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间隔纸铺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09647发布日期:2018-10-19 21:19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玻璃加工机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玻璃间隔纸铺放装置。



背景技术:

盖板玻璃原片出厂包装时,为了防止玻璃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玻璃片之间的硬摩擦而损坏玻璃表面,都要求在玻璃片之间插入间隔纸以起到保护作用。目前,一般都是预先将间隔纸裁剪好,然后平铺在玻璃表面,但是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工作效率低,且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了运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玻璃间隔纸裁剪效率低、运营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玻璃间隔纸的铺放装置,该装置实现了间隔纸的现场裁剪、同步铺放,工作效率高,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玻璃间隔纸铺放装置,包括:

第一压纸单元和第二压纸单元,所述第一压纸单元和第二压纸单元分别用于在沿间隔纸的长度方向两个位置可释放地夹紧所述间隔纸;

裁纸单元,用于在所述两个位置之间将夹紧后的所述间隔纸裁开;

送纸单元,用于将所述间隔纸传送至所述第一压纸单元和第二压纸单元,以便通过所述第一压纸单元和第二压纸单元夹紧所述间隔纸;

推进单元,用于沿所述间隔纸的铺设方向调节所述第一压纸单元和第二压纸单元的夹紧位置。

优选地,所述玻璃间隔纸铺放装置包括用于依次叠放所述玻璃板的机架,所述第一压纸单元、第二压纸单元、裁纸单元、送纸单元以及推进单元均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优选地,所述送纸单元包括第一送纸部和第二送纸部;

所述第一送纸部包括滚筒支承轴和驱动所述滚筒支承轴的第一驱动单元,所述滚筒支承轴用于安装所述间隔纸的卷绕的间隔纸卷筒;

所述第二送纸部包括压辊、驱动辊和用于驱动所述压辊的第二驱动单元,所述压辊和驱动辊垂直于送纸方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压辊在与所述驱动辊一起压紧所述间隔纸的送纸状态和与所述驱动辊间隔开的空闲状态之间移动;

所述第二送纸部和所述第一压纸单元位于所述第一送纸部的上方,所述第二压纸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压纸单元的下方,所述机架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压纸单元下方的玻璃叠放部,所述间隔纸的铺设方向为玻璃在所述玻璃叠放部上的叠放方向,所述间隔纸从所述间隔纸卷筒依次经过所述第一送纸部、所述第二送纸部、所述第一压纸单元和所述第二压纸单元。

优选地,所述送纸单元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送纸部和第二送纸部之间的中间传递部,所述中间传递部包括在所述第一送纸部和第二送纸部之间支撑所述间隔纸的中间辊,所述中间辊位于所述第一送纸部上方。

优选地,所述推进单元包括用于沿所述间隔纸的铺设方向推进所述第一压纸单元的第一推进单元,所述第一推进单元每次推进的距离为一个玻璃板与一张间隔纸的厚度之和,所述第一推进单元包括叠纸导轨总成以及与所述叠纸导轨总成滑动连接的托板,所述第二送纸部和所述第一压纸单元固定在所述托板上,所述叠纸导轨总成固定在所述机架上。

优选地,所述推进单元包括第二推进单元,所述第二推进单元用于推进所述第二压纸单元,以使所述第二压纸单元与所述第一压纸单元相对应,从而使所述间隔纸沿竖直方向下落,所述第二推进单元包括第二压纸单元驱动气缸以及连接于所述机架且与所述第二压纸单元滑动连接的中间支承板,所述第二压纸单元驱动气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压纸单元相对所述中间支承板滑动。

优选地,所述玻璃间隔纸铺放装置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压纸单元带动所述间隔纸上下移动的升降单元,所述第二推进单元通过所述升降单元连接于所述机架,所述升降单元包括升降滑块板以及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滑块板与所述中间支承板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气缸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滑块板相对所述机架上下滑动进而通过所述第二推进单元带动所述第二压纸单元实现上下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压纸单元包括上压板框架、上活动压板以及上活动压板驱动气缸,所述上活动压板设置在所述上压板框架内且所述间隔纸从所述压辊和所述驱动辊穿出后从所述上活动压板和所述上压板框架之间穿过,所述上活动压板驱动气缸用于驱动所述上活动压板沿垂直于所述间隔纸的纸面方向移动以使所述间隔纸压紧在所述上活动压板和所述上压板框架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二压纸单元包括下压板框架、下活动压板驱动气缸以及下活动压板,所述下活动压板设置在所述下压板框架内且所述间隔纸从所述上压板框架和所述上活动压板之间穿出后从所述下压板框架和下活动压板之间穿过,所述下活动压板驱动气缸用于驱动所述下活动压板沿垂直于所述间隔纸的纸面方向移动以使所述间隔纸压紧在所述下活动压板和所述下压板框架之间。

