠;10、定滑轮;11、挡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加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参见图1,一种可调式中小型设备提升装置,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基座5,基座5上固定设置有竖直放置的套管6,套管6内设置有调节柱7,两个调节柱7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横杠9,靠近横杠9中心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定滑轮10;

支撑板1两侧还固定设置有卷扬机3,一端与卷扬机3连接的钢丝绳8其另一端穿过定滑轮10与挂钩连接。

卷扬机3设置在两个基座5中心连线位置处;

定滑轮10的中心轴线与横杠9长度方向平行。

套管6上端部侧面沿着上下方向开设若干个间距一致的第一通孔,调节柱7的下端部沿着上下方向开设若干个间距一致的第二通孔,若干个第一通孔的间距与第二通孔一致;

调节柱7和套管6通过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螺栓连接。

优选地,调节柱7可以设计成中空的。

优选地,调节柱7顶端两侧可分别通过对拉钢丝绳与支撑板1连接,避免了调节柱7的晃动,有利于装置的稳定性。

支撑板1侧面设置方便将设备托运到挂钩下端的活动板2;

活动板2相对的两侧端部固定设置圆柱,活动板2通过圆柱与固定设置在支撑板1侧面的两个凸块铰接。

参见图2,支撑板1上端面设置使活动板2沿支撑板1宽度方向滑动的滑槽1-1,滑槽1-1与凸块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挡条11,挡条11通过螺栓与支撑板1侧面固定连接;

滑槽1-1的高度与圆柱的直径一致。

活动板2上端面与支撑板1的上端面平齐, 凸块上与圆柱铰接的盲孔与支撑板上的滑槽连通,这样,活动板2使用时,活动板2通过圆柱与凸块上的盲孔铰接,活动板2停止使用时,活动板2和圆柱沿着滑槽滑动到挡条位置。

支撑板底面四角位置底面设置有万向轮4。

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