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叠送板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20235发布日期:2018-11-13 23:13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叠送板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路板加工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全自动叠送板一体机。



背景技术:

PCB线路板,又称印刷电路板,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提供者,它的设计主要是版图设计。采用电路板的主要优点是大大减少布线和装配的差错,提高了自动化水平和生产劳动率;其生产、加工工艺的发展直接影响到电子行业的向前发展。目前,在各种PCB板自动化机械取代人工的环节中,各机械具备的功能不同和作用不同,派生出来各种更细、更专业的机械,如收板机、送板机、贮板机和翻板机等,其目的都是实现SMT生产流水线的全自动化。其中送板机主要用于SMT生产线起始端,可传送非裸板PCB板,接到下位机要板信号后,从料框中一件一件推送出非裸板PCB板,根据要求传送至下位机进行加工。

现市面上的大多数送板机的移载轨道上并没有可调节宽度功能,使得单套设备只能适用一种PCB板产品型号规格,造成设备的通用性极差,从而不方便使用厂商的使用;另外,在SMT生产流水线上,往往需要非裸板PCB板或者裸板PCB板中的一种或者二种交替供给给下位机进行生产加工,大多采用半机械半人工的方式进行PCB板供给;SMT生产流水线上有人工参与的话,一则会引起PCB板表面产生污浊或者刮伤等情况,二则降低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成本。

故此很有必要对现行送板机进行改进,以满足实现送板机的全自动化要求,为SMT生产流水线全自动化提供技术支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叠送板一体机;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移栽输送机构可根据板件尺寸实现对所述输送组件进行自动调节功能;采用所述推杆组件及所述料箱升降组件供给非裸板和采用所述裸板供给机构供给裸板,实现非裸板和裸板混合供给。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全自动叠送板一体机,包括移栽输送机构、设于该移栽输送机构上方的裸板供给机构和设于该移栽输送机构一端的非裸板供给机构;所述移栽输送机构包括输送组件和调节组件;所述裸板供给机构供给层叠放置的裸板依次滑落至所述输送机构上,实现了所述裸板供给机构供给裸板至所述输送组件上;所述非裸板供给机构包括料箱、料箱升降组件、料箱上下料组件和设于该料箱上下料组件上的推杆组件,所述推杆组件推送所述料箱升降组件中的非裸板移至所述输送组件上,实现了所述非裸板供给机构供给非裸板至所述输送组件上;所述调节组件调节所述输送组件的间距,使其适应不同尺寸的板件。

较佳地,所述移栽输送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以及设置在二者上的所述输送组件和所述调节组件;所述输送组件包括第一轨道、第二轨道、设于所述第一轨道上的第一电机、设于所述第二轨道上的第二电机、设于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之间的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所述第一轨道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所述第二轨道滑动设置在所述调节组件上,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设置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设置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两端均设有四个张紧轮,所述第一皮带缠绕在所述第一皮带轮和四个所述张紧轮上,所述第二皮带缠绕在所述第二皮带轮和四个所述张紧轮上;所述第一皮带和所述第二皮带上放置板件,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一皮带轮转动,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第二皮带轮转动,从而驱动所述第一皮带和所述第二皮带运输板件,从而实现对所述非裸板供给机构供给的非裸板和所述裸板供给机构供给的裸板的混合自动输送。

较佳地,所述调节组件设置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包括第三电机,第一滚珠丝杆、第二滚珠丝杆;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上分别设有二个轴承,所述第一滚珠丝杆和所述第二滚珠丝杆分别穿设所述轴承;所述第一滚珠丝杆和第二滚珠丝杆通过链条连接,所述第三电机驱动所述第二滚珠丝杆转动,并通过链条,带动所述第一滚珠丝杆同步转动,带动所述第二轨道沿所述第一导杆和所述第二导杆位移,从而调节所述第二轨道的位置,以适应不同尺寸的板件。

较佳地,所述裸板供给机构包括推送组件和设于该推送组件上的限位组件;所述推送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上的第一安装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轨道上的第二安装板,第一组气缸、第二组气缸、与所述第一组气缸固定连接的第一推刀片、与所述第二组气缸固定连接的第二推刀片;所述第一组气缸驱动所述第一推刀片,所述第二组气缸驱动所述第二推刀片,所述第一推刀片和所述第二推刀片推动裸板滑落至所述第一皮带和所述第二皮带上,从而实现所述裸板供给机构自动供给裸板至所述输送组件上,通过输送组件把裸板输出到下位机。

