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培养基进出入灭菌器用搬运输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65549发布日期:2019-01-18 23:14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食用菌培养基进出入灭菌器用搬运输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食用菌培养基进出入灭菌器用搬运输送设备。



背景技术:

食用菌在完成培育后需对其进行灭菌处理,即将食用菌培养基放置于灭菌器内部以进行灭菌。随着食用菌生产规模的增加,需进行批量灭菌处理的食用菌培养基亦随之增加;现有的食用菌培养基的灭菌处理往往还采用叉车等工具进行人工搬运至灭菌器中,其不仅会造成生产效率的下降,并且导致加工中的人力与时间成本难以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食用菌培养基进出入灭菌器用搬运输送设备,其可解决现有技术中食用菌在灭菌处理工艺中运输效率与成本难以控制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培养基进出入灭菌器用搬运输送设备,用于将食用菌培养基搬运至灭菌器之中,所述灭菌器包括有进料端与出料端;所述食用菌培养基进出入灭菌器用搬运输送设备包括有:第一搬运机构,所述第一搬运机构包括有第一搬运机体与第一搬运轨道,其中,所述第一搬运轨道设置在所述灭菌器的所述进料端一侧,所述第一搬运轨道用于驱使所述第一搬运机体沿所述第一搬运轨道以在多个所述灭菌器的所述进料端之间进行移动;第二搬运机构,所述第二搬运机构包括有第二搬运机体与第二搬运轨道,其中,所述第二搬运轨道用于驱使所述第二搬运机体沿所述第二搬运轨道以在所述灭菌器之中进行所述食用菌培养基的搬运;所述第二搬运轨道包括有位于所述第一搬运机体之上的第一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灭菌器内部的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二搬运机体的运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搬运机体的运动方向相互垂直;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有输送机体,所述输送机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搬运轨道的侧端部,所述输送机体用于承载所述食用菌培养基,所述第二搬运轨道包括有设置在所述输送机体之上的第三部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食用菌培养基进出入灭菌器用搬运输送设备还包括有:承载机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有承载机体与承载轨道,其中,所述承载轨道设置在所述灭菌器的所述出料端一侧,所述承载轨道用于驱使所述承载机体沿所述承载轨道以在多个所述灭菌器的所述出料端之间进行移动;所述第二搬运轨道包括有设置在所述承载机体之上的第四部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搬运机体之中设置有位置检测装置,其中,所述位置检测装置用于使得所述第一搬运机体识别所述灭菌器和/或所述输送机体的位置,所述位置检测装置采用以下至少之一:激光导航装置、二维码检测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搬运机体之中设置有至少两个相互平行延伸的所述第二搬运轨道。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搬运机体之上设置有用于驱使所述第一搬运机体沿所述第一搬运轨道进行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有第一驱动电机以及第一驱动轮,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经由连接于所述第一搬运轨道之上的供电滑触线进行供电。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搬运机体之中,所述第一搬运机体相对于所述灭菌器的所述进料端一侧的端部之上设置有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包括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之上设置有采用弧形结构的导向端体,所述导向端体沿所述导向轮的周向进行延伸。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导向装置中导向轮对于导向端体的驱动,以使得第二搬运机体连同食用菌培养基自第一搬运机体向灭菌器进行运动时可得到良好的支撑处理,以避免食用菌培养基由于颠簸而对其内部的食用菌造成影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搬运轨道之上设置有多个位置检测孔,每一个所述位置检测孔内部设置有光电接收器,所述第二搬运机体之上设置有光电发生器,所述光电发生器与所述光电接收器之间彼此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搬运机体包括有支撑底座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底座之上的搬运机台,所述支撑底座设置在所述第二搬运轨道之上,所述搬运机台与支撑底座之间通过升降装置进行连接;所述搬运机台包括有两个彼此相对的搬运端体,所述搬运端体用于对所述食用菌培养基进行支撑。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搬运端体采用“l”形结构,所述搬运端体包括有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支撑端,以及经由所述支撑端的边部向上延伸的紧固端;所述支撑端之上设置有多组减振槽体,多组所述减振槽体在所述支撑端的长度方向上均匀分布,每一组所述减振槽体之中均包括有多个在所述支撑端的宽度方向上均匀分布的所述减振槽体,每一个所述减振槽体内部均设置有减振端体,减振端体采用球形结构制成,所述减振端体之中包括有多个在其高度方向上依次分布的减振端,所述减振端采用橡胶材质制成,相邻两个所述减振端之间设置有采用环形结构的连接端,所述连接端采用金属材质制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搬运端体在对于食用菌培养基进行承托搬运时,搬运端体在升降装置作用下对于食用菌进行支撑,此时,支撑部之上的多个减振槽体内的减振端体首先与食用菌培养基相接触,此时,减振端体在对于食用菌培养基进行支撑过程中避免了食用菌培养基直接受到冲击而造成的振动,而通过其橡胶材质的形变实现了柔性支撑。同时,减振端体在对于食用菌培养基形成短暂支撑后,即在食用菌培养基的重力作用以及支撑端的作用下得以压缩,进而使得减振端体中的减振端完全嵌入至减振槽体内部,此时,减振端体中的连接端则可连同支撑端中其余位置对于食用菌培养基进行良好的支撑处理。上述技术方案可使得食用菌培养基在受支撑过程中得以缓冲,以有效避免相关部件在支撑时的冲击造成食用菌出现散落现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搬运机体之上设置有用于驱使所述第二搬运机体沿所述第二搬运轨道进行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有第二驱动电机以及第二驱动轮,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经由设置在所述第二搬运机体之上的蓄电池进行供电,所述第一搬运机体之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蓄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桩。

