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生产用的轨道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2298发布日期:2018-09-11 23:52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化生产用的轨道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自动化以工业生产中的各种参数为控制目的,实现各种过程控制,在整个工业生产中,尽量减少人力的操作,充分利用动物以外的能源与各种资讯来进行生产工作,工业能进行自动生产的过程称为工业自动化,在工业自动生产中,物件的传送,设备的移动需要经过轨道来实现,目前的轨道升降装置,多半采用升降底座或是滑轮机构来升降,升降底座体积庞大,装置笨重,升降的范围极其有限,而且轨道上部的负重又会加剧传动机构的磨损,滑轮机构难以实现平稳升降,会造成物件和设备的晃动,影响正常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自动化生产用的轨道升降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化生产用的轨道升降装置,包括底板、连接块和履带,所述底板的上部焊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上端安装有壳体,壳体的一端安装有转动电机,壳体的内部安装有传动轴,传动轴的侧壁通过铆钉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的一端通过铆钉连接有连接布,连接块的下端通过连接环连接有平衡杆,平衡杆的一端焊接有轨道,连接板的上部开设有通孔,通孔内通过轴承连接有连接轴,连接轴的外侧套设有履带。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为倒置的L形结构,且连接板的一端通过螺丝和壳体的侧壁连接,壳体为圆柱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一端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安装有轴承,轴承的内壁和传动轴的外壁过盈连接,传动轴的一端延伸至壳体的外部,传动轴的一端和转动电机的输出端键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侧壁开设有矩形通孔,且连接块和连接布通过矩形通孔延伸至壳体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平衡杆的一端和轨道的外壁焊接连接,且平衡杆的另一端和履带的侧壁通过铆钉连接。

优选的,所述平衡杆远离轨道的一端焊接有支撑架,且支撑架的另一端通过铆钉和履带的侧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体积小巧,升降范围广,减轻了传动机构的磨损问题,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平稳升降,克服了物件和设备晃动的问题,而且强度较高,能更好地满足自动化生产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化生产用的轨道升降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化生产用的轨道升降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化生产用的轨道升降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连接板、3壳体、4转动电机、5传动轴、6连接块、7连接布、8平衡杆、9轨道、10连接轴、11履带、12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自动化生产用的轨道升降装置,包括底板1、连接块6和履带11,所述底板1的上部焊接有连接板2,连接板2的上端安装有壳体3,壳体3的一端安装有转动电机4,壳体3的内部安装有传动轴5,传动轴5的侧壁通过铆钉连接有连接块6,连接块6的一端通过铆钉连接有连接布7,连接块6的下端通过连接环连接有平衡杆8,平衡杆8的一端焊接有轨道9,连接板2的上部开设有通孔,通孔内通过轴承连接有连接轴10,连接轴10的外侧套设有履带11。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2为倒置的L形结构,且连接板2的一端通过螺丝和壳体3的侧壁连接,壳体3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壳体3的一端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安装有轴承,轴承的内壁和传动轴5的外壁过盈连接,传动轴5的一端延伸至壳体3的外部,传动轴5的一端和转动电机4的输出端键连接,所述壳体3的侧壁开设有矩形通孔,且连接块6和连接布7通过矩形通孔延伸至壳体3的外部,所述平衡杆8的一端和轨道9的外壁焊接连接,且平衡杆8的另一端和履带11的侧壁通过铆钉连接,所述平衡杆8远离轨道9的一端焊接有支撑架12,且支撑架12的另一端通过铆钉和履带11的侧壁连接。

本实施例中,转动电机4和中控系统电性连接,提升轨道9时,转动电机4带动传动轴5进行旋转,将连接块6绕在传动轴5的上部,平衡杆8向上运动,从而带动轨道9上移,与此同时,平衡杆8的一端连接在履带11上部,在轨道9运动的同时,履带11随之运动,能够保障轨道9平稳上升,克服了物件和设备晃动的问题,下移轨道9时,转动电机4带动传动轴5进行反向旋转,将连接块6从传动轴5的上部解除缠绕,平衡杆8向下运动,带动轨道9下移,在轨道9下移的同时,履带11随之运动,保障轨道9平稳下降,采用卷帘的方式升降,升降范围广,减轻了传动机构的磨损问题,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