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管状零部件的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3330发布日期:2018-08-17 07:25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吊装夹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在管状零部件加工的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夹具夹持固定后才能吊运,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夹具与管状零部件的夹持固定不可靠,管状零部件仍然可能会沿着轴线发生移动,严重时甚至会发生掉落的危险,同时也会影响管状零部件定位的准确性,不利于生产。

因此,如何改善管状零部件在夹持吊运中沿轴向移动的问题,是现在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用于管状零部件的夹具,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管状零部件在夹持吊运中沿轴向移动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管状零部件的夹具,包括第一转轴、限位圆环、支撑杆,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有驱动电机,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有吊耳;所述第一转轴沿圆周表面设有若干弧形凸部,所述第一转轴中轴线与限位圆环中轴线重合,所述支撑杆滑动贯穿限位圆环侧壁,所述支撑杆一端与弧形凸部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置于限位圆环外侧,所述支撑杆远离弧形凸部的一端固接有弧形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限位圆环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支撑杆外表面;所述支撑板为中空结构,所述支撑板外表面设有第一开口,所述支撑板内转动连接有内齿轮,所述内齿轮外表面与第一开口抵触设置,所述内齿轮内啮合有第一外齿轮,所述第一外齿轮同轴连接有第二转轴和第二外齿轮,所述第二外齿轮啮合有齿条,所述第二外齿轮同轴连接有用于储能的发条,所述支撑板内安装有支撑架,所述齿条滑动设置在支撑架上表面,所述齿条的两端均铰接有倾斜设置的滑杆,所述支撑板设有用于滑杆穿过的第二开口;所述支撑板内固定设有两个气缸,两个所述气缸分别位于齿条的两侧,所述支撑板外表面设有两个弹性气囊,所述弹性气囊与气缸之间连接有用于通气的软管。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将夹具整体放入到待夹持吊装的管状零部件中,使第一转轴的中轴线与管状零部件中轴线大致相重合,开启驱动电机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弧形凸部一同转动,弧形凸部向外挤压支撑杆,支撑杆克服弹性件的拉力向着管状零部件内壁方向移动,随着支撑杆的继续移动,支撑板紧靠的抵触在管状零部件内壁表面,支撑板与管状零部件相对形成一个整体,关闭驱动电机,通过吊耳将管状零部件进行吊运。

在吊运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管状零部件的轴向移动,会使得管状零部件的内表面带动内齿轮转动,内齿轮带动第一外齿轮转动,第一外齿轮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外齿轮转动,第二外齿轮带动齿条移动,齿条在移动的过程推动滑杆向着管状零部件内壁的方向运动,随着齿条的进一步移动,滑杆的端部紧靠的与管状零部件内壁相接触,增加与管状零部件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可以防止管状零部件进一步的轴线滑动。

在齿条移动的过程中,齿条端部会对气缸进行挤压,使得气缸内的气体通过软管进入到弹性气囊中,在弹性气囊内的气体不断增加的过程中会与管状零部件充分的接触,减小与管状零部件内壁之间的间隙,并增加与管状零部件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可以防止管状零部件进一步的轴向滑动。

在管状零部件被吊运至指定地点时,开启驱动电机反向转动,使得第一转轴带动弧形凸部反向转动,并且在弹性件拉力的作用下,支撑杆向弧形凸部方向移动,当支撑杆端部的支撑板与管状零部件内壁向脱离时,关闭驱动电机,将夹具整体从管状零部件内拿出,由于在第二外齿轮转动的过程中会带动发条进行变形储能,当支撑板与管状零部件内壁向脱离时,发条带动第二外齿轮反向转动,第二外齿轮带动齿条反方向移动并回复原来的位置,并将滑杆收回到支撑板内;从而进行下一个管状零部件夹持吊运的工作。

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1、通过设置可随管状零部件轴向移动的内齿轮,从而带动滑杆的移动,增加与管状零部件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可以防止管状零部件的进一步的轴向滑动;2、通过设置可随管状零部件轴向移动,从而进行充气的弹性气囊,减小与管状零部件内壁之间的间隙,并增加与管状零部件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可以防止管状零部件进一步的轴向滑动;2、通过发条可以在吊装完毕以后,将齿条以及滑杆及时的复位,方便于下一个管状零部件夹持吊运的工作。本发明不仅可以夹持吊装管状零部件,而且可以及时的控制管状零部件的轴向移动,避免管状零部件脱落造成重大的事故。

进一步优化,所述气缸包括气缸本体、气缸本体内滑动设有活塞,活塞固接有推杆,推杆一端穿过气缸侧壁并与齿条的端部相对设置,活塞与气缸本体内壁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有利于在齿条复位的过程中,活塞能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移动,使得活塞复位并将弹性气囊中的气体吸到气缸内,方便于下一个管状零部件夹持吊运的工作。

进一步优化,所述支撑板内壁倾斜设有用于限定滑杆运动的限位管;有利于限制滑杆的移动轨迹,并且防止滑杆在被收到支撑板内的时发生较大方向的转动,避免滑杆在下一次的移动过程中不能穿过第二开口。

