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纤纱上油槽筒式络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80816发布日期:2019-03-22 20:52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化纤纱上油槽筒式络筒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纺织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化纤纱上油槽筒式络筒机。



背景技术:

纺织行业中,络筒工序是将染色后的筒纱加工成容易退绕锥形筒子纱,络筒设备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织布工序中布面的质量。传统的带上油装置的槽筒式络筒机包括机架、摇架装置和上油装置,络筒机每个锭位的前方对应设有一上油装置,上油装置的储油槽内安装有海棉。上油装置利用海棉吸油后与纱线摩擦实现上油,这种上油方式上油量不稳定,而且海棉表面粗糙,在纱线与海棉之间存在较大摩擦力,常常会导致纱线撕裂损伤,因此,传统的槽筒式络筒机的络筒效果差,并直接造成后续织布工序中织出的布面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络筒效果好、不易对纱线造成损伤的化纤纱上油槽筒式络筒机。

一种化纤纱上油槽筒式络筒机,包括机架、上油装置、摇架装置以及卷绕装置;

所述上油装置包括用于盛放油料的过油盒、设在所述过油盒内的过油轮以及连接所述过油轮的油轮驱动部件,所述过油盒具有过油窗口,所述过油轮部分突出于所述过油窗口,所述油轮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过油轮转动;

所述摇架装置设在所述机架上以用于安装锥形筒管;

所述卷绕装置包括槽筒以及卷绕驱动部件,所述槽筒可转动连接所述机架,所述槽筒靠近于所述摇架装置,所述槽筒用于与安装在所述摇架装置上的所述锥形筒管接触并转动配合,所述卷绕驱动部件连接所述槽筒以用于驱动所述槽筒转动,所述槽筒的转动带动所述锥形筒管的转动以实现对经过所述上油装置上油后的纱线进行卷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在所述机架上的压纱杆,所述压纱杆靠近于所述槽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纱线张力调节装置,所述纱线张力调节装置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支架以及设在所述支架上的第一张力片、第二张力片与调节件;

所述第一张力片与所述第二张力片均设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张力片与所述第二张力片之间具有用于供纱线通过的过纱间隔,所述调节件用于调节所述过纱间隔的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纱线张力调节装置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支架上的调节螺杆以及套设在所述调节螺杆上的压缩弹簧;

所述第一张力片、所述第二张力片与所述调节件依次顺序套设在所述调节螺杆上,所述调节件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杆,所述压缩弹簧位于所述调节件与所述第二张力片之间,通过旋转所述调节件能够通过压缩或者释放所述压缩弹簧来改变所述过纱间隔的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纱线感应装置,所述纱线感应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感应底座以及连接于所述感应底座的感应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退绕装置,所述退绕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退绕座以及连接于所述退绕座的退绕环,所述退绕环上具有用于所述供纱线通过的退绕孔,当所述纱线通过所述退绕孔时,所述纱线与所述退绕孔的内壁接触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油装置还包括设在所述过油盒上的第一导纱瓷牙,所述第一导纱瓷牙安装在所述过油窗口的边缘且与所述过油轮的圆周面相对,所述第一导纱瓷牙用于引导纱线进入所述过油轮的外周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油装置还包括设在所述过油盒上的第二导纱瓷牙,所述第二导纱瓷牙安装在所述过油窗口的另一边缘且与所述过油轮的圆周面相对,所述第二导纱瓷牙与所述第一导纱瓷牙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导纱瓷牙用于将所述纱线从所述过油轮的外周面上引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上料底座以及连接在所述上料底座上的上料杆,所述上料杆用于安装筒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摇架装置包括支撑组件、驱动组件、第一夹料组件以及第二夹料组件;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缸筒、活塞轴、密封件以及弹性件,所述缸筒固定于所述支撑组件,所述弹性件、所述密封件以及所述活塞轴依次由内至外设在所述缸筒内,所述弹性件分别连接所述缸筒以及所述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缸筒之间形成动密封,所述活塞轴可转动连接所述密封件,所述缸筒上设有通气口;

所述第一夹料组件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组件;

