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葫芦与其电气控制系统的分体式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39135发布日期:2019-01-16 07:20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葫芦与其电气控制系统的分体式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葫芦与其电气控制系统的设置方式。



背景技术:

在高炉建造和检修中,很多设备吊装都要用到电动葫芦,而一般情况下,都没有设置用于检修电动葫芦的检修平台。所以,一旦电动葫芦出现电气设备损坏的情况时,就要使用升降梯来对电动葫芦的电气设备进行修理。因高炉现场的环境比较复杂,有些地方根本没有办法使用升降梯,致使检修人员只好攀爬到电动葫芦轨道上去才能检修,因此,给检修人员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图1示出了天钢3200m3高炉的检修情况。

由图可见,位于高炉本体1的43米高处是炉顶液压站平台2,位于高炉本体1的83米高处为检修平台5,在检修平台5的上部通过工字钢轨道4设置用于检修或更换高炉均压阀和截止阀的电动葫芦3。

由于所述高炉本体1的大体形状是锥型结构,所以,当需要更换高炉阀门的时候,备用阀门无法从地面直接运送至83米高的检修平台5上,只能先用起重设备将其从地面吊装至43米高的炉顶液压站平台2上,再用电动葫芦3将其吊至83米的检修平台5上,而为了吊装方便,用以运行电动葫芦3的工字钢轨道4要探出检修平台5达8米左右的可利用长度。

但是,位于83米高空的电动葫芦3属于户外设备,经风吹日晒,其电气控制箱的老化十分严重,以致在电动葫芦3的吊装过程中,经常出现重物悬吊在半空时突然失灵的现象,以致高炉阀门的更换工作无法正常进行,从而延长高炉休风时间,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

而当电动葫芦3突然失灵时,由于电动葫芦3处于探出检修平台5的工字钢轨道4上,且其控制箱又与其为一体式结构,所以,抢修作业人员必须沿着工字钢轨道4攀爬到高于83米的检修平台5以外,以头朝下的姿势,使用强制电动葫芦3下降的方法,将悬吊的重物放回到43米高度的炉顶液压站平台2上,然后将拖拽电动葫芦3的导链挂好,再沿工字钢轨道4爬回83米高的检修平台5上,最后再组织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并使用相当的时间,用导链把电动葫芦3拖回检修平台5,对其电气控制箱进行修理。

由此可见,电动葫芦与其电气控制系统的一体式结构,存在以下缺点:

(1)不利于电动葫芦的安全使用,影响高炉生产的正常进行;

(2)不仅对其控制系统的检修造成了很大难度,也非常浪费检修施工中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3)极大的威胁着检修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并为此提供一种基于方便检修、提高效率、保护人员安全等多方面考虑的电动葫芦与其电气控制系统的分体式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便捷式电动葫芦,包括电动葫芦和通过拖缆与所述电动葫芦相连接的电气控制箱,所述的电气控制箱通过控制箱支架设置在检修平台或地面上,所述的拖缆通过滑轮悬挂在沿工字钢轨道绷紧设置的钢索上;所述钢索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工字钢轨道的前端,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工字钢轨道末端,并使用花篮螺栓将钢索拉紧,尽量使钢索没有垂度。

所述的控制箱支架以40×4的角钢制作。

所述控制箱支架的高度根据安装后的电气控制箱的高度中心至检修平台的距离为1.4米确定。

所述钢索的直径规格为∮8。

自控制箱至工字钢轨道的末端,选择合适的位置为每一根拖缆安装配管,所述配管的直径应该不妨碍电缆从管内穿出。

以40×4的角钢焊接在所述电动葫芦的行走轮挡板上,作为拖缆的牵引装置。

所述滑轮的设置数量根据钢索的长度确定,一般情况下,相邻两个滑轮的间距为1.5米,且相邻两个滑轮间电缆的长度要超出1.5米,通常的设置是电缆的长度超出滑轮间距900mm-1100mm,较佳选择为1000mm。

所述的拖缆选用yjv系列动力电缆,其中,用于起重电机的电缆型号为yjv-5×4,用于行走电机的电缆型号为yjv-3×2.5。

本发明属于对现有的电动葫芦与其电气控制系统设置方式的改造,改造后的有益效果表现在以下方面:

(1)节省人力和时间资源,可以确保高炉按时送风:

改造前,如果电动葫芦在平台外失灵,一般需要8到9人用导链将电动葫芦拖拽回位于83米高度的检修平台,浪费时间与人力资源;改造后,因为电气控制箱与电动葫芦分离设置,且电气控制箱就位于检修平台上,所以,不再需要人力将电动葫芦拖拽回检修平台,只需要一名电工即可对电动葫芦的电路控制进行抢修,最少节省1小时的时间。

