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狭窄空间起重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8224发布日期:2019-01-14 17:44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狭窄空间起重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狭窄空间起重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小型独臂起重车辆,在电力、化工、地铁、钢结构等领域中以其起重重量大、起重高度高等优点,应用广泛。但在很多车间厂房内部,特别是隔膜行业净化车间内带吊顶的室内设备配件维修、更换、保养等场合,由于上下左右前后空间狭窄,设备需要起吊重量大,吊车在作业时诸多限制,严重制约了吊车的使用,现有国内外产品无法实现狭窄空间内重辊的起吊装卸。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狭窄空间起重车辆,该起重车辆具有适用于狭窄空间、起吊能力强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狭窄空间起重车辆,包括车辆底盘、第一液压站、第二液压站、水平布置的吊臂系统、竖直布置的多级起重臂和两个互相平行且水平布置的二级配重臂,所述多级起重臂下端安装在车辆底盘上,所述多级起重臂上端设置有转向系统,所述吊臂系统平行设置在两个二级配重臂之间,所述吊臂系统和两个二级配重臂均与转向系统固连,所述吊臂系统端部连接有吊钩系统,所述二级配重臂端部铰接有竖直向下的小车三级油缸,所述小车三级油缸端部可拆卸连接有配重块,所述多级起重臂通过油管与第一液压站连接,所述转向系统、吊臂系统、吊钩系统、二级配重臂和小车三级油缸均通过油管与第二液压站连接。

上述结构中,进行起吊时,通过所述多级起重臂调整所述吊臂系统和二级配重臂高度,通过所述二级配重臂调整配重力矩,所述吊钩系统将重辊吊起,所述转向系统将所述吊臂系统在360°范围内旋转,进行重辊的转运。

优选的,所述多级起重臂包括由外向内依次密封套接的第五起重臂、第四起重臂、第三起重臂、第二起重臂和第一起重臂,所述第五起重臂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车辆底盘上,所述第一起重臂内侧设置有多级油缸,所述多级油缸下端铰接在车辆底盘上,所述多级油缸上端与第一起重臂连接,所述第一起重臂上端与转向系统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向系统包括转接盘、转柱和转接套,所述二级配重臂和吊臂系统均固定安装在转接盘上,所述转柱、第一起重臂和转接套由内向外依次同轴布置在转接盘下方,所述转柱垂直固定安装在转接盘下表面,所述转柱通过圆柱滚子轴承与所述第一起重臂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起重臂与转接盘之间设有推力圆柱滚子轴承,所述第一起重臂与转接套之间亦设有推力圆柱滚子轴承,所述转接套外侧同轴设置有第一调节螺母,所述第一调节螺母与转接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调节螺母与转接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起重臂上固接有大齿轮,所述转接盘下表面对称设有两个液压马达,两个所述液压马达均与所述转接盘固定连接,所述液压马达输出轴竖直向下设置,两个所述液压马达输出轴上均固设有小齿轮,两个所述小齿轮均与所述大齿轮啮合。两个所述液压马达均通过油管与第二液压站连接。

优选的,所述吊臂系统包括吊臂油缸、第一吊臂、第二吊臂、第三吊臂和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吊臂、第二吊臂、第三吊臂由外向内依次密封套接,所述第一吊臂与转向系统固接,所述第一底座固定安装在第一吊臂一端内壁,所述吊臂油缸缸筒端铰接在第一底座上,所述吊臂油缸活塞端铰接在第三吊臂上,所述吊臂油缸通过油管与第二液压站连接,所述吊钩系统设于第三吊臂远离第二吊臂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吊钩系统包括吊钩伸缩油缸、钢丝绳、滑轮和吊钩,所述滑轮转动连接在第三吊臂端部,所述吊钩伸缩油缸缸筒端铰接在第三吊臂上,所述钢丝绳一端连接吊钩,另一端绕过所述滑轮连接在所述吊钩伸缩油缸的活塞端,所述吊钩伸缩油缸与第二液压站通过油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二级配重臂包括配重臂伸缩缸、第二配重臂和密封套接在第二配重臂内的第一配重臂,所述第二配重臂与转向系统固定连接,所述配重臂伸缩缸缸筒端与第二配重臂铰接,所述配重臂伸缩缸活塞端与第一配重臂铰接,所述配重臂伸缩缸通过油管与第二液压站连接,所述小车三级油缸铰接在第一配重臂远离第二配重臂的端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配重臂远离第二配重臂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支撑座,所述小车三级油缸缸筒端与支撑座铰接,所述小车三级油缸活塞端竖直向下,所述小车三级油缸活塞端通过快接销与配重块铰接。