优选地,所述裁纸单元包括第三驱动单元以及刀片,所述裁纸单元与所述第一压纸单元固定连接,所述刀片从所述第一压纸单元和所述第二压纸单元之间伸出,所述第三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刀片沿垂直于所述间隔纸的纸面的方向滑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玻璃间隔纸铺放装置完全通过机械动作实现了间隔纸的传输、裁剪,最终完成玻璃板表面间隔纸的铺放,与现有技术中的间隔纸铺放过程相比,无需预先裁剪间隔纸,实现了间隔纸的现场裁剪、同步铺放,工作效率高,降低了间隔纸采购成本,同时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玻璃夹纸机的前视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玻璃夹纸机的仰视立体图;

图3是图1的玻璃夹纸机的侧视立体图;

图4是图1的玻璃夹纸机的送纸单元和推进单元的仰视立体图;

图5是图4的送纸单元和推进单元的俯视立体图;

图6是图1的玻璃夹纸机的裁纸单元、上压纸单元、下压纸单元、平移单元和升降单元的仰视立体图;

图7是图6的裁纸单元、上压纸单元、下压纸单元、平移单元和升降单元的俯视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架、2—送纸单元、3—裁纸单元、4—玻璃架、5—玻璃板、6—卷筒、7—间隔纸、201—滚筒支架、202—导轨支承板、203—压辊、204—压辊轴承座、205—轴承座滑轨、206—压辊驱动气缸、207—支承板、208—扭矩限制器、209—滚筒支承轴、210—驱动电机、211—驱动辊、212—叠纸导轨总成、213—中间辊支承座、214—中间辊、215—驱动辊轴承座、216—叠纸驱动滚珠丝杆总成、217—叠纸驱动电机、218—托板、301—下压板框架、302—下压板直线轴承、303—中间支承板、304—磁偶无杆气缸、305—压板导轨总成、306—下压板导杆、307—刀片压板、308—刀片、309—压板、310—上活动压板垫、311—上固定压板垫、312—上活动压板驱动气缸、313—中间板、314—气缸座、315—第二压纸单元驱动气缸、316—升降滑块板、317—升降导轨总成、318—升降气缸、319—升降导轨固定板、320—下活动压板驱动气缸、321—上压板导杆、322—上压板直线轴承、323—上压板框架、324—下固定压板垫、325—下活动压板垫、326—下活动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结合图1、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玻璃间隔纸铺放装置,包括:

第一压纸单元和第二压纸单元,所述第一压纸单元和第二压纸单元分别用于在沿间隔纸7的长度方向两个位置可释放地夹紧所述间隔纸7;

裁纸单元3,用于在所述两个位置之间将夹紧后的所述间隔纸7裁开;

送纸单元2,用于将所述间隔纸7传送至所述第一压纸单元和第二压纸单元,以便通过所述第一压纸单元和第二压纸单元夹紧所述间隔纸7;

推进单元,用于沿所述间隔纸7的铺设方向调节所述第一压纸单元和第二压纸单元的夹紧位置。

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利用送纸单元2将所述间隔纸7传送至所述第一压纸单元和第二压纸单元,随后通过所述第一压纸单元和第二压纸单元将所述间隔纸7夹紧,再利用所述裁纸单元3将所述间隔纸7从所述第一压纸单元和第二压纸单元之间裁剪开,裁剪后的间隔纸7下落到玻璃板的表面用于将该块玻璃板与待叠放的下一块玻璃板之间间隔开,最后通过所述推进单元沿所述间隔纸7的铺设方向推进所述第一压纸单元和第二压纸单元至与下一块玻璃板表面相对应,继续重复上述裁纸、铺设过程。其中,所述间隔纸7的铺设方向为玻璃板的叠放方向。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完全通过机械动作实现了间隔纸的传输、裁剪,最终完成间隔纸的铺放,与现有技术中的间隔纸铺放过程相比,无需预先裁剪间隔纸,而是实现了间隔纸的现场裁剪、同步铺放,工作效率高,降低了间隔纸采购成本,同时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

