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超速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13239发布日期:2019-01-05 09:28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超速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电梯超速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是频繁载人的垂直运输工具,必须有足够的安全性。电梯的安全,首先是对人员的保护,同时也要对电梯本身和所载物资以及安装电梯的建筑物进行保护。电梯本身是一种完善的运输设备,它采用了多种安全措施来消除坠落、冲顶等安全隐患。但是当发生停电或者系统故障的时候,其安全性能会大大降低,电梯还是会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超速保护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梯超速保护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电梯井两侧壁的导轨板及设置在电梯井内的电梯厢,所述导柜板外侧壁两侧端均沿板长方向开设有限位槽,导轨板外侧表面在两组限位槽之间开设有齿槽,所述电梯厢上下表面均固定设置有装置仓,所述装置仓内中部上端均固定安装有油箱,油箱下表面总部均设置有一体结构的充油筒,油箱内部两侧端均滑动设置有活塞盘,活塞盘表面上下端均开设有限流孔,所述油箱两侧表面前后侧端均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均活动插设有顶柱,顶柱一侧端均固定安装在对应位置的活塞盘外侧表面,顶柱另一侧端均固定套设有套筒,所述装置仓两侧表面对应于套筒位置均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套筒均固定焊接在对应位置的第二通孔内,套筒内设置有压缩弹簧,且套筒内活动插设有减速柱,所述减速柱均通过压缩弹簧作用与对应位置的限位槽表面相互贴合,所述油箱下表面中部在充油筒内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充油筒内设置有螺旋推送杆,螺旋推送杆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多组螺旋叶片,螺旋推送杆上端活动插设在第一轴承内圈中,螺旋推送杆下端活动贯穿插设于充油筒下表面,所述油箱下表面在第一轴承两侧端均开设有贯通于油箱内部的输油孔,油箱下表面两侧端均开设有贯通与油箱内部的出油孔,所述充油筒两侧表面下端均开设有贯通于充油筒内部的进油孔,所述油箱下表面及充油筒两侧表面分别对应于出油孔及进油孔位置均固定设置有一体结构的凸出沿圈,凸出沿圈外表面均开设有螺纹槽,所述出油孔与进油孔之间均通过凸出沿圈的螺纹槽配合连接有油管,所述螺旋推送杆下端固定安装有齿轴柱,齿轴柱前侧表面啮合有螺杆,所述螺杆两侧端表面均活动套设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下端均固定焊接在装置仓内部底表面,第二轴承两侧末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装置仓内部两侧端均通过第一轴杆活动安装有第二传动齿轮,该所述第一轴杆表面在第一传动齿轮侧表面位置均固定套设有第三传动齿轮,所述第三传动齿轮均与对应位置的第一齿轮相互啮合,所述装置仓两侧表面对应于第二传动齿轮位置处均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口内均通过第二轴杆活动安装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一侧表面分别与对应位置的第二传动齿轮啮合,主动齿轮另一侧表面均与对应位置的导轨板外侧表面的齿槽啮合。

进一步的,油箱内中部两侧壁均固定焊接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在油箱内部的位置位于输油孔与出油孔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油箱两侧表面在顶柱位置及油箱下表面在螺旋推送杆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机械密封件,机械密封件分别套设在顶柱及螺旋推送杆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限流孔的孔径小于出油孔的孔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当电梯失控快速下落的时候,由于主动齿轮与导轨板表面的齿槽相互啮合,此时主动齿轮能够快速转动,主动齿轮还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从而通过第三传动齿轮的作用能够使螺杆快速转动,螺杆能够带动螺旋推送杆转动,当螺旋推送杆快速转动的时候,能够将油箱内部位于出油管位置处的油压至油箱内中部,由于电梯失控下落的速度比电梯正常运行速度要快,所以螺旋推送杆转动的速度也比正常速度要块,油箱中部的油无法及时通过限流孔排至油箱两侧,使得活塞盘能够通过油压的作用力往油箱两侧移动,此时减速柱能够紧密贴合在导轨板的限位槽表面,通过强大的摩擦力,能够降低电梯厢的下落速度,降低了电梯厢下落过快而造成的安全隐患,提高了电梯厢使用的安全性,同时本发明为不耗费电力的动力系统,避免了停电或者系统故障而造成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种电梯超速保护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电梯超速保护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电梯超速保护装置的油箱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电梯超速保护装置的装置仓剖视图。

