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用的便于固定的上料滑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3337发布日期:2018-08-17 07:25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工程建设用上料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建筑施工用的便于固定的上料滑道。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

申请号cn200520109345.7公开了一种小型建筑上料吊车,它包括支架、托板、吊臂、吊钩、钢丝绳、电机、变速箱和钢丝绳盘,吊臂的端部设有滑轮,钢丝绳的一端缠绕在钢丝绳盘上,另一端通过滑轮与吊钩相连,电机、变速箱和钢丝绳盘安装在托板上;电机和变速箱之间设有电磁闸,电机通过倒正开关与两相照明电路连通;托板和吊臂通过轴承转盘连为一体,轴承转盘安装在转动轴承座上,支架的底部设有压力轴承座,压力轴承座上设有压力轴承转盘,轴承转盘和压力轴承转盘之间设有立柱转动轴;立柱转动轴的两端分别与轴承转盘和压力轴承转盘连为一体。

而基于上述结构的上料吊车,由于体积较大,显然是不能应用于墙体建筑上的,而本设计是针对于墙体建筑进行的设计,在平房或墙壁工程建设中,为使站在高处的工程技术人员得到砖石提供,往往需要站在墙下的辅助工将砖石或水泥装到装置上,并进行滑升,使高处工程技术人员得以供料施工,现有的操作方式是提升装置的料斗裸在外部,提升过程中一旦发生断绳,就会使提升斗内的物料掉出,易砸伤底部上料人员,因此这种裸露式上料方式,存在安全隐患,并且有的上料工人员,还喜欢从底部抛升投砖,使高处技术人员接砖,这种操作方式更加危险,因此这些操作方式及结构,应当得到实用性提高。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外罩式结构的建筑施工用的上料滑道,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建筑施工用的便于固定的上料滑道,以解决上述现有的建筑施工从底部向上部投料的操作方式是提升装置的料斗裸在外部,提升过程中一旦发生断绳,就会使提升斗内的物料掉出,易砸伤底部上料人员,因此这种裸露式上料方式,存在安全隐患,并且有的上料工人员,还喜欢从底部抛升投砖,使高处技术人员接砖,这种操作方式更加危险,因此这些操作方式及结构,应当得到实用性提高的问题。

本发明建筑施工用的便于固定的上料滑道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建筑施工用的便于固定的上料滑道,包括滑筒,腰圆孔,填料槽,支撑座,提升座,滑座,滑槽,支撑座,pvc刮座,功能框,提升轮,提升带,提升架,手轮,支撑轮,第一万向球移动座,第二万向球移动座,脚踏板和编杆;所述滑筒为pvc材质的圆筒状结构,且在其靠近底侧后端面外壁上安装有一处支撑座;所述pvc刮座的顶面自左向右依次安装有长方体结构的功能框和架体结构的提升架,其中提升架上又配合安装有一处绕线轮结构的提升轮,并且在提升轮的外侧安装有用于摇动其旋转运动的手轮;所述脚踏板为硬质橡胶材质,且其按倾斜的方式安装在pvc刮座的前端面左侧位置;所述提升架上缠绕有一根提升带,且在提升带的最底端又起吊有一处编框结构的提升座,并且此提升座的顶面均布连接有五根编杆,并且提升带的底端就是与五根编杆通过起吊的方式实现将提升座起吊的。

进一步的,所述滑筒顶侧后端面外壁上通过聚胺脂材质的支撑座安装有一处pvc刮座,并且这处pvc刮座与支撑轮在同一垂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滑筒的外壁均布开通有一层腰圆孔,且在滑筒的筒腔中垂直安装有两道u形槽结构的滑槽。

进一步的,所述提升座位于滑筒的内腔中,并且还在滑筒的底端开设有波浪状结构的填料槽。

进一步的,所述提升座的外壁上设有两处滚轮结构的滑座,且此滑座均采用四组滚轮构成的滚轮组结构,并且这两处滑座所在的角度位置与滑槽所在的角度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pvc刮座为u形的折弯板结构,且在其内腔的两壁上分别安装有一排第一万向球移动座和一排第二万向球移动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万向球移动座所在的高度位置底于第二万向球移动座所在的高度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滑槽的最底端,直至端贯穿通过滑筒底端的填料槽三十厘米距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结设计主要针对于砖砌建筑施工场合所设计的一种上料装置,本装置采用滑筒作为上料的滑行通道,及隔离防护,使得提升装置中的提升座在上料过程中更加安全,防止侧漏物料,或断绳时发生砸人事故,并且上升过程中,在滑筒内配合有滑槽,使上升更加平稳,且本装置最大的亮点在于:在顶部与后壁安装有滑轮及万向球滑座结构,因此装置可以在施工墙壁上进行滑移,使得顶部或底部工作人员,可根据砌墙的长度距离对此防护型上料装置进行便捷式滑移,提高结构的合理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旋转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根据图2引出的顶部部分局部视意图。