所述第二夹料组件位于所述缸筒的外部且连接所述活塞轴,所述第二夹料组件与所述第一夹料组件相对设置。

上述化纤纱上油槽筒式络筒机络筒效果好、不易对纱线造成损伤。在络筒工序中,由于上油装置的过油轮与纱线接触,在纱线前进的过程中,通过油轮驱动部件驱动过油轮转动,如此,过油轮与纱线形成转动配合。相比传统上油装置中的海绵与纱线的摩擦力,过油轮与纱线之间的摩擦力大大减小,减小过油轮对纱线的损伤。另外,过油轮随着纱线的前进而动作,过油轮每转动一圈均会蘸取过油盒内的油料,因此,过油轮的圆周面上会持续粘有油料以供纱线上油,相对于传统的海绵与纱线的接触上油存在的上油不充分或者不能上油的缺点,上油装置上油效果好,纱线磨损小,络筒效果好。

上述化纤纱上油槽筒式络筒机通过设置纱线张力调节装置实现对纱线张力的调节。纱线从第一张力片与第二张力片中间通过,通过调整调节件的位置可以调节纱线的张力。

上述化纤纱上油槽筒式络筒机通过设置纱线感应装置实现检测纱线是否断纱,自动化程度高。

上述化纤纱上油槽筒式络筒机通过设置退绕装置实现了筒纱上的纱线退绕的目的。由于从纱线上松散下来的纱线常常因卷曲力的作用而发生二次卷绕,通过设置退绕环上的退绕孔可实现对发生二次卷绕的纱线的退绕,当纱线通过退绕孔时,纱线与退绕孔的内壁接触配合,纱线与退绕孔的内壁接触配合可捋值纱线。

上述化纤纱上油槽筒式络筒机通过设置第一导纱瓷牙实现引导纱线进入所述过油轮的外周面上的目的,确保纱线不会偏离过油轮,有效引导纱线上油,提升上油效果。

上述化纤纱上油槽筒式络筒机通过设置第二导纱瓷牙实现纱线从所述过油轮的外周面上导出的目的。由于第二导纱瓷牙与第一导纱瓷牙相对设置,且过油轮的圆周面时部分凸出于过油窗口的,因此,经过第二导纱瓷牙与第一导纱瓷牙之间的纱线是接触配合于过油轮的圆周面的,如此,能有效确保纱线不会偏离过油轮,纱线上油效果好。

上述化纤纱上油槽筒式络筒机通过对摇架装置进行改进实现了摇架的稳定性好、便于操作且不易发生脱管问题,提升络筒效果。上述络筒机用气动摇架机构在夹料时,通过第一夹料组件、第二夹料组件分别夹住锥形筒管的两端,通过第二夹料组件动作实现夹紧和释放锥形筒管,驱动组件的活塞轴受流进缸筒内的气流以及弹性件来改变行程,当没有压缩空气进入缸筒内时,活塞轴受弹性件的弹性恢复力的影响处于伸长状态并挤压第二夹料组件,第二夹料组件与第一夹料组件之间的间距缩小从而夹紧锥形筒管;当压缩空气进入缸筒内时,压缩空气的压力大于活塞轴受到的弹性件的弹力,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第二夹料组件与第一夹料组件之间的间距增大,从而释放锥形筒管。由于上述络筒机用气动摇架机构是采用弹性件弹力来挤压第二夹料组件以实现与第一夹料组件配合进行夹紧锥形筒管的,夹料稳定性好,夹紧后的锥形筒管不易于脱落,这能够达到筒子纱的卷绕密度均匀、纱线与纱线之间的重叠少的目的,直接提高络筒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所述的化纤纱上油槽筒式络筒机的一视角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化纤纱上油槽筒式络筒机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化纤纱上油槽筒式络筒机结构的摇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摇架装置的某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摇架装置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6为图4所示的摇架装置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7为图3所示的摇架装置与卷绕装置配合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的化纤纱上油槽筒式络筒机的上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的化纤纱上油槽筒式络筒机的张力调节装置、纱线感应装置与退绕装置配合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化纤纱上油槽筒式络筒机的张力调节装置、纱线感应装置与退绕装置配合另一视角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化纤纱上油槽筒式络筒机;100:络筒机用气动摇架机构;110:支撑组件;111:第一支撑臂;112:第二支撑臂;113:第三支撑臂;120:驱动组件;121:缸筒;122:活塞轴;123:密封件;124:弹性件;125:进气嘴;126:卡簧;130:第一夹料组件;131:固定轴;132:第一轴承;133:第一夹头;134:防纱盖;135:第一垫片;140:第二夹料组件;141:第二轴承;142:第二夹头;143:防护罩;144:轴套;145:第二垫片;150:开关组件;151:开关座;152:轻触式开关阀;153:连接座;160:手柄;170:安装座;171:第一安装孔;200:卷绕装置;210:槽筒;220:卷绕驱动部件;300:上油装置;310:过油盒;311:过油窗口;320:过油轮;330:油轮驱动部件;340:进油管;350:出油管;360:第一导纱瓷牙;370:第二导纱瓷牙;380:安装板;381:第二安装孔;400:纱线张力调节装置;410:支架;420:第一张力片;430:第二张力片;440:调节件;450:调节螺杆;460:压缩弹簧;500:纱线感应装置;510:感应底座;520:感应器;600:退绕装置;610:退绕座;620:退绕环;700:上料装置;710:上料底座;720:上料杆;800:压纱杆;900:机架;20;纱线;30:筒纱;40:锥形筒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安装”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见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化纤纱上油槽筒式络筒机10,其包括上油装置300、摇架装置、卷绕装置200、控制装置以及机架900。

