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风雨棚的整体吊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39132发布日期:2019-01-16 07:20阅读:6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风雨棚的整体吊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船舶建造工装领域,具体为一种移动风雨棚的整体吊装方法。



背景技术:

某些重要船只在整个制造过程中都有严格的焊接环境要求,船体分段在船台上制作时可以用移动风雨棚来营造较好的类似室内环境,但分段在船坞内总装时,却无法使用移动风雨棚来营造较好的室内环境。为了营造类似室内的焊接施工环境,在船坞内进行施工焊接时,一般在某一段时间内在某个施工点搭建临时遮蔽处。但由于分段总装时间较长,船体尺寸大,临时遮蔽处搭建与拆除需反复进行,严重地影响了生产效率,及延长了船体的制作周期。如果移动风雨棚也能在船坞内使用,则不需要再临时搭建遮蔽处,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及缩短船体制作周期。

现有的移动风雨棚只能在船台上特定的一组轨道上进行移动,不具备可搬移的功能。即使可以搬移,那也是在地坪高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利用小车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从一个船台轨道整体搬移至另一个船台轨道。但遇到地坪相差较大,一般船厂的船台轨道与船坞轨道高度往往相差10m~15m,这是无法利用小车进行整体搬移风雨棚的。如果利用船厂内的起重机整体吊装常规的移动风雨棚,吊装后移动风雨棚会出现较大的变形导致风雨棚无法在预设的轨道上运行。另外如果对常规风雨棚的立柱进行横向固定后再吊装搬移,但往往船坞内铺满一整条船或船体分段,横向固定后的风雨棚无法放入船坞内。因此目前常规的移动风雨棚往往无法在船坞内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风雨棚的整体吊装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风雨棚的整体吊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ⅰ)在移动风雨棚顶部设置风雨棚吊耳,并在移动风雨棚的支架两侧底部设置辅助拉耳;

(ⅱ)连接起重机的吊钩和风雨棚吊耳,对移动风雨棚进行整体吊装;

(ⅲ)在移动风雨棚落轨时,通过钢丝绳连接辅助拉耳及支架两侧的牵引设备,通过拉动辅助拉耳,实现移动风雨棚的顺利落轨。

进一步的,所述起重机的吊钩与所述移动风雨棚之间设置有吊排,所述吊排顶部通过钢丝绳连接所述起重机的吊钩,所吊排底部通过钢丝绳连接所述风雨棚吊耳,实现风雨棚吊耳与起重机的吊钩的连述接。

进一步的,所述起重机的吊钩中心、所述吊排的中心、所述风雨棚吊耳的中心及所述移动风雨棚的中心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牵引设备是绞盘。

进一步的,所述起重机是龙门起重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移动风雨棚的整体吊装方法能够实现船台与船坞之间的整体搬移,使移动风雨棚能够在船坞内使用,不需要再临时搭建遮蔽处,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船体制作周期;

2.本发明移动风雨棚的整体吊装方法使整体吊装移动风雨棚时无需横向加固,且搬移后风雨棚无变形或变形较小,仍能在预设的轨道上进行运行,较大提高了移动风雨棚的使用效率;

3.本发明移动风雨棚的整体吊装方法搬移周期短、投入成本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移动风雨棚的整体吊装方法中吊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移动风雨棚的整体吊装方法中吊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的右视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中:1、龙门起重机;11、小车;12、吊钩;2、吊排;3、绞盘;4、钢丝绳;5、移动风雨棚总成;51、屋盖;52、支架;53、风雨棚吊耳;54、辅助拉耳;55、走轮;6、船台;61、船台轨道;7、船坞;71、船坞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移动风雨棚的整体吊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ⅰ)在移动风雨棚顶部设置风雨棚吊耳,并在移动风雨棚的支架两侧底部设置辅助拉耳。

移动风雨棚总成5包括屋盖51、支架52及走轮55。屋盖51水平设置在船体分段的顶部,保护移动风雨棚总成5内的船体分段不受来自顶部的外部风雨的影响。支架52竖直设置在船体分段的两侧,且支架52的顶部固定连接于屋盖51的两侧,支架52用于支撑屋盖51。如图3所示,支架52底部均设置有走轮55,同一支架52底部的走轮55沿直线等距均匀排列,辅助拉耳54分别固定连接在每个支架52的两侧底部。如图4所示,风雨棚吊耳53分别固定连接在屋盖51的顶部两侧,每一侧的风雨棚53沿直线排列,且排列方向平行于走轮55的排列方向。

(ⅱ)连接起重机的吊钩和风雨棚吊耳,对移动风雨棚进行整体吊装。

如图1及图2所示,除移动风雨棚总成5外,吊装系统还包括龙门起重机1、吊排2、绞盘3及钢丝绳4。船厂内设置有船台6及船坞7。船台6上设置有两段平行的船台轨道61,船坞7上设置有两端平行的船坞轨道71,船台轨道61和船坞轨道71的延伸方向相同,均平行于走轮55的排列方向,且船台轨道61和船坞轨道71的轨距相等,均等于走轮55的轨距。当移动风雨棚总成5位于船台6上时,走轮55在船台轨道61内滑动;当移动风雨棚总成5位于船坞7内时,走轮55在船坞轨道71内滑动。待施工的船体分段放置在两段船台轨道61之间,或两段船坞轨道71之间。龙门起重机1两侧均有支撑龙门起重机1的支脚,支脚底部的移动轨迹与船台轨道61的延伸方向平行,船台轨道61和船坞轨道71位于支脚底部移动轨迹的内侧。龙门起重机1的顶部设置有小车11,小车底部设置有吊钩12。

两个吊排2均位于移动风雨棚总成5与小车11之间,吊排2分别位于移动风雨棚总成5的顶部两侧,吊排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风雨棚吊耳53的排列方向。吊钩12分别位于吊排2的上方,风雨棚吊耳53分别位于吊排2的下方。吊排2与其上方的吊钩12分别通过竖直延伸的钢丝绳4连接,吊排2与其下方的风雨棚吊耳53也分别通过竖直的钢丝绳4连接。吊排2的设置可以保证钢丝绳4全部的长度方向均为竖直,使钢丝绳4承载的拉力最小。吊钩12的中心、吊排的中心、所述风雨棚吊耳的中心及所述移动风雨棚的中心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进一步保证钢丝绳4竖直,使整体搬移过程中,移动风雨棚能够平稳移动。

(ⅲ)在移动风雨棚落轨时,通过钢丝绳连接辅助拉耳及支架两侧的牵引设备,通过拉动辅助拉耳,实现移动风雨棚的顺利落轨。

如图4所示,牵引设备即为绞盘3,支架54的两侧均设置有绞盘3。让移动风雨棚总成5从船台6上移动到船坞7的过程中,在移动风雨棚总成5即将落到船坞轨道71上时,通过钢丝绳4连接绞盘3和辅助拉耳54,通过绞盘3拉动支架52两侧的底部,使支架52底部的走轮55对准船坞轨道71,实现移动风雨棚总成5的精准落轨。让移动风雨棚总成5从船坞7内移动到船台6上时,同理可使走轮55精准落在船台轨道61上。

本发明移动风雨棚的整体吊装方法能够实现船台与船坞之间的整体搬移,使移动风雨棚能够在船坞内使用,不需要再临时搭建遮蔽处,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船体制作周期,且整体吊装移动风雨棚时无需横向加固,搬移内后风雨棚无变形或变形较小,仍能在预设的轨道上进行运行,较大提高了移动风雨棚的使用效率,搬移周期短、投入成本少。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