较佳地,所述裸板供给机构还包括托板组件,所述托板组件包括第三气缸和托板,所述第三气缸设于所述第一轨道的内侧,所述托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气缸上,所述第三气缸驱动所述托板上下移动,承接所述裸板供给机构供给的裸板。

较佳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的第一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的第四组气缸、第一限位板和该第一限位板对应布置的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限位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四组气缸上,所述第二限位板可通过所述第四组气缸驱动上下移动;所述第二限位板随着所述第二轨道左右移动,使得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可装夹不同尺寸的裸板,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

较佳地,所述料箱升降组件包括第一料箱输送轨道和料箱升降台;所述料箱升降台包括第三滚珠丝杆和第一升降马达,所述第一升降马达控制第三滚珠丝杆正反向旋转从而带动所述料箱升降台上下运动。对所述第二料箱输送轨道输送过来的非裸板,经所述第一料箱运输轨道输入至所述料箱升降台上,通过所述料箱升降台的一步一步的提升,到所述料箱装载的非裸板全部推送出去后,所述第一料箱输送轨道把空的所述料箱输出至所述第二料箱输送轨道上,通过所述第二料箱输送轨道输出该机器。

较佳地,所述料箱上下料组件包括第二料箱输送轨道和设于该料箱上下料组件上的推杆组件;所述推杆组件包括第四电机、第四滚珠丝杆、第五滚珠丝杆、第五气缸和设于第五气缸上的推杆;所述第四滚珠丝杆和所述第五滚珠丝杆上设有所述第五气缸,所述第四电机带动所述第四滚珠丝杆和所述第五滚珠丝杆正反向旋转从而带动所述第五气缸左右移动;通过调节所述推杆的位置,使得所述推杆的作用点处于非裸板的中间位置,这样推力就比较平衡,防止推进的过程中由于推力不是作用在非裸板的中间,造成所述移栽轨道机构产生卡板现象。

较佳地,所述第一滚珠丝杠的一端固定设置一调节杆,通过调节所述调节杆可手动调节所述第一滚珠丝杠转动,并通过链条,带动所述第二滚珠丝杆同步转动,带动所述第二轨道沿所述第一导杆和所述第二导杆位移,从而手动调节所述第二轨道的位置,以适应不同尺寸的板件;当所述调节组件的自动调节功能出现故障时,可通过所述调节杆,手动的调节所述第二轨道沿所述第一导杆和所述第二导杆位移,从而手动调节所述第二轨道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所述移栽输送机构可根据板件的尺寸规格实现对所述输送组件进行自动调节功能,使得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诸多型号规格的板件;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所述推杆组件及所述料箱升降组件供给非裸板和采用的所述裸板供给机构供给裸板,可实现非裸板和裸板混合供给,以满足实现送板机的全自动化设计要求,为SMT生产流水线全自动化提供技术支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全自动叠送板一体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全自动叠送板一体机输送组件和调节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全自动叠送板一体机推送组件和托板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全自动叠送板一体机限位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全自动吸收一体机料箱升降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全自动吸收一体机料箱上下料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移栽输送轨道、110—第一固定板、111—轴承、120—第二固定板、130—输送组件、131—第一轨道、132—第一电机、133—第一皮带轮、134—张紧轮、135—第二轨道、136—第二电机、137—第二皮带轮、138—第一导杆、139—第二导杆、140—第一皮带、141—第二皮带、150—调节组件、151—第三电机、152—第一滚珠丝杆、153—调节杆、154—第二滚珠丝杠、200—裸板供给机构、210—推送组件、211—第一安装板、212—第二安装板、213—第一组气缸、214—第一推刀片、215—第二组气缸、216—第二推刀片、220—限位组件、221—第一支架、222—第四组气缸、223—第一限位板、224—第二限位板、230—托板组件、231—第三气缸、232—托板、300—非裸板供给机构、310—料箱、320—料箱升降组件、321—第一料箱输送轨道、322—料箱升降台、323—第三滚珠丝杆、324—第一升降马达、330—料箱上下料组件、331—第二料箱输送轨道、332—推杆组件、333—第四电机、334—第四滚珠丝杆、335—第五滚珠丝杆、336—第五气缸、337—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所示,一种全自动叠送板一体机,包括移栽输送机构100、设于该移栽输送机构上方的裸板供给机构200和设于该移栽输送机构一端的非裸板供给机构300;所述移栽输送机构100包括输送组件130和调节组件150;所述裸板供给机构200供给层叠放置的裸板依次滑落至所述输送组件130上,实现了所述裸板供给机构200供给裸板至所述输送组件130上;所述非裸板供给机构300包括料箱310、料箱升降组件320、料箱上下料组件330和设于该料箱上下料组件上的推杆组件322,所述推杆组件322推送所述料箱升降组件320中的非裸板移至所述输送组件130上,实现了所述非裸板供给机构300供给非裸板至所述输送组件130上;所述调节组件150调节所述输送组件130的间距,使其适应不同尺寸的板件。

