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中转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4998发布日期:2019-02-19 18:18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中转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中转平台,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中转平台。



背景技术: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简称岸桥)是专门用于集装箱码头对集装箱船进行装卸作业的专业设备,一般安装在港口码头岸边,常规岸桥配备单起升系统或者双起升系统。但随着集装箱运输船舶的大型化,特别是3e船型的发展,对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一是提高起重机的技术参数,起重机速度参数高速化,外伸距、起升高度增大,吊具下额定起重量提高;二是开发设计高效率的岸边集装箱装卸系统,以满足船舶大型化对起重机生产率的要求。

因此,自动化双小车岸边起重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自动化双小车岸边起重机的中转平台是自动化双小车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上的重要机构,也是装卸作业时集装箱在岸边起重机两小车之间转换接力的平台。中转平台的布局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码头装卸机械的台时产量及船舶装卸作业时间,也是优化和提高装卸机械的台时产量的关键环节,因此中转平台在设计上应适用码头的装卸工艺流程,应符合人机配合的安全规范。

当前虽然国外有许多成熟的自动化码头都在使用双小车岸边起重机,但各码头岸边起重机中转平台的结构布局形式不统一。中转平台的位置一般有两种布置方式,分别处于海侧下横梁侧和陆侧下横梁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中转平台,提高自动化双小车岸边起重机的工作效率,提升安全性,减轻整机重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中转平台,包括:陆侧立柱、水平向连于所述陆侧立柱上端的门框联系横梁、以及连于所述陆侧立柱下端的陆侧下横梁,还包括:

中转平台主体,由若干根h型梁纵横交错布置构成;

下横梁支座,具有若干个,设置于所述陆侧下横梁上,与所述h型横梁相对应;

拉杆,拉杆上端与所述门框联系横梁相连,拉杆下端与所述中转平台主体的后端相连;

所述中转平台主体的前端搁置于所述下横梁支座上,并通过连接紧固件将所述中转平台主体与所述下横梁支座相连接,所述连接紧固件上还连有防跳卡板,用以压紧所述中转平台主体;

所述中转平台主体与所述下横梁支座之间还设有调整垫板,用以调整所述中转平台主体与所述下横梁支座之间的间隙。

所述h型梁均为h型钢,纵横交错焊接构成的框架结构。

所述h型钢横向设有四根。

所述拉杆上、下端均设有轴套。

所述门框联系横梁、中转平台主体的后端均设有耳板,所述拉杆上、下端的轴套分别对应与两个耳板相连。

所述连接紧固件上还设有抗剪块。

所述抗剪块为带有斜面的抗剪块。

所述调整垫板的四周还设有定位挡板。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中转平台,还具有以下几点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转平台的主体结构形式简单,受力明确,达到结构轻巧,力学性能最优;

2)本发明中转平台的主体结构与门框联系横梁连接拉杆,其上、下端耳板平行布置,便于安装调整;

3)本发明中转平台的主体结构与下横梁支座连接,采用搁放形式,平面与平面接触,布置位置优化,装卸效率提高50%左右;

4)本发明中转平台采用带有斜面的抗剪块,使用螺栓固定抗剪块,避免漆后动火;

5)本发明中转平台通过调整下横梁支座的位置,拉杆的长度,中转平台适用范围广,便于形成标准化产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转平台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转平台的右视图;

图3是图1中转平台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转平台的中转平台本体的主视图;

图5是图4中转平台本体a-a向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转平台本体b-b向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转平台的中转平台本体与下横梁支座连接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c-c向的示意图;

图9是图7中d-d向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e-e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请结合图1至图10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中转平台,包括:陆侧立柱1、水平向连于所述陆侧立柱1上端的门框联系横梁2、以及连于所述陆侧立柱1下端的陆侧下横梁3,上述为现有技术部分,在此就不再赘述。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还包括:

中转平台主体4,由若干根h型梁纵横交错布置构成,所述h型梁均可采用h型钢,纵横交错焊接构成的框架结构。所述h型钢横向设有四根对应两排下横梁支座5支撑。简化了主梁布置形式,使主结构受力明确,减轻结构重量。

下横梁支座5,具有两排,焊接于所述陆侧下横梁3上,与所述h型横梁相对应。

拉杆6,拉杆6上端与所述门框联系横梁2相连,拉杆6下端与所述中转平台主体4的后端相连;在所述门框联系横梁2、中转平台主体4的后端均设有耳板7,在所述拉杆6上、下端均设有轴套8,所述拉杆6上、下端的轴套8分别对应与两个耳板7相连,且拉杆6上、下端旋转方向相同,在垂直于旋转方向,在垂直于两端耳板7方向,可以通过调整轴套8消除制造安装误差。优化与所述门框联系横梁2和所述陆侧下横梁3的连接形式,降低施工难度,保证漆后不动火。

较佳的,所述中转平台主体4的前端搁置于所述下横梁支座5上,使h型钢的下翼缘板与所述下横梁支座5表面接触,并通过连接紧固件9将所述中转平台主体4与所述下横梁支座5相连接,连接紧固件9可选用螺栓,所述连接紧固件9上还连有防跳卡板10,用以压紧所述中转平台主体4的下翼缘板。

较佳的,所述中转平台主体4与所述下横梁支座5之间还设有调整垫板11,用以调整所述中转平台主体4的下翼缘板与所述下横梁支座5之间的间隙,根据间隙的大小选定放置调整垫板11的数量,从而保证均匀接触。

较佳的,所述连接紧固件9上还连有带有斜面的抗剪块12,避免漆后动火。

较佳的,所述调整垫板11的四周还设有定位挡板13,保证调整垫板11的定位。

双小车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一个循环全过程中由前主小车(高位小车)和后门架小车(低位小车)两部小车在本发明中转平台处接力,通过合理位置的选择,有效解决高位和低位作业。本发明中转平台相比传统岸桥可以提高装卸效率至少50%,配合agv或者跨运等可以实现半自动化货自动化作业,效率更高。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中转平台,包括:陆侧立柱、水平向连于陆侧立柱上端的门框联系横梁、以及连于陆侧立柱下端的陆侧下横梁,还包括:中转平台主体,由若干根H型梁纵横交错布置构成;下横梁支座,设置于所述陆侧下横梁上;拉杆,拉杆上端与门框联系横梁相连,拉杆下端与中转平台主体的后端相连;中转平台主体的前端搁置于下横梁支座上,并通过连接紧固件将中转平台主体与下横梁支座相连接,连接紧固件上还连有防跳卡板,用以压紧所述中转平台主体;中转平台主体与下横梁支座之间还设有调整垫板,用以调整中转平台主体与下横梁支座之间的间隙。本发明提高自动化双小车岸边起重机的工作效率,提升安全性,减轻整机重量。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峰;何强国;张明海;李义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2.17
技术公布日:2019.0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