图4是本发明底部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仅内部提升座具体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主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两处滑座分布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俯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滑筒—1,腰圆孔—101,填料槽—102,支撑座—2,提升座—3,滑座—301,滑槽—4,支撑座—5,刮座—6,功能框—7,提升轮—8,提升带—9,提升架—10,手轮—11,支撑轮—12,第一万向球移动座—13,第二万向球移动座—14,脚踏板—15,编杆—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8所示:

本发明提供建筑施工用的便于固定的上料滑道,包括滑筒1,腰圆孔101,填料槽102,支撑座2,提升座3,滑座301,滑槽4,支撑座5,pvc刮座6,功能框7,提升轮8,提升带9,提升架10,手轮11,支撑轮12,第一万向球移动座13,第二万向球移动座14,脚踏板15和编杆16;所述滑筒1为pvc材质的圆筒状结构,且在其靠近底侧后端面外壁上安装有一处支撑座2;所述pvc刮座6的顶面自左向右依次安装有长方体结构的功能框7和架体结构的提升架10,其中提升架10上又配合安装有一处绕线轮结构的提升轮8,并且在提升轮8的外侧安装有用于摇动其旋转运动的手轮11;所述脚踏板15为硬质橡胶材质,且其按倾斜的方式安装在pvc刮座6的前端面左侧位置;所述提升架10上缠绕有一根提升带9,且在提升带9的最底端又起吊有一处编框结构的提升座3,并且此提升座3的顶面均布连接有五根编杆16,并且提升带9的底端就是与五根编杆16通过起吊的方式实现将提升座3起吊的。

其中,所述滑筒1顶侧后端面外壁上通过聚胺脂材质的支撑座5安装有一处pvc刮座6,并且这处pvc刮座6与支撑轮12在同一垂直线上,由于支撑座5采用聚胺脂材质因此移动时,具有弹性支撑,具有一定的减振效果,且质量轻便,结构更加合理。

其中,所述滑筒1的外壁均布开通有一层用于再次减轻重理的腰圆孔101,且在滑筒1的筒腔中垂直安装有两道u形槽结构的滑槽4,因此滑筒1可利用滑槽4对其内部实现提升的提升座3具有滑动导向性。

其中,所述提升座3位于滑筒1的内腔中,并且还在滑筒1的底端开设有波浪状结构的填料槽102,如图4,图6所示,此填料槽102的预留设置,可便于底部填料人员对落下的提升座3进行装料,结构更加合理。

其中,所述提升座3的外壁上设有两处滚轮结构的滑座301,且此滑座301均采用四组滚轮构成的滚轮组结构,并且这两处滑座301所在的角度位置与滑槽4所在的角度位置相对应,由此可看出,在滑筒1内进行上下提升的提升座3走向方式为滑动走向方式,通过与滑槽4的滑动配合走向,使其上料方式更加理稳,减少装置的晃动,进一步提高结构的合理性。

其中,所述pvc刮座6为u形的折弯板结构,利用此结构的pvc刮座6可将整个装置扣压在墙体上,且在其内腔的两壁上分别安装有一排第一万向球移动座13和一排第二万向球移动座14,利用这些球座结构,以及底部支撑座2上的支撑轮12,可使装置在墙体某一处作业完毕后,墙体上端的技术施工人员,通过踩踏脚踏板15的方式,使装置移动到下一工作位置,便于整体移动,再次提高结构的合理性。

其中,所述第一万向球移动座13所在的高度位置底于第二万向球移动座14所在的高度位置,由第一万向球移动座13、第二万向球移动座14以及底部的支撑轮12,使装置处于一个被三角式支撑结构支撑的作用状态,提高结构的受力支撑作用点的合理性。

其中,所述滑槽4的最底端,直至端贯穿通过滑筒1底端的填料槽102三十厘米距离,如图4,图6所示,使得滑移下来的提升座3尽快可能的到达底部,便于墙体根部的辅助人员,向提升座3内装填物料。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技术施工人员砖砌墙体达到一定的高度时,使装置利用pvc刮座6扣压在墙体上,并由第一万向球移动座13、第二万向球移动座14以及底部的支撑轮12,使装置处于一个被三角式支撑结构支撑的作用状态,墙体顶部技术施工人员通过手放手轮11,使提升轮8作放线动作,并使提升座3通过底部的滑座301与滑筒1内壁上的滑槽4的滑动性能,达到底部,使位于墙体底部的辅助工,装料,墙体顶部技术施工人员通过手摇手轮11,使提升座3上升,位于墙体顶侧的左右方位的两名技术工人,取出物料,进行砖砌作业,一段距离后,可利用第一万向球移动座13、第二万向球移动座14以及底部的支撑轮12使装置移动到下一个工位。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