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7676发布日期:2019-01-14 17:41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卷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收卷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卷盘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实生活生产中,如汽车喷漆、打药机打药等,由于液体储存在容器中或地理位置不便,造成不能移动或难以移动,便需要泵提供动力通过软管实现对液体进行传输和使用;而使用完毕后,需要对软管进行收纳,因而人们设置了卷盘装置。

例如,在汽车生产过程中的车身喷漆工序或日常修补喷漆工序,含有多个需要人工补漆的工序,操作工需要手动将输漆管和喷枪牵拉到车身旁进行喷漆作业,输漆管散落在地面易形成环境安全隐患等问题。因此,汽车制造业中的该补漆工序中,设置了能自动回收漆管的卷盘装置,用于实现油漆输送和漆管回收功能。如专利号cn201320025176.3所述的输漆管伸缩卷盘,包括壳体、收容于壳体内的转盘、固定于转盘一侧的涡卷弹簧、固定于转盘另一侧的软管及固定于所述壳体内的锁紧装置,所述转盘设有一中心轴、套设于所述中心轴上的密封圈及固定于所述中心轴上并用于连接所述软管的软管接头。漆由输漆管进入中心轴之后再进入软管,整个过程对密封圈和软管接头的精密度要求较高。此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有:1、软管通过密封圈连接至中心轴,密封的需要使得中心轴精密度较高,整体工序较多且安装繁琐,使得制造工期长;2、密封圈易损坏,极易出现漏漆故障,维修成本高且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产生安全事故。

总之,现有的卷盘装置因为其自身结构问题存在制造工期长、维修与制造成本高和污染环境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卷盘装置,它不仅制作工序少、安装简便,大大缩短了制造工期,且故障率低,极大地降低了制造难度和维护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卷盘装置,包括壳体、收容于壳体内的卷盘和穿过卷盘中心的中心轴,中心轴两端设置在壳体上;卷盘包括主卷轮、副卷轮、限位装置和设置在主卷轮与副卷轮之间的分隔板;副卷轮、分隔板和主卷轮固接在一起;主卷轮和副卷轮上设有缺口,且主卷轮的直径大于副卷轮的直径;分隔板中心设有通孔;限位装置分别设置在主卷轮和副卷轮外侧。

在本发明中,壳体为载体,将各个部件连接起来整体发挥作用。卷盘可围绕设置在壳体上的中心轴旋转,以起到对软管的收纳和释放。卷盘包括主卷轮、副卷轮、限位装置和设置在主卷轮与副卷轮之间的分隔板;副卷轮、分隔板和主卷轮固接在一起,可以同时旋转;分隔板在起到将主卷轮和副卷轮分开的同时,在软管进行收纳盒释放时起到限位作用,避免软管缠绕混乱,保证了卷盘正常收放软管。主卷轮和副卷轮上设有缺口,缺口的设计是为了软管能够直接通过;主卷轮的直径大于副卷轮的直径,在软管通过主卷轮旋转释放时,副卷轮则同向旋转,副卷轮上的软管便会松开;分隔板中心设有通孔,软管在经过缺口进入主卷轮后,通过通孔和副卷轮上的缺口进行在副卷轮上的缠绕;限位装置分别设置在主卷轮和副卷轮外侧,保证在软管收纳盒释放时的条理性。此外,一根软管便可在本卷盘装置使用,取代了之前密封件的使用,在节约成本的同时,简化了制造工期,减少了故障率,降低了制造和后期维护成本。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制造工序少、安装简便,大大缩短了制造工期,且故障率低,极大地降低了制造和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是本发明卷盘装置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卷盘装置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卷盘装置第二种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卷盘装置第三种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卷盘装置第四种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中心轴;3.主卷轮;4.副卷轮;5.限位装置;6.分隔板;7.缺口;8.通孔;9.软管;10.轴承;11.涡卷弹簧;12.锁紧环;13.手动杆;14.导向杆;15.滑杆;16.滑管;17.弹簧;18.制动块;19.制动片;20.容置片;21.滑槽;22.支撑骨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卷盘装置,包括壳体1、收容于壳体1内的卷盘和穿过卷盘中心的中心轴2,中心轴2两端设置在壳体1上;卷盘包括主卷轮3、副卷轮4、限位装置5和设置在主卷轮3与副卷轮4之间的分隔板6;副卷轮4、分隔板6和主卷轮3固接在一起;主卷轮3和副卷轮4上设有缺口7,且主卷轮3的直径大于副卷轮4的直径;分隔板6中心设有通孔8;限位装置5分别设置在主卷轮3和副卷轮4外侧。

