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流运输托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68253发布日期:2019-09-13 20:29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流运输托盘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物流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物流运输托盘。



背景技术:

物流运输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物流运输过程中的大部分物品使用普通的平面托盘进行放置即可进行运输,但是有些形状或者结构比较特殊的物品就需要使用相应的专用托盘进行放置,如卷状物或球状物等,因其弧面的结构无法稳定放置在平面托盘上,就需要使用专用的托盘进行放置。

中国专利cn107472641a公开了一种多用途运输托盘,通过活动板的水平和翻折状态对货物起固定作用,但此种固定方法只能在单个方向上对货物起固定作用,特别是球形货物,容易在另一个方向上进行滚动,货物仍然容易从托盘上掉落,不便于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固定货物的物流运输托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物流运输托盘,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及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两侧的安装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底部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二固定板底部设有第二滑块,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块相配合的第一滑槽和与所述第二滑块相配合的第二滑槽,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分隔的支撑杆,所述第一固定板上穿设有多个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板上穿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固定杆相配合的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与所述第二固定杆均为磁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固定杆与所述第二固定杆的磁性相吸;所述第二固定杆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七限位板,所述第二固定杆一端设有缓冲垫;通过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的相互配合,对放入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间的货物起到全方位的固定,避免货物从托盘上滚落,对货物起到良好的固定效果;通过第七限位板的作用,避免固定杆从固定板上脱落,对固定杆起限位作用;通过缓冲垫与货物相接触,避免固定杆直接与货物接触对货物表面造成损伤,对货物起保护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滑块内设有固定组件,所述第二滑槽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固定组件相配合的第四限位槽;通过固定组件和第四限位槽的相互配合,避免第二滑块从第二滑槽内脱出,对第二滑块起固定作用,增加固定板与底座的连接效果,使固定板在底座上移动的同时无法从底座上脱离,延长托盘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滑块内的第一活动腔、设于所述第一活动腔内的固定弹簧及设于所述固定弹簧一端的第九限位板;第二滑块置于第二滑槽内时,第九限位板嵌入到第四限位槽内,通过第九限位板与第四限位槽的相互配合,对第二滑块起固定作用,避免第二滑块从第二滑槽内脱出,在不影响第二滑块运动的同时对固定板起固定作用,防止固定板从底座上脱离。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固定板上穿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的一端设有第一转板,另一端设有第十限位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与所述第十限位板相配合的第二活动腔,所述第二活动腔一侧设有第三活动腔,所述第三活动腔底部设有连接腔,所述连接腔与所述第一活动腔相通,所述连接腔内设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一端绕设于所述连接轴上,另一端固连于所述第九限位板上;通过连接轴的转动,可将连接线绕于连接轴上,连接线绕于连接轴上后,拉动第九限位板沿着第一活动腔内壁运动,使第九限位板进入到第一活动腔内从第四限位槽内脱出,使固定组件脱开对第二滑块的固定效果,便于将固定板从底座上取下,对固定板上的固定杆进行维修更换,降低对托盘维护难度,降低托盘的维护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轴上设有第一限位轮,所述第三活动腔一侧设有第四活动腔,所述第一限位轮设于所述第四活动腔内;当第九限位板与第四限位槽形成配合后,第一限位轮运动至第四活动腔底部,与第四活动腔相互配合,对第一限位轮起限位作用,避免连接轴继续转动,从而使第九限位板与第四限位槽形成稳定的配合;当将连接绳绕设于连接轴上后,将第一限位轮推至第四活动腔底部,使第四活动腔与第一限位轮形成配合,避免连接轴转动,便于对第九限位板进行固定,降低对托盘的维护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上设有溶液腔,所述溶液腔内装设有非牛顿流体,所述溶液腔顶部设有密封膜,所述密封膜为弹性材料制成;当将货物放置在底座上后,货物被放置在密封膜上方,在货物重力的作用下下压密封膜,使非牛顿流体中部开始凹陷,密封膜产生形变,使底座表面产生凹槽,便于对货物进行固定,与固定杆相互配合,增加托盘对货物的固定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穿设有连接套筒,所述支撑杆设于所述连接套筒一端,所述连接套筒内设有传动槽,所述传动槽内穿设于有传动杆;通过对传动杆的操作,带动连接套筒运动,从而对支撑杆进行控制,使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在支撑杆的作用下相互分离,使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回归到初始位上,便于对固定板进行控制。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通过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的相互配合,对放入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间的货物起到全方位的固定,避免货物从托盘上滚落,对货物起到良好的固定效果;通过第七限位板的作用,避免固定杆从固定板上脱落,对固定杆起限位作用;通过缓冲垫与货物相接触,避免固定杆直接与货物接触对货物表面造成损伤,对货物起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安装板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连接套筒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安装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固定板的剖面示意图一。