优选的,所述配重块底部两端分别安装有两个万向脚轮和定向脚轮,所述配重块侧壁上铰接有快接勾,所述车辆底盘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快接勾相匹配的快接块。

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起重车辆在垂直作业方向采用液压上下伸缩多级起重臂,前部作业吊幅方向的起重吊臂采用水平的液压三级伸缩臂,缩短车辆进出作业场地时的车辆长度,有效利用作业空间。三级吊臂前端配吊钩系统,吊钩可单独伸缩起重,可以更好调整起吊作业时钢丝绳或吊带的吊装位置。后部加液压伸缩二级配重臂,液压伸缩配重臂由于配重力矩可增大调节,有效增加了起吊重量,同时减少车辆长度。配重采用小车三级油缸与配重块快速分体结构,配重块为独立可快速拆卸结构,且自带脚轮。配重块在不工作状态与车辆底盘柔性连接并跟随车辆行走。工作状态脱离底盘与配重臂以伸缩油缸连接配重。吊臂左右角度旋转360°,作业无死角。由于吊车起重作业时为水平与竖直起重,吊臂不是传统作业时的倾斜起重,减少吊臂与大型零部件之间的干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图1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吊臂系统和吊钩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多级起重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二级配重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配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起吊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二液压站;2、第一转销;3、第一螺钉;4、第一底座;5、第二螺钉;6、第一调节螺母;7、定位销;8、转柱;9、圆柱滚子轴承;10、第二吊臂;11、第二转销;12、吊臂油缸;13、吊钩伸缩油缸;14、第一吊臂;15、第三吊臂;16、第三转销;17、钢丝绳夹;18、第四转销;19、吊钩;20、钢丝绳;21、第五转销;22、滑轮;23、第三螺钉;24、马达底座;25、液压马达;26、第四螺钉;27、第一轴承;28、键;29、小齿轮;30、齿轮轴;31、多级起重臂;32、大齿轮;33、吊钩系统;34、第一起重臂;35、第二起重臂;36、第三起重臂;37、第四起重臂;38、第五起重臂;39、多级油缸;40、第一液压站;41、第五螺钉;42、车辆底盘;43、第一球头压板;44、球头底座;45、调节螺栓;46、第六螺钉;47、推力圆柱滚子轴承;48、第一轴套;49、转接套;50、轴承套;51、第二轴承;52、第二轴套;53、第二防松螺母;54、第三轴承;55、第七螺钉;56、第二球头底座;57、第二球头压板;58、调节螺钉;59、转向系统;60、二级配重臂;61、小车三级油缸;62、支撑座;63、第六转销;64、第一配重臂;65、快接销;66、安全销;67、第七转销;68、定向脚轮;69、万向脚轮;70、快接勾;71、第八转销;72、配重臂伸缩缸;73、第二配重臂;74、转接盘;75、第八螺钉;76、第九转销;77、配重块;78、第九螺钉;79、第三轴套;80、吊臂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一种狭窄空间起重车辆,包括车辆底盘42、第一液压站40、第二液压站1、水平布置的吊臂系统80、竖直布置的多级起重臂31和两个互相平行且水平布置的二级配重臂60,多级起重臂31下端安装在车辆底盘42上,多级起重臂31上端设置有转向系统59,吊臂系统80平行设置在两个二级配重臂60之间,吊臂系统80和两个二级配重臂60均与转向系统59固连,吊臂系统80端部连接有吊钩系统33,二级配重臂60端部铰接有竖直向下的小车三级油缸61,小车三级油缸61端部可拆卸连接有配重块77,多级起重臂31通过油管与第一液压站40连接,转向系统59、吊臂系统80、吊钩系统33、二级配重臂60和小车三级油缸61均通过油管与第二液压站1连接。第二液压站1设置在二级配重臂60下表面,第一液压站40设置在车辆底盘42上。

上述结构中,进行起吊时,通过多级起重臂31调整吊臂系统80和二级配重臂60高度,通过二级配重臂60调整配重力矩,吊钩系统33将重辊吊起,转向系统59将吊臂系统80在360°范围内旋转,进行重辊的转运。