参见图8所示,上油装置300包括用于盛放油料的过油盒310、设在过油盒310内的过油轮320以及连接过油轮320的油轮驱动部件330。过油盒310具有过油窗口311,过油轮320部分突出于过油窗口311,油轮驱动部件330用于驱动过油轮320转动。进一步地,过油窗口311可以设在过油盒310的顶部或者侧壁,还可以是由过油盒310的顶部延伸至其侧边上,此时,过油窗口311将过油盒310顶部的其中一个侧棱切断形成楔形的开口。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油轮驱动部件330,油轮驱动部件330可以是驱动电机。

摇架装置设在机架900上以用于供锥形筒管40安装。

参见图7所示,卷绕装置200包括槽筒210以及卷绕驱动部件220。槽筒210可转动连接机架900,槽筒210靠近于摇架装置,槽筒210用于与摇架装置上的锥形筒管40接触并转动配合。卷绕驱动部件220连接槽筒210以用于驱动槽筒210转动,槽筒210的转动带动锥形筒管40的转动以实现对经过上油装置300上油后的纱线20进行卷绕。控制装置电性连接卷绕驱动部件220。卷绕驱动部件220可以是驱动电机。

参见图9及图10所示,在一个具体示例中,上述化纤纱上油槽筒式络筒机10还包括纱线张力调节装置400。纱线张力调节装置400包括安装在机架900上的支架410以及设在支架410上的第一张力片420、第二张力片430与调节件440。第一张力片420与第二张力片430均设在支架410上,第一张力片420与第二张力片430之间具有用于供纱线20通过的过纱间隔,调节件440用于调节过纱间隔的距离。

上述化纤纱上油槽筒式络筒机10通过设置纱线张力调节装置400实现对纱线20张力的调节。纱线20从第一张力片420与第二张力片430中间通过,通过调整调节件440的位置可以调节纱线20的张力。

进一步地,纱线张力调节装置400还包括连接在支架410上的调节螺杆450以及套设在调节螺杆450上的压缩弹簧460。调节螺杆450连接支架410,第一张力片420、第二张力片430与调节件440依次顺序套设在调节螺杆450上,调节件440螺纹连接调节螺杆450,压缩弹簧460位于调节件440与第二张力片430之间,通过旋转调节件440能够通过压缩压缩弹簧460来改变过纱间隔的距离。

参见图9及图10所示,在一具体示例中,上述化纤纱上油槽筒式络筒机10还包括纱线感应装置500,纱线感应装置500包括安装在机架900上的感应底座510以及连接于感应底座510的感应器520,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感应器520。上述化纤纱上油槽筒式络筒机10通过设置纱线感应装置500实现检测纱线20是否断纱,自动化程度高。

参见图1及图9所示,在一具体示例中,上述化纤纱上油槽筒式络筒机10还包括退绕装置600。退绕装置600包括安装在机架900上的退绕座610以及连接于退绕座610的退绕环620,退绕环620上具有用于供纱线20通过的退绕孔,当纱线20通过退绕孔时,纱线20与退绕孔的内壁接触配合。上述化纤纱上油槽筒式络筒机10通过设置退绕装置600实现了筒纱30上的纱线20退绕的目的。由于从纱线20上松散下来的纱线20常常因卷曲力的作用而发生二次卷绕,通过设置退绕环620上的退绕孔可实现对发生二次卷绕的纱线20的退绕,当纱线20通过退绕孔时,纱线20与退绕孔的内壁接触配合,纱线20与退绕孔的内壁接触配合可捋值纱线20。