(2)方便及时检修,可以很好的保证检修人员的生命安全:

改造前,如果电动葫芦在平台外失灵,抢修作业人员必须沿着高于83米的工字钢轨道来回攀爬,先将悬吊的重物放下,再将电动葫芦拖拽回检修平台进行抢修,难以保障人身安全:改造后,由于电动葫芦与其电气控制系统的分体式设置,抢修人员可以直接对设置在检修平台上的电气控制系统进行抢修作业,而且检修平台既宽敞还有四面护栏,无需高空作业,方便抢修作业,大大降低了作业难度和作业危险性,人身安全得以保证。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电动葫芦与其电气控制系统的设置情况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电动葫芦与其电气控制系统的设置情况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更容易被清楚理解,以下结合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对其作以详细说明。

参见图2,本发明的电动葫芦与其电气控制系统的分体式结构,包括电动葫芦3和通过拖缆6与所述电动葫芦3相连接的电气控制箱7,所述的电气控制箱7通过控制箱支架8设置在检修平台5上,所述的拖缆6通过滑轮悬挂在沿工字钢轨道4绷紧设置的钢索9上;所述钢索9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工字钢轨道4的前端,其另一端连接设置在所述工字钢轨道4末端的花篮螺栓。

本发明对现有的电动葫芦与其电气控制系统设置方式进行了改造,其改造方式是:

(1)将原来与所述电动葫芦3一体式安装的电气控制箱7拆除下来;

(2)以40×4的角钢制作控制箱支架8,并保证其高度能使安装在其上的电气控制箱7的高度中心距检修平台的距离为1.4米;

(3)采用焊接的方法将所述的控制箱支架8焊接在检修平台5便于电气控制箱7操作及检修的位置,并在其上安装电气控制箱7;

(4)选用直径规格为∮8的钢丝绳沿所述的工字钢轨道4绷紧,作为支撑所述拖缆6的钢索9,并将其一端在所述工字钢轨道4的前端固定,然后,在所述工字钢轨道4的末端安装花篮螺栓,并将所述钢索9的另一端与所述的花篮螺栓连接并绷直,最好不要有垂度;

(5)根据所述电气控制箱7的位置与所述工字钢轨道4的距离,从电气控制箱7至工字钢轨道4的末端,选择合适的位置对每一根电缆进行配管,管的直径大小取决于要穿过的电缆粗细,以不妨碍电缆穿管为好;

(6)为了所述拖缆6在所述钢索9上拖动滑块,可以在所述的钢索9上安装滑轮,滑轮的安装数量可以根据所述钢索8的长度确定,本实施例中是间隔1.5米安装一个滑轮;

(7)在所述电动葫芦3行走轮的挡板上,焊接一块40×4的角钢,作为所述拖缆6的牵引装置。

所述拖缆6粗细的选用,要根据所述电动葫芦3上起重电机与行走电机的功率大小来确定。一般情况下,电机的动力电缆应选用yjv动力电缆,电机的功率越大,电缆的载流量越大,所用的电缆就越粗。本实施例中的电动葫芦为10t,其起重电机是5.5kw,行走电机是2.2kw,故选用规格为yjv-5×4的电缆用于起重电机,选用规格为yjv-3×2.5的电缆用于行走电机。

所述的拖缆6从控制箱引出后,先穿过预先设置好的用以保护电缆的配管,再引到所述钢索9的末端,然后用铁绑线将所述拖缆6与安装在所述钢索9末端的第一个滑轮固定,再依次与每一个滑轮固定。因为所述滑轮的数量是根据所述钢索9的长度平均相隔1.5米安装一个的,所以,每两个滑轮间拖缆6的长度要超出1.5米。一般的设置范围可在900mm-1100mm之间,本实施例的设置是超出1000mm。

当所述电缆6与所述钢索9上最后一个滑轮固定好后,将所述拖缆6的末端与所述电动葫芦3上预先以40×4的角钢焊接好的牵引装置连接,并在所述的牵引装置上开孔安装电缆卡子,使所述拖缆6被牢牢的固定在其上,最后留出所述拖缆6从牵引装置到起重电机及行走电机所需要的长度,截断并接线,从而完成电动葫芦与其电气控制箱的分体式安装。

根据高炉现场或检修施工的需要,所述的电气控制箱7也可以改装到地面上。

本发明的电动葫芦与其电气控制系统的分体式结构,比之现有技术,可以节省抢修时间,节省人力物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保证高炉可以按时送风生产,保证人员生命安全,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以上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电动葫芦与其电气控制系统的分体式结构进行了示意性描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在实际应用中,本实用新型的设置方式均可能发生某些改变,而其他人员在其启示下也可能作出相似设计。需要指出的是,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设计宗旨,所有显而易见的改变以及相似设计,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