如图4和图8所示,多级起重臂31包括由外向内依次密封套接的第五起重臂38、第四起重臂37、第三起重臂36、第二起重臂35和第一起重臂34,第五起重臂38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车辆底盘42上,第一起重臂34内侧设置有多级油缸39,多级油缸39下端铰接在车辆底盘42上,第一起重臂34上端与转向系统59转动连接。第五起重臂38由第五螺钉41固接车辆底盘42上,第五起重臂38、第四起重臂37、第三起重臂36、第二起重臂35、第一起重臂34依次密封套接,第一球头底座44固接在车辆底盘42上,多级油缸39下端与第一球头底座44、第一球头压板43铰接,第一球头底座44与第一球头压板43通过调节螺栓45固接。多级油缸39上端与第二球头底座56、第二球头压板57铰接,第二球头底座56与第二球头压板57通过调节螺钉58固接。第二球头底座56通过第七螺钉55与第一起重臂34固接,圆柱滚子轴承9、第三轴承54的外圈与第一起重臂34内孔配合,圆柱滚子轴承9、第三轴承54的内圈与转柱8的外圆配合,转柱8与转接盘74固接,转接盘74与吊臂系统80和二级配重臂60均通过第三螺钉23固接。多级油缸39通过油管与第一液压站40连接。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转向系统59包括转接盘74、转柱8和转接套49,二级配重臂60和吊臂系统80均固定安装在转接盘74上,转柱8、第一起重臂34和转接套49由内向外依次同轴布置在转接盘74下方,转柱8垂直固定安装在转接盘74下表面,转柱8通过圆柱滚子轴承9与第一起重臂34内壁转动连接,第一起重臂34与转接盘74之间设有推力圆柱滚子轴承47,第一起重臂34与转接套49之间亦设有推力圆柱滚子轴承47,转接套49外侧同轴设置有第一调节螺母6,第一调节螺母6与转接盘74固定连接,第一调节螺母6与转接套49固定连接,第一起重臂34上固接有大齿轮32,转接盘74下表面对称设有两个液压马达25,两个液压马达25均与转接盘74固定连接,液压马达25输出轴竖直向下设置,两个液压马达25输出轴上均固设有小齿轮29,两个小齿轮29均与大齿轮32啮合。两个液压马达25均通过油管与第二液压站1连接。吊臂系统80和二级配重臂60与转接盘74固接,转接盘74与第一吊臂14通过第二螺钉5固接,第一调节螺母6与转接盘74通过第六螺钉46固接,转接套49与第一调节螺母6螺纹连接,再用固定销将第一调节螺母6和转接套49固定,用这种方式固定是为了方便推力圆柱滚子轴承47的安装及调节与推力圆柱滚子轴承47的间隙。两个推力圆柱滚子轴承47端靠在转接盘74、第一起重臂34两端面、转接套49之间,第一轴套48端靠在转接盘74与第一起重臂34之间。起到抵靠推力圆柱滚子轴承47的作用,转柱8与转接盘74固接,圆柱滚子轴承9、第三轴承54的外圈与第一起重臂34内孔配合,圆柱滚子轴承9、第三轴承54的内圈与转柱8外圆配合。大齿轮32固接在第一起重臂34上。小齿轮29与大齿轮32啮合,小齿轮29固接在齿轮轴30上,齿轮轴30上端与第一轴承27内圈配合,下端与第二轴承51内圈配合,第一轴承27外圈与轴承套50配合,轴承套50与液压马达25、马达底座24通过第四螺钉26固接。第二轴承51外圈与马达底座24配合,第二轴承51端靠在第二轴套52上,由第二防松螺母53压紧。液压马达25的输出轴通过键28与齿轮轴30配合。马达底座24通过第三螺钉23与转接盘74固接,液压马达25通过油管与第二液压站1连接。

如图4和图7所示,吊臂系统80包括吊臂油缸12、第一吊臂14、第二吊臂10、第三吊臂15和第一底座4,第一吊臂14、第二吊臂10、第三吊臂15由外向内依次密封套接,第一吊臂14与转向系统59固接,第一底座4固定安装在第一吊臂14一端内壁,吊臂油缸12缸筒端铰接在第一底座4上,吊臂油缸12活塞端铰接在第三吊臂15上,定位销7与第二吊臂10固接,定位销7用于第二吊臂在第一吊臂14内向前移动时限位,第一吊臂14内壁对应定位销7开有槽。吊臂油缸12通过油管与第二液压站1连接,吊钩系统33设于第三吊臂15远离第二吊臂10的一端。第一吊臂14通过第三螺钉23与转接盘74固接,第一底座4通过第一螺钉3与第一吊臂14固接,第一转销2与第一底座4固接,吊臂油缸12后端与第一转销2铰接,吊臂油缸12前端与第四转销18铰接,第三吊臂15与第四转销18固接,第一吊臂14、第二吊臂10、第三吊臂15依次密封套接,定位销7与第二吊臂10固接,吊臂油缸12通过油管与第二液压站1连接。