请再次参见图8所示,在一具体示例中,进油口靠近于过油盒310的顶部。出油口靠近于过油盒310的底部。

上油装置300还包括连接过油盒310且连通进油口的进油管340。上油装置300还包括连接过油盒310且连通出油口的出油管350。

在一具体示例中,上油装置300还包括设在过油盒310上的第一导纱瓷牙360,第一导纱瓷牙360安装在过油窗口311的其中一边缘处且与过油轮320的圆周面相对,第一导纱瓷牙360用于引导纱线20进入过油轮320的外周面上。上述化纤纱上油槽筒式络筒机10通过设置第一导纱瓷牙360实现引导纱线20进入过油轮320的外周面上的目的,确保纱线20不会偏离过油轮320,有效引导纱线20上油,提升上油效果。

在一具体示例中,上油装置300还包括设在过油盒310上的第二导纱瓷牙370,第二导纱瓷牙370安装在过油窗口311的另一边缘处且与过油轮320的圆周面相对,第二导纱瓷牙370与第一导纱瓷牙360相对设置,第二导纱瓷牙370用于将纱线20从过油轮320的外周面上引出。上述化纤纱上油槽筒式络筒机10通过设置第二导纱瓷牙370实现纱线20从过油轮320的外周面上导出的目的。由于第二导纱瓷牙370与第一导纱瓷牙360相对设置,且过油轮320的圆周面时部分凸出于过油窗口311的,因此,经过第二导纱瓷牙370与第一导纱瓷牙360之间的纱线20是接触配合于过油轮320的圆周面的,如此,能有效确保纱线20不会偏离过油轮320,纱线20上油效果好。

进一步地,油轮驱动部件330位于过油盒310的外部且连接过油盒310,油轮驱动部件330的驱动轴贯穿过油盒310的侧壁并连接过油轮320。

进一步地,上油装置300还包括安装板380,安装板380固定于过油盒310,安装板380上具有第二安装孔381。

上述上油装置300上油效果好、不易对纱线20造成损伤,上油装置300的过油轮320与纱线20接触,在纱线20前进的过程中,通过油轮320驱动部件驱动过油轮320转动,如此,过油轮320与纱线20形成转动配合。相比传统上油装置300中的海绵与纱线20的摩擦力,过油轮320与纱线20之间的摩擦力大大减小,减小过油轮320对纱线20的损伤。另外,过油轮320随着纱线20的前进而动作,过油轮320每转动一圈均会蘸取过油盒310内的油料,因此,过油轮320的圆周面上会持续粘有油料以供纱线20上油,相对于传统的海绵与纱线20的接触上油存在的上油不充分或者不能上油的缺点,上述的上油装置300上油效果好。

请再次参见图1及图2所示,在一具体示例中,上述化纤纱上油槽筒式络筒机10还包括上料装置700,上料装置700包括安装在机架900上的上料底座710以及连接在上料底座710上的上料杆720,上料杆720用于供筒纱安装。

请参见图3及图4所示,在一具体示例中,摇架装置可以是络筒机用气动摇架机构100。上述的络筒机用气动摇架机构100包括支撑组件110、驱动组件120、第一夹料组件130以及第二夹料组件140。

请参见图4-图6所示,驱动组件120包括缸筒121、活塞轴122、密封件123以及弹性件124。缸筒121固定连接于支撑组件110,弹性件124、密封件123以及活塞轴122依次由内至外设在缸筒121内,弹性件124的两端分别连接缸筒121以及密封件123,密封件123与缸筒121之间形成动密封,活塞轴122可转动连接密封件123,缸筒121上设有连通缸筒121内腔以用于向缸筒121内腔输入压缩气体的通气口,该通气孔用于外接气泵。进一步地,弹性件124为柱形弹簧。

第一夹料组件130可转动连接于支撑组件110。第一夹料组件130用于夹持锥形筒管40的其中一端,如锥形筒管40尺寸较小的一端。

请参见图4-图6所示,第二夹料组件140位于缸筒121的外部且连接活塞轴122,第二夹料组件140与第一夹料组件130相对设置。第二夹料组件140用于夹持锥形筒管40的另一端,如锥形筒管40尺寸较大的一端。上述的络筒机用气动摇架机构100在用于络筒工序时,通过第一夹料组件130以及第二夹料组件140来夹持锥形筒管40。