进一步的,为方便安装设置,所述玻璃间隔纸铺放装置包括用于依次叠放所述玻璃板5的机架1,所述第一压纸单元、第二压纸单元、裁纸单元3、送纸单元2以及推进单元均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也就是说,所述玻璃板5依次叠放在所述机架1上,本装置在使用时通常与叠放玻璃板5的上片机配合使用。使用前,所述机架1上仅放置一块玻璃板,此处称其为第一块玻璃板,所述第一压纸单元和第二压纸单元与第一块玻璃板的表面相对应,使用时,利用本装置在第一块玻璃板的表面铺设间隔纸7后,由上片机移动第二块玻璃板至机架1上,与所述第一块玻璃板对应放置,通过两块玻璃板将所述间隔纸7压紧,由此,所述间隔纸7则起到了将玻璃板之间间隔开的作用,不断重复上述过程,继续在第二块玻璃板的表面铺放间隔纸7,再利用上片机放置第三块玻璃板,以此类推。其中,所述上片机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任意能够实现玻璃板抓取、叠放功能的结构,比如,机械手等,此处不作过多限制。

或者,还可以在所述机架1上专门设置用于放置玻璃板的玻璃架4,所述玻璃架4可以采用常见的用于放置玻璃板的a型架结构,以保证玻璃板5放置过程中的稳定性。

其中,所述送纸单元2的主要作用是输送间隔纸7至所述第一压纸单元和第二压纸单元之间,以保证后续的夹紧、裁剪动作的完成,可见,送纸单元2可以设置成任意适宜的结构。这里,作为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送纸单元2包括第一送纸部和第二送纸部;所述第一送纸部包括滚筒支承轴209和驱动所述滚筒支承轴209的第一驱动单元,所述滚筒支承轴209用于安装所述间隔纸7的卷绕的间隔纸卷筒6;

所述第二送纸部包括压辊203、驱动辊211和用于驱动所述压辊203的第二驱动单元,所述压辊203和驱动辊211垂直于送纸方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压辊203在与所述驱动辊211一起压紧所述间隔纸7的送纸状态和与所述驱动辊211间隔开的空闲状态之间移动。

所述第二送纸部和所述第一压纸单元位于所述第一送纸部的上方,以方便送纸,所述第二压纸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压纸单元的下方,所述机架1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压纸单元下方的玻璃叠放部,以便于所述第一压纸单元与所述第二压纸单元与位于玻璃叠放部的玻璃板相对应。所述间隔纸7的铺设方向为玻璃在所述玻璃叠放部上的叠放方向,所述间隔纸7从所述间隔纸卷筒6依次经过所述第一送纸部、所述第二送纸部、所述第一压纸单元和所述第二压纸单元。

所述间隔纸7从间隔纸卷筒6抽出后需至少覆盖部分驱动辊211再从所述压辊203与所述驱动辊211之间穿过。具体送纸过程为,首先通过所述压辊203与所述驱动辊211将所述间隔纸7夹紧,随后所述驱动辊211转动,利用所述驱动辊211与所述间隔纸7之间的摩擦力带动所述间隔纸不断从所述间隔纸卷筒6中抽出。所述间隔纸7抽出后将直接进入所述第一压纸单元和所述第二压纸单元之间以进行后续操作。

为加快送纸进度,送纸过程中,还可利用所述第一驱动单元驱动所述滚筒支承轴209的转动以配合所述驱动辊211来加快送纸,所述第一驱动单元通常采用驱动电机,当然,也可省略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仅依靠所述驱动辊211实现送纸。

具体来说,所述滚筒支承轴209的两端设有滚筒支架201,所述滚筒支架201固定设置在机架1上,所述滚筒支承轴209与所述滚筒支架201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滚筒支承轴209上设有扭矩限制器208,所述间隔纸卷筒6与所述滚筒支承轴209同步转动,当送纸过程中所述间隔纸卷筒6上的纸被抽走导致所述间隔纸卷筒6和所述滚筒支承轴209转动时,所述扭矩限制器208便会感应到并同时对所述滚筒支承轴209施加一个与送纸方向反向的作用力,所述间隔纸7在两个作用力下被绷紧,由此保证了送纸过程中所述间隔纸7的平整输送。