在本发明中,壳体1为载体,将各个部件连接起来整体发挥作用。卷盘可围绕设置在壳体1上的中心轴2旋转,以起到对软管9的收纳和释放。卷盘包括主卷轮3、副卷轮4、限位装置5和设置在主卷轮3与副卷轮4之间的分隔板6;副卷轮4、分隔板6和主卷轮3固接在一起,可以同时旋转;分隔板6在起到将主卷轮3和副卷轮4分开的同时,在软管9进行收纳盒释放时起到限位作用,避免软管9缠绕混乱,保证了卷盘正常收放软管9。主卷轮3和副卷轮4上设有缺口7,缺口7的设计是为了软管9能够直接通过;主卷轮3的直径大于副卷轮4的直径,在软管9通过主卷轮3旋转释放时,副卷轮4则同向旋转,副卷轮4上的软管9便会松开;分隔板6中心设有通孔8,软管9在经过缺口7进入主卷轮3后,通过通孔8和副卷轮4上的缺口7进行在副卷轮4上的缠绕;限位装置5分别设置在主卷轮3和副卷轮4外侧,保证在软管9收纳盒释放时的条理性。此外,一根软管9便可在本卷盘装置使用,取代了之前密封件的使用,在节约成本的同时,简化了制造工期,加之故障率,降低了制造和后期维护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壳体1内部固定设有支撑骨架22,支撑骨架22为不锈钢材质或其他硬性材质,其在加强硬度的同时,为中心轴2提供了载体。

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5所示,限位装置5为圆环,分别设置在主卷轮3和副卷轮4外侧,保证软管9在收纳或释放时,不会缠绕混乱或不规则,使其在壳体1内松散等而具有条理性。

进一步地,软管9的数量可以为1根、2根、3根或3根以上,根据不同需求设置不同数量;如图2至图4所示,软管9的数量为2根。每根软管9均是整根,中间并没有连接件或密封件,降低了生产成本,且故障率大大减小。

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4所示,软管9通过缺口7和通孔8直接缠绕在主卷轮3和副卷轮4上,且主卷轮3与副卷轮4上软管9缠绕朝向相反或相同。本发明仅用同一根软管9便省去原有的密封件的使用。主卷轮3与副卷轮4每一圈所缠绕的漆管长度为主卷轮3、副卷轮4的直径的比值,主卷轮3完全缠绕所需长度的软管9时,副卷轮4只需缠绕相应比例的短的长度。当主卷轮3上软管9全部拉出时,副卷轮4上的软管9缠绕收缩;当主卷轮3旋转回收软管9时,副卷轮4同步旋转使副卷轮4上的软管9松散而呈现散盘的状态。相反的,也可以在不使用时,副卷轮4上的软管9松散而呈现散盘的状态;而在拉出软管9进行使用时处于绕紧状态。由此取消了软管9与旋转轴间的旋转连接结构,同时实现了油漆等液体或气体等介质的输送。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中心轴2两端通过轴承10固定在壳体1上。卷盘与中心轴2固接,比如焊接或花键、平键等固定连接,中心轴2可以通过轴承10在壳体1上进行旋转,这样便实现了卷盘在壳体1内的旋转。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包括一摇把,摇把直接与中心轴2一端固接或呈可拆卸配套连接。摇把与中心轴2可以配套连接,固接可以直接进行摇转使用达到卷盘的转动;可拆卸配套连接,如同拖拉机摇把可以插至中心轴2,从而人工进行摇转使得卷盘转动。

进一步地,中心轴2两端固定在壳体1上,卷盘通过轴承10固定在中心轴2上。这样中心轴2只是起到支撑作用,而卷盘可以通过轴承10围绕中心轴2进行旋转,以实现了卷盘在壳体1内的旋转。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本发明还可以包括涡卷弹簧11,涡卷弹簧11固定在卷盘一侧。涡卷弹簧11为平面涡卷弹簧,又名发条弹簧,是一种一端固定而另一端作用有扭矩的弹簧;在扭矩作用下弹簧材料产生弯曲弹性变形,使弹簧在平面内产生扭转,其变形角的大小与扭矩成正比;如同专利申请号cn200810040809.1所述的平面涡卷弹簧,也可以如同专利申请号201320025176.3所述输漆管伸缩卷盘中涡卷弹簧的使用。涡卷弹簧11的使用,可以根据软管9在实际应用中的需求进行设置,可以免去人工操作,实现自动化。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卷盘的一侧还设有锁紧环12和与锁紧环12相匹配的锁紧装置。锁紧环12可以固定设置在卷盘一侧,还可以设置在中心轴2上,通过锁紧装置与锁紧环12的搭配对卷盘的转动进行控制,保证软管9根据需要进行收纳和释放。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锁紧装置包括手动杆13或固定于壳体1的气缸14以及与气缸14连接的滑杆15、与滑杆15配套的滑管16、与滑杆15另一端连接的弹簧17、与滑杆15固接的制动块18和设置在制动块18上的制动片19;滑管16固定在壳体1上,制动片19位置与锁紧环12对应。滑杆15可在滑管16上进行移动,在弹簧17的作用下顶起滑杆16,使得制动块18上的制动片19产生制动作用。在制动作用下可拉动软管9,在不拉动时便处于制动状态;当使用完毕需要进行卷簧的收纳时,便可通过气缸14或者手动杆13对滑杆15进行上提,从而可以手动进行软管9的收纳,也可以在涡卷弹簧11的作用下进行自动收纳。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弹簧7内部还设有导向杆14,导向杆14可起到对弹簧7的导向作用,使弹簧7在设定的路径上移动。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滑管16上设有滑槽21,滑槽21为制动块18提供路径使其可在滑槽21内移动。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为了更好的实现软管9在卷盘上的使用,在通孔8内还设有容置片20,容置片20环绕在通孔8内,对软管9具有梳理安置作用,保证不会弯折,避免了软管9内气体或液体无法疏通现象的发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