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缆传输的限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7010发布日期:2019-01-18 20:00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用于电缆传输的限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传输的辅助装置,具体地涉及用于电缆传输的限位机构。



背景技术:

电缆在传输的过程中由于其自身行程较长,会由于传输驱动力频率的变化对电缆产生一定的振动力,而该振动力则造成了电缆线在一定幅度内摆动,在这里摆动的情况下容易造成电缆线的损坏,一旦损坏则需要停止工作,非常影响电缆的传输效率。

因此,非常需要提供一种用于电缆传输的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能够有效控制电缆传输过程的摆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电缆传输的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能够有效控制电缆传输过程的摆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缆传输的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包括:底座、龙门架、上限位块和竖杆,所述龙门架固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龙门架的上梁板上设置有中心通孔,所述底座上与所述中心通孔同轴固接有下限位块;其中,所述上限位块同轴设置于所述下限位块的上方,所述上限位块的底部设置有平行于电缆传输方向的通槽,所述通槽的槽底设置有平行于电缆传输方向的上限位槽,所述下限位块的上端设置有平行于所述上限位槽的下限位槽,所述下限位块能够嵌设于所述通槽内以使得所述上限位槽和所述下限位槽对接形成限位通孔;所述上限位块的底端面上除所述通槽外的其它表面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弹簧,所述竖杆的上端连接有驱动所述竖杆竖直移动的驱动机构,下端通过所述中心通孔伸入所述龙门架所围成的空间内并能够与所述上限位块相接触。

优选地,所述竖杆上固定套设有减震环,所述减震环的外缘弹性地连接于所述上梁板。

优选地,所述减震环上固定套设有减震圈,所述减震圈的外侧围设置有环形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上、下壁分别位于所述上梁板的上方和下方,所述凹槽的槽底与所述中心通孔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凹槽的上、下壁与所述上梁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均设置有多个第二弹簧。

优选地,所述上限位块的顶部固接有压板,所述竖杆能够接触于所述压板的顶端。

优选地,所述压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窝槽,所述竖杆能够压紧于所述窝槽内。

优选地,所述窝槽的底部铺设有胶垫。

优选地,所述竖杆的顶部固接有手持圆盘。

优选地,所述限位通孔的纵向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方形或菱形。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的弹性系数相同。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龙门架固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龙门架的上梁板上设置有中心通孔,所述底座上与所述中心通孔同轴固接有下限位块;其中,所述上限位块同轴设置于所述下限位块的上方,所述上限位块的底部设置有平行于电缆传输方向的通槽,所述通槽的槽底设置有平行于电缆传输方向的上限位槽,所述下限位块的上端设置有平行于所述上限位槽的下限位槽,所述下限位块能够嵌设于所述通槽内以使得所述上限位槽和所述下限位槽对接形成限位通孔;所述上限位块的底端面上除所述通槽外的其它表面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弹簧,所述竖杆的上端连接有驱动所述竖杆竖直移动的驱动机构,下端通过所述中心通孔伸入所述龙门架所围成的空间内并能够与所述上限位块相接触。使用时,首先将电缆用手固定在下限位槽内,再通过驱动机构调节竖杆向下移动,直到上限位块的上限位槽接触电缆之后降低竖杆向下移动的速度,通过缓慢下降竖杆使得限位通孔处于一个合理的大小,使得电缆能够刚好位于限位通孔内滑动即可。由于上限位块的下表面与底座之间通过第一弹簧连接,因此,当电缆在传输过程中具有振动的时候碰撞至上限位槽内,从而传递给第一弹簧并可以通过第一弹簧进行一定的吸能,从而使得电缆的振动幅度减小。因此,该限位机构能够有效控制电缆传输过程的摆动。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限位机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龙门架 2竖杆