图中:1导轨板、2电梯厢、3装置仓、4限位槽、5油箱、6充油筒、7限位圈、8活塞盘、9顶柱、10套筒、11压缩弹簧、12减速柱、13第一轴承、14输油孔、15螺旋推送杆、16出油孔、17进油孔、18油管、19齿轴柱、20螺杆、21第二轴承、22第一传动齿轮、23第二传动齿轮、24第三传动齿轮、25限位槽口、26主动齿轮、27限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超速保护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电梯井两侧壁的导轨板1及设置在电梯井内的电梯厢2,导柜板1外侧壁两侧端均沿板长方向开设有限位槽4,导轨板1外侧表面在两组限位槽4之间开设有齿槽,电梯厢2上下表面均固定设置有装置仓3,装置仓3内中部上端均固定安装有油箱5,油箱5下表面总部均设置有一体结构的充油筒6,油箱5内部两侧端均滑动设置有活塞盘8,活塞盘8表面上下端均开设有限流孔27,油箱5两侧表面前后侧端均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均活动插设有顶柱9,顶柱9一侧端均固定安装在对应位置的活塞盘8外侧表面,顶柱9另一侧端均固定套设有套筒10,装置仓3两侧表面对应于套筒10位置均开设有第二通孔,套筒10均固定焊接在对应位置的第二通孔内,套筒10内设置有压缩弹簧11,且套筒10内活动插设有减速柱12,减速柱12均通过压缩弹簧11作用与对应位置的限位槽4表面相互贴合,油箱5及充油筒6内均充有液压油,当电梯正常运行的时候,减速柱12与限位槽4表面贴合的力度较小,不会影响电梯的正常运行。

油箱5下表面中部在充油筒6内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13,充油筒6内设置有螺旋推送杆15,螺旋推送杆15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多组螺旋叶片,螺旋推送杆15上端活动插设在第一轴承13内圈中,螺旋推送杆15下端活动贯穿插设于充油筒6下表面,油箱5下表面在第一轴承13两侧端均开设有贯通于油箱5内部的输油孔14,油箱5下表面两侧端均开设有贯通与油箱5内部的出油孔16,充油筒6两侧表面下端均开设有贯通于充油筒6内部的进油孔17,油箱5下表面及充油筒6两侧表面分别对应于出油孔16及进油孔17位置均固定设置有一体结构的凸出沿圈,凸出沿圈外表面均开设有螺纹槽,出油孔16与进油孔17之间均通过凸出沿圈的螺纹槽配合连接有油管18。

螺旋推送杆15下端固定安装有齿轴柱19,齿轴柱19前侧表面啮合有螺杆20,螺杆20两侧端表面均活动套设有第二轴承21,第二轴承21下端均固定焊接在装置仓3内部底表面,第二轴承21两侧末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传动齿轮22,装置仓3内部两侧端均通过第一轴杆活动安装有第二传动齿轮23,该第一轴杆表面在第一传动齿轮22侧表面位置均固定套设有第三传动齿轮24,第三传动齿轮24均与对应位置的第一齿轮22相互啮合,装置仓3两侧表面对应于第二传动齿轮23位置处均开设有限位槽25,限位槽口25内均通过第二轴杆活动安装有主动齿轮26,主动齿轮26一侧表面分别与对应位置的第二传动齿轮23啮合,主动齿轮26另一侧表面均与对应位置的导轨板1外侧表面的齿槽啮合,当电梯失控快速下落的时候,由于主动齿轮26与导轨板1表面的齿槽相互啮合,此时主动齿轮26能够快速转动,主动齿轮26还与第二传动齿轮23啮合,从而通过第三传动齿轮24的作用能够使螺杆20快速转动,螺杆20能够带动螺旋推送杆15转动,当螺旋推送杆15快速转动的时候,能够将油箱5内部位于出油管16位置处的油压至油箱5内中部,由于电梯失控下落的速度比电梯正常运行速度要快,所以螺旋推送杆15转动的速度也比正常速度要块,油箱5中部的油无法及时通过限流孔27排至油箱5两侧,使得活塞盘8能够通过油压的作用力往油箱5两侧移动,此时减速柱12能够紧密贴合在导轨板1的限位槽4表面,通过强大的摩擦力,能够降低电梯厢2的下落速度。

本实施例中,油箱5内中部两侧壁均固定焊接有限位圈7,限位圈7在油箱5内部的位置位于输油孔14与出油孔16之间,通过限位圈7的限位作用,能够防止活塞盘8向油箱5中部移动,避免了减速柱12脱离限位槽4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油箱5两侧表面在顶柱9位置及油箱5下表面在螺旋推送杆11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机械密封件,机械密封件分别套设在顶柱9及螺旋推送杆11表面。

本实施例中,限流孔27的孔径小于出油孔16的孔径,油箱5内的液压油进入充油桶6,然后通过螺旋推送杆15将液压油压进油箱5中部,油箱5中部的液压油通过限流孔27能够重新进入油箱5内部两侧端,保证了液压油的循环,当电梯正常运行时,液压油的通过限流孔27的流速大于液压油从出油孔16流出的流速,但两者的流量较为均衡,活塞盘8的移动范围较小,当电梯失控下落时,从出油孔16流出的液压油的流量大大增加,大于液压油从限流孔27的流量,此时两组活塞盘8能向油箱5两侧端移动。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专利所有者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只要不超过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描述的保护范围,都应当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