参照图2所示,所述移栽输送机构100包括第一固定板110和第二固定板120、以及设置在二者上的所述输送组件130和所述调节组件150;所述输送组件130包括第一轨道131、第二轨道135、设于所述第一轨道上的第一电机132、设于所述第二轨道上的第二电机136、设于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之间的第一导杆138和第二导杆139、第一皮带140和第二皮带141;所述第一轨道131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110上,所述第二轨道135滑动设置在所述调节组件150上,所述第一电机132固定设置第一皮带轮133,所述第二电机136固定设置第二皮带轮137;所述第一轨道131和所述第二轨道135两端均设有四个张紧轮134,所述第一皮带140缠绕在所述第一皮带轮133和四个所述张紧轮134上,所述第二皮带141缠绕在所述第二皮带轮137和四个所述张紧轮134上;所述第一皮带140和所述第二皮带141上放置板件,所述第一电机132驱动所述第一皮带轮133转动,所述第二电机136驱动所述第二皮带轮137转动,从而驱动所述第一皮带140和所述第二皮带141运输板件,从而实现对所述非裸板供给机构300供给的非裸板和所述裸板供给机构200供给的裸板的混合自动输送。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组件150设置在第一固定板110和第二固定板120上,包括第三电机151,第一滚珠丝杆152、第二滚珠丝杆154;所述第一固定板110和所述第二固定板120上分别设有二个轴承111,所述第一滚珠丝杆152和所述第二滚珠丝杆154分别穿设所述轴承111;所述第一滚珠丝杆152和第二滚珠丝杆153通过链条连接,所述第三电机151驱动所述第二滚珠丝杆154转动,并通过链条,带动所述第一滚珠丝杆152同步转动,带动所述第二轨道135沿所述第一导杆139和所述第二导杆139位移,从而调节所述第二轨道135的位置,以适应不同尺寸的板件。

参照图3所示,所述裸板供给机构200包括推送组件210和设于该推送组件上的限位组件220;所述推送组件210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131上的第一安装板211、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轨道135上的第二安装板212,第一组气缸213、第二组气缸215、与所述第一组气缸213固定连接的第一推刀片214、与所述第二组气缸215固定连接的第二推刀片216;所述第一组气缸213驱动所述第一推刀片214,所述第二组气缸215驱动所述第二推刀片216,所述第一推刀片214和所述第二推刀片216推动裸板滑落至所述第一皮带140和所述第二皮带141上,从而实现所述裸板供给机构200自动供给裸板至所述输送组件130上,通过所述输送组件130把裸板输出到下位机。

进一步地,所述裸板供给机构200还包括托板组件230,所述托板组件230包括第三气缸231和托板232,所述第三气缸231设于所述第一轨道131的内侧,所述托板23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气缸231上,所述第三气缸231驱动所述托板232上下移动,承接所述裸板供给机构200供给的裸板。