3底座 4下限位块

5上限位块 6压板

7第一弹簧 8减震环

9减震圈 10第二弹簧

11手持圆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

参见图1所示的用于电缆传输的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包括:底座3、龙门架1、上限位块5和竖杆2,所述龙门架1固接于所述底座3上,所述龙门架1的上梁板上设置有中心通孔,所述底座3上与所述中心通孔同轴固接有下限位块4;其中,所述上限位块5同轴设置于所述下限位块4的上方,所述上限位块5的底部设置有平行于电缆传输方向的通槽,所述通槽的槽底设置有平行于电缆传输方向的上限位槽,所述下限位块4的上端设置有平行于所述上限位槽的下限位槽,所述下限位块4能够嵌设于所述通槽内以使得所述上限位槽和所述下限位槽对接形成限位通孔;所述上限位块5的底端面上除所述通槽外的其它表面与所述底座3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弹簧7,所述竖杆2的上端连接有驱动所述竖杆2竖直移动的驱动机构,下端通过所述中心通孔伸入所述龙门架1所围成的空间内并能够与所述上限位块5相接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所述龙门架1固接于所述底座3上,所述龙门架1的上梁板上设置有中心通孔,所述底座3上与所述中心通孔同轴固接有下限位块4;其中,所述上限位块5同轴设置于所述下限位块4的上方,所述上限位块5的底部设置有平行于电缆传输方向的通槽,所述通槽的槽底设置有平行于电缆传输方向的上限位槽,所述下限位块4的上端设置有平行于所述上限位槽的下限位槽,所述下限位块4能够嵌设于所述通槽内以使得所述上限位槽和所述下限位槽对接形成限位通孔;所述上限位块5的底端面上除所述通槽外的其它表面与所述底座3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弹簧7,所述竖杆2的上端连接有驱动所述竖杆2竖直移动的驱动机构,下端通过所述中心通孔伸入所述龙门架1所围成的空间内并能够与所述上限位块5相接触。使用时,首先将电缆12用手固定在下限位槽内,再通过驱动机构调节竖杆2向下移动,直到上限位块5的上限位槽接触电缆12之后降低竖杆2向下移动的速度,通过缓慢下降竖杆2使得限位通孔处于一个合理的大小,使得电缆12能够刚好位于限位通孔内滑动即可。由于上限位块5的下表面与底座3之间通过第一弹簧7连接,因此,当电缆12在传输过程中具有振动的时候碰撞至上限位槽内,从而传递给第一弹簧7并可以通过第一弹簧7进行一定的吸能,从而使得电缆12的振动幅度减小。因此,该限位机构能够有效控制电缆12传输过程的摆动。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吸收电缆12传输过程中所带来的振动,优选地,所述竖杆2上固定套设有减震环8,所述减震环8的外缘弹性地连接于所述上梁板。也就是说,减震环8起到二次减震的作用,当上限位块5收到向上的作用力时,作用力传递给减震环8一个剪切力,由于减震环8的外缘弹性地连接于上梁板上,因此,该剪切力转化为相反方向的弹力,从而对振动所产生的能量进行吸收。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实现减震环8与上梁板之间的弹性连接,优选地,所述减震环8上固定套设有减震圈9,所述减震圈9的外侧围设置有环形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上、下壁分别位于所述上梁板的上方和下方,所述凹槽的槽底与所述中心通孔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凹槽的上、下壁与所述上梁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均设置有多个第二弹簧10。通过减震圈9的上下振动,在振动过程中通过多个第二弹簧10进行对振动能量的吸收。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减小竖杆2对上限位块5的直接接触影响其使用寿命,优选地,所述上限位块5的顶部固接有压板6,所述竖杆2能够接触于所述压板6的顶端。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更加精准地定位竖杆2在压板6上的位置,防止产生偏差之后造成电缆12受力不均衡,优选地,所述压板6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窝槽,所述竖杆2能够压紧于所述窝槽内。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保护压板6,使压板6的使用寿命更长,优选地,所述窝槽的底部铺设有胶垫。另外,胶垫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吸能效果,可以增加减震效果。

在该实施方式中,当驱动机构为手时,方便手持竖杆2的顶部进行按压竖杆2,优选地,所述竖杆2的顶部固接有手持圆盘11。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满足更多形状的电缆线的传输需求,优选地,所述限位通孔的纵向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方形或菱形。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获得更好的减震效果,优选地,所述第一弹簧7和所述第二弹簧10的弹性系数相同。这样上下所吸收的弹力基本保持均衡,效果更好。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