上述食用菌培养基进出入灭菌器用搬运输送设备在需要将食用菌培养基搬运至灭菌器内部进行灭菌处理时,输送机构中的输送机体将待进行灭菌加工的食用菌培养基运输至对于位置,第一搬运机构中的第一搬运机体沿第一搬运轨道运动至对应的输送机构位置,此时,第一搬运机体之上的第二搬运机体沿第二搬运轨道运动至输送机构之上,对于食用菌培养基进行固定后,再沿第二搬运轨道运动至第一搬运机体之上。待第二搬运机体连同食用菌培养基在第一搬运机体上稳定后,第一搬运机体沿第一搬运轨道运动至灭菌器对应位置。待第一搬运机体与灭菌器位置定位后,第二搬运机体携带食用菌培养基沿第二搬运轨道经由灭菌器的进料端进入其内部,并在将食用菌培养基放置于灭菌器对应位置后,沿第二搬运轨道复位至第一搬运机体之上。重复上述步骤即可将待进行加工的食用菌培养基依次置放在灭菌器内部,当灭菌器内部的食用菌培养基放置完成后,通过灭菌器对食用菌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

在灭菌处理结束后,第二搬运机体在第一搬运机体的带动下运动至对应的灭菌器,并进入灭菌器内部,当第二搬运机体对于灭菌后的食用菌培养基完成固定后,第二搬运机体连同食用菌培养基经由灭菌器的出料端运动至其外部,以将灭菌完成后的食用菌培养基搬运至外部,重复以上步骤即可将灭菌器内完成加工的食用菌培养基全部取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食用菌培养基进出入灭菌器用搬运输送设备,其可在食用菌进行灭菌处理过程中实现食用菌培养基的自动搬运以及灭菌处理,以使得食用菌整体加工效率以及成本均得以显著改善。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食用菌培养基进出入灭菌器用搬运输送设备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食用菌培养基进出入灭菌器用搬运输送设备侧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食用菌培养基进出入灭菌器用搬运输送设备俯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搬运机体的驱动装置功能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搬运机体中的导向装置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搬运机构中位置检测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搬运机体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端体俯视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端体截面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搬运机体的驱动装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灭菌器、101—进料端、102—出料端、2—食用菌培养基、3—第一搬运机构、301—第一搬运机体、302—第一搬运轨道、4—第二搬运机构、401—第二搬运机体、402—第二搬运轨道、5—输送机构、501—输送机体、6—承载机构、601—承载机体、602—承载轨道、7—第一驱动电机、8—第一驱动轮、9—供电滑膛线、10—导向轮、11—导向端体、12—支撑底座、13—升降装置、14—搬运端体、1401—支撑端、1402—紧固端、15—减振槽体、16—减振端体、1601—减振端、1602—连接端、17—位置检测孔、18—光电接受器、19—光电发生器、20—第二驱动电机、21—第二驱动轮、22—蓄电池、23—充电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食用菌培养基进出入灭菌器用搬运输送设备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食用菌培养基进出入灭菌器用搬运输送设备侧视图,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食用菌培养基进出入灭菌器用搬运输送设备俯视图,如图1、图2与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食用菌培养基进出入灭菌器用搬运输送设备,用于将食用菌培养基2搬运至灭菌器1之中,所述灭菌器2包括有进料端101与出料端102,所述食用菌培养基进出入灭菌器用搬运输送设备包括有:第一搬运机构3,所述第一搬运机构3包括有第一搬运机体301与第一搬运轨道302,其中,所述第一搬运轨道302设置在所述灭菌器1的所述进料端101一侧,所述第一搬运轨道302用于驱使所述第一搬运机体301沿所述第一搬运轨道302以在多个所述灭菌器的所述进料端101之间进行移动;第二搬运机构4,所述第二搬运机构4包括有第二搬运机体401与第二搬运轨道402,其中,所述第二搬运轨道402用于驱使所述第二搬运机体401沿所述第二搬运轨道402以在所述灭菌器1之中进行所述食用菌培养基2的搬运;所述第二搬运轨道402包括有位于所述第一搬运机体301之上的第一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灭菌器内部的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二搬运机体401的运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搬运机体301的运动方向相互垂直;输送机构5,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有输送机体501,所述输送机体501设置于所述第一搬运轨道302的侧端部,所述输送机体501用于承载所述食用菌培养基2,所述第二搬运轨道402包括有设置在所述输送机体501之上的第三部分。