为实现所述压辊203和驱动辊211在送纸状态和空闲状态之间的切换。所述压辊203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压辊轴承座204,所述驱动辊211的两端对称设置有驱动辊轴承座215,同时,所述压辊203和驱动辊211的两端还对称设有轴承座滑轨205,同一端的所述压辊轴承座204和驱动辊轴承座215设置在对应的所述轴承座滑轨205上,且所述压辊轴承座204能够在所述轴承座滑轨205上滑动,以带动所述压辊203在与所述驱动辊211一起压紧所述间隔纸7的送纸状态和与所述驱动辊211间隔开的空闲状态之间移动。所述驱动辊211的转动由驱动电机210驱动,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为压辊驱动气缸206,用于驱动所述压辊轴承座204沿所述轴承座滑轨205滑动以实现所述压辊203的移动。

进一步的,为防止所述第一送纸部和第二送纸部之间的距离过长,影响所述间隔纸7的传输,所述送纸单元2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送纸部和第二送纸部之间的中间传递部,所述中间传递部包括在所述第一送纸部和第二送纸部之间支撑所述间隔纸7的中间辊214,所述中间辊214位于所述第一送纸部上方。

具体地,所述中间辊214的两端设有中间辊支承座213,所述中间辊214与所述中间辊支承座213转动连接,所述中间辊支承座213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间隔纸7依次经所述间隔纸卷筒6和所述中间辊214落入所述压辊203和所述驱动辊211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压纸单元和所述第二压纸单元可以采用同步推进,当然更为优选地,为便于所述间隔纸7裁剪后的下落铺设,所述第一压纸单元和所述第二压纸单元也可以分别推进,只需保证间隔纸7在裁剪前二者相互对齐即可。基于上述考虑,所述推进单元包括用于沿所述间隔纸7的铺设方向推进所述第一压纸单元的第一推进单元,所述第一推进单元每次推进的距离为一个玻璃板5与一张间隔纸7的厚度之和,以保证每次推进后所述第一压纸单元能够对准待铺设间隔纸的玻璃板的表面,从而方便裁剪后的间隔纸7能够贴紧玻璃板表面下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推进单元包括叠纸导轨总成212以及与所述叠纸导轨总成212滑动连接的托板218,所述第二送纸部和所述第一压纸单元固定在所述托板218上,所述叠纸导轨总成212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通过所述托板218的滑动将带动所述第二送纸部和所述第一压纸单元的移动,从而完成推进。

更为具体来说,如图3-5所示,所述第一推进单元还包括导轨支承板202、叠纸驱动滚珠丝杆总成216和叠纸驱动电机217,所述叠纸导轨总成212通过所述导轨支承板202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第二送纸部中的所述轴承座滑轨205固定在所述托板218上,所述叠纸驱动滚珠丝杆总成216一端与所述托板218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叠纸驱动电机217相连,通过所述叠纸驱动电机217驱动所述叠纸驱动滚珠丝杆总成216的运动,从而带动所述托板218沿所述叠纸导轨总成212进行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推进单元还包括第二推进单元,所述第二推进单元用于推进所述第二压纸单元,以使所述第二压纸单元与所述第一压纸单元相对应,从而使所述间隔纸7沿竖直方向下落,所述第二推进单元包括第二压纸单元驱动气缸315以及连接于所述机架1且与所述第二压纸单元滑动连接的中间支承板303,所述第二压纸单元驱动气缸315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压纸单元相对所述中间支承板303滑动。

具体如图6、图7所示,所述中间支承板303上设有压板导轨总成305,所述第二压纸单元上连接有中间板313,所述中间板313与所述压板导轨总成305滑动连接从而实现所述第二压纸单元与所述中间支承板303的滑动连接,所述中间支承板303上设有气缸座314,所述第二压纸单元驱动气缸315设置在所述气缸座314上,所述下压纸单元驱动气缸315用于驱动所述中间板313沿所述压板导轨总成305滑动,从而实现所述第二压纸单元相对所述机架1的移动。