具体地,上述络筒机用气动摇架机构100在夹料时,通过第一夹料组件130、第二夹料组件140分别夹住锥形筒管40的两端,通过第二夹料组件140动作实现夹紧和释放锥形筒管40,驱动组件120的活塞轴122受流进缸筒121内的气流以及弹性件124来改变行程,当没有压缩空气进入缸筒121内时,活塞轴122受弹性件124的弹性恢复力的影响处于伸长状态并挤压第二夹料组件140,第二夹料组件140与第一夹料组件130之间的间距缩小从而夹紧锥形筒管40;当压缩空气进入缸筒121内时,压缩空气的压力大于活塞轴122受到的弹性件124的弹力,弹性件124处于压缩状态,第二夹料组件140与第一夹料组件130之间的间距增大,从而释放锥形筒管40。

请参见图4-图6所示,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一夹料组件130包括固定轴131、第一轴承132以及第一夹头133。固定轴131固定在支撑组件110上,第一轴承132可转动连接固定轴131,第一夹头133安装在第一轴承132上。第一夹头133的尺寸锥形筒管40尺寸较小的一端适配。

请参见图4-图6所示,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一夹料组件130还包括防纱盖134以及第一垫片135。防纱盖134与第一垫片135均套设在固定轴131上,防纱盖134靠近于支撑组件110,第一垫片135位于防纱盖134与第一轴承132之间。上述络筒机用气动摇架机构100通过设置防纱盖134以及第一垫片135实现了防止纱线20缠绕固定轴131的现象的发生。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一夹头133呈柱状,第一夹头133的外壁由其中一端至另一端逐渐收窄,第一夹头133外部尺寸较小的一端朝向第二夹料组件140。上述络筒机用气动摇架机构100通过设置第一夹头133呈柱状且第一夹头133的外壁由其中一端至另一端逐渐收窄实现了第一夹头133能部分插入到锥形筒管40的其中一个端口内,第一夹头133外部尺寸较小的一端朝向第二夹料组件140,在夹持锥形筒管40时,第一夹头133外部尺寸较小的一端插入到锥形筒管40内,如此可防止锥形筒管40脱落。

请参见图4-图5所示,第一夹头133优选为圆柱形,第一夹头133的最大外径大于锥形筒管40的最小内径也即锥形筒管40小头端的内径,第一夹头133的最小外径小于锥形筒管40的最小内径即锥形筒管40小头端的内径。

请参见图4-图5所示,进一步地,第二夹料组件140包括第二轴承141以及第二夹头142。第二轴承141位于缸筒121的外部且可转动连接活塞轴122,第二夹头142安装在第二轴承141上。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二夹头142呈柱状,第二夹头142的外壁由其中一端至另一端逐渐收窄,第二夹头142外部尺寸较小的一端朝向第一夹料组件130。上述络筒机用气动摇架机构100通过设置第二夹头142呈柱状且第二夹头142的外壁由其中一端至另一端逐渐收窄实现了第二夹头142能部分插入到锥形筒管40的另一个端口内,第二夹头142外部尺寸较小的一端朝向第一夹料组件130,在夹持锥形筒管40时,第二夹头142外部尺寸较小的一端插入到锥形筒管40内,如此可防止锥形筒管40脱落。

第二夹头142优选为圆柱形,第二夹头142的最大外径大于锥形筒管40的最大内径也即锥形筒管40大头端的内径,第二夹头142的最小外径小于锥形筒管40的最大内径即锥形筒管40大头端的内径。

请参见图5及图6所示,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二夹料组件140还包括筒形的防护罩143,防护罩143固定在活塞轴122上,随活塞轴122动作。防护罩143的作用是防止纱线20进入第二轴承141及缠绕在活塞轴122上。

进一步地,第二夹料组件140包括轴套144与第二垫片145。第二垫片145位于第二轴承141与轴套144之间。

轴套144套设在活塞轴122上且与活塞轴122滑动配合。轴套144固定在缸筒121内,轴套144与缸筒121的内壁密封配合,轴套144的朝外端面与缸筒121朝外的端面对齐,轴套144内装有一个密封圈,密封圈作用是当缸筒121内充气时起到密封作用,并支承活塞轴122的伸缩动作。