进一步优化,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与弧形凸部的数量相同,所述支撑杆靠近弧形凸部的一端设有限位板;设置限位板可以避免支撑杆在弧形凸部的挤压下被挤压到限位圆环外并与限位圆环发生脱离,有利于支撑杆的循环工作。

进一步优化,所述滑杆端部设有防滑套;有利于在与管状零部件表面接触时,增加与管状零部件内壁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的防止管状零部件的轴向移动。

进一步优化,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弹簧为常见的零部件,有利于后续的维护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用于管状零部件的夹具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支撑板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外齿轮与第二外齿轮之间的传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转轴1、弧形凸部101、限位圆环2、支撑杆3、限位板301、支撑板4、内齿轮5、第一外齿轮6、第二转轴7、第二外齿轮8、齿条9、支撑架10、滑杆11、限位管12、气缸13、弹性气囊14、管状零部件15。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用于管状零部件的夹具,包括第一转轴1、限位圆环2、支撑杆3,第一转轴1连接有驱动电机,第一转轴1转动连接有吊耳;第一转轴1沿圆周表面设有若干弧形凸部101,第一转轴1中轴线与限位圆环2中轴线重合,支撑杆3滑动贯穿限位圆环2侧壁,支撑杆3一端与弧形凸部101表面滑动连接,支撑杆3的另一端置于限位圆环2外侧,支撑杆3的数量与弧形凸部101的数量相同,支撑杆3靠近弧形凸部101的一端设有限位板301,支撑杆3远离弧形凸部101的一端固接有弧形的支撑板4,支撑板4与限位圆环2之间设有弹性件,弹性件为弹簧,弹性件套设在支撑杆3外表面;支撑板4为中空结构,支撑板4外表面设有第一开口,支撑板4内转动连接有内齿轮5,内齿轮5外表面与第一开口抵触设置,内齿轮5内啮合有第一外齿轮6,第一外齿轮6同轴连接有第二转轴7和第二外齿轮8,第二外齿轮8啮合有齿条9,第二外齿轮8同轴连接有用于储能的发条,支撑板4内安装有支撑架10,齿条9滑动设置在支撑架10上表面,齿条9的两端均铰接有倾斜设置的滑杆11,滑杆11端部设有防滑套,支撑板4设有用于滑杆11穿过的第二开口,支撑板4内壁倾斜设有用于限定滑杆11运动的限位管12;支撑板4内固定设有两个气缸13,气缸13包括气缸本体、气缸本体内滑动设有活塞,活塞固接有推杆,推杆一端穿过气缸13侧壁并与齿条9的端部相对设置,活塞与气缸本体内壁之间设有复位弹簧;两个气缸13分别位于齿条9的两侧,支撑板4外表面设有两个弹性气囊14,弹性气囊14与气缸13之间连接有用于通气的软管。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首先,将夹具整体放入到待夹持吊装的管状零部件15中,使第一转轴1的中轴线与管状零部件15中轴线大致相重合,开启驱动电机带动第一转轴1转动,第一转轴1带动弧形凸部101一同转动,限位圆环2不动,弧形凸部101向外挤压支撑杆3,支撑杆3克服弹性件的拉力向着管状零部件15内壁方向移动,随着支撑杆3的继续移动,支撑板4紧靠的抵触在管状零部件15内壁表面,支撑板4与管状零部件15相对形成一个整体,关闭驱动电机,通过吊耳将管状零部件15进行吊运。

在吊运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管状零部件15的轴向移动,会使得管状零部件15的内表面带动内齿轮5转动,内齿轮5带动第一外齿轮6转动,第一外齿轮6带动第二转轴7转动,第二转轴7转动第二外齿轮8转动,第二外齿轮8带动齿条9移动,齿条9在移动的过程推动滑杆11向着管状零部件15内壁的方向运动,随着齿条9的进一步移动,滑杆11的端部紧靠的与管状零部件15内壁相接触,增加与管状零部件15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可以防止管状零部件15进一步的轴线滑动。

在齿条9移动的过程中,齿条9端部会对推杆进行挤压,推杆挤压活塞,活塞向气缸13内的气体挤压到弹性气囊14中,在弹性气囊14内的气体不断增加的过程中会与管状零部件15充分的接触,减小与管状零部件15内壁之间的间隙,并增加与管状零部件15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可以防止管状零部件15进一步的轴向滑动。

在管状零部件15被吊运至指定地点时,开启驱动电机反向转动,使得第一转轴1带动弧形凸部101反向转动,并且在弹性件拉力的作用下,支撑杆3向弧形凸部101方向移动,当支撑杆3端部的支撑板4与管状零部件15内壁向脱离时,关闭驱动电机,将夹具整体从管状零部件15内拿出,由于在第二外齿轮8转动的过程中会带动发条进行变形储能,当支撑板4与管状零部件15内壁向脱离时,发条带动第二外齿轮8反向转动,第二外齿轮8带动齿条9反方向移动并回复原来的位置,并将滑杆11收回到支撑板4内;活塞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移动,使得活塞复位并将弹性气囊14中的气体被吸到气缸13内,弹性气囊14恢复原状;从而进行下一个管状零部件夹持吊运的工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