结合图6、图7,所述间隔纸7在所述第一压纸单元和所述第二压纸单元之间被裁剪后,为实现所述间隔纸7平稳铺设至准确合适的位置,所述玻璃间隔纸铺放装置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压纸单元带动所述间隔纸7上下移动的升降单元。所述第二推进单元通过所述升降单元连接于所述机架1,所述升降单元包括升降滑块板316以及升降气缸318,所述升降滑块板316与所述中间支承板303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气缸318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滑块板316相对所述机架1上下滑动进而通过所述第二推进单元带动所述第二压纸单元实现上下移动。

更为具体地,所述升降单元还包括升降导轨总成317以及升降导轨固定板319,所述轴承座滑轨205的顶端设有支承板207,所述升降导轨固定板319设置在支承板207下面,所述升降导轨总成317设置在所述升降导轨固定板319上,所述升降滑块板316与所述升降导轨总成317滑动连接,从而实现所述升降滑块板316相对所述机架1的滑动。

由此,裁剪后所述第二压纸单元将夹住裁剪好的所述间隔纸7的顶边,由所述升降单元带动所述第二压纸单元垂直下落至所述间隔纸7的底边与所述机架1上玻璃板的底边相对齐,此时所述第二压纸单元松开所述间隔纸7即可完成铺设。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使用前所述第一压纸单元和所述第二压纸单元将通过所述推进单元推进至与所述玻璃板表面相对应,因此裁剪后所述第二压纸单元带动所述间隔纸7下落的过程中可保证所述间隔纸7是贴合所述玻璃板的表面下落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压纸单元包括上压板框架323、上活动压板309以及上活动压板驱动气缸312,所述上活动压板309设置在所述上压板框架323内且所述间隔纸7从所述压辊203和所述驱动辊211穿出后从所述上活动压板309和所述上压板框架323之间穿过,所述上活动压板驱动气缸312用于驱动所述上活动压板309沿垂直于所述间隔纸7的纸面方向移动以使所述间隔纸7压紧在所述上活动压板309和所述上压板框架323之间。所述上活动压板驱动气缸312采用现有技术中任意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结构,举例来说,气缸结构通常包括缸筒和活塞杆,将所述活塞杆与所述上活动压板309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对所述上活动压板309的驱动。

进一步地,为了对所述上活动压板309在所述上压板框架323内的移动进行导向,所述第一压纸单元还包括上压板导杆321以及上压板直线轴承322,所述上压板直线轴承322固定在所述上压板框架323上,所述上压板直线轴承322上套装有上压板导杆321,所述上压板导杆321沿垂直于所述间隔纸7的纸面方向穿过所述上压板框架323后连接于所述上活动压板309,所述上活动压板驱动气缸312用于驱动所述上活动压板309在所述上压板导杆321的导向作用下沿垂直于所述间隔纸7的纸面方向移动。

此外,为了防止压紧过程中对所述间隔纸7的纸面造成划损,所述上压板框架323和所述上活动压板309之间用于穿过所述间隔纸7一侧的相向的内壁上分别设有上固定压板垫311和上活动压板垫310。

相应地,所述第二压纸单元包括下压板框架301、下活动压板驱动气缸320以及下活动压板326,所述下活动压板326设置在所述下压板框架301内且所述间隔纸7从所述上压板框架323和所述上活动压板309之间穿出后从所述下压板框架301和下活动压板326之间穿过,所述下活动压板驱动气缸320用于驱动所述下活动压板326沿垂直于所述间隔纸7的纸面方向移动以使所述间隔纸7压紧在所述下活动压板326和所述下压板框架301之间。

进一步地,为了对所述下活动压板326在所述下压板框架301内的移动进行导向,所述第二压纸单元还包括下压板直线轴承302和下压板导杆306,所述下压板直线轴承302固定在所述下压板框架301上,所述下压板直线轴承302上套装有下压板导杆306,所述下压板导杆306沿垂直于所述间隔纸7的纸面方向穿过所述下压板框架301后连接于所述下活动压板326,所述下活动压板驱动气缸320用于驱动所述下活动压板326在所述下压板导杆306的导向作用下沿垂直于所述间隔纸7的纸面方向移动。