进一步地,驱动组件120还包括进气嘴125。进气嘴125固定于缸筒121的外壁且通过上述的通气口与缸筒121连通,进气嘴125用于外接气泵。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上述络筒机用气动摇架机构100还包括气动开关组件150。气动开关组件150包括开关座151、轻触式开关阀152以及连接座153。开关座151上设有进气通道以及连通于进气通道的进气口与出气口,进气口用于外接气泵,出气口连通进气嘴125,轻触式开关阀152设在开关座151上以用于打开或者关闭进气通道,开关座151通过连接座153连接在支撑组件110上。上述络筒机用气动摇架机构100通过设置气动开关组件150实现方便控制锥形筒管40的夹紧和释放,当按动轻触式开关阀152时,可以通过轻触式开关阀152打开或者关闭进气通道以实现对锥形筒管40的夹紧或者释放。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4、图6所示,支撑组件110包括第一支撑臂111、第二支撑臂112以及第三支撑臂113。第一支撑臂111、第二支撑臂112分别连接在第三支撑臂113的两端,第一支撑臂111与第二支撑臂112均朝向同一个方向延伸,第一支撑臂111的长度较第二支撑臂112的长度一致,使得支撑组件110呈u形结构。可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组件110的结构和形状不限于上面,支撑组件110的结构和形状还可以是c形结构。第一夹料组件130的固定轴131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臂111上,缸筒121连接在第二支撑臂112上,开关座151通过连接座153连接在第二支撑臂112上。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缸筒121与第二支撑臂112之间可拆卸式连接,上述络筒机用气动摇架机构100还包括手柄160,手柄160连接在缸筒121的外壁上,手柄160可辅助缸筒121的拆卸和安装。

进一步地,上述络筒机用气动摇架机构100还包括安装座170,安装座170固定在支撑组件110上,具体地,安装座170固定在第三支撑臂113上,安装座170用于与络筒机连接。安装座170上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171。

进一步地,驱动组件120还包括卡簧126,卡簧126设在缸筒121内,卡簧126用于卡接弹性件124与缸筒121的内壁。

上述络筒机用气动摇架机构100在使用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在夹料时,请参见图3所示,通过第一夹料组件130、第二夹料组件140分别夹住锥形筒管40的两端,通过第二夹料组件140动作实现夹紧和释放锥形筒管40,驱动组件120的活塞轴122受流进缸筒121内的气流以及弹性件124来改变行程,当压缩空气从缸筒121内被抽出时,活塞轴122受弹性件124的弹性恢复力的影响处于伸长状态并挤压第二夹料组件140,第二夹料组件140与第一夹料组件130之间的间距缩小从而夹紧锥形筒管40;当压缩空气进入缸筒121内时,压缩空气的压力大于活塞轴122受到的弹性件124的弹力,弹性件124处于压缩状态,第二夹料组件140与第一夹料组件130之间的间距增大,从而释放锥形筒管40。

上述络筒机用气动摇架机构100解决了传统摇架需要用人手掰开摇架带来的费时费力的问题,且解决了传统摇架容易脱管、维修费用高、稳定性差等问题。另外,上述络筒机用气动摇架机构100采用第一夹料组件130、第二夹料组件140同时对锥形筒管40的两端进行夹紧,夹紧效果好,结构紧凑、使用简便、可靠实用,易于推广。

上述络筒机用气动摇架机构100与绕线装置200可组合形成络筒装置,该络筒装置使用络筒机用气动摇架机构100能够提供稳定性,络筒效果好。

上述化纤纱上油槽筒式络筒机10通过对摇架装置进行改进,采用络筒机用气动摇架机构100用于络筒工序,稳定性好、便于操作且不易发生脱管问题。由于上述络筒机用气动摇架机构100是采用弹性件124弹力来挤压第二夹料组件140以实现与第一夹料组件130配合进行夹紧锥形筒管40的,夹料稳定性好,夹紧后的锥形筒管40不易于脱落,这能够达到筒子纱的卷绕密度均匀、纱线与纱线之间的重叠少的目的,直接提高络筒质量。

请再次参见图1及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化纤纱上油槽筒式络筒机10还包括设在机架900上的压纱杆800,压纱杆800靠近于槽筒210。

参见图1及图2所示,络筒机用气动摇架机构100与卷绕装置200在机架800上并列设置,络筒机用气动摇架机构100、压纱杆800、上油装置300、纱线张力调节装置400、纱线感应装置500、退绕装置600以及上料装置700依次由上至下分布。