图10为本发明第二固定板的剖面示意图二。

图11为本发明连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第二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11所示,一种物流运输托盘,包括底座1、设于所述底座1上的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及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2和所述第二固定板3两侧的安装板4,所述第一固定板2底部设有第一滑块24,所述第二固定板3底部设有第二滑块34,所述底座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块24相配合的第一滑槽12和与所述第二滑块34相配合的第二滑槽13,安装板底部设有第六滑块,底座上设有与第六滑块相配合的第五滑槽11,第一滑槽内设有第一限位弹簧121,第二滑槽内设有第二限位弹簧131,第一限位弹簧一端与第一滑槽内壁相固连,另一端与第一滑块侧壁相接触,第二限位弹簧一端与第二滑槽内壁相固连,另一端与第二滑块侧壁相接触,第一滑块可在第一滑槽内滑动,第一滑块无法从第一滑槽内脱出;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的配合与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的配合相同;第六滑块可在第五滑槽内运动,第六滑块无法从第五滑槽内脱出;所述安装板4上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一固定板2和所述第二固定板3分隔的支撑杆63,当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被支撑杆所分隔时,第一滑块位于第一滑槽一端,第一滑块压缩第一限位弹簧,第二滑块位于第二滑槽一端,第二滑块压缩第二限位弹簧;所述第一固定板2上穿设有多个第一固定杆21,所述第二固定板3上穿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固定杆21相配合的第二固定杆31,第二固定板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第二固定杆穿设于第二通孔内,第二固定杆可沿着第二通孔内壁运动,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的结构相同,第二固定杆上设有第六限位板32,第二固定杆的一端设有第七限位板33,第六限位板和第七限位板限定第二固定杆的运动行程,避免第二固定杆从第二通孔内掉出,第一固定杆结构与第二固定杆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固定杆21与所述第二固定杆31均为磁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固定杆21与所述第二固定杆31的磁性相吸。

对货物进行运输时,将货物放置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货物被放置在底座上,支撑杆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间脱开,使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在失去支撑杆的支撑后在限位弹簧的作用下相互靠近,直至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分别与货物相接触,将货物夹持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此时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在磁力的作用下相互吸引,使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相互配合形成横杆,对货物起固定作用,避免货物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间滚动,对货物起到良好的固定效果;通过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在通孔内的伸缩运动,使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根据货物的外形而进行改变,使托盘适应各种形状的货物,便于对货物起运输作用;当第六限位板与固定板表面相接触时,固定杆的一端仍处于底座上方,避免固定杆端部伸出底座侧边,不改变托盘本身的横截面积,防止托盘在运输过程中与外界产生碰撞摩擦,提升托盘在运输过程中的可靠性。

所述底座1上设有溶液腔14,所述溶液腔14内装设有非牛顿流体,所述溶液腔14顶部设有密封膜141,所述密封膜141为弹性材料制成;非牛顿流体可为淀粉与水的溶液,密封膜可为橡胶材料制成,溶液腔设于第一活动槽与第二活动槽之间;当将货物放置到托盘上时,货物被放置在溶液腔上方,在货物重力的作用下,货物下压密封膜,使密封膜产生一定的形变,密封膜形变后压缩流体,使流体中部往下凹陷,从而使密封膜顶部形成凹槽,使货物陷于密封膜形成的凹槽内,配合固定杆对货物起固定作用,提升托盘对货物的固定效果。