同样,为了防止压紧过程中对所述间隔纸7的纸面造成划损,所述下压板框架301和所述下活动压板326之间用于穿过所述间隔纸7一侧的相向的内壁上分别设有下固定压板垫324和下活动压板垫325。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裁纸单元3也可以采用任意适宜的结构,只需满足能够将所述间隔纸7从所述第一压纸单元和所述第二压纸单元之间裁开即可。作为其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裁纸单元3包括第三驱动单元以及刀片308,所述裁纸单元3与所述第一压纸单元固定连接,所述刀片308从所述第一压纸单元和所述第二压纸单元之间伸出,更为具体地,所述刀片308从所述上压板框架323和所述下压板框架301之间伸出,所述第三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刀片308沿垂直于所述间隔纸7的纸面的方向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驱动单元采用磁偶无杆气缸304,所述裁纸单元3还包括导向杆、刀片压板307以及裁纸滑块,所述裁纸滑块套设在所述磁偶无杆气缸304和所述导向杆上,所述刀片308通过所述刀片压板307固定在所述裁纸滑块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刀片308在所述磁偶无杆气缸304的驱动下沿所述导向杆作垂直于所述间隔纸7的纸面方向的水平滑动,以将所述间隔纸7从所述第一压纸单元和所述第二压纸单元之间裁开。

本发明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一、安装间隔纸。

将所述间隔纸卷筒6固定在所述滚筒支承轴209上,使所述间隔纸卷筒6与所述滚筒支承轴209同步转动,将所述间隔纸7的自由端依次经过所述中间辊214、所述驱动辊211从所述压辊203和所述驱动辊211之间穿出,随后再将所述间隔纸7从所述上压板框架323和所述上活动压板309之间穿入,最后从所述下压板框架301和所述下活动压板326之间穿出保持自然垂落。

二、对准玻璃板。

利用所述驱动辊211和压辊203将所述间隔纸7夹紧,启动所述第一推进单元推进所述第一压纸单元至与所述玻璃板表面相对应,由于所述第一推进单元也同时推进了所述驱动辊211和压辊203的移动,即可保证所述间隔纸7是沿所述玻璃板表面自然垂落,随后启动所述第二推进单元推进所述第二压纸单元与所述第一压纸单元相对应,让所述间隔纸7尽量沿竖直方向下落,便于保证裁剪尺寸的精度。

三、送纸、裁剪。

在所述驱动辊211的转动下开始送纸,送至自然垂落的所述间隔纸7的底边与所述裁剪位置之间的距离恰好满足所述玻璃板的高度即可,以保证裁剪后的间隔纸7恰好能将所述玻璃板的表面覆盖住,所述第一压纸单元和所述第二压纸单元同时压紧所述间隔纸7,通过所述磁偶无杆气缸304驱动所述刀片308沿垂直于所述间隔纸7的纸面方向的水平滑动,即可将所述间隔纸7从所述第一压纸单元和所述第二压纸单元之间裁开。

需要注意的是,裁剪后,所述第二压纸单元仍处于夹紧所述间隔纸7的状态,即所述间隔纸7仍然被压紧在所述下压板框架301和所述下活动压板326之间。

由于裁纸时,为了保证所述间隔纸7是竖直向下的状态,所述下压板框架301和所述上压板框架323需上下对齐,裁剪后,优选地,所述下压板框架301需在所述下活动压板驱动气缸320的驱动下向远离303的方向移动,防止间隔纸7下落过程中会被所述中间支承板303的上表面挡住。

四、下落、铺设。

裁剪后,通过所述升降单元带动所述第二压纸单元垂直下落至所述间隔纸7的底边与所述机架1上玻璃板的底边相对齐,随后松开所述第二压纸单元,即所述下活动压板326与所述下压板框架301之间分开,所述间隔纸7从所述第二压纸单元脱离,从而完成所述间隔纸7在所述玻璃板表面的铺设。铺设后,由所述升降单元带动所述第二压纸单元上移至初始高度以便进行下一次铺设。

此处,为了便于所述升降单元的设置,需至少保证所述间隔纸7的裁剪位置要高于所述玻璃板放置后的高度,即所述下压板框架301的顶部要高于放置在所述机架1上的所述玻璃板的顶边所在高度。

所述升降单元的设置一方面是便于带动所述第二压纸单元实现所述间隔纸7的规整铺设,方便确定铺设位置,防止直接将裁剪后的所述间隔纸7自由下落会在下落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另一方面,确保裁剪位置与玻璃板的顶边之间具有一定距离,可以方便每次裁剪。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