上述食用菌培养基进出入灭菌器用搬运输送设备在需要将食用菌培养基搬运至灭菌器内部进行灭菌处理时,输送机构中的输送机体将待进行灭菌加工的食用菌培养基运输至对于位置,第一搬运机构中的第一搬运机体沿第一搬运轨道运动至对应的输送机构位置,此时,第一搬运机体之上的第二搬运机体沿第二搬运轨道运动至输送机构之上,对于食用菌培养基进行固定后,再沿第二搬运轨道运动至第一搬运机体之上。待第二搬运机体连同食用菌培养基在第一搬运机体上稳定后,第一搬运机体沿第一搬运轨道运动至灭菌器对应位置。待第一搬运机体与灭菌器位置定位后,第二搬运机体携带食用菌培养基沿第二搬运轨道经由灭菌器的进料端进入其内部,并在将食用菌培养基放置于灭菌器对应位置后,沿第二搬运轨道复位至第一搬运机体之上。重复上述步骤即可将待进行加工的食用菌培养基依次置放在灭菌器内部,当灭菌器内部的食用菌培养基放置完成后,通过灭菌器对食用菌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

在灭菌处理结束后,第二搬运机体在第一搬运机体的带动下运动至对应的灭菌器,并进入灭菌器内部,当第二搬运机体对于灭菌后的食用菌培养基完成固定后,第二搬运机体连同食用菌培养基经由灭菌器的出料端运动至其外部,以将灭菌完成后的食用菌培养基搬运至外部,重复以上步骤即可将灭菌器内完成加工的食用菌培养基全部取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食用菌培养基进出入灭菌器用搬运输送设备,其可在食用菌进行灭菌处理过程中实现食用菌培养基的自动搬运以及灭菌处理,以使得食用菌整体加工效率以及成本均得以显著改善。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为了在灭菌完成的出料过程中,使得第二搬运机体实现自动搬运处理,所述食用菌培养基进出入灭菌器用搬运输送设备还包括有:承载机构6,所述承载机构6包括有承载机体601与承载轨道602,其中,所述承载轨道602设置在所述灭菌器1的所述出料端102一侧,所述承载轨道602用于驱使所述承载机体601沿所述承载轨道602以在多个所述灭菌器1的所述出料端102之间进行移动;所述第二搬运轨道402包括有设置在所述承载机体601之上的第四部分。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承载机构的设置以在灭菌完成后,对于搬运承载食用菌培养基的第二搬运机体进行承载处理,进而实现了对于加工后的食用菌培养基的自动运输。

