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破拱给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1104发布日期:2018-09-11 23:24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振动给料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涡旋破拱给料机。



背景技术:

煤矿、冶金、建筑等行业的粉料输送中,由于粉料的含水量较大,储料仓的出料口处常发生物料蓬拱堵塞,导致仓储物料不能落入传送带或输送车辆中,使物料输送中断。现有的振动给料设备并没有很好地解决结拱堵塞的技术问题。

目前的涡旋型振动给料设备由振动电机、斗体、活化锥、活化锥底座及隔振装置组成,由振动电机带动斗体,使斗体各点都作螺旋线式往复运动,物料受到上下和圆周两个方面作用力,从而达到破拱给料的目的。此种振动给料设备结构简单,能够完成一般的给料任务,其不足之处在于破拱能力差,可靠性不足,工作效率低,只适应于一些搭拱趋势小的物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且设计合理的涡旋破拱给料机,有效解决了仓储物料及煤场物料结拱、堵塞而导致物料输送中断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涡旋破拱给料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料斗及设置于下料斗顶部的支撑锥,破拱锥通过固定于下料斗锥孔壁上的支撑梁设置于下料斗内侧中心位置,该破拱锥顶部置于支撑锥内,下料斗外侧的支撑梁上设有两台倾角可调的振动电机,该两台振动电机成180°对称交叉设置并互为反向运转用于形成涡旋型振动。

进一步优选,所述两台振动电机的轴线相互交叉形成0°~90°夹角。

进一步优选,所述两台振动电机与设备中心位置的距离可调且不等,用于获得不同的力臂。

进一步优选,所述两台振动电机固定于上下位置可调的支撑梁上,用于获得靠近物料破拱位置的最大激振力。

进一步优选,所述支撑锥的轴线及破拱锥的轴线均与水平面形成10°~85°夹角,且夹角方向一致,支撑锥与破拱锥同时参与破拱,其中破拱锥用于中心破拱,支撑锥用于破除结拱根部。

进一步优选,所述下料斗的下端口与传送带相对,该下料斗的下端口处设有用于控制物料流量的闸门。

进一步优选,所述支撑锥的外缘底部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多个弹簧支座,该支撑锥通过与弹簧支座相配的缓冲弹簧固定于支撑体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两台振动电机的夹角获得不同的破拱能力;通过调整两台振动电机中心距获得不同的力臂,进而增加破拱锥垂直方向的涡旋面积;通过调整两台振动电机中间支撑梁的位置使涡旋振动的作用力更接近物料结拱位置,破拱效果更好。通过上述三种方式的配合使用,使破拱锥与支撑锥同时参与破拱,使物料快速分层形成物料与物料之间的摩擦,减少机体内与物料接触部分的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使物料下落速度加快,使大块物料加速冲刷小块物料层,有效避免物料挂壁及存料现象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多点破拱、根除结拱和结拱造成的挂壁现象、破拱效率高、机体磨损小及物料输送不中断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储料仓的使用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储煤场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1-下料斗,2-支撑锥,3-破拱锥,4-支撑梁,5-振动电机,6-储料仓出口法兰,7-软密封,8-支腿,9-闸门,10-输送装置,11-支撑座,12-支撑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涡旋破拱给料机,包括下料斗1及设置于下料斗1顶部的支撑锥2,破拱锥3通过固定于下料斗1锥孔壁上的支撑梁4设置于下料斗1内侧中心位置,该破拱锥3顶部置于支撑锥2内,下料斗1外侧的支撑梁4上设有两台倾角可调的振动电机5,该两台振动电机5成180°对称交叉设置并互为反向运转,两台振动电机5的轴线相互交叉形成0°~90°夹角,用于形成涡旋型振动;通过调节两台振动电机5与设备中心位置的距离不同获得不同的力臂;通过两台振动电机5支撑梁4位置的上下移动获得靠近物料破拱位置的最大激振力;支撑锥2的轴线及破拱锥3的轴线均与水平面形成10°~85°夹角,且夹角方向一致,支撑锥2与破拱锥3同时参与破拱,其中破拱锥3用于中心破拱,支撑锥2用于破除结拱根部,并同时具有减压作用。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涡旋破拱给料机用于储料仓中,将支撑锥2外沿与储料仓出口法兰6进行软密封7连接,支撑锥2的外缘底部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多个弹簧支座,该支撑锥2通过与弹簧支座相配的缓冲弹簧固定于支腿8上部的弹簧支座上,闸门9设置于下料斗1的下端口处并固定于支腿8之间的水平支架上,闸门9下方设有输送装置10。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涡旋破拱给料机用于储煤场中,在煤场底部修建支撑座11,支撑锥2的外缘底部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多个弹簧支座,该支撑锥通过与弹簧支座相配的缓冲弹簧固定于支撑座11上部的弹簧支座上,闸门9设置于下料斗1的下端口处并固定于支撑座11内部的支撑平台12上,闸门9下方设有输送装置10。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