如图4和图7所示,吊钩系统33包括吊钩伸缩油缸13、钢丝绳20、滑轮22和吊钩19,滑轮22转动连接在第三吊臂15端部,吊钩伸缩油缸13缸筒端铰接在第三吊臂15上,钢丝绳20一端连接吊钩19,另一端绕过滑轮22连接在吊钩伸缩油缸13的活塞端,吊钩伸缩油缸13与第二液压站1通过油管连接。吊钩系统33设于第三吊臂15前端。第三吊臂15与第二转销11固接,吊钩伸缩油缸13后端与第二转销11铰接,吊钩伸缩油缸13前端与第三转销16固接,钢丝绳20后端通过钢丝绳夹17铰接在第三转销16上,钢丝绳20前端通过钢丝绳夹17铰接在吊钩19上,第五转销21与第三吊臂15固接,滑轮22与第五转销21转动连接,钢丝绳20中段嵌入滑轮22沟槽中。吊钩伸缩油缸13与第二液压站1通过油管连接。

如图9所示,二级配重臂60包括配重臂伸缩缸72、第二配重臂73和密封套接在第二配重臂73内的第一配重臂64,第二配重臂73与转向系统59固定连接,配重臂伸缩缸72缸筒端与第二配重臂73铰接,配重臂伸缩缸72活塞端与第一配重臂64铰接,配重臂伸缩缸72通过油管与第二液压站1连接,小车三级油缸61铰接在第一配重臂64远离第二配重臂73的端部。

第一配重臂64远离第二配重臂7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支撑座62,小车三级油缸61缸筒端与支撑座62铰接,小车三级油缸61活塞端竖直向下,小车三级油缸61活塞端通过快接销65与配重块77铰接。第二配重臂73与转接盘74通过第八螺钉75固接,第九转销76固接在第二配重臂73上,配重臂伸缩缸72后端与第九转销76铰接,前端与第七转销67铰接,第七转销67与第一配重臂64固接,第一配重臂64密封套接在第二配重臂73中,支撑座62通过第九螺钉78固接在第一配重臂64上,第六转销63与支撑座62铰接,两个第三轴套79端靠在支撑座62、小车三级油缸61之间。小车三级油缸61上部与第六转销63铰接,下部与快接销65铰接,快接销65端部螺配安全销66,快接销65与配重块77铰接。

本发明通过全新设计,从而实现部件上下起重作业、吊臂在吊幅方向伸缩、二级配重臂60伸缩、吊臂左右作业旋转、独立的配重系统。

起重车辆的工作过程如图11所示,上下起重作业的实现具体如图8所示,起吊作业时,多级油缸39接受来自第一液压站40的动力油开始工作,由于其下端球头与第一球头底座44固接在车辆底盘42上,所以多级油缸39向上伸长推举。向上推力通过其球头依次传递到铰接的第二球头底座56、固接的第一起重臂34、端靠的上端推力圆柱滚子轴承47、端靠的转接盘74、固接的吊臂系统80及吊钩系统33,从而带动吊钩19上行完成起吊作业。下降作业时,多级油缸39收缩,同样由于多级油缸39下端球头铰接在车辆底盘42上,所以多级油缸39向下拉伸。向下拉力通过其球头依次传递到铰接第二球头压板57、固接的第二球头底座56、固接的第一起重臂34、端靠的下端的推力圆柱滚子轴承47、端靠的转接套49、螺纹连接的第一调节螺母6、固接的转接盘74、固接的吊臂系统80及吊钩系统33,从而带动吊钩19下行完成下降作业。同时由于第一起重臂34的上下伸缩带动枢接与其上的第二起重臂35、第三起重臂36、第四起重臂37,在固接于车辆底盘42上的第五起重臂38孔内上下运动,承受弯曲载荷。

吊臂在吊幅方向伸缩由吊臂系统80实现具体如图7所示,吊臂油缸12接受油管中来自第二液压站1的动力油开始工作,由于吊臂油缸12左端铰接于第一转销2上,第一转销2固接于第一吊臂14上,所以吊臂油缸12左端不移动,从而推动吊臂油缸12的液压杆向右移动,推力依次作用于铰接的第四转销18、固接的第三吊臂15、枢接的第二吊臂10,在枢接的第一吊臂14内孔中向右移动。反之亦然,吊臂油缸12接受油管中来自第二液压站1的动力油开始工作,动力油推动吊臂油缸12的液压杆向左移动,推力依次作用于铰接的第四转销18、固接的第三吊臂15、套接的第二吊臂10,在套接的第一吊臂14内孔中向右移动。