进一步地,在同一个机架900上,络筒机用气动摇架机构100的数量、卷绕装置200的数量、压纱杆800的数量、上油装置300的数量、纱线张力调节装置400的数量、纱线感应装置500的数量、退绕装置600的数量以及上料装置700的数量均可以是多个,且每个络筒机用气动摇架机构100均对应一个压纱杆800、一个上油装置300、一个纱线张力调节装置400、一个纱线感应装置500、一个退绕装置600以及一个上料装置700。如此,可以在一个机架900上实现多个纱线的同时络筒工作,可实现节约时间的目的。

上述化纤纱上油槽筒式络筒机10在使用时,包括如下步骤:

(1)夹料:使用络筒机用气动摇架机构100对锥形筒管40进行夹料。在夹料时,请参见图3所示,通过第一夹料组件130、第二夹料组件140分别夹住空的(未绕线)锥形筒管40的两端,通过第二夹料组件140动作实现夹紧和释放锥形筒管40,驱动组件120的活塞轴122受流进缸筒121内的气流以及弹性件124来改变行程,控制装置控制气泵从缸筒121内抽出压缩空气,活塞轴122受弹性件124的弹性恢复力的影响处于伸长状态并挤压第二夹料组件140,第二夹料组件140与第一夹料组件130之间的间距缩小从而夹紧锥形筒管40。

(2)穿线:请参见图2所示,将筒纱30安装在710上料底座上且筒纱30的筒管套设在上料杆720上,将纱线20的头部拉出并牵引至依次顺序经过退绕装置600、纱线感应装置500、纱线张力调节装置400、上油装置300、压纱杆800、卷绕装置200以及络筒机用气动摇架机构100,具体路径如下:纱线20穿过退绕装置600的退绕环620,穿过感应器520,穿过第一张力片420与第二张力片430之间的间隔,再接着穿过第二导纱瓷牙370、过油轮320的外周面、第一导纱瓷牙360,经过压纱杆800的下方后经过卷绕装置200的槽筒210的外周面,最后进入槽筒210与锥形筒管40之间的间隔内。

(3)卷绕:请参见图2所示,控制装置控制卷绕驱动部件220驱动槽筒210转动,控制装置控制油轮驱动部件330带动过油轮320转动,并且过油轮320与纱线20的前进动作是同步启动,可通过调节油轮驱动部件330的速度来调节对纱线20的上油速度来达到上油量目的。

槽筒210的转动带动锥形筒管40同步相向转动以实现纱线20卷绕在锥形筒管40上,直至锥形筒管40绕满纱线20,一个锥形筒管40可以完成一个纱30的绕线,也可以完成多个纱30的绕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在卷线的同时,控制装置控制感应器520检测纱线20是否断线。

(4)下料:控制装置控制气泵通过进气嘴125以及出气口向缸筒121内输入压缩空气,当压缩空气进入缸筒121内时,压缩空气的压力大于活塞轴122受到的弹性件124的弹力,弹性件124处于压缩状态,第二夹料组件140与第一夹料组件130之间的间距增大,从而释放绕线后的锥形筒管40。当需要对多个或者多种筒纱30的绕线时可以使用化纤纱上油槽筒式络筒机10的机架900上的多组络筒机用气动摇架机构100的完成,此时,每个络筒机用气动摇架机构100相对应的卷绕装置200、压纱杆800、上油装置、纱线张力调节装置400、纱线感应装置500、退绕装置600以及上料装置700配合工作,如此,可以在一个机架900上实现多个或者多种纱线20的同时络筒工作。

上述化纤纱上油槽筒式络筒机10络筒效果好、不易对纱线20造成损伤。在络筒工序中,由于上油装置300的过油轮320与纱线20接触,在纱线20前进的过程中,通过油轮320驱动部件驱动过油轮320转动,如此,过油轮320与纱线20形成转动配合。相比传统上油装置300中的海绵与纱线20的摩擦力,过油轮320与纱线20之间的摩擦力大大减小,减小过油轮320对纱线20的损伤。另外,过油轮320随纱线20的前进而转动,过油轮320每转动一圈均会蘸取过油盒310内的油料,因此,过油轮320的圆周面上会持续粘有油料以供纱线20上油,相对于传统的海绵与纱线20的接触上油存在的上油不充分或者不能上油的缺点,上油装置300上油效果好,纱线20磨损小,络筒效果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