所述安装板4上设有第一通孔41,所述第一通孔41内穿设有连接套筒6,所述支撑杆63设于所述连接套筒6一端,所述连接套筒6内设有传动槽61,所述传动槽61内穿设于有传动杆5;传动槽内壁上设有第一传动齿611,传动杆侧壁上设有与第一传动齿相配合的第二传动齿,传动杆转动时带动连接套筒转动,使连接套筒带动支撑杆转动,使支撑杆的两端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脱开,在货物放置到底座上时对货物起固定作用。

所述传动杆5一端设有第二转板51,所述传动杆5上套设有第二限位轮52,所述第一通孔41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轮52相配合的第一限位槽411;第二限位轮侧壁上设有第一限位齿,第一限位槽内壁上设有与第一限位齿相配合的第二限位齿;托盘上未放置货物时,第二限位轮设于第一限位槽内,通过第一限位齿和第二限位齿的相互配合,对第二限位轮起限位作用,避免传动杆转动,对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起良好的支撑作用;当货物被放置在底座上时,货物在重力的作用下下压密封膜,使密封膜表面受力产生形变,对货物起到初步固定;拉动第二转板,将第二限位轮从第一限位槽内拉出,使第二限位轮脱开与第一限位槽的配合,转动第二转板,使传动杆发生转动,传动杆带动连接套筒转动,连接杆随着连接套筒转动,使连接杆的两端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脱开配合,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失去支撑力后在限位弹簧的作用下相互靠近,在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的配合下对货物起进一步的固定作用,提升货物在托盘上的固定效果,增加托盘运输货物的稳定性。

所述连接套筒6上套设有第一限位板62,所述第一通孔41内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板62相配合的第二限位槽412;所述传动杆5一端设有第二限位板53,所述传动槽61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板53相配合的第三限位槽612;第一限位板可在第二限位槽内转动,第二限位槽对第一限位板起限位作用,避免连接套筒从安装箱内掉出;第二限位板可在第三限位槽内转动,第三限位槽对第二限位板起限位作用,增加传动杆与连接套筒的配合效果;第三限位槽的深度大于第二限位板的厚度,第二限位板可沿着第三限位槽内壁做运动;当第二限位轮嵌入到第一限位槽内时,第二限位板位于第三限位槽底部,当第二限位轮从第一限位槽内脱出时,第二限位板位于第三限位槽顶部。

所述支撑杆63一侧侧壁为楔形结构,所述楔形结构的两侧侧壁为圆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固定板2和所述第二固定板3内壁上分别设有与所述支撑杆63相配合的凹槽;当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在货物未放入时相贴合时,沿着第五滑槽推动安装板,使支撑杆的楔形侧壁插入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缓慢推动安装板,使支撑杆缓缓进入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间,带动支撑杆完成进入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后,转动第二转板,使第二转板带动支撑杆转动,支撑杆在转动的过程中其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内壁相接触,直至支撑杆转动到水平位置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分隔开,将第二限位轮嵌入到第一限位槽内,避免支撑杆转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起良好的支撑作用;当货物被运输到指定地点后,将支撑杆的楔形侧壁插入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通过安装板侧壁的楔形结构,便于将支撑杆整体插入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间,随后转动第二转板,使支撑杆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转动,将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分隔开,便于将固定板间的货物取出;通过楔形侧壁的圆弧形结构,减小支撑杆在转动时的阻力,避免支撑杆的棱角与固定板侧壁相接触,对支撑杆和固定板起保护作用;通过凹槽与支撑杆的相互配合,避免支撑杆与固定板侧壁发生打滑,增加支撑板与固定板的配合效果,同时便于支撑杆在固定板间进行转动。