二级配重臂60的左右移动实现具体如图9所示,配重臂伸缩缸72接受油管中来自第二液压站1的动力油开始工作,由于配重臂伸缩缸72右端铰接于第九转销76上,第九转销76固接于第二配重臂73上,所以配重臂伸缩缸72右端不移动。从而推动配重臂伸缩缸72的液压杆向左移动,推力依次作用于铰接的第七转销67、固接的第一配重臂64,在枢接的第二配重臂73内孔中向左移动。反之亦然,配重臂伸缩缸72接受油管中来自第二液压站1的动力油开始工作,动力油推动配重臂伸缩缸72的液压杆向右移动,推力依次作用于铰接的第七转销67、固接的第一配重臂64,在枢接的第二配重臂73内孔中向右移动。

吊臂左右作业旋转具体如图4、图5和图6所示,由于液压马达25的壳体依次固接于轴承套50、马达底座24、转接盘74、吊臂系统80、二级配重臂60上,且转接盘74与转柱8固接,所以可将液压马达25与吊臂系统80、二级配重臂60、转柱8视为一体。再因为大齿轮32与第一起重臂34固接、第一起重臂34依次与第二起重臂35、第三起重臂36、第四起重臂37、第五起重臂38枢接,第五起重臂38与车辆底盘42固接,液压马达25接受油管中来自第二液压站1的供油开始正反转旋转驱动,驱动力依次驱动配合的键28、配合的齿轮轴30、固接的小齿轮29旋转,小齿轮29与大齿轮32相互啮合,由于大齿轮32不能转动,从而小齿轮29产生相互运动,带动液压马达25一体的吊臂系统80、转接盘74、转柱8、沿配合的两个推力圆柱滚子轴承47、圆柱滚子轴承9、圆柱滚子轴承9在第一起重臂34上旋转。

独立的配重系统具体如图9所示,两个小车三级油缸61上端依次通过两个铰接的第六转销63、两个固接的支撑座62、两个固接的第一配重臂64与两个二级配重臂60铰接,这样可以看做小车三级油缸61上部与二级配重臂60铰接。两个小车三级油缸61下端依次通过两个铰接的快接销65、两个铰接的配重块77、两个固接的定向脚轮68和一个固接万向脚轮69到地面。这样可以看做小车三级油缸61下部与配重块77铰接。小车三级油缸61伸缩时其上部相对不动,下部向下伸缩。小车三级油缸61接受油管中来自第二液压站1的压力油开始工作,拉动配重块77上下移动。配重系统的小车三级油缸61采用两个三级油缸,分别安装在两个二级配重臂60上,起吊时通过小车三级油缸61伸缩始终保持配重块77的重心在下,且保持配重块77不晃。其下端通过两个铰接的快接销65与配重块77铰接,安全销66拧下即可拔插快接销65,使配重块77与小车三级油缸61快速分离。

本发明为了克服解决现有现有技术中的一些缺点,设计一种狭窄空间起重车辆。该起重车辆在垂直作业方向采用液压上下伸缩多级起重臂31,改变传统起重车辆吊臂倾斜作业方式。前部作业吊幅方向的起重吊臂采用水平的液压三级伸缩臂,缩短车辆进出作业场地时的车辆长度,有效利用作业空间。三级吊臂前端配吊钩系统33,吊钩19可单独伸缩起重,可以更好调整起吊作业时钢丝绳20的吊装位置。后部加液压伸缩二级配重臂60,液压伸缩的二级配重臂60由于配重力矩可增大调节,有效增加了起吊重量,同时减少车辆长度。配重系统采用小车三级油缸61与配重块77快速分体结构,配重块77为独立可快速拆卸结构。吊臂左右角度旋转360°,作业无死角。由于吊车起重作业时为水平与竖直起重,吊臂不是传统作业时的倾斜起重,减少吊臂与大型零部件之间的干涉。

实施例2:

如图10所示,实施例2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配重块77底部两端分别安装有两个万向脚轮69和定向脚轮68,配重块77侧壁上铰接有快接勾70,车辆底盘42上固定安装有与快接勾70相匹配的快接块。万向脚轮69、定向脚轮68与配重块77固接。配重块77与第八转销71铰接,快接勾70与第八转销71铰接。小车三级油缸61、配重臂伸缩缸72通过管道与第二液压站1连接。小车三级油缸61通过管道与第二液压站1连接。配重块77在不工作状态与车辆底盘42柔性连接并跟随车辆行走。工作状态脱离车辆底盘42与二级配重臂60以小车三级油缸61连接配重。分离的配重块77通过快接勾70与车辆底盘42连接后即可长距离跟随车辆行走。

实施例2其余结构和工作原理同实施例1。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