上述第二搬运轨道402所包括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以及第四部分具体指代在不同的设备(输送机体、第一搬运机体、灭菌器以及承载机体)之上分别设置第二搬运轨道,以使得第二搬运机体可在不同的设备之间沿第二搬运轨道进行运动。第二搬运轨道402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以及第四部分均采用相同的结构,故在图1中不再分别加以注明。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搬运机体301之中设置有位置检测装置,其中,所述位置检测装置7用于使得所述第一搬运机体301识别所述灭菌器1以及所述输送机体501的位置,所述位置检测装置采用以下至少之一:激光导航装置、二维码检测装置。上述激光导航装置具体包括:在第一搬运机体之上设置激光发生器,在灭菌器以及输送机体之上设置对应的激光接收器,进而通过激光发生器与激光接收器之间的光电感应实现对于第一搬运机体的位置检测;上述二维码检测装置则具体包括:在第一搬运机体之上设置二维码识别装置,并在在灭菌器以及输送机体之上设置对应的二维码,通过第一搬运机体对于二维码的检测识别以实现第一搬运机体的位置检测。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搬运机体301之中设置有至少两个相互平行延伸的所述第二搬运轨道402,具体而言,第一搬运机体301之上设置有两个第二搬运轨道402的第二部分,以使得第一搬运机体可同时承载多个第二搬运机体402。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搬运机体的驱动装置功能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搬运机体301之上设置有用于驱使所述第一搬运机体301沿所述第一搬运轨道302进行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有第一驱动电机7以及第一驱动轮8,所述第一驱动电机7经由连接于所述第一搬运轨道302之上的供电滑触线9进行供电。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搬运机体301之中,所述第一搬运机体301相对于所述灭菌器的所述进料端一侧的端部之上设置有导向装置,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搬运机体中的导向装置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导向装置包括有导向轮10,所述导向轮10之上设置有采用弧形结构的导向端体11,所述导向端体11沿所述导向轮10的周向进行延伸。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导向装置中导向轮对于导向端体的驱动,以使得第二搬运机体连同食用菌培养基自第一搬运机体向灭菌器进行运动时可得到良好的支撑处理,以避免食用菌培养基由于颠簸而对其内部的食用菌造成影响。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图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搬运机构中位置检测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搬运轨道402之上设置有多个位置检测孔17,每一个所述位置检测孔17内部设置有光电接收器18,所述第二搬运机体401之上设置有光电发生器19,所述光电发生器18与所述光电接收器19之间彼此电性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位置检测孔中的光电接受器与第二搬运机体之上的光电发生器之间的光电感应以是实现对于第二搬运机体的定位处理。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图7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搬运机体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搬运机体401包括有支撑底座12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底座12之上的搬运机台,所述支撑底座12设置在所述第二搬运轨道402之上,所述搬运机台与支撑底座之间通过升降装置13进行连接;所述搬运机台包括有两个彼此相对的搬运端体14,所述搬运端体14用于对所述食用菌培养基2进行支撑。上述升降装置具体采用液压缸进行升降处理。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所述搬运端体14采用“l”形结构,所述搬运端体14包括有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支撑端1401,以及经由所述支撑端1401的边部向上延伸的紧固端1402;图8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端体俯视图,图9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端体截面图,如图8与图9所示,所述支撑端1401之上设置有多组减振槽体15,多组所述减振槽体15在所述支撑端1401的长度方向上均匀分布,每一组所述减振槽体15之中均包括有多个在所述支撑端1401的宽度方向上均匀分布的所述减振槽体15,每一个所述减振槽体15内部均设置有减振端体16,减振端体16采用球形结构制成,所述减振端体16之中包括有多个在其高度方向上依次分布的减振端1601,所述减振端1601采用橡胶材质制成,相邻两个所述减振端1601之间设置有采用环形结构的连接端1602,所述连接端1602采用金属材质制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搬运端体在对于食用菌培养基进行承托搬运时,搬运端体在升降装置作用下对于食用菌进行支撑,此时,支撑部之上的多个减振槽体内的减振端体首先与食用菌培养基相接触,此时,减振端体在对于食用菌培养基进行支撑过程中避免了食用菌培养基直接受到冲击而造成的振动,而通过其橡胶材质的形变实现了柔性支撑。同时,减振端体在对于食用菌培养基形成短暂支撑后,即在食用菌培养基的重力作用以及支撑端的作用下得以压缩,进而使得减振端体中的减振端完全嵌入至减振槽体内部,此时,减振端体中的连接端则可连同支撑端中其余位置对于食用菌培养基进行良好的支撑处理。上述技术方案可使得食用菌培养基在受支撑过程中得以缓冲,以有效避免相关部件在支撑时的冲击造成食用菌出现散落现象。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图10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搬运机体的驱动装置示意图;如图10所示,所述第二搬运机体401之上设置有用于驱使所述第二搬运机体401沿所述第二搬运轨道402进行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有第二驱动电机20以及第二驱动轮21,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0经由设置在所述第二搬运机体401之上的蓄电池22进行供电,所述第一搬运机体301之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蓄电池22进行充电的充电桩23。

上述实施例是提供给熟悉本领域内的人员来实现或使用本发明的,熟悉本领域的人员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发明思想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种种修改或变化,因而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被上述实施例所限,而应该是符合权利要求书提到的创新性特征的最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