所述安装板4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限位轮52的第三限位板42和第四限位板410,所述第三限位板42底部设有第三滑块421,所述第四限位板410底部设有第四滑块,所述安装板4上设有与所述第三滑块421相配合的第三滑槽43和与所述第四滑块相配合的第四滑槽,所述第三滑槽43内设有连接弹簧431,所述连接弹簧431一端与所述第三滑块421相固连;第四滑槽内的结构与第三滑槽内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三限位板42上还设有第五滑块422,所述安装板4上设有与所述第五滑块422相配合的第五活动腔45,所述第五滑块422上设有第一连接杆423,所述第一连接杆423上设有第五限位板424,第四限位板的结构与第三限位板的结构相同,第四限位板上设有第五连接杆4101,第五连接板上设有第八限位板4102,第八限位板与第五限位板结构相同,所述第五活动腔45内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五限位板424的限位组件。

当第三限位板和第四限位板在不受力时,连接弹簧处于原长状态,第三滑块和第四滑块分别位于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中部,当第二限位轮嵌入到第一限位槽内后,往中间推送第三限位板和第四限位板,第三限位板和第四限位板相向运动至第二限位轮上方,此时连接弹簧处于拉伸状态,通过第五限位板与限位组件的相互配合,避免连接弹簧拉动第三限位板和第四限位板复位,使第三限位板和第四限位板改于第二限位轮上方,对第二限位轮起固定作用,避免第二限位轮从第一限位槽内脱出,提升支撑杆的支撑效果,提升托盘的可靠性。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五活动腔45内的第二连接杆46、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杆46上的第三连接杆47及设于所述第三连接杆47上的第四连接杆48,所述第二连接杆46、所述第三连接杆47及所述第四连接杆48相互连接形成安装架,第二连接杆水平放置于第五活动腔内,第三连接杆呈弧形结构,第四连接杆呈倾斜设置,安装架呈三角形结构;所述第四连接杆48上设有与所述第五限位板424相配合的第一限位孔483,第四连接杆上还设有与第八限位板相配合的第二限位孔482,所述第五限位板424的底部一侧为弧面结构;当第二限位轮嵌入到第一限位槽内后,往第二限位轮处推动第三限位板和第四限位板,第三限位板和第四限位板相向运动,第三限位板在运动的过程中使第五限位板往第一限位孔处运动,第五限位板底部侧壁与第一限位孔侧壁相接触,通过第五限位板底部的弧面结构,使第五限位板进入到第一限位孔内;第八限位板在同样的情况下进入到第二限位孔内,通过限位孔对限位板的限位作用,对第三限位板和第四限位板起固定作用,将第三限位板和第四限位板固定在第二限位轮上方,对第二限位轮起固定作用,避免第二限位轮从第一限位槽内脱出,增加支撑杆与固定板的配合效果。

所述第二连接杆46上设有第一支撑块461,所述第四连接杆48上设有第二支撑块481,所述第一支撑块461与所述第二支撑块481通过一支撑弹簧49相连;所述安装板4上设有推块44,所述推块44底部设有推杆441,所述推杆441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块481上方;当将货物放置在底座上后,按动推块,使推块下压推杆,推杆往下运动与第二支撑块相接触,第二支撑块就爱偶在压力的作用下往下运动,使第四连接杆一端往下运动,第三连接杆受力产生弯曲,为第四连接杆提供弯折定点;支撑弹簧受力收缩,使第四连接杆一端往下运动时,带动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往下运动,限位孔往下运动使限位板与限位孔侧壁脱开配合,限位板从限位孔内脱出,使限位板和限位孔脱开配合,失去限位作用后的限位板在连接弹簧的作用下快速从第二限位轮上方分离,松开推块后,推块在支撑弹簧的作用下快速复位;从第一限位槽内拉出第二限位轮,使第二限位轮从第一限位槽内脱出,转动第二转板,使支撑板两端与固定板脱开配合,直至将支撑板转动到竖直位置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相向运动对货物起固定作用,将第二限位轮嵌入到第一限位槽内,将第三限位板和第四限位板固定至第二限位轮上方,避免限位杆随意转动,沿着第五滑槽将安装板推送至底座两端,避免安装板对固定板造成影响,便于对货物进行稳定的运输;当将货物运送到指定地点后,沿着第五滑槽推动安装板移动,使安装板上的支撑杆嵌入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按动推块,使第三限位板和第四限位板从第二限位轮上脱开,从第一限位槽内拉出第二限位轮,转动第二转板,使支撑杆两端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相接触,从而将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分隔开,便于将货物从底座上取下,同时便于使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复位,便于托盘的下次运输工作。

