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成垛货箱搬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93019发布日期:2018-09-08 01:30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货物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成垛货箱搬运设备。



背景技术:

装卸搬运设备是指用来搬移、升降、装卸和短距离输送物料或货物的机械,在货物的短距离运输中,一般采用叉车进行搬运。

其中,大规模箱体类货物的搬运过程中,采用叉车无法可靠地大规模地装载,即使在竖向上叠加装载,在搬运过程中,不平整的路面极易对行进的叉车产生冲击从而造成叉车上货物的晃动、倾落,在卸载时,货物需要重新堆列成垛,搬运效率较低,此外,在重新堆垛时不仅易破坏原有堆垛序列,且在利用叉车重新堆垛时易造成货物堆列不紧凑以致堆垛不稳、倒塌等的问题。为此,部分大规模货物搬运过程中,增设堆垛架配合叉车使用,但是,堆垛架占用空间较大不便于存放,且需要周转使用,因而提高了搬运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垛货箱搬运设备,以解决现有大规模箱体类货物搬运效率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成垛货箱搬运设备,其包括取送机构以及用于带动所述取送机构移动的移动机构,所述取送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架、防倾倒机构、货叉,所述第一连接架设于所述移动机构,所述防倾倒机构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架下侧,其包括左护栏、右护栏、后护栏以及可开闭地前护栏,所述货叉可前后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架下侧,其包括位于所述后护栏外侧的货叉架以及位于所述防倾倒机构下方的多个叉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架下侧设有可升降的第二连接架,所述前护栏、左护栏、右护栏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架。

进一步地,所述前护栏在打开位置、关闭位置之间转动或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架。

进一步地,所述左护栏和/或所述右护栏的顶部可左右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架。

进一步地,所述左护栏和/或所述右护栏自上向下间距递减。

进一步地,所述防倾倒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架下侧的至少一个防护所述成垛货箱用的隔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架可转动地吊装于所述移动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叉臂底部设有触碰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叉臂为辊筒式叉臂或传送带式叉臂。

进一步地,所述成垛货箱搬运设备还包括托盘,其顶部设有与所述叉臂适配插装的多个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成垛货箱搬运设备,利用可相对第一连接架前后移动的货叉上的多个叉臂以及可开闭的前护栏,实现了对大规模箱体类货物的同时装卸,而为了避免搬运过程中货物的晃动、倾落,设置围栏式的防倾倒机构,利用左护栏、右护栏、后护栏以及前护栏围绕在叉臂上成垛货箱的四周,从而有效实现了全面防护,为了将叉臂上的成垛货箱搬运至指定位置,设置了驱动取送机构移动用的移动机构。本发明搬运设备在搬运过程中,不仅实现了堆垛式货物的整体搬运,有效解决了现有大规模箱体类货物搬运效率低的问题,而且确保了货物之间堆垛的紧凑性,解决了搬运过程中货物堆垛的不稳定性的问题,即提高了装卸、搬运质量。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成垛货箱搬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取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取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取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取送机构卸载成垛货箱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辊筒式叉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传送带式叉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成垛货箱搬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成垛箱体类货物无法大规模装卸、搬运的问题,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成垛货箱搬运设备,其包括有取送机构以及用于带动取送机构移动的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可以行走的设备来实现,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取送机构在竖直方向的运送,优选用桁车10作为移动机构,并将取送机构吊装在桁车10上。

如图2至图4所示,取送机构具体包括第一连接架20、防倾倒机构30以及货叉40。其中,防倾倒机构30安装在第一连接架20下侧,其包括有呈相对位置关系的左护栏31、右护栏32以及呈相对位置关系的后护栏33、前护栏34,通过形成围栏式结构实现全面防护成垛货箱,具体地,前护栏34作为防倾倒机构30的门体,可实现开闭操作。而为了便于实时观察搬运过程中的成垛货箱,本实施例中左护栏31、右护栏32以及后护栏33、前护栏34均为镂空结构,例如,采用格栅式护栏。

货叉40则可前后移动地安装在第一连接架20下侧,可以采用伸缩装置(例如液压缸、气缸)或电动导轨等连接于货叉40、第一连接架20之间,通过伸缩装置上伸缩部的伸缩运动或电动导轨上滑块的滑动实现货叉40的前后移动,由于成垛货箱的总重量较大,为了确保连接的可靠性,本实施例具体在货叉40、第一连接架20之间连接有两根前后延伸的液压缸50。

