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定子铁芯内撑式夹装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68565发布日期:2018-11-16 23:20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卸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定子铁芯内撑式夹装吊具。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与能源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们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和能源的有效、合理使用,从而迎来了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阶段,电机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地位显得尤为重要。

在新能源汽车电机的生产过程中,有绕组定子铁芯和机座的热套装配是电机生产中的重要一环,装配过程中要将有绕组定子铁芯吊起放置在加热后的机座内孔中,以往电机绕组的吊装,使用环形卡箍,再配以胶皮保护,直接夹压有绕组铁芯的绕组部分,该过程可能会破坏绕组的绝缘,并且在质检过程中也很难发现,会使电机在日后的使用过程中烧毁;同时装配过程中也很难保证铁芯和机座的同心度,容易出现歪斜现象,导致生产率下降,成品率不高。

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610938501.3的专利公布了一种铁芯检修吊具,包括吊具横梁,吊具横梁一侧设置有第一吊臂,第一吊臂上端设置有吊环,第一吊臂下端设置有弧形吊脚,吊具横梁的另一侧开设有U型滑槽,U型滑槽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台阶,U型滑槽底端设置有螺纹孔,U型滑槽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二吊臂,第一丝杆穿过挡板和第二吊臂,吊梁上设置有弧形吊脚,挂梁上端设置有吊环,挂梁上端设置有第二丝杆,第二丝杆穿过挂梁并与挂梁螺纹连接,挂臂两侧开设有用于安装吊具横梁的横梁安装槽,横梁的厚度小于横梁安装槽的高度,第一吊臂和第二吊臂相对的内侧面下端设置有向内弯曲的弧形吊脚。该发明具有:吊装过程不会损坏铁芯内部硅钢片,吊装方便、快捷,安全,但是保证铁芯和机座的同心度,容易出现歪斜现象。

又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621162711.X的专利公布了一种小铁芯吊具,包括吊具本体,吊具本体上端设置有吊环,吊具本体上开设有贯穿吊具本体的通孔,通孔内设置有旋转卡扣机构,吊具本体的下端具有两个沿水平方向左右对称设置的吊臂,吊臂的底部连接有与两个吊臂配合使用并用于承载小铁芯的沿水平方向延展的承载片,承载片与旋转卡扣机构位于吊具本体相同的一侧,小铁芯一侧设置有压圈,压圈上开设有与旋转卡扣机构配合使用的卡槽。该实用新型具有:吊具使用简单、快捷,吊运时能很好保护小铁芯,安全、高效的有益效果。但是其规格较小,无法适应新能源汽车电机的生产过程中,对有绕组定子铁芯的吊装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机定子铁芯内撑式夹装吊具,在保证铁芯和机座的同心度的基础上实现吊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所述夹装吊具包括:主轴、螺纹支架、短连杆、贴板、长连杆、支架套筒、限位套筒、吊环螺栓、手轮;主轴的下端设有螺纹,并安装螺纹支架,螺纹支架上设有销孔并连接短连杆一端,螺纹支架上侧依次设置支架套筒和限位套筒,支架套筒上设有销孔并安装长连杆,贴板与长连杆另一端连接,贴板表面贴有胶皮层,短接杆的另一端连接长接杆的中部,手轮固定在主轴的上端,吊环螺栓设置在手轮中心。

进一步地,短连杆、贴板、长连杆至少设置3个,围绕主轴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主轴与支架套筒、限位套筒之间能够旋转。

进一步地,手轮与主轴之间通过平键连接。

进一步地,贴板上的胶皮层的表面为弧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内撑式的结构,能够有效保证铁芯和机座的同心度,防止歪斜。

2、本实用新型采用手轮以及蜗杆传动模式,能够最大限度输出扭矩,提供支撑力。

3、本实用新型在铁板上设置胶皮,能够防止对定子铁芯产生磨损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夹装吊具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轴、2-螺纹支架、3-短连杆、4-贴板、5-长连杆、6-支架套筒、7-限位套筒、8-吊环螺栓、9-手轮、10-平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所述夹装吊具包括:主轴1、螺纹支架2、短连杆3、贴板4、长连杆5、支架套筒6、限位套筒7、吊环螺栓8、手轮9;主轴1的下端设有螺纹,并安装螺纹支架2,螺纹支架2上设有销孔并连接短连杆3一端,螺纹支架2上侧依次设置支架套筒6和限位套筒7,支架套筒6上设有销孔并安装长连杆5,贴板4与长连杆5另一端连接,贴板4的表面贴有胶皮层,短接杆3的另一端连接长接杆5的中部,手轮9固定在主轴的上端,吊环螺栓8设置在手轮9中心。

进一步地,短连杆3、贴板4、长连杆5至少设置3个,围绕主轴1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主轴1与支架套筒2、限位套筒7之间能够旋转。

进一步地,手轮9与主轴1之间通过平键10连接,防止手轮9与主轴1之间发生相对转动。

进一步地,贴板4上的胶皮层的表面为弧形。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任何变形、改进、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