参照图4所示,所述限位组件220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211上的第一支架221、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板212上的第四组气缸222、第一限位板223和该第一限位板对应布置的第二限位板224;所述第一限位板223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221上,所述第二限位板224固定设置在所述第四组气缸222上,所述第二限位板224可通过所述第四组气缸222驱动上下移动;所述第二限位板224随着所述第二轨道135左右移动,使得所述第一限位板223和所述第二限位板224可装夹不同尺寸的裸板,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

参照图5所示,所述料箱升降组件320包括第一料箱输送轨道321和料箱升降台322;所述料箱升降台322包括第三滚珠丝杆323和第一升降马达324,所述第一升降马达322控制第三滚珠丝杆323正反向旋转从而带动所述料箱升降台322上下运动。对所述第二料箱输送轨道331输送过来的非裸板,经所述第一料箱运输轨道321输入至所述料箱升降台322上,通过所述料箱升降台322的一步一步的提升,到所述料箱310装载的非裸板全部推送出去后,所述第一料箱输送轨道321把空的所述料箱310输出至所述第二料箱输送轨道331上,通过所述第二料箱输送轨道321输出该机器。

参照图6所示,所述料箱上下料组件330包括第二料箱输送轨道331和设于该料箱上下料组件上的推杆组件332;所述推杆组件包括第四电机333、第四滚珠丝杆334、第五滚珠丝杆335、第五气缸336和设于第五气缸上的推杆337;所述第四滚珠丝杆334和所述第五滚珠丝杆335上设有所述第五气缸336,所述第四电机333带动所述第四滚珠丝杆334和所述第五滚珠丝杆335正反向旋转从而带动所述第五气缸336左右移动;通过调节所述推杆327的位置,使得所述推杆327的作用点处于非裸板的中间位置,这样推力就比较平衡,防止推进的过程中由于推力不是作用在非裸板的中间,造成所述移栽轨道机构100产生卡板现象。

参照图2所示,所述第一滚珠丝杠152的一端固定设置一调节杆153,通过调节所述调节杆153可手动调节所述第一滚珠丝杠152转动,并通过链条,带动所述第二滚珠丝杆154同步转动,带动所述第二轨道135沿所述第一导杆138和所述第二导杆139位移,从而手动调节所述第二轨道135的位置,以适应不同尺寸的板件;当所述调节组件150的自动调节功能出现故障时,可通过所述调节杆153,手动的调节所述第二轨道135沿所述第一导杆138和所述第二导杆139位移,从而手动调节所述第二轨道135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下位机给出要板信号,当需要非裸板时,所述第二料箱输送轨道331把所述料箱310输送到所述料箱升降台322上,所述第一料箱输送轨道321把所述料箱310输送到所述升降台上,通过所述第一升降马达324,使得所述料箱310升高一设定高度,通过所述第五气缸336驱动所述推杆337向前运动,使得装载在所述料箱310中的非裸板推出所述料箱310,在进入所述第一轨道131和所述第二轨道135之间之前,通过所述第三电机151驱动所述第一滚珠丝杆152和所述第二滚珠丝杆154同步运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二轨道135自动调节到合适位置适合非裸板放置再通过所述第一电机132驱动所述第一皮带轮133转动,所述第二电机136驱动所述第二皮带轮137转动,从而驱动所述第一皮带140和所述第二皮带142运输非裸板,从而实现对所述非裸板供给机构300供给的非裸板自动输出到下位机上。

下位机给出要板信号,当需要裸板时,所述第四组气缸222驱动所述第二限位板224升至一预设高度,与此同时所述第三气缸231驱动所述托板232升至一预设高度,所述第一组气缸213驱动第一推刀片214把裸板的一侧推送到所述托板232上,然后所述第三气缸231驱动所述托板232下降,与此同时第二组气缸215驱动第二组推刀片216把裸板的另一侧推送到所述第二皮带141上,随着所述托板232的继续下降,所述托板232高度低于所述第一皮带140高度,所述托板232上的裸板一侧就置于所述第一皮带140上,再通过所述第一电机132驱动所述第一皮带轮133转动,所述第二电机136驱动所述第二皮带轮137转动,从而驱动所述第一皮带140和所述第二皮带141运输裸板,从而实现对所述裸板供给机构200供给的裸板自动输出到下位机上。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其架构形式能够灵活多变,可以派生系列产品。只是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