货叉40包括位于后护栏33外侧并与上述液压缸50连接的货叉架41以及位于防倾倒机构30下方多个前后延伸的叉臂42,多个叉臂42等间距设置。本实施例定义的前、后、左、右四个方位是以图2所示的视图方向关系确定的,并不是对本实施例的限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液压缸50带动货叉40整体后移时,为了提高连接的可靠性,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在货叉架41和桁车10的吊臂11之间铰接安装斜向布置的可提拉货叉40的可伸缩结构12,例如拉簧、液压缸、气缸等,如图9所示。

第一连接架20既作为取送机构的整体支架,还用于取送机构与桁车10之间的连接。在桁车10带动取送机构移动至装载处时,为了确保取送机构可以通过水平摆动实现在叉取成垛货箱时正对成垛货箱,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优选将第一连接架20可转动地吊装在桁车10上,具体可采用推力轴承将第一连接架20轴向固定在桁车10的吊臂11上。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装载有不同货物的取送机构的重心会发生变化,为了确保运输过程的平衡,如图1所示,可在第一连接架20、桁车10之间采用多吊点吊装,例如,二吊点吊装、三吊点吊装以及四吊点吊装等,以确保吊装平稳、受力均衡,具体地,桁车10中每个吊点处的吊臂11可为刚性杆件并采用刚性连接的方式连接于第一连接架20,而为了确保取送机构整体高度的可调,即实现取送机构在竖直方向的运送,本实施例中桁车10的吊臂11包括一段升降取送结构用的升降机构(附图未示出),例如可实现升降的液压缸、气缸等伸缩装置,在其他一些采用多吊点吊装的实施例中,还可在桁车10的多个吊臂11与第一连接架20之间安装可带动取送机构升降的电动导轨结构来实现。当然,若另一实施例中采用柔性材质制成的吊臂11(例如钢丝绳、扁平吊带、链条等),为了避免取送机构发生晃动,可在桁车、取送机构之间增设升降导向结构,为了简化结构,升降导向结构可包括相互套设的两个导向筒13,两个导向筒13分别固定于第一连接架20、桁车10的顶部,在柔性吊臂11带动取送机构移动的过程中利用相互套设的两个导向筒13可以有效避免取送机构发生晃动的问题,如图9所示。

本实施例搬运设备针对在水平方向堆垛了多排、多列并在竖直方向堆垛了多层的成垛货箱,可同时装卸、搬运,并且在搬运过程中借助防倾倒机构30有效避免了货箱的晃动、倾落问题,相比现有技术不仅缩短了作业时间、提高了装卸质量,而且由于装卸搬运效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单位货物上的作业成本。

为了避免叉臂42在装载处叉取货箱时,前护栏34、左护栏31、右护栏32与货箱之间产生干涉发生碰撞,本实施例在第一连接架20下侧安装了可升降的第二连接架60,可在第二连接架60、第一连接架20之间的设置多根竖直方向延伸的液压缸70,通过液压缸70的伸缩来实现第二连接架60的升降。在叉取成垛货箱前,通过第二连接架60的上升带动前护栏34、左护栏31、右护栏32避让成垛货箱;在装载完毕后,再次通过第二连接架60的下降带动前护栏34、左护栏31、右护栏32与后护栏33共同防护成垛货箱。本实施例后护栏33固定安装在第一连接架20下侧,其不仅用于防止成垛货箱向后倾倒,在卸载处卸载成垛货箱时,后护栏33还与向后移动退出的货叉40配合将成垛货箱从叉臂42上推出至卸载处,如图5所示。

对于前护栏34的连接方案,由于需要前护栏34打开、关闭的动作,本实施例设计前护栏34的顶部转动连接于第二连接架60,前护栏34在打开位置、关闭位置之间夹角大于90°,本实施例前护栏34在打开位置时向上翻180°,以实现前护栏34在转动至打开位置时不与成垛货箱发生干涉,本实施例前护栏34可采用手动翻转,并采用磁吸结构或卡装结构固定在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前护栏34自动向上翻转至打开位置的操作可采用现有技术中驱动电机、齿轮传动机构以及旋转轴的结构形式来实现。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在前护栏34、第二连接架60之间设置竖向电动导轨,将前护栏34在打开位置、关闭位置竖向滑动连接于第二连接架60。