第七限位板33活动连接于第二固定杆上,所述第二固定杆31一端设有缓冲垫;缓冲垫为橡胶制成,6通过缓冲垫避免固定杆与货物的直接接触,对货物和固定杆之间起缓冲作用,避免固定管刮损货物表面;第二固定杆一端侧壁上设有螺纹,第七限位板上设有与螺纹相对应的螺纹孔,第七限位板通过螺纹与第二固定杆相连;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结构相同;当固定杆在使用的过程中损坏后,将第七限位板从固定杆上拆下,便于将固定杆从固定板上拆下,从而可方便的对固定杆进行维修更换。

所述第二滑块34内设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为两组,分别设于第二滑块两侧,所述第二滑槽13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固定组件相配合的第四限位槽;第二滑块装配在第二滑槽内时,固定组件与第四限位槽形成配合,使第二滑块在沿着第二滑槽移动时无法从第二滑槽内脱出,对第二滑块起固定作用,增加固定板与底座的连接效果,提升托盘的整体结构强度。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滑块34内的第一活动腔341、设于所述第一活动腔341内的固定弹簧342及设于所述固定弹簧342一端的第九限位板343;固定弹簧一端与第九限位板相固连,另一端与第一活动腔内壁相固连,当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形成配合时,第九限位板嵌入到第四限位槽内,与第四限位槽形成固定配合,第九限位板可沿着第四限位槽内壁移动,无法从第四限位槽内脱出;从而对固定板起到良好的固定效果,使固定板在移动的过程中无法从底座上脱离。

所述第二固定板3上穿设有连接轴35,连接轴为两组,分别穿设于第二固定板侧壁两侧,所述连接轴35的一端设有第一转板351,另一端设有第十限位板354,所述第二固定板3上设有与所述第十限位板354相配合的第二活动腔38,所述第二活动腔38一侧设有第三活动腔37,所述第三活动腔37底部设有连接腔39,所述连接腔39与所述第一活动腔341相通,所述连接腔39内设有连接绳391,所述连接绳391一端绕设于所述连接轴35上,另一端固连于所述第九限位板343上;所述连接轴35上设有第一限位轮352,所述第三活动腔37一侧设有第四活动腔36,所述第一限位轮352设于所述第四活动腔36内,连接轴上设有定位板353,定位板为两组,连接绳一端绕设于两组定位板之间,定位板设于第三活动腔内,定位板可在第三活动腔内移动,第十限位板可在第二活动腔内运动;第四活动腔底部侧壁上设有第三限位齿,第三限位齿与第一限位轮相配合。

当固定板是使用过程中损坏需要进行维修更换时,将第一转板往外拉动,使限位轮运动至第四活动腔底部,此时第三限位齿与限位轮脱开配合;第十限位板运动到第二活动腔顶部,对连接轴起限位作用,避免连接轴被拉出固定板;转动第一转板,第一转板带动连接轴转动,连接轴转动带动连接绳转动,使连接绳绕设于连接轴上,连接绳的另一端拉动第九限位板,使第九限位板沿着第一活动腔内壁进行移动,直至将第九限位板进入到第一活动腔内与第四限位槽脱开配合,此时第二转板无法继续转动,往内推动第二转板,将第一限位轮推送至第四活动腔底部,使第一限位轮与第三限位齿相配合,在第三限位齿的作用下使连接轴无法转动,从而将第九限位板固定在第一活动腔内,便于将固定板从底座上取下,对固定板进行维修更换,降低托盘维修成本;当固定板的检修完成后,将滑块对准滑槽装入,挡块嵌入在滑槽内后,拉动第一转板,使第一限位轮与第三限位齿脱开配合,反向转动第一转板,使连接绳从连接轴上放下,第九限位块不再受拉力作用,在固定弹簧的作用下往第一活动腔外侧运动,使第九限位板嵌入到第四限位槽内,与第四限位槽形成固定配合,对滑块起固定效果,从而增加固定板与底座的连接效果,提升托盘的整体结构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