由于所需要搬运的成垛货箱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可能存在变化,为了提高搬运设备的通用性,可以设计左护栏31以及右护栏32的顶部可左右滑动地连接于第二连接架60,具体可在第二连接架60底部安装左右延伸的电动导轨或伸缩装置,利用电动导轨上滑块的移动或伸缩装置上伸缩部的伸缩运动来实现左护栏31、右护栏32的左右滑动。在叉取成垛货箱前,左护栏31、右护栏32背向移动以便为成垛货箱预留足够的避让空间;在叉取成垛货箱后,左护栏31、右护栏32相向移动实现可靠夹持成垛货箱。由于左护栏31、右护栏32的顶部均连接于第二连接架60,为了确保左护栏31、右护栏32的底部仍可以施加较强地夹持力度,左护栏31和/或右护栏32自上向下间距递减,即左护栏31、右护栏32自上向下朝向彼此倾斜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左护栏31、右护栏32的反向移动(背向移动、相向移动)可与其升降移动同时进行。

因所需要搬运的成垛货箱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也可能存在变化,为了进一步提高搬运设备的通用性,取送机构还包括安装在第一连接架20下侧防护成垛货箱用的隔板80,隔板80的设置增加了防倾倒机构30前后防护长度的多样化,为了实现可拆卸安装隔板80,可在第一连接架20下侧设置卡装隔板80用的卡夹21。为了避免隔板80、第二连接架60之间干涉,可在第二连接架60上相应地开设出供隔板80插入的长条插孔61。卡夹21、长条插孔的双重限位还可更好地固定隔板80。

当第一连接架20设置一处卡夹21时,隔板80可与前护栏34和/或后护栏33配合实现成垛货箱的前后防护;当第一连接架20设置多个间隔设置的卡夹21时,隔板80与不同卡夹21的卡装配合可实现其与前护栏34或后护栏33之间间距的调整,从而更好地防护前后方向长度不同的成垛货箱的搬运。

需要说明的是,隔板80的设置不仅利于前后方向长度不同的成垛货箱的搬运,还可实现多组成垛货箱的同时搬运。本实施例具体在第一连接架20下侧设置3处卡夹21,以在第一连接架20下侧卡装2个隔板80为例,为了便于阐述,2个隔板80分别为:第一隔板80、第二隔板80,所需装卸搬运的成垛货箱为三组,分别为:第一组成垛货箱、第二组成垛货箱、第三组成垛货箱。在装载前,先将两个隔板80取下,当叉臂42叉取第一组成垛货箱后,将第一隔板80卡装在第一连接架20下侧,其与后护栏33形成第一组成垛货箱的前后防护墙;接着叉取第二组成垛货箱,在叉臂42叉取第二组成垛货箱后,将第二隔板80卡装在第一连接架20下侧,第一隔板80、第二隔板80形成第二组成垛货箱的前后防护墙;接着叉取第三组成垛货箱,在叉臂42叉取第三组成垛货箱后,将前护栏34转动至关闭位置,其与第二隔板80形成第三组成垛货箱的前后防护墙。三组成垛货箱的卸载过程,可参考其装载过程,此处不再详述。

由于在装载处叉取成垛货箱时,需要将叉臂42伸入至成垛货箱的底部,为了方便叉臂42在装载处的叉取,本实施例成垛货箱搬运设备包括与叉臂42适配插装的托盘90,如图6所示,在托盘90顶部开设了与叉臂42适配插装的多个凹槽91。在叉臂42叉取成垛货箱后,托盘90留在装载处无需跟随搬运设备移动,减少了托盘90的使用,降低了托盘90的周转频率。

本实施例在叉臂42底部安装触碰传感器(附图未示出),在桁车10带动取送机构下降靠近卸载处的过程中,触碰传感器可在取送机构接触到卸载处发出信号,桁车10将根据触碰传感器传出的信号停止带动取送机构继续下降。此时,叉臂42与卸载处为微接触状态,叉臂42受到卸载处的反作用力较小,方便其向后移动退出防倾倒机构30下方。

为了进一步减轻卸载成垛货箱时的阻力,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8所示,还可采用辊筒式叉臂42或传送带式叉臂42,所述辊筒式叉臂42可包括两根连杆以及连接在两根连杆之间可自由转动的多个小型辊筒,在辊筒式叉臂42上套装输送皮带可形成所述传送带式叉臂42。叉臂42向后移动退出防倾倒机构30下方的过程中,叉臂42与成垛货箱之间由滑动摩擦改进为滚动摩擦,因而可有效减轻